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生态文明城市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节规划依据

1、《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89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

9、《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

10、《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年);

1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

12、《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

13、《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993年);

14、《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07年修订);

15、《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

16、《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4年);

17、《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2004年);

18、《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2009年);

19、《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08年);

20、《无锡市河道管理条例》(2009年);

21、《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2010年);

22、《无锡市航道管理条例》(2011年);

23、《无锡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2008年);

24、《无锡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9年);

25、《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

26、《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09年);

27、《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9年);

28、《无锡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7年);

29、《无锡市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09年);

30、《无锡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

31、《无锡市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2005年);

32、《无锡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项规划》(2011年)。

第二节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无锡行政辖区,包括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7个区,区域总面积4627平方公里。

第三节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10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第二章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优势条件

1、交通区位条件优越便利。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带,处于沪宁杭大三角区的中心,苏南几何中心和沪宁中心节点。区域边界距沪、宁、杭的直线距离均在百公里范围,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属于苏浙沪高速经济增长极中重要的一极,具有突出的地缘优势。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运输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交通十分便利,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2、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美元(以常住人口计算),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高新技术产业较为发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7%。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5%。旅游业、软件和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3、社会事业基础较好。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近年来平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7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2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

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较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指数位居江苏省前列。

4、生态环境设施良好。无锡市环境保护投资力度较大,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极开展太湖保护、水源治理、生态重建工作,建设环太湖生态防护带,中心城区河道水质和太湖水质逐步改善。实现全市污水管网全覆盖,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建成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5%,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4.5%。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太湖蠡湖水域治理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

5、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无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四季分明,资源丰富,物产富饶,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美称。无锡山水相映,集江、河、湖、竹、泉、洞之美于一地,有十分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旅游配套服务完善。全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2家,国家4A 级景区14家,3A级景区8家。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无锡建设旅游城市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无锡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

6、制度创新能力较强。无锡具有优良的制度创新传统,在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无锡通过制度创新确立了先发优势。在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无锡率先推动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培育新兴产业,在科学、人才、生态、文化等方面实现“自觉转型”,为实现发展模式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无锡通过实施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改革,政府职能关系进一步理顺,率先进行“四分开两分离”改革,开创了全国社会事业领域“管办分离”的改革先河,无锡营造了新鲜事物先行先试的良好氛围。

第二节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压力。无锡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比70%左右的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服务业结构中,餐饮、商贸等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第二产业中高耗能产业比重偏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与先进国家的标准相比差距较大。

2、资源能源持续发展压力加大。无锡进入新世纪后,资源能源消耗仍然较大,支撑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粗放,2001-201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达23%,同时新占耕地总量接近35万亩,按照此占用耕地的速度,50年后无锡将无地可耕。2009年,无锡市万元GDP能耗为0.756吨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