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发展三部曲
三步曲之一:自主造车 (1956年-1984年)




与“解放”载货汽车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在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起 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也算是高起点了。 ——因为在当时 我们的邻国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是空白。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 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 1965年,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湖北十堰筹建二汽。但二汽的建立 并没有解决经济模式一直给中国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制约。到 1970年,全国汽车产量才 突破10万辆,1980年才突破20万辆。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轿车工业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短暂的繁荣。1958年,一汽相 继生产了“东风”、“红旗”两款轿车。同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井冈山”轿 车、上海生产的“凤凰”轿车,作为庆祝共和国10周年的礼物而相继面世。但是,轿 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遏制在襁褓之中。从 1958年 到1983年,中国轿车用了25年的时间年产量才突破5000辆,用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的 话来说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只能算是“卡车工业时代”。 不过在197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重新 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摸着石头过河”、 “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等有关汽车发展的新名词也开始见诸于报端,中 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迸发出新的热量。考虑到当时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 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 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墨菲先生 来华考察中国的汽车工业。随后,国家开始组团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考 察,并开始商谈合资事宜,中国汽车由此向世界汽车工业敞开了大门。
三步曲之二: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 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1984年1月,中国汽 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 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成立,上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同年,南京汽车引入 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几十年的轿车 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进了 “七五计划”。到1994年,轿车产量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 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 小”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199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三大基 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 政策》。虽然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 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大,富 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量,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 梦想,中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九十年代)





பைடு நூலகம்
1995年5月18日,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和集团总 公司成立。北汽集团共有172家成员单位,其 中35家组成集团总公司。 1995年5月26日,我国首次整车正面碰撞 试验成功。该试验由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委托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黄世霖教授主持进 行的。 1995年6月1日,一汽和德国大众公司合 资建设的15万辆轿车工程部分厂开始批量生 产,第一辆都市高尔夫轿车驶下生产线。 1995年9月1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 总公司和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1996年5月11日,中德合资的联合汽车电 子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开业和开工 奠基庆典。该项目总投资达达26.68亿元,是 我国目前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以生产发动 机控制系统为主的合资企业。 1996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 计委《关于取消地方限制经济型轿车使用意 见》的通知。 1997年3月25日,中美合资上海通用汽车 有限公司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合 同和章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字。
1958年9月,一汽试制成功第一辆CA30 型2.5吨军用越野汽车,上海汽车装配 厂(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成功第一辆 凤凰牌轿车。 1956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决 定成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由饶斌、 齐抗负责。

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 车;1958年先后试制成功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 车。
1985年5月25日,中汽公司直属科研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 心动工兴建。 1985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组成新领导班子。第一辆北京 BJ2021型汽车驶下生产线。中美合资生产的切诺基汽车投产。 1986年3月,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引进日本大发公司夏利轿车许 可证转让合同在天津签字。 1986年9月,中法合资广州标致汽车有限公司投产。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隆 重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 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 念”的汉白玉基石放臵在厂区 中心广场。第一汽车制造厂破 土动工。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 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 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 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五十年的风风 雨雨,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 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螺旋 式的发展历程。
二、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旧中国没有汽车制造业。中国土地上第一 辆汽车是1903 年输入的美国产奥斯莫比尔 牌小汽车,领得第一号汽车行驶牌证,其 所有者为上海富商。 现存于北京的最早 的小客车是1908 年袁世凯奉献给 慈禧太后的。




1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创时期(1949-1965) 2.成长阶段(1966~1980年) 3.全面发展阶段(1981~至今)
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创时期(1949-1965)

1949年10月,中央重工业部机器工 业局开始着手筹建新中国的汽车工 业。 1950年4月,重工业部成立汽 车工业筹备组,任命郭力为筹备组 主任,孟少农、胡云芳为副主任。 1951年3月,政务院财经委员 会批准第一汽车工业筹备组改为汽 车工业管理局,任命张逢时为局长, 江泽民为副局长。 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 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内建 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时期(1966-1980)

1966年4月,第一汽车制造厂首批20辆红旗牌三排座高级轿车送往北京。

1967年4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破土动工,举行开工典礼大会。9月工 程全面开工。 1971年12月,一汽试制成功60吨矿用自卸汽车。 1979年9月15日,兵器部嘉陵机器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嘉陵牌CJ50型摩托车。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八十年代)

1982年5月7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正式在北京成立,饶斌任董事长。 1983年2月26日,一汽隆重举行生产汽车百万辆庆祝大会。 1983年4月,国家纪委正式批准微型汽车定点方案。4月11日,第 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国家规定汽车生产企 业有一定比例的汽车产品自销权。 198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984年1月,《中国汽车报》正式公开出版发行。1月15日,由北 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W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 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解放CA10型载货汽车

1956年7月,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 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1957年12月,洪都机械厂试制成功 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 献礼。8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 高级轿车。
1956年10月14日,第一汽车制造长正时 交工验收;15日隆重举行了开工典礼。



1984年5月,国营长安机器厂与日本铃木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达成 生产ST90系列微型汽车技贸结合引进技术协议。 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举行奠基典礼。 1984年11月,国家计委批准第一汽车制造厂20万辆总体规划方 案。 1985年3月,中国与德国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 立.9月,该公司正式开业。
中国汽车
第二节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一、旧中国的汽车 旧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而是从1901 年,一个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 造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港运到上海,从 此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2000年12月12日,通用汽车公司做出了一个令全球汽 车界,也是一个令无数车迷伤心的决定——奥兹莫比尔 品牌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应该说这样的结局并不出乎意 料,但对于这样一个有着103年辉煌历史、通身充满了 王者风范的汽车品牌来说,这一天来得还是太快了。 2004年4月29日,位于美国密歇根州首府兰辛的奥兹莫 比尔轿车组装厂中,一辆2004款奥兹莫比尔Alero GLS 轿车作为该品牌的最后一辆汽车在奥兹莫比尔总裁 George Nahas及通用员工Rick Parr的驾驶下驶离了生 产线,结束了奥兹莫比尔轿车的百年辉煌,它的下线也 标志着奥兹莫比尔将逐渐淡出历史。



1987年7月,一汽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就引进轻型发 动机协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仪式。 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讨论发展轿车工业问题, 确定一汽、二汽、上海三个轿车生产基地。 1987年10月,我国第一条汽车高速试验跑道在海南汽 车试验站建成。 1987年11月,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成 立。 1988年9月27日,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和德 国戴姆勒.本茨公司关于重型汽车生产许可证转让合同在 北京签字。 1988年10月,国内最长(871米)、采用计算机控制、 日产能力200辆的轿车总装线在上海大众公司落成。 1989年6月,第一辆国产斯达.斯太尔重型汽车在济汽 总厂下线。 1989年8月,一汽新建家车装配线组装出首批奥迪轿 车。

1998年11月10日,举世瞩 目的民族品牌高档轿车— —全新大红旗轿车在一汽 隆重亮相。 1998年11月28日,天 津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50 万辆夏利轿车下线。

1998年12月17日,上海通 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首 辆别克新世纪轿车在浦东 金桥新落成的工厂顺利下 线。 1999年1月,北京市 在全国率先对新车实施严 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汽车尾 气排放法规。 1999年3月26日,广 州本田99款雅阁2.3VTi 轿车正式投入生产。 1999年9月6日,一汽 大众公司引进开发的奥迪 A6高级轿车开始生产。





1997年5月31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全部 建成。 1997年8月18—19日,国家“八五”重点建设 工程——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5万辆轿车 项目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1998年3月25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为1998款新车——上海桑塔纳2000GSi(时代 超人)轿车举行新车上市仪式。 1998年4月28日,广州和日本本田签署合 资合同。 1998年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集团有限 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各资50% 成立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1998年9月27日,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所属 9个汽车零部件专业厂和9个汽车零部件合资 厂组成的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三步曲之三:自主创新 (1997年至今)





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行业 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 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 合资企业手中,没有话语权。“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暗流中涌动,1997年3月,奇瑞公司在安徽成立,成为我 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新生力量。9年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夹缝中求生存,并逐渐壮大。根据国家 信息中心的数据,2005年自主企业销售呈现较大的增长,销售增幅43.4%,而2004年自主企业的销 售增幅仅为3.5%。其中,奇瑞汽车销售18.9万辆,增幅达118.8%。目前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销售的车 型还是多集中于经济型车。在Aoo级轿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5%的份额;在Ao级车中,自主品牌 占据了50.4%的份额;而在A级车中,自主品牌的份额只有5%。 随着国内汽车自主企业的成长壮大,作为民族汽车自主企业代表的奇瑞开始脱颖而出。从零到 20万辆轿车下线,奇瑞只用了四年时间,而从2004年20万辆下线到如今奇瑞第50万辆轿车下线还不 到两年。 2001年,奇瑞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车风云正式上市,较高的性价比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响。另一款 车系奇瑞QQ,以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独特的外观设计使奇瑞QQ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冲击波,成 为国内两厢车的老大。2005奇瑞轿车出口1.8万辆,位列全国轿车出口第一。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 和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2003年初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奇瑞形成了有自主创新、具有国际水 平的技术开发平台。随后,在奇瑞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并且在2006年3 月有5000台发动机出口美国,实现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 走合资道路有其历史原因,但是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终极目标。在今年 两会期间和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汽车工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