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罗斯托 主导产业转换理论 认为,不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 前进冲击力之所以能够保持,是由于为数有限的主要部门(即主导 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些部门的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 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
3、产品循环发展论
描述的是欧美工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模式 雷蒙德· 弗农,1966年《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
1.2产业结构形成机理
1 产业结构演进的市场机制
主张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 认为应减少政府干预
2 产业结构演进的政府调控
指中央政府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出发,为从总体 上及时、有效地协调产业结构所运用的一切宏观经济杠 杆、产业政策的总称
1.3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因素
4、霍夫曼定理
对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作了权威性的 研究 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 提出了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后被称为霍夫曼系 数或霍夫曼工业化法则 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资本品工业的 净产值 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 降的。
四个阶段
Hale Waihona Puke 消费品工业在制造业占主导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纳克斯,1953年《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供给方面: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 入 需求方面: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诱惑-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 产出-低收入 主张均衡发展策略,打破恶性循环
2、非均衡发展论
理论可追溯到亚当· 斯密。

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 配第1691年出版《政治算术》 “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工业多得多” 对各个产业收入不同的描述,揭示了产业间收入相对差距的 规律性
2 李斯特产业结构阶段论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 业时期和农工商时期 对产业经济学发展起到很大作用;有些政策主张被日本、韩 国等采用
与国际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导入期-成熟期-标准化期
4、雁行形态发展论
是一种揭示后起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途
径的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后经小岛清、山泽逸平等人 进行验证和拓展 指国外引进—国内生产—产品出口的循环使后起国家实 行产业结构工业化,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学说。图 形层倒“V”型,如三只大雁展翅翱翔。 该学说表明,后进国家可以通过进口利用和消化先进的 资本和技术、同时利用低工资优势打回先进国市场
主要思想:由于缺乏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不可能
在所有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而应当选择合适的重点产 业投资,然后通过关联效应和诱发性投资等带动其他产业的 发展,最终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1、赫希曼 不平衡增长理论 从主要稀缺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出发

主张集中有限资金,扶持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度的产业部门
2、库兹涅茨部门结构变动理论
依据: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



1、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 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部门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 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2、工业部门国民收入在正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 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所占全部劳动力的 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服务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的发展趋势是大 体不便或略有上升,但相比之下,服务业部门吸收劳 动力的能力却是显而易见的,它所占的劳动力比重呈 显著的上升趋势。这也说明服务业的部门劳动生产率 不高。
1 均衡发展论
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基本主张是,发展中国家为摆脱贫 困,应在国民经济的各产业进行全面、大规模的投资,以各 产业的平衡增长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 1、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英国发展经济学家。1943年《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的若干问题》 理论核心内容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 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 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二)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的几个重要前提

(三)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的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在经济上变得更为先进,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 制造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数趋于 下降。” 随着经济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 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 移动。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一、产业结构概述 1.1产业结构类型 1.2产业结构形成机理 1.3产业结构影响因素 二、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1古典理论 2.2新古典理论 2.3现代理论
1.1、产业结构类型
1 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以国民经济 为整体,以某种标志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个产业, 从而形成的产业之间的关系。 2 产业结构的类型 I. 三次产业构成:金字塔型结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鼓型结构,哑铃型结构,倒金字塔型结构 II. 产业比例关系:协调型和失衡型 III. 农业、轻工和重工业构成:重型结构(以重工业为 主),轻型结构,以农为主型结构 IV. 产业发展层次:初级(以技术落后产业、劳动密集型 产业等,及第一产业为主),中级,高级
国民经济各产业要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3 马克思产业间协调发展论

2.2新古典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1 配第-克拉克定理
2 库兹涅茨部门结构变动理论
3 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
4 霍夫曼定理
1、配第--克拉克定理
(一)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的由来

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 配第1691年出版《政治算术》;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 克拉克出版了其著的《经济发展条件》。 1、该理论对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探讨和分析,是通过对时间序列下国家情况的 比较而进行的。 2、该定理使用劳动力的分布作为分析产业结构演进的具体指标,详细考察了经 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在各产业重的分布状况所发生的变化。 3、克拉克的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作为前提基础的 。 4、引入了与最终需求相对应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三个参 数,并借助于对它们变动的分析来规范经济事实。
资本品工业发展速度超过消费品
资本品工业赶超消费品工业
资本品工业占据主导
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数 霍 夫 曼 比 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5(± 1.0 )
2.5(±1.0) 1.0(±0.5)
第四阶段
1以下
2.3现代产业发展理论
1 均衡发展论 2 非均衡发展论 3 产品循环发展论 4 雁行形态发展论
3、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
将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到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计量模型 101个国家在1950—1970年间统计资料 得出“标准结构”,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经济 结构标准数值 1986年《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发展 了“发展类型”理论和方法 主要思想:经济发展中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是不变的, 从而发展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学说。指出,经济发 展中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对外贸易中初级产业出口将 会减少,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
经济总量规模越大,分工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门类越 齐全,产业结构越复杂
需求因素
包括需求总量和结构。总量方面与产业结构规模成正相

供给因素
包括自然资源要素供给,资本投入要素供给,人力资源 要素供给和生产技术要素供给
科学技术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
2.1古典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1 配第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