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

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
拍案叫绝。

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

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

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
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

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

”这是一种“文学语言”。

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
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

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

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


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
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
番了。

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
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

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
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

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
重要。

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

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
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

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
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

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

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
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光明日报》年月日)、《为健康“颁奖”》(载
《人民日报》年月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年月日播出)、《莫
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年月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
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
哲理。

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
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

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
的兴趣。

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
住读者和听众。

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年月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

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
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

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

习惯
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

”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
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

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

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
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
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年月日)、《这样的“抠门”
值得称赞》(《人民日报》年月日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
年月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年月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年月
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年月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
苏省阜宁县广播站年月日播出)等等。

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
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
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
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

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

哲理,是关于宇宙和
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
道理。

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
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

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
味无穷。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
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

年月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

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
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
受。

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

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
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

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年月日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年月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
民日报》年月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年月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年月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四、评论标题的反思性
创新从来就是超越常识,超越常理。

凡是常理都是相对的,相对常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
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从深度上
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
对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

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
断发展的。

这种由此及彼的审视,用现行的话叫“反思”。

这些年,反思式的评论往往见诸报刊和广播电
视,其标题每每标新立异,引人注意。

按常理,“鸡”小而不用“牛刀”杀之。

不然,小事大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得不
偿失。

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杀鸡”亦可用“牛刀”。

清华大学研制出一种“炸鸡锅”,能自动调温
升压,在市场颇有销路。

科研院所,智力密集,自然可称“牛刀”。

用现成的“牛刀”杀一杀能满足市
场需求的“鸡”又何尝不可?这不但不会使“牛刀”贬值而只会增加效能。

作者以此为题材加以评论,制
题为《“杀鸡”亦可用“牛刀”》,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全新的理性的启迪。

比如:《“失声”与掌声》(《光明日报》年月日)、《莫让“捐款”成“扣款”》(《人民日
报》年月日第一版)、《“谢生宴”让人耳目一新》(《光明日报》年月日)等等。

这些评论标题引发
了读者深深的理性思考,使作者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

五、评论标题的抨击性。

我们的社会,正邪并存,善恶同在。

祛邪扶正,揭恶扬善,是评论肩负的政治使命,在报刊广播言
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切邪的恶的东西都是阴暗的反常的,抨击式评论的标题若直点其丑恶,便出奇制胜。

年月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不要提前过年》。

过年,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时间又
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向改变,不是说你想把过年的时间改变就怎样改变。

作为读者,你会立即被
吸引看下去:“元旦过后是春节。

中间的这一个月里,随着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有的部门和单位工作松
松垮垮,电话没人接,事情没人办。

一些应该迅速办理的事情,被推到了节后,前来办事的人们只能望门
兴叹,徒劳往返。

”由此可以看出,标题《不要提前过年》的内涵很丰富,深刻揭示了各部门不正之风的
严重性,对此抨击十分有力。

像《人情酒里少人情》(《人民日报》年月日第一版)、《请柬别成“催款单”》(载《人民
日报》年月日第一版)、《“鲜奶倒进污水渠”,咋的了?》(《工人日报》年月日)、《莫让民工流汗
又流泪》(《人民日报》年月日第四版)、《挥霍浪费也是犯罪》(载《人民日报》年月日第一版)、
《“及时雨”为何落不到地里》(福建蒲城县广播电台年月日播出)等等,都是新闻评论者运用抨击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