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创作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艺术创作现状

【内容提要】

当代影视艺术创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人与社会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美学理想去确定自己的发展方位。在当下影视艺术创作与人民的关

系上,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辨析:一是影视艺术的快感与美感、养眼

与养心的问题;二是影视艺术的收视率(上座率)与收视质量(票房

质量)问题。

【关键词】影视艺术文化建设美学定位

屈指算来,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从恩师钟惦棐先生和朱寨先生学习电

影美学和文艺评论以来,我开始以文学、影视艺术为人生,已近三十

个春秋。如今,惦棐恩师辞世,也整整二十年了。缅怀恩师,教诲难忘。尤其是他那篇于1979年“写肿了脚”的两万余言的传世檄文《电

影文学断想》①,深刻而犀利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

经验教训,每读一遍,都有新悟。恩师在《电影策·序》②中曾坦言:“我的命运、年华、健康和可以用作思维的精力,即心之所关,气之

所宗,命之所托,喜怒哀乐之所以由生,也都在这里了。”我虽不才,但积三十年的经历和教训,亦感慨良多,理应有所反思和交待。因为,经历是一笔财富,教训乃一种资源。于是,我在实践与读书的同时,

启动拙脑,效法恩师,思之想之。想而断,断而想,陆续记下些许管

见残得。

1

首先想到的,是影视艺术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及美学建构中的定位问题。

记得上世纪早期,伴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行进,作为苏维埃红色政权

伟大领袖的列宁就曾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明确表示过:“电影是教育群

众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

重要的”③。究其缘由,是因为电影这门新兴的视听艺术,凭借着工

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成果,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视听觉,创造了放映

厅里虚幻的影像世界,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思维方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新奇的艺术感染力。列宁是看重电影艺术的教育

功能和美学效应的。如今,历史跨入新世纪、新阶段,伴随着信息革

命的深入,电视艺术凭借着现代化电子技术普及的优势,以其覆盖面

之广、影响力之大、渗透性之强,更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视听觉,创

造了进入亿万寻常百姓家的空前广阔的影像新世界,改变着当代中国

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思维方式,在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美学建构中

发挥着别的文艺形式难以企及和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已经成为名副

其实的电视艺术生产和消费大国。这正如一部中国文艺发展史所反复

证明了的:“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一个时代,往往会形成一种主

要的文艺形式彪领这个时代的审美思潮,楚之辞,秦之文,汉之赋,

晋之字,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小说,都是如此。这些在

各个时代分别创造了辉煌的文艺形式,交替繁衍,互补生辉,传承着

中华民族的艺术生命和审美思维。电视艺术是一门全新的当代文艺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品质和审美优势,其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

艰巨。它要真正成为彪领当今审美思潮的时代艺术,看来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

无论是秦文汉赋,还是唐诗宋词,抑或是明清小说,之所以能彪领一

个时代的审美思潮,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们都吸纳了所处时代

纵横双向各种文艺形式创造出的审美思维成果,并在交融整合的基础

上勇于创新。惟其如此,从中华民族审美思维发展的历史长河看,功

不可没,其作用是积极的。当今的影视艺术,是否真正自觉吸纳了中

华民族优秀审美传统的营养和我们所处时代百花齐放的文艺形式所创

造出的有价值的审美思维新成果呢?这的确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必

须深思和回答的严峻课题。

我的回答是:不很理想,不尽人意。电影过完了它的百岁诞辰,虽然

曾拥有过数次辉煌,尽管当下年产故事片可望逾300部,创下了历史

新高,但其中真正能在电影院线或电视台播放与广大观众见面的,却

仅有十分之一左右(2005、2006两年参加“百花奖”评选的影片,即票房收入达500万元人民币或在电视台播放观众人次达2000万的共49部)。电影观众的年上座人次已从上世纪80年代最高达到293亿、即平均每人每年看24场电影,下降到2005年的年上座人次仅2亿多、即平均每人每年才看0.2场电影④。电影与人民的关系,可见一斑。几部大片、贺岁片喧嚣炒作,畸形地占据了年票房的一大半,但从题材内容到风格形式,似乎都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相悖,更何谈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电视艺术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说,还是平庸之作多、精品力作少。大量思想品位不高、文化内蕴稀薄、审美格调低下的作品作用于广大观众的鉴赏心理,所营造出的,势必是一种肤浅、浮躁、畸形、油滑的群体性审美定势。这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素质,显然带来了负面效应。

成就显著,不说跑不了;问题很多,不研改不了。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是新世纪新阶段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纲领性文献,当然也为我们检视中国影视艺术创作现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理论武器。遵循《讲话》精神,对自己亲历其间的影视艺术创作现状认认真真来一番断想和反思,很有必要。

2

胡锦涛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⑤他审时度势,把“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确定为“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确定为“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⑥。这些精辟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