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居士讲老子第八十一章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八十一章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八十一章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注:实在质也。本在朴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非常不赞成多言,话越少说越好,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言的地方。他是不得已为了要把“道”说明,才写了五千多一点的文字。全书开头一章是“道可道,非常道”,以言语开头;到最后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还是拿言语来做终结。

什么叫信?信是实实在在,一点所谓花言巧语都没有。说得漂漂亮亮的话,常常就没有实质。像老子五千字,后来的人要用一万个字来注解他一个字。二千几百家注老子,就注这五千字。可见每一个字的内涵多么丰富。言之能够实用的能够用的都不是废话,这就叫“信”。

真正的信言,每一句都是踏踏实实的。有些人说其话来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听得时候觉得天花乱坠妙不可言。但回头想想,这里头哪一句话值得注意?讲得舌灿莲花,听的人却受用不了,这样的话是不能叫“信”的。所以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美言是用非常好的技巧、非常美丽的词句说出来,一个常常说这样和悦讨好的话的人,是不太有仁心的。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和天理又顺人情的,这个就叫善。所以真正的善言不辩论,没有什么可辩论的,一句话说出来就是这句话。这句话没有辩的必要。假设说必须要强迫让人家依着你的话,一定得用很多不必要的话。

我们说佛法,佛法绝不敲锣打鼓地让你来听。你们愿意听就来,不愿意听你们就走,不强人所难。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用心思考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想说而口里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他也是强调少说。假设我们只是会辩论,以辩才无碍来自居的话,这也不是真正说法之道。所以当公都子问:“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的时候,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走到哪都跟人辩论,为什么?不辩不明。他不是以辩来说服人,也不是用语言来胜人。是别人太胡缠了,所以他就要辩。但是不是以辩来说服人,也不是用语言来胜人。

又好比说谣言是非这些东西,不要分辨,因为许多事情是越描越黑。所以“无辩止谤”,你不辩论诽谤就停止了,争论也就没有了。辩是争之端。所以真正的善者不辩,凡是辩者就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注:极在一也。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我们一定要博,为的是怎么?这个也涉猎一点,那个也涉猎一点,炫耀自己的知识多丰富。真知“道”,一以贯之。老子说我不出户,我也不从窗户往外看,完全能够知道天下的事情。所以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就这一个。孟子也说“夫道一而已矣”。佛家也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明白这些,

就明白“极在一也”的意思是“最要紧的、最高明的就在这个一”。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无私自有,唯善是与,任物而已。物所尊也。物所归也。动常生成之也。顺天之利不相伤也。

“圣人不积”。注解说,“无私自有”,圣人没有私心,不把它据为己有。“唯善是与”,凡是应该做的、好的。才去做。“与”是“参与”的意思。“任物而已”,心跟镜子一样,你来就来。所以说圣人就抱着这一个“一”。你喜欢好听的话,非常好辩论,又好博,为的什么?为的是炫耀,炫耀我知道得多。以为这样,就比人高一层,其实这对于自己没有益处。

所以子贡问孔子,请你拿一个字送给我终身受用。孔子说是这“恕”。就是要将人心比己心。所以能够这样的话,这才是真正的脚踏实地。

你们知道佛的堂弟阿南吧,他在佛经上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是博闻强记第一。他跟佛是师兄弟,释伽牟尼老老实实在那修,而阿南是这也问问,那也问问,什么都要问,什么都想知道。所以他能博文强记,而释迦牟尼却能得道。结果阿南侍候佛侍候了二十五年。阿南就想多闻,这也是我们的毛病。我们就想多知道,知道得越多越好,做不做得到,那是另外一件事情。我们为什么要知道这么多,为的只不过是炫耀,表示我知道的多,我有学问,我聪明。

其实博闻强记对于修行并没有多大益处,不过我们现在是在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是精华。所以能够把这五千字能够体会了,融会贯通了,然后用在自己的身上,用在待人处世上,将受用无穷。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我们越是为别人,我们自己越有;我们人家越多,自己就越多。比如同情心、学问、知识、爱都是这样的。你越给人家,你自己拥有就越多。凡是真正最聪明的人是最帮助别人的人,这些大圣先贤都不自私,自私自利的人最后自己吃亏。

比如“教学相长”就是这样的道理。我给大家在这里讲课,虽然要准备要讲授,比较忙碌辛苦,可是我自己受益非常之多。因为我讲课的话,首先自己要深入地学习。学习的过程就会不断有新发现。真的可以称得上受益匪浅。所以说“既以为人己愈有”,你给别人,你自己反而拥有更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注解说“动常生成之也”。天之德,生生不已,所以天之大德曰生。天的最大的德就是生,“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完全默默的在那做,“天何言哉”,天说过一句话吗?一句话都没说过。但是“四时行焉,万物生焉”,但是春夏秋冬就在那轮回,然后万物生起来了。所谓“天有好生之德”,没有存利万物之心,却一切都是为了有利于万物。到秋天冬天,树木都凋零了,动物冬眠,好像杀气很重,其实这是除旧布新。只有新陈代谢,有旧的死去,才能够生生不已。

圣人虽然不能像天一样可以养我们,生我们,育我们,但是他们参天地之造化,虽然做了很多的事情,却“为而不争”,如同天一样。为功而不居、不言。老子在全书结尾的时候,再次勉励大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能够这么样的话,为道不在多言,儒家、佛家、道家没有一个让我们多说话的。

整个的五千字从“道可道”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你把它连起来,一篇文章,前后呼应的。你看有一个废字吗?没有,每一个字都是有益的。而为人处事、治国修行道理都包含进去了,所以它实在是我们国家的至宝,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粹。

把《道德经》读了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平常说的一些话的由来,而且更多地了解了我们的民族性。其中不但谈了道的体,还谈了道之用。道之用就是德,你能够用它才能够显出道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