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学,第8章》货币政策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运行
5
8.2 货币政策体系中诸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二、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操作指标与效果指标之间的关系 四、效果指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6
8.3 货币政策决策机构与程序
一、货币政策决策机构 二、货币政策决策程序
7
8.4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
一、货币政策操作规范概述 二、“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操作规范
9
调节,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规则行事、相机抉择”的争论
一、19世纪中叶的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的争论 二、20世纪初,相机抉择的政策运行相当成功,争论呈一边倒趋势 三、1948年,西蒙斯重启了“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弗里德 曼
等许多经济学家都做出了积极的响应。
四、动态非一致性。80年代新一轮“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有相 机 抉择权力的中央银行更可能出现短视行为, 也更容易导致政策 10
11
二、“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操作规范
凯恩斯学派主张的 “相机抉择”法:
(1)含义:哪项重要选哪项。 (2)原因: 第一,市场经济并无自动调节或稳定的趋向; 第二,货币政策的时滞是短暂的。 (3)操作:央行一旦认定目标,就要迅速采取行动 。
12
三、“单—规则”货币政策操作规范
1.弗里德曼的固定货币增长率规则
14
(3)操作
根据美国过去100年间, 年产值平均增长3%,
劳动力增长1%—2%,
计算出: 货币增长率应以每年4%—5%的固定增长率有计划地增长。
15
2. 泰勒的利率规则 一、泰勒利率规则核心思想 二、泰勒利率规则 三、美联储如何依据“泰勒规则”进行利率调节
16
一、泰勒规则核心思想
泰勒认为,在各种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唯一
(1)含义。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央行应始终如一地保持一个稳定的 货币增长率,除此之外,政府不用对经济进行任何干预。 (2)原因 (3)操作
13
(2)原因
第一,货币主义相信市场机制的稳定力量,认为: 在繁荣期需求过旺时,固定货币增长率<货币需求增长率 ,市场机制具有自动收缩经济膨胀的能力, 在经济不景气时,固定货币增长率>货币需求增长率,因 而市场机制又具有自动刺激经济恢复的能力。 第二,由于时滞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对政策效果的预测不可 能很精确。因此,“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成为经济不 稳
能够与之保持长期稳定相关关系的变量是真实利率。
百度文库
因此,美联储应该以实际均衡联邦基金利率(即,真实利率)
为中介目标,通过调整名义联邦基金利率(政策利率)来稳定 或影响价格水平和产出。
17
18
三、央行如何依据“泰勒规则”进行利率调节
泰勒认为,货币当局对利率的调节,受以下2因素的决定: 现实通胀率对目标通胀率偏离,即, 、
实际均衡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例如: 如果产出增长率超过其潜在的真实水平,则应该调高政策利率; 如果通胀率超过目标通胀率水平,则应该调高政策利率。
20
21
案例:“规则”与“相机抉择”的结 合
美联储对利率调整的操作方式
一、在一般情况下,美联储的利率调整遵循规则行事 美联储对利率的调整的行为准则如下, 当资源利用率上升(即经济扩张期)时,则平滑且有规 则地逐步提高利率; 当资源利用率低于其潜在水平时,利率随之下降;
三、“单—规则”货币政策操作规范
1.弗里德曼的固定货币增长率规则
2. 泰勒的利率规则
8
一、货币政策操作规范概述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所遵循的
行为准则或模式。

历史上有两种完全对立的操作规范:按规则行事、相机抉择。
按规则行事:央行在操作政策工具过程中,按事先确定的程序
或原则进行; 相机抉择:央行在操作政策工具过程中,不受任何固定程序或 原则的束缚,依照经济运行态势进行“逆经济风向 ”
22
二、在意外情况下,美联储的利率调整则相机抉择。 例如,金融危机冲击就是意外情况。
金融危机会导致资源利用率趋于下降。
这时,美联储对利率的向下调整速度往往较快(次贷危机)。
23
三、从泰勒规则看美联储短期利率
美联储短期利率与泰勒规则预测值关系
24
中央银行业务
陈 燕
商学院
第8章:央行货币政策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货币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2. 了解货币政策操作规范。
2
本章教学内容:
一、货币政策体系运行
二、货币政策体系中诸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货币政策决策机构与程序 四、货币政策操作规范
3
8.1 货币政策体系运行
一、货币政策体系概念 二、货币政策体系运行
动态非一致性 80年代新一轮“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由 “动态非一致性” 概念引入宏观经济学而发展起来的。 第一,“动态非一致性”概念 第二,动态非一致性导致:初始的政策承诺是不可信的。
第三,结论:有相机抉择权力的中央银行更可能出现短视行为,
也更容易导致政策的动态非一致性。因此,“规则 ”
优于“相机抉择” 。
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增长率偏离,即,
19
泰勒假定,
经济中存在一个“实际”均衡的联邦基金利率,在该利率水平上,
就业率和物价均可以保持在合理水平上。
如果 “实际”均衡的联邦基金利率、经济增长率、通胀水平的关系遭 到破坏,美联储就应依据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的变化,调整名义联
邦基金利率(即政策利率), 使实际利率恢复到实际均衡利率(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