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成像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第一节概述
一、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是将发射一定能量γ射线的放射性药物引入机体,通过体内代谢,浓集于相关脏器。
一旦脏器功能改变,或脏器组织局部病变,必然影响放射性药物的分布,从体外探测该药物发射的γ射线,就可分析判断放射性药物在脏器内的分布与浓集信息。
核医学成像既与被检物体的密度改变相关,还与其功能状态相连系。
所以是一种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成像技术。
二、核医学成像基本条件
1.放射性药物:对被检脏器或病变组织具有选择性聚集分布,且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浓度达到一定程度。
2.从体外探测体内γ放射性的探测仪器与信息处理、显示成像。
三、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
1.γ照相机
①1957年研制成功;
②采用大型闪烁晶体实现一次成像,既可作静态也可作快速连续动态显像;
③经历了模拟、模-数和数字化的成像过程。
2.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T)
①1979年研制成功;
②克服了γ相机平面显像所固有的影像重叠,分辨力差和不能精确定量的缺陷。
成为当今心、脑显像,尤其是脑血流和功能显像不可缺少的成像设备,是国内利用率最高的核医学影像设备。
3.PET(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
①于上个世纪80年代问世;
②是利用发射正电子的人体基本组成元素的同位素(常用18F、11C)而成像的设备;导课:5’
核医学设备发展历程作概括的介绍:20’
列举相应图片、视频及动画资料,详细讲解影像设备各种作用
启发式教学法
γ照相机的构成
医用影像发展
锝(technetium)99m Tc43 :经衰变产生140keV的г射线,不伴生β辐射,适合使用闪烁探测器探测;半衰期为6.02h;几乎适合于所有器官的显像和血流动力学研究。
碘(iodine)131I53 :经衰变产生605keV的β、364keV的г和637的г;物质理想半衰期为8.04h;适于做甲状腺、肾、肝、脑、肺、胆的显像、功能测量和治疗。
但г能量偏高,г相机探测效率低,图像分辨率差。
7.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反应堆生产、核裂变产物分离、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生产:是从长半衰期的母体核素中提取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子体核素的装置、回旋加速器生产。
第二节γ照相机
一、γ照相机组成与工作原理
γ相机把人体脏器内的放射性核素的三维分布变成一张二维分布的图像或照片.
工作原理:当受检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后,放射性核素选择地浓聚在被检脏器内,该脏器就成了一个立体射线源,该射线源放射出的γ射线经过准直器射在NaI(TL) 晶体上,立即产生闪烁光点。
闪烁光点发出的微弱荧光被光导耦合至光电倍增管(PMT),输出脉冲信号。
这些脉冲信号经后面的电子线路处理形成能量和位置两个通道的信号,位置信号确定显示光点的位置,能量信号确定该光点的亮度。
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便形成一幅闪烁图像,并可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就完成了一次检查。
1.准直器
(1)构成与功能:是一种由重金属(常用铅、钨或铅钨合金)加γ照相机工作原理15’
γ相机的组成
课间休息10’
工制作,安置在闪烁晶体前方的屏蔽体,限制非规定范(方向)的γ射线入射闪烁晶体,即实现定位采集信息的作用。
(2)按几何形状分类
单孔会聚型,外口径2~6mm,外口与晶体间距15~20cm。
由于其探测立体角很小,故S很低。
影像与实体倒向。
若外口与实体间距缩短,影像放大倍数增大,S也增高。
故应根据脏器大小调节间距b。
适用于较表浅的小脏器和小病灶显像。
孔道与准直器内外口垂直,孔道直径相等,且平行。
它的S较高,且较少受b值影响。
但b值对R有直接影响,即b增大,R降低。
平行孔型准直器是常用的准直器。
准直器的中部孔道平行,周边孔道逐渐向外扩散。
由于周边是扩散的孔道,使探测视野扩大,但其S和R均不及中部孔道。
常与直径不够大的晶体配套使用于全身显像。
准直器的各孔道由外口向内口扩散,即由内向外成会聚状。
对被检实体的放大倍数较小,但S和R较高。
此型准直器较少使用。
按能量不同区分准直器:
类型适用的能量范围临床应用
低能通用准直器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75-170Kev TC-99M标记的放
射性药物
中能通用准直器中能
高分辨率准直器
170-300Kev GA-67类药物
高能通用准直器270-360Kev 甲状腺高能和甲状
腺肿瘤超高能准直器511Kev F-18-FDG代谢
类显像剂超高能双核素准直器120-520Kev 同时做脏器的血流
灌注的代谢显像主要性能参数
[空间分辨力]
表示对两个相邻的点放射源之间的分辨能力。
准直器孔径越小、准直器越厚,空间分辨率越高。
γ相机的基本组成
γ照相机组成与工作原理
准直器的构成和功能
[灵敏度]
为准直器能够探测到放射性物质的能力,用单位放射性活度的放射性计数率来表示。
S与准直器几何效率E成正比。
可见,准直器孔越大,S越高;准直器越厚,孔间壁越厚,S越低。
[适用能量范围]
取决于准直器孔间壁厚度t:
t=0.3mm左右者适用于<150KeV(低能)γ,
t=1.5mm左右者适用于150~350KeV(中能)γ,
t=2.0mm左右者适用>350KeV(高能)γ。
针对上述三项参数,依据被检γ射线能量选用相应的t值准直器。
同时应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闪烁晶体
闪烁体材料有多种,核医学设备最常用的是铊激活的NaI晶体,当受射线照射时能发出波长为 415nm的兰绿色光。
闪烁体的作用是将入射的射线能量变换为闪烁光,即微弱的光脉冲信号。
闪烁体的外形是金属盒,晶体封装在金属盒体内,晶体的输出面是一光学玻璃,输出面和光电倍增管耦合。
光电倍增管
光电倍增管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对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的装置(放大倍数在107以上)。
它由光阴极、聚焦极、多级次阴极和收集电子的阳极组成。
光阴极接收晶体发射的荧光,产生光电子。
光电子受电场作用经聚焦极聚集后快速射向第一个次阴极,在电子冲击力撞击下产生较多的电子…
X/Y位置线路为什么要定位?
一个射线源闪烁事件会使γ相机内排列有序的众多光电倍增管输出幅度不等的电脉冲信号,靠近射线源的光电倍增管接受的光子最多,
工作由甄别电路和反符合电路来完成。
它们的电压>V(甄别电压)的脉冲被输出:<V的被拦截而不被输出。
四、γ照相机性能
(一)γ照相机灵敏度
(二)视野(FOV)
(三)分辨力
灵敏度
γ照相机灵敏度可以用它对单位放射性所能探测到并用于成像的光子数来表示。
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准直器的设计。
准直器:大多数照相机系统准直器可以更换,这可改变灵敏度,但是灵敏度最大的准直器同时也产生最大图像模糊。
闪烁晶体厚度对探测效率有一定影响。
厚晶体有助于得到较高的灵敏度,但是产生图像更模糊视野,γ照相机的视野是一个重要的性能。
取决于晶体的大小、准直器的类型,在某些成像系统中还与成像物体和照相机晶体之间的距离有关。
分辨力
定义:指分辨出两个点状放射源的最小距离。
它体现了γ照相机对物体细节的鉴别能力。
与γ粒子的能量有关;与准直器的孔径、厚度和晶体纯度透明度有关。
第三节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设备
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T)
一、基本结构
γ照相的定位
闪烁荧光传输到各光电倍增管示意图
工作原理图
如下: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设备:25’
基本结构10’
二、工作原理
SPECT 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将这种示踪剂注入人体内,使该示踪剂浓聚在被测脏器上,从而使该脏器成为γ射线源,在体外用绕人体旋转的探测器记录 脏器组织中放射性的分布,探测器旋转一个角度可得到一组数据,旋转一周可得到若干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建立一系列断层平面图像。
计算机则以横截面的方式重建成像。
控制台(计算机)
控制台采用脉冲高度分析器(PHA ),规定出能量阈值允许波动范围窗,对探测到的脉冲信号(有用的和错误的信号)进行分析筛选后送入后处理。
SPECT 的工作条件、所有数据都由计算机统一控制和管理,还负责采集数据的修正、图像重建和结果显示的控制。
投影数据采集
安装在机架上的探测器,沿受检病人某一层面的一定方向(角度)计数收集体内该层面该方向(即直线扫描)放射性药物发射的γ射线并记录形成的“投影截面”。
在预置的时间内完成一次直线扫描后,探测器随机架转动一个角度,取得另一个投影截面,如此反复,称为投影数据采集。
图象重建
解线性方程组求解未知数]用一个二维四元(2×2)矩阵代表一断层面(实际上大得多,最小是64×64,最大可达128×128)。
设该四元矩阵中每一矩阵单元的放射性活度分别是A1、A2 、A3、和A4。
探头从三个方向测量的投影如图所示。
探头测量值分别为: 水平方向 A1+A2=92 A3+A4=97 垂直方向 A1+A3=104 A2+A4=85 对角方向 A1+A4=73 A2+A3=116
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图像重建
工作原理10’
补充教材以外学科前沿知识 视频播放 图片
解上述三组方程得:A1=40,A2=52,A3=64,A4=33,故该断层面的放射性活度计算值为A1+A2+A3+A4=189,与实测值相等。
解线性方程组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矩阵很多,计算用的方程组过多,计算时间过长。
[反投影法]为了避免计算时间过长的缺点,引入反投影法。
下面用图解和数字运算说明反投影法的原理。
反投影法是一种基本的图象重建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把原图像在各个方向的投影值反投影到矩阵的各个单元中,并求和。
其过程如
图示:用一个很简单的3×3矩阵加以说明。
一点源处于该矩阵的中央,其值未知,待求。
但从各方向的投影值可被测量,图中仅标示了两个方向,以简化运算。
垂直方向为5、10、5,对角线方向为10、60、10,反投影结果(见右图):
可见,一个点源经反投影法作图像重建的结果除中心区有较高的数值(500)外,周围有很高的本底(200),说明点源图像出现发散现象,失真的可能存在。
[滤波反向投影法]
为了克服反投影法图像发散现象,在反投影法基础上引入滤波函数,即将原始投影截面与滤波函数经卷积分后再反投影,称之为滤波反向投影。
为了消除本底,滤波函数选择为中间正,两侧负的分布,卷积分的结果也是中间正两侧负。
见下页图示:
同样,若将各个方向的滤波反投影值相加,可得到图c的结果。
可见,除中心点有较高数值(500)外,其周围为0,消除了本底,点源恢复成点的分布,克服了发散。
三、SPECT与γ相机的比较
SPECT
•探头旋转
•二维断层图像重建三维图像,反映单位体积的放射性浓。
•改变了脏器深度方面的空间分辨率
γ相机
•γ相机固定
反投影法
反投影结果(见下图)
第四节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设备
PET (position emission CT)
一、PET 概念
正电子——使用人工正电子放射性核素,该类核素均发射能量为511kev 、方向相反的对光子。
发射式——将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药物在注射到病人体内,体外探测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光子,确定显像药物的体内分布情况。
计算机断层——通过计算机处理,以三维断层方式显示药物的体内分布,确定病灶的性质。
二、PET 原理:光子准直,又称电子准直
由于湮灭辐射产生的两个光子具有很强的同时性和直线性,只有落入两个探头组成的视野内的γ射线才能被接收。
因此,探头视野越小,经符合电路形成的Z 信号定位范围越窄,空间分辨率越高。
这种准直称为光子准直,又称电子准直。
PET 工作原理
当正电子核素或正电子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注入人体内后,它们随血液循环分布至全身。
正电子核素在衰变的过程中,质子衰变为中子,同时发射出1个正电子β+,正电子在组织中飞行极短的距离后便与周围组织内的电子相遇并发生湮没辐射,正、负电子消失,其物质转变为2个方向相反(互 成180°)、能量皆为511 keV 的γ光子,穿透人体并被环绕人体的探测器探测,经符合计数处理、图象重建,显示、存储和打印。
三、PET 组成
扫描仪1.探测器;2.射线屏蔽装置;3.棒源、符合事件探测; 4.符合事件处理系统; 探测器
由数百个成对的分布小型γ闪烁探测器组成环型探测器. γ闪烁探测器由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其中晶体是最关键的部件,也是决定ET 质量档次的最主要因素。
经典专用PET 的晶体材料最常采用锗酸铋 (BGO ,其射线探测能力明显高于碘化钠 晶体),并采用小晶体、模块化、多环设计。
射线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
机体层设备:30’
PET
光电准子
符合探测原理
探测器
屏蔽装置探测器的环外为厚的铅板,其作用是屏蔽探测器环外的射线;
可自动伸缩的、薄的环状钨隔板(Septa,厚度 1mm),置于晶体前方
环与环之间,将轴向视野分隔成若干切层(slices),隔板使探测器
仅能探测到同一层面及相邻层面的入射光子对,减少了散射和随机事
件的影响。
棒源:将放射性68锗(68Ge)装在中空的小棒内,用以行PET显
像仪质控和透射扫描。
Advance PET扫描仪配有3个68Ge棒源,2 个是高活度源(400MBq),
1个是低活度源(50MBq)。
不用时扫描仪自动将其收入探头外的铅屏
蔽容器内。
PET工作流程事件探测负责采集从探测器传来电子信号,通过辨别其能量是否
是511 keV而确定是否为有效的γ光子信号,并将有效的γ光子位置
提供给符合事件处理系统符合事件处理对成对γ光子的进行更准确的
时间比较,以确定哪些成对光子是真符合事件,哪些是非真符合事件,
同时确定事件发生位置,并将其传送到阵列处理器进一步处理。
工作站
通过人机对话控制扫描仪、显像床及电子橱进行图像采集、重建
处理等,并对重建后图像重新切层和进行图像显示、图像分析和定量
计算等。
四、PET采集方式
1.空白扫描与透射扫描:目的是监测探测器的性能,计算衰减校
正系数空白扫描与透射扫描相结合用于计算人体各部分组织的衰减
校正系数,用于补偿发射光子对在穿越机体时被机体组织所吸收的部
分,即进行衰减校正,使PET最后的显像结果能真实反映正电子显
像剂在体内的分布。
每日质控项目.
2.发射扫描:PET扫描仪对正电子显像剂注入机体后产生湮没辐射
所发出的γ光子对进行采集,叫发射扫描。
五、正电子核素及其特点
六、PET与SPECT比较
PET
●正电子核素
●单或多环探测器、电子准直
●图像质量优:检测灵敏度高分辨力好、衰减校正、定量准确
SPECT
●单光子核素
●单或多探头、机械准直
●运行成本低
正电子核素及其特
点
小结:5’
启发式教学法
利用提问的方式:
引导学员回顾本次
课的主要内容,强
调本次课要求掌握
的重点。
结合思考题进行
教案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