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1期2005年1月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Q uanzhou Norm al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ol.23 No.1

Jan.2005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李 如 龙

(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 361005)

摘 要:文章用实际语言事实说明了,联系地方史可以了解方言的形成和演变,透过方言词语

可以研究方言区的地理环境、地方习俗和各种不同的文化心态。文中还提出,方言和地域文化都

应该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不同的类型区,才能对方言与文化有宏观的、本质的了解。①

关键词:方言;文化;比较;类型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24(2005)01-0048-09

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通语有所差异的话。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 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语言反映民族文化,方言反映地域文化,其中的规律是一样的,前者是整体,后者是分体,二者之间是大同和小异的关系。

由此可见,研究语言,不了解民族文化就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域文化;换一个角度看,要了解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透过语言和方言这个载体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正是许多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努力的结果。最近二十年间,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在个人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以下若干问题做一番探讨: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有哪些重要的视角?应该着重发掘哪些方面的语言事实,考察哪些方面的文化特征?

一、方言与地方历史

方言是历史上形成的,现存的方言的许多特征只有联系地方史实才能正确理解。闽方言的语音以保存上古音多而著称,放读同傍,展读同典,就是 古无轻唇、古无舌上 的留存。为什么全国方言中唯独闽方言保留这两个上古音的特点呢?这就要从闽语的形成时代以及后来偏安一角、又逐渐走出海洋、向外发展的历史背景去寻找解释。东南方言的单音词多、音节界线分明,应该同古百越语及后来的壮侗、苗瑶诸语言的共处有关;北方汉语的翘舌音多以及

①收稿日期:2004-11-20

作者简介:李如龙(1936- ),男,福建南安人,教授,博导。

轻声、儿化等现象,可能与阿尔泰语言的影响有关,这是民族共处和文化融合对语言的作用。这是从整体上、宏观上考察地域文化对方言特点的影响的例子。

桌子在东南部的有些方言中叫(上海、广州)、床(莆田、潮州、海南)、盘(邵武)。这是古来桌子的制作史的记录。先秦席地而坐,以盘为桌;汉唐的床和几一样矮,可卧可坐,也用来写字办公,以后有了较长的腿才叫卓(桌是卓的后起字)。称为 ,可能反映的是倚墙所制的固定的桌子。其实不但闽粤有、床、盘的说法,现代普通话还管放置古琴的长几叫 琴床 ,山西长治说的 盘床 、浙江绍兴说的 桌床 也还都保留了 床 的旧制或旧义。前代语言的词汇到了后来有的保存得多,有的保存得少,经过方言间的比较,往往可以从横向的差异看到纵向的发展过程。这是通过共时的方言差异考察物质文化发展变化过程的例子。

从潮汕地区到雷州半岛,再越过琼州海峡到海南岛,一路上说闽方言的人都自称祖上来自福建莆田,然而在正史、野史中都难以找到从莆田大批移民到这一带沿海的具体记载。现在的莆田仙游是宋代从泉州府分出来的兴化军,当时大家说的都是早期的闽南话,现在的莆仙话已经和泉州、漳州地区的闽南话有很多不同了。但是一些方言词汇却明白反映了潮州、雷州、琼州的闽南话是和莆田仙游一致、而和漳州泉州不一致的事实:除桌子称床之外,还有白肉(肥肉)、地生(花生)、沸水(开水)等。这些情况不但可以证实潮、雷、琼一带说闽语的人确实是从莆田迁去的,而且还可以把移民的时间断定为宋代。可见,口口相传的方言词有时比历史文献和地下文物更能说明某些历史现象。当然,语言的词汇会有借用,这种同源的比较必须是批量的、常用的特征词。然而,历史文献不是也有伪托的、地下文物也有搬动过的吗?这是用方言差异来证明历史上的移民过程的典型事例。

福建境内有闽、客、赣、吴各种方言,词汇差异甚多。唯独红薯都称 番薯 ,无一例外,而且旁及福建周边的客、粤诸方言,也相当一致。原来这种作物是明代闽南华侨从菲律宾侨居地偷偷带回来种植的,由于耐干旱、易高产,在东南丘陵地区就很快普遍推开了。这些地方大多称番薯,打上初进口的烙印。后来传到江北之后又有了地瓜、红苕、红薯、白薯、洋山芋等说法,那都是晚近的变化。从中国向西洋出口的茶叶,在英语叫tea,在俄语叫chai,分别是闽南话和北方官话的译音,可以用来证明中国茶叶出口的不同时代和出发地。这都是方言词记录了经济史的典型例证。

山东曲阜方言谓 说话在理 为 子曰儿 ,举国上下对孔夫子都是绝对崇敬的,但是有这种说法的怕是不多,因为这个老祖宗正是曲阜人两千五百年前的大老乡;金华吴语至今还称呼只说空话,办事不实在的人为 伯 ,也因为这位越国宰相是他们的老祖宗所熟悉而并补十分敬重的老乡。还有,闽语区大家都知道的 妈祖 、 天妃 ,并补仅仅是地方神祗的名称,还用来造方言词:泉州人把面目威严的女人喻为 天妃妈 。这些都是由于历史人物在当地的深远影响,在方言里留下的印记。

北京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中可以发现100多条与森林和动物有关的地名(榆林、梨园、黑枣沟、鹿叫、豹峪等等),这说明早期的京畿一带曾经是林木繁茂、虎豹出没的地方。广东中部则有许多像白鹤洞、鹤边、鹤州、鹤溪、鹤田等地名,有的学者以此来说明粤中 鸡卜 的古俗,解释 鸟田助耕 的传说。可见、许多方言地名都是当地历史上的地理环境和具体事件的忠实记录。发掘方言词的文化含义和历史原由是方言于文化的关系的微观研究,这类 文化词 的材

49 第1期李如龙: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