《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⑵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在实际行动中做个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美人靠衣装,水去了无痕,滴滴润亭台,院内生玉香。
——依法治国
导入1:
前几天,老师的硬盘数据线断了,就在淘宝上买一根数据线,插上去,显示灯是亮的,可是硬盘读取不出来。
当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卖家有权不退货吗?是什么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师:对!是法律!那么,你知道我们的生活还跟哪些法律有关吗?
师: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假如生活中没有这些法律会怎样?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发言,启发学生明白:公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
离开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
)
教师总结:俗话说,“法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⑵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从而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一、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师:那么,究竟什么是依法治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又有怎样的要求?
【自主学习,思考回答】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9-50,思考以下问题:
1、依法治国的地位?
2、什么是依法治国?
3、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依法治国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出示材料:
1980年,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民主建设要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
他希望全党同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治理国家。
1986年,邓小平又强调把正确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师:你知道依法治国方略是在什么时候明确提出的?又是在什么时间载入宪法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确立的过程。
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问题有所了解,对学生不必作一定的要求。
)
承转:那究竟什么是依法治国?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师:您认为这句话中哪几个是关键词?为更好的理解依法治国,我们可以从领导、主体、客体、依据、目的等几个方面去把握依法治国的内涵。
强调: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基本依据是宪法和法律;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以学生自己的领会为主,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借助自身的知识积累,深入浅出地加以讲解和说明,把依法治国这一抽象的问题划分成容易理解的小部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问题的兴趣。
)
承转: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那么,我们该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呢?或者说,实行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和公民个人提出了什么要求?让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案例一】2002年,清华大学机电系大四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的说法是否正确,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泼伤了5只熊。
提问:你认为刘海洋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师:看是不是属于犯罪,我们要根据什么?
出示:我国《刑法》第341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师:我国刑法第341条只规定了猎捕、杀害行为是犯罪,而未规定伤害是犯罪,因此,刘海洋的行为不能构成犯罪。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这对实行依法治国有何启示?
小结: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要求之一,即有法可依。
【案例二】2005年5月23日,安徽来北京务工人员杜宝良查询得知自己于2004年7月20日至2005年5月23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头条西口同一地点被“电子眼”记录105次违章,被交管部门扣罚210分、缴纳罚款1.05万元。
提问:(1)杜宝良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你认为出现“杜宝良违章105次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执法者有及时告知的义务,公民有被告知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小结:实行依法治国,国家机关和个人都必须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案例三】河南村民赵作海因涉嫌杀害同村村民赵振响,又因证据不足,被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杀人罪入狱11年后。
2010年4月30日,“被害人”赵振响突然复活回到村中。
提问:(1)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话回答。
(2)你认为法院在判决时要做到怎样?
小结:实行依法治国,国家机关必须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案例四】2010年10月16日晚,在河北大学新校区易百超市门口,一辆黑色轿车撞倒了两名女生,但司机并未停车相反还去女生宿舍楼接女友。
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但该男子却高喊“我爸是李刚!”后经记者了解,两位被撞女生一死一重伤,而男子所叫嚣的父亲李刚则为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提问:你认为该男子会因为一句“我爸是李刚”而逃脱法律的制裁吗?为什么?
小结: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追究。
小结:综上所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简单概括为十六个字,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承转:那么,实行依法治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哪些具体的现实
意义?
(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材料一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
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
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
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
“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
“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
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材料二 2013年10月28日12时许,乌斯曼·艾山、其母库完汗·热依木及其妻古力克孜·艾尼3人驾乘吉普车闯入长安街便道,沿途快速行驶故意冲撞游人群众,造成2人死亡,40人受伤。
嫌疑人驾车撞向金水桥护栏,点燃车内汽油致车辆起火燃烧,车内的乌斯曼·艾山等3人当场死亡。
在新疆等地公安机关大力配合下,北京警方先后将玉江山·吾许尔、古丽娜尔·托乎提尼亚孜等5名同伙抓获,并在嫌疑人暂住地发现“圣战”旗帜、长刀等物品。
经初步审查,嫌疑人玉江山·吾许尔等人供述了他们与作案人相识、结伙策划并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情况。
案件仍在进一步审查中,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
1、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如果此案在现在,会怎么判处?
2、材料一、二说明了实行依法治国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结: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所以,依法治国也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课堂小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