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25×2'=50')

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于1992年提出,2008年初基本完成。总长万公里,是全国公路网的主骨架。读图回答1—2题。

1、沿线景观变化主要由水分因素变化引起的是()

A.丹东—拉萨

B.上海—瑞丽

C.二连浩特—河口

D.连云港—霍尔果斯

2、下列关于“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善运输效率和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B.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农村城市化

C.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缩小地区差距

D.提高公路运输量,使国内客货运输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的格局

3、下面网格资料Ⅰ中的甲、乙、丙、丁是四块土地的代码,网格资料Ⅱ中的M为新建车站的位置,网络资料Ⅲ为目前的地价,如果地价随着距车站的距离而变化,计算公式为新地价=原地价×(1+1/距离),假设相邻方

格距离为1,斜角方格距离为,则车站完工

后,地价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图,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世纪50年代到2000年铁路的旅客周转量总体在上升

年铁路、公路、航空的旅客周转量大致相同

世纪50年代到2000年航空的旅客周转量所占百分比增长幅度最大

年在图中所示运输方式中,航空的旅客周转量最小

5、目前铁路的旅客周转量所占百分比低于公路的原因主要是()

A.公路的速度比铁路快

B.选乘铁路的旅客数量在减少

C.航空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对铁路冲击大

D.与铁路相比,公路更加灵活

读我国部分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京珠高速粤北段沿线受灾,从上图中调运救灾物资

最近的基地是()

7、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

物资是()

A.冲锋舟

B.食品

C.矿泉水

D.棉衣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据此完成8—9题。

8、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给东北地区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B.工矿业发展迅速

C.耕地扩大、生态破坏

D.畜牧业水平提高

9、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于下图中的()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甲)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回答10—11题。

10、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总量由增长态势转变为下降态势

11、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年以前年和2000年之间

年和2004年之间年以后

“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如下左图所示。读图完成12—14题。

12、在上面右图中a、b、c、d四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状况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的是()

13、下列国家中,目前基本不存在“PPE怪圈”的是()

A.坦桑尼亚

B.肯尼亚

C.加拿大

D.阿富汗

14、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时不会出现用地紧张的局面

B.③时人口达峰值,之后会逐渐减少

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⑤时人口数量最少,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据此回答15—16题。

15、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①倡导循环经沆,变废为宝②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

③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④多投入,多产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②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18、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19、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超过50%。我国决定在部分城市倡导推广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替代汽油,降低汽油的消耗。从而减少石油进口量。不少专家认为:将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氢等,用作生产和生活能源,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希望所在,发展生物能源可以促进中国的能源安全。回答20~22题

20、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景广阔,其主要原因是()

A.乙醇可以从植物中提炼,具有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B.乙醇可以改变石油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

C.汽油价格过于昂贵

D.我国的乙醇生产处于过剩状况

21、使用乙醇替代汽油,可产生的影响是()

A.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B.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C.减轻了环境污染的程度D.大大促进了酿酒工业的发展

22、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好处有()

①可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及促进农民增收;②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③可以降低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④可以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回答23~25题

23、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24、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25、当前,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有()

①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

②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④积极开发利用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A.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一、单项选择题(25×2'=5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5小题,共50分)

26、(10分)下面的右图提供了某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资料,右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试解释上图所示国家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根据左图中图①和图④的内容,分别分析该国的人口问题及原因。

(3)习惯上,当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从右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简称)等省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27、(9分)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右图。

材料二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

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16万,耕地由10

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

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

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

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

(1)弱水属于_______________河,该河的补

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其流量随______

__________ 的变化而变化。

(2)结合资料,分析说明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该地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源地之一。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防治该地区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8、(11分)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为我国能源丰富区;

乙为我国某时期平均降水pH<的地区,

防治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2)甲、乙分布区几乎不重叠,说明了两地

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即()

A.降水量悬殊较大

B.工矿、人口分布稠稀明显

C.热量条件差异大

D.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大小不同

(3)简述丁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及减轻

该种气象灾害的重要措施。

(4)图中丙气象灾害名称是,发生在季对农作物危害最大。请简述该气象灾害对西藏和云贵高原影响较小,不易侵入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的原因。

29、(11分)图甲是近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长三角局部区域,图乙是1990~2001年太湖劣于Ⅲ水质年变化图(注:水质劣于Ⅲ类表示已遭受污染);图丙是实施“引江济太”工程后的2005年太湖水质状况分布图。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乙丙

(1)判断图甲中地理事物的名称:A岛B 铁路。

(2)图甲中A岛形成的地质作用是。有专家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A岛将于

北岸相连成为大陆的一部分。请阐述可能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3)图甲中港口群建设的共同区位是。上海和南京均为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

但两者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上海港的吞吐量远远超过南京港,是我国最大的港口。试

分析上海港优于南京港的区位条件。

(4)从图乙中可以看出,1991年至2001年太湖水质状况的变化趋势是,试分析

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30、(9分)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

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材料二见下面左图

材料三见下面右图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描述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5 DDBBD 6-10 CACAB 11-15 BBCBA 16-20 BBDCA 21—25CADCA

26,(1)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膨胀及产业结构不合理。

(2)①图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原因:出生率高、死亡率低。④图问题:人口分布不平衡。原因:受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如:地形、自然资源、交通、政策等)(3)沪、苏、津、粤原因: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的比重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平均寿命延长。

27,(1)内流河或季节河祁连山冰雪融水气温

(2)人口剧增、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3)背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植被稀少;

动力:风力作用显着;

物质: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4)恢复自然植被或退耕还林、还牧。

28.(1)太阳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2)AB

(3)台风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4)寒潮春、秋西藏、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影响较小。四川盆地、广东、

海南、台湾远离有冬季风的源地;此外,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沿途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层层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加上受南方温暖地面的影响,寒冷程度降低,所以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就很少受寒潮影响。

29.(1)崇明沪杭

(2)流水沉积作用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长江口南岸侵蚀作用较强,而北岸则以沉积作用为主,河道总体上向南迁移;A岛北侧河道较浅,流速较慢,泥沙淤积较为严重;受泥沙沉积作用的影响,A岛面积在不断扩大(答出其中的两用个方面即可,其它答得合理酌情给分)

(3)水域较深(停泊条件较好)(或地形平坦,筑港条件优越) 上海港位于河口,可以直接实施江海联运,对外联系更便捷;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大,且附近地区经济实力强(答得合理酌情给分)

(4)水体质量不断下降(水污染状况不断加剧) 平原河湖网(水系),水体流动缓慢,自净能力弱;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工业)经济发达(发展迅速),大量废弃物(废水)排入湖泊(答得合理酌情给分)

30、(1)12 7

(2)ABD

(3)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

(4)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

人口与城市高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4、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 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下图是世界人类大陆图 的一部分,读图回答各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代表欧洲 B.B代表南亚 C.C代表东亚和东南亚 D.A代表北美东部 只形成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其原因是该处 A.地处沿海,湿热多雨,人烟稀少 B.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低,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C.利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发展水稻种植业,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D.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9.关于C形成人类大陆的自然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B.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C.日照充足,河湖密布 D.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11.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2.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14.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一②一③ B.①一③一② C.③一②一① D.③一①一② 15.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B.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C.区域协调发展会增加流动人口增长 D.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我市自然村的人口进行调查,经统计该村年初总人口为6000人,当年出生72人,死亡12人,该村子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1.2%B.0.2%C.1.0%D.0.4%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A.耕地开垦加快,粮食供应改善B.耕地减少,森林破坏,环境恶化等C.劳动力增加,促进世界经济发展D.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3.关于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自然增长率也大 B.用人口密度大小表示人口疏密程度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必然导致人口密度减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城市、工业和交通都发达 4.下列关于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正确的是 A.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应采取经济鼓励、教育普及等方法控制人口的增长 B.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应该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C.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鼓励生育,不利于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D.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己国情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 5.有关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主要是白色人种,因为白种人最聪明 B.区别人种主要是根据人的生活习惯的差异 C.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快,是因为日本人所属的黄种人最优秀 D.将人种分为“高等”和“低等”是种族歧视的表现,应坚决反对 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6.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7.四国人口中出现负增长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8.①国最有可能在( ) A.欧洲B.北美洲C.亚洲D.非洲 9.下图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从世界范围看,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过多 B.世界资源数量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 C.人口的增长与环境、资源互相协调 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消耗过度,资源短缺 10.为迎接奥运会,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 )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英语是联合国的唯一工作语言D.英国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最多1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汉语B.英语 C.法语D.阿拉伯语 12.图中的建筑分别代表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意大利,近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引起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下列不是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问题是() A. 就业困难 B. 劳动力短缺 C. 国防兵力不足 D. 社会养老压力增大 【答案】 A 【解析】【分析】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和社会养老的压力增大,就业困难是由于人口过快增长造成的。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不属于,人口老龄化主要是适龄劳动力减少。 2.民居是人们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智慧结晶。下列建筑风格最能体现湘西民族特色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A项是西亚地区墙厚窗小的碉堡式建筑,B项是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C项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D项是“干栏式”吊脚楼,即底层架空,上层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是湘西地区的特色民居。 故答案为:D。 【点评】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3.如图为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巴西 B. 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C.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 D. 中国人口总量最大,自然增长率最低 (2)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 领土面积更大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 D. 人口总数更少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利亚,故A错误。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日本,故B错误。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故C 正确。中国人口总量最大,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最低,故D错误。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人口密度是人口总数与面积之比。中国人口总数比印度多,人口密度比印度低,主要原因是中国领土面积比印度大。依据题意。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就全世界而言,人口增长只有人口自然增长一个因素,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别很大。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低,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 4.(西双版纳)如图中的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地区,他们属于什么人种()

初一地理试题___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时间:45分钟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40分) 1.当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大时( ) A.这个地区出生的婴儿越来越多,与死亡无关 B.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少,与出生婴儿多少无关 C.出生率越来越大于死亡率 D.出生率与死亡率越来越趋于平衡 2.人口数量增长过慢、过少带来的问题有错误!链接无效。A.资源供应不足,经济落后 B.劳动力丰富,国防兵源充足 C.社会经济负担加重,老人生活困难、孤单等 D.医疗卫生、教育等改善困难、环境恶化 3.关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说法正确的是( )

世纪以前人口增长较快 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缓慢 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缓慢 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 纪以来,人口增长大大加快 4.近几年,人口处于或可能处 于负增长的国家是( ) A.印度 B.德国 C.泰国 D. 巴西 5.下列关于人种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人种在世界上都是集中分布 B.三大人种在世界上都是零星分布的 C.三大人种在世界上都是均匀混合居住的 D.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也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6.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但非洲北部的人种和语言分别是( )

A.黑种人当地语言 B.白种人英语 C.白种人阿拉伯语 D.黑种人阿拉伯语 7.印度的居民大多数说( ) A.英语 B.法语 C.西班牙语 D.阿拉伯语 8.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信仰(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9.选择去教堂结婚的人信仰(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10.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1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一般说来,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C.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和服务业等工作D.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农业等工作

居民与聚落--测试题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人口问题,下列说确的是() A.一个国家的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B.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快越好 C.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慢越好 D.一个国家的人口不变就好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色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 B.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C.白色人种是优等人种,黑色人种是劣等人种 D.日本人是黄种人 3.关于人口增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B.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是不同的 C.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慢 D.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4.下列不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选项是() A.居住条件差 B.交通阻塞 C.劳动力短缺 D.失业增多 5.关于人口分布,说确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C.南极洲至今无人居住,也无人涉足 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非洲人口稠密 6.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的改善 B.生育观念的改变 C.医疗技术的进步 D.文化素养提高

7.关于人口增长与分布下列说法的正确是()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的自然增长率也大 B.用人口密度大小来表示人口疏密程度 C.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城市、工业和交通都较发达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必然导致人口密度减小 8.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的组合正确的是()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亚洲和美洲 D.非洲和美洲 9.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主要分布着()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棕色人种 10.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不是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是() A.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B.地形平坦 C.自然资源丰富 D.交通不便利 12.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确的是() 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城市里有很多农田、果树和池塘 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13.关于聚落的分布,错误的是()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九讲人口与城市

2012年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九讲人口与城市 考点1: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长的含义: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 的。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高高低增长缓慢 传统型高低高增长迅速 现代型低低低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死亡率的转变。 (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为现代型(低低低型) (问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重;政策:鼓励生育,外来移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型) (问题:过快增长;影响: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大;政策:计划生育。) 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为现代型(低低低型) 考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含义及其类型 含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符合三个条件才是人口迁移: 空间位移: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居住地 时间限度: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 (3)中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由于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及自然灾害等,人民不得不 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4)人口迁移的影响: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迁出地:有利影响为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迁入地:有利影响是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推荐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市某自然村2010年度的人口进行调查,经统计,该村年初总人口为6 000人,当年出生72人,死亡12人,该村2009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1.2%B.O.2%C.1.0% D.O.4%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A.耕地开垦加快,粮食供应改善B.耕地减少,森林破坏,环境恶化 C.劳动力增加,促进世界经济发展D.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的自然增长率也大 B.用人口密度大小表示人口疏密程度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必然导致人口密度减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城市、工业和交通都较发达 4、下列关于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应采取经济鼓励、教育普及等方法控制人口的增长 B.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应该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C.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鼓励生育,不利于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D.不同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各不相同 5、有关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主要是白色人种,因为白种人最聪明 B.区别人种主要是根据人的生活习惯的差异 C.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快,是因为日本人所属的黄种人最优秀 D.将人种分为“高等”和“低等”是种族歧视的表现,应坚决反对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析回答14~16题。 6、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7、四国人口中出现负增长的是( ) A.①B.②C.③ D.④ 8、①国最有可能在( ) A.欧洲B.北美洲C.亚洲D.非洲 9、右面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从世界范围看,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过多 B.世界资源数量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 C.人口的增长与环境、资源互相协调 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消耗过度,资源短缺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自贡)如图某国乡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1)1999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大约是() A. 10% B. 16% C. 26% D. 30% (2)该国乡村人口最多时出现在() A. 1961年 B. 1976年 C. 1995年 D. 2010年【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的比重。根据图示1999年该国城市化水平约为30%,所以城市人口比重大约是30%。(2)根据图示:乡村人口数最多时出现在1995年前后,乡村人口接近90000万。 故选:(1)D(2)C 【点评】(1)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2)解答该题要会判读地理图表。 2.读“世界部分区域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大洲面积最大,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B. 乙大洲发达国家集中,人口稠密,增长快 C. 丙大洲大部分位于热带,人口稀疏,增长慢 D.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说法,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乙大洲是欧洲,该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大洲,但人口增长缓慢,许多国家出现了负增长;丙大洲是非洲,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人口分布较稠密,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故答案为:A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法语 B. 阿拉伯语 C. 汉语 D. 英语【答案】 C 【解析】【分析】解: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是英语;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4.我国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 16万(2010年数据),其人口密度约为() A. 643.3人/平方千米 B. 0.001 6平方千米/人 C. 0.064人 D. 15.54平方千米/人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台湾的人口密度是23160000/36000= 643.3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A 【点评】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中国第一大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高山族,主要地形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交界处,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它的主要工业类型为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一、选择题 土地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土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土地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价水平的差异。下图是高铁站点附近地区空间形态规划图。读图回答1—3题。 1.圈层1地块容积率变化幅度较大,下列有关此种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圈层1的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大 B.圈层1的宗地面积最大 C.圈层1的建筑物高差较大 D.圈层1含有地标性建筑 2.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交通用地 B.绿化用地 C.商业用地 D.住宅用地 3.圈层3的开发强度高于圈层4的主要原因是() A.地价高 B.交通便利 C.人口密度高 D.政策支持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提高了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加强了交通枢纽城市之间的连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根据高铁班次统计结果,结合我国城市体系现状,将高铁体系划分为4个等级。从等级数量上来看,I等级的城市有

3个,Ⅱ等级的城市有11个,Ⅲ等级的城市有20个,Ⅳ等级的城市有123个。下图示意我国基于高铁班次的部分城市等级划分,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属于I级城市的是() 北京市 天津市 深圳市 大连市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等级城市高铁班次最多 B.Ⅳ等级城市高铁班次最多 C.Ⅲ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Ⅱ等级城市的交通最便利 职住平衡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民居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近年来,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提出了促进职住平衡的思路。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不同区域就业岗位与居民数量之比的分布图。据此回答6—8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又有一定的规律性。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推断,世界上分布着最多人口的地形类型是( ) A.山地B.丘陵C.高原D.平原 2.根据人口分布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情况推断,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是( )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3.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 A.东南亚的高脚屋 B.因纽特人的冰屋 C.华北地区的四合院 D.高原上的蒙古包 读下图回答4~7题。 4.下列关于人口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就大 B.人口少的国家人口密度就小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人口总数有关 D.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增长快 5.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 ) A.北半球陆平原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 C.赤道附近沿海地带 D.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 6.D国最受世界各国关注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被严重污染 B.日益严重的沙尘暴现象 C.热带雨林被破坏 D.洪涝灾害频繁 7.有关D国和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均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D.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8.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 B.是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 C.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D.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9.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他们在“西天”取回的经书属于哪个教派的(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10.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 A.亚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 D.北美洲、大洋洲、欧洲 11.下列四个国家中,属于下图所示Ⅰ类国家的是( ) A.尼日利亚 B.澳大利亚 C.日本 D.德国 12.印度和中国的相似之处有( ) ①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②都属于发展中国家③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居世界前列④工业高度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13.读下图,回答问题。

无锡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如图中民居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是() A. 浙江绍兴的斜顶房 B. 西亚厚墙小窗民居 C. 北极地区的冰屋 D. 东南亚的高架屋 【答案】B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浙江斜顶房适宜降水多的气候;西亚厚墙小窗民居适宜炎热干燥的环境;北极冰屋分布在寒冷的地区;东南亚高架屋适宜湿热的气候环境。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A. 因纽特人的冰屋 B.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C. 东南亚的高脚屋 D.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 3.甘肃省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600万,则平均人口密度约为() A. 33人/平方千米 B. 60人/平方千米 C. 600人/平方千米 D. 300人/平方千米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一个地方的人口密度是由当地的人口总数除以当地的面积大小,可以得出甘肃省的人口密度是由2600万人/43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是60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平方公里;人/公顷。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不包括领海。 4.(自贡)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的是() A. 北美洲西部 B. 欧洲北部 C. 南美洲南部 D. 亚洲东部【答案】D 【解析】【分析】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故选:D 【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5.(长沙)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 A. 防御风沙 B. 防御台风 C. 防御风雪 D. 防御地震【答案】 C 【解析】【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高一地理周测2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高 下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 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 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a地战争频繁 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 B.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C.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D.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 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 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读图, 完成5—6题。 5.在t1一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 因是() 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 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 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6.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截止到2025年,实施该政策的影响有() A.改变我国人口增长的模式 B.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老年人口的数量 D.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综合测试题中图版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 班别________姓名_________座号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答案填写在题后的表格中) 1.区分世界三大人种的依据是 A、生活地域的不同 B、宗教信仰的不同 C、语言文字的区别 D、体质方面的特征 2.白色人种鼻子较长和较高,主要是 A、起到隔热作用 B、使吸入的空气变暖 C、减轻紫外线的照射 D、防风沙 3.世界分布最广泛的人种是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4.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A、亚洲的西部 B、非洲的北部 C、非洲的中部和西部 D、欧洲 5.下列地区属于白种人分布区的是 A、非洲北部 B、非洲中部和南部 C、亚洲东部 D、拉丁美洲 6.目前七大洲中尚未有人定居的是 A、南极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美洲 7.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大洋洲 8.世界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分布在 A、热带雨林地区 B、干旱的沙漠地区 C、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D、高山高原地区 9.世界人口8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较平坦的地区,影响因素主要是 A、地势和地形 B、气温 C、水源 D、土壤 10.某地区人口的出生率是1.20%,死亡率是1.08%,则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1.20% B、2.28% C、0.12% D、12% 11.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的国家,产生的社会问题是 A、自然环境恶化 B、劳动力过剩 C、国防兵源不足 D、土地沙化严重 12.有关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增长越快越好 B、人口的增长越慢越好 C、人口增长过快,不会产生许多问题 D、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13.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比较快的是 A、美国 B、印度 C、法国 D、德国 14.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这说明 A、人口增长适度 B、人口总量呈减少趋势 C、没有人口问题 D、有利于经济发展 15.人口与环境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愈小,愈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B、控制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延缓作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C、人口数量不受环境承载量的限制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保护环境有积极作用 16.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西班牙语 B、英语 C、俄语 D、汉语

第04章 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A卷基础篇)(原卷版)

第04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A卷)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1.(2019·甘肃临泽二中初一期中)从气候、地理条件分析,世界上人口主要分布在 A.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 B.气候干燥的沙漠地区 C.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盆地 D.气候寒冷的两极 2.(2019·甘肃临泽二中初一期中)某地的人口出生率为1.5%,死亡率为0.9%,那它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2.4% B.0.4% C.0.6% D.1.2% 3.(2019·湖南初一期末)与美洲印第安人属同一人种的是 A.中国人 B.欧洲人 C.阿拉伯人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 4.(2019·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初一期末)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C.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集中于发达国家 D.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问题(2019·山东中考模拟)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当一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③这种变化时,将会产生的问题是 A.劳动力过剩B.国防兵源不足C.教育资源紧缺D.加剧环境污染 (2019·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初一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某探险队于6月至7月,经如图所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途经①、②、③、④四地,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探险考察过程中,探险队员曾遭遇“狂风暴雨”袭击,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19·福建初一月考)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回答下列四题。 9.甲大陆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美洲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 10.图中虚线是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北极圈 11.从利物浦到华沙年降水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12.图中四个地方,人口较为稠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19·山东胜利一中期末)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最新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贵港)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地点搭配不当的是() A. 窑洞﹣贵阳 B. 竹楼﹣西双版纳 C. 吊脚楼﹣湘西 D. 土楼﹣福建 【答案】 A 【解析】【分析】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上;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吊脚楼是湘西地区的传统民居;土楼是福建省的传统民居。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法语 B. 阿拉伯语 C. 汉语 D. 英语【答案】 C 【解析】【分析】解: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是英语;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3.我国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 16万(2010年数据),其人口密度约为() A. 643.3人/平方千米 B. 0.001 6平方千米/人 C. 0.064人 D. 15.54平方千米/人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台湾的人口密度是23160000/36000= 643.3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A 【点评】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中国第一大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高山族,主要地形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交界处,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它的主要工业类型为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培优 第一编 专题七 人口和城市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7 人口和城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广东百校大联考)2018年1月20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数为1 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较2016年少出生63万人,其中一孩数量为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249万人。下图示意我国2013~2020年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期间我国育龄妇女( ) A.每年减少人数持续增加 B.死亡率不断增大 C.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小 答案 C 解析据图计算可知,我国育龄妇女每年减少人数并非持续增加,A项错误;育龄妇女死亡率无法判断,B项错误;我国总人口上升,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故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C项正确;育龄妇女人数的变化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大,D项错误。 2.造成我国一孩数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提前②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③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④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据图可知,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是造成一孩数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推迟、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均是影响一孩数量的因素。故B项正确。 3.我国一孩数量减少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速度降低 B.人口更替周期缩短 C.劳动力长期严重短缺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答案 D 解析一孩数量减少,青少年所占比例降低,老龄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老龄化加剧,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更替周期延长;我国劳动力人口短期内是充足的。 (2019·安徽合肥一模)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2018年户籍人口约30万。上世纪80年代起,化隆人凭借精湛的拉面手艺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常年在外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化隆人迁往我国东部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政策因素 C.经济因素D.婚姻家庭 答案 C 解析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部地区经济远比内地发达,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流入,故C项正确。 5.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 ) A.化隆县的人地矛盾 B.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 C.东部城市就业压力 D.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答案 A 解析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化隆县的人地矛盾;由于迁出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故该现象可能加重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会加剧东部城市就业压力及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海南)2017年6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沙特阿拉伯。完成以下问题。 (1)随行翻译除了母语外,还应精通的语言是 A. 英语 B. 法语 C. 西班牙语 D. 阿拉伯语(2)随行人员看到最多的宗教建筑物是 A. 教堂 B. 清真寺 C. 寺庙 D. 佛塔【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主要的语言是阿拉伯语,随行翻译除了母语外,还应精通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故选:D。 (2)西亚和北非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多讲阿拉伯语,多信奉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地区,多为阿拉伯民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典型宗教建筑是清真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语言的分布及宗教建筑,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 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 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 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故选:D。 【点评】(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等。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法语 B. 阿拉伯语 C. 汉语 D. 英语【答案】 C 【解析】【分析】解: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是英语;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4.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爱护聚落,人人有责。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