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六要素”教(学)案

记叙文的“六要素”教(学)案
记叙文的“六要素”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六要素

时间。一般地说在文章开篇时就应交代。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如“五月五日”、“一个夏天的傍晚”、“大年初一”、“当荷花开了的时候”、“月儿爬上树梢”等等,都是对时间的交代。

地点。地点一般也应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明白。

人物。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构成叙事文的主要要素之一。

起因。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是不可缺少的。

经过。它是构成叙事文的主体,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突出文章主题的主要部分,是笔墨用力的重点。因此,不但要交代清楚,还要具体地、详细地写清楚、写完整。结果。“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著标志。

考点2 方法

准确交代时间,一般有两种方法:直陈和暗示。直陈就是直接交代时间。直陈看似简单,其实也应注意。你可以简单明了,但切不可落入俗套。如很多同学动辄:“记得那是XX年前……”同样也是直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样交代的:“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

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如果我们把它改成:“记得那是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很明显,改文就不能像原文一样体现事情对“我”的深刻影响了。当然,直陈时间你也可以使用一些运用了修辞的语言,如课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就是通过重复和拟人来交代时间的。运用修辞句子交代时间,要求同学们能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考点3 顺序

“六要素”的顺序安排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将时间放在最后一节,有的将事件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放在文章的开头,以求引起读者的悬念。至于六要素中某一要素何时“登场”更合适,这要看怎样“安排”使得故事情节更动人、更合理,切忌刻板的排列。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

平凡的感动

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让人觉得很压抑。送女儿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早晨走得匆忙忘记带雨具了,又急着赶时间上班,结果淋得透湿,狼狈不堪。

紧张忙碌了一天,又累又困。去接放学的女儿,心情也不好,女儿想到游乐场去玩,我不同意。女儿看到我一脸的倦意,拉着我的手要和我说话,我只好蹲下来。女儿用小手捧着我的脸,盯着我的眼睛说:“妈妈,你早上是不是淋雨了?”我有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女儿认真地说:“早上我看到同学的妈妈送他来上学时衣服都淋湿了,我好着急,知道妈妈在路上,担心你淋湿感冒了。”女儿说着把小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以前女儿感冒我都是这样试探的,不想只有五岁的小人儿却记得这些细节,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以前我一直以为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事,没想到小小年纪她就会关心人。

我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说:“宝贝儿,你想去哪儿,妈妈带你去。”女儿忽闪着大眼睛说:“妈妈,我到奶奶家去。”我把女儿送到奶奶家,就赶紧回家睡了,头疼的厉害,可能真的感冒了。不知睡了多久,女儿回来了,她站在我面前,用小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时不时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前试探着,我感到口干舌燥,心里像着了火一样,可能真的是发烧了。我拉着女儿的小手说:“宝贝儿妈妈生病了,你自己去看电视吧。”女儿说:“我从奶奶家给你带饭了,你起来吃吧。”我摆了摆手表示我吃不下,我看到女儿离开了卧室,心里很难过,可是我实在是爬不起来,炎热的酷暑紧张的工作烦琐的家务,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一会儿,就一小会儿,我就可以支撑着起来,陪伴我的女儿。我想着,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女儿又来了,她站在我面前,声音哑哑的,:“妈妈,我给你泡了药,你起来喝吧。你还没吃饭呢?”女儿说着,但她不敢哭出声来。我赶紧坐起来一边接过女儿手里的碗,一边替她擦眼泪。她找了好久只找到“护彤”,是一种小儿退烧药,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我也顾不了那么多,昂起头把药喝光了。说也奇怪,不一会儿,出了一身汁,烧居然退了。

我欣慰地抱着女儿,觉得她突然长大了。

第二天,太阳透过我们的窗户,照在熟睡的女儿身上。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关心别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我们都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上,要在平凡中体会感动,在感动中享受平凡的幸福。

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案】时间:一个雨天

地点:有变化,主要是接女儿回家的路上,家里

人物:“我”、“我”的女儿

起因:送女儿淋雨

经过:“我”送女儿上学淋雨,下班后接放学的女儿,女儿关心“我”,送女儿去奶奶家后,“我”发烧了,回家的女儿照顾“我”,为我泡药。

结果:感受到平凡的幸福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课堂运用

【基础】

【题干】

词典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适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有删改)

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案】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巩固】

【题干】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

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烂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广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的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从文中看,本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季。可以从文中“凉云”、“萤光”、“苦雨”等词语中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时间。选文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月儿”“凉意侵入”这些景物和感受都是秋季常用的话题。

【拔高】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瑞士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

“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

A. 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 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 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 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瑞士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填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瑞士大多数人都愿意作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瑞士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的老器官不知道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 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题目“礼物”指的是什么?但它内在的含义又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描叙中,设置伏笔和悬念,试举二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议论文和记叙中的议论是有区别的,文中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4. 请概括出文中三处使用了对比手法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最值得“那个青年的母亲”骄傲和自豪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1)捐献器官(2)奉献出自己的器官给他人以帮助。

2. (1)我认为母亲会认为捐献器官“不作兴”、“太残酷”。

(2)想象中我遭到不测的情景。

3. 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4. (1)母亲对捐器官前后态度的对比。

(2)母亲和我对捐器官态度前后的对比。

(3)故事中青年人的母亲和我母亲态度的对比。

5. 他的儿子的器官,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并且她儿子的生命在四个人的身上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课程小结

寻找记叙文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第一种情况:用自己的话去概括;第二种情况:根据文中的隐含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

课后作业

【基础】

【题干】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惕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A.时间B.地点C.主要人物D.事情

【答案】本段文字记叙的时间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点:南京(或旅馆到车站);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

【解析】考查的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楚记叙的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结果如何,这样才能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要表达的中心。选文因为是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语段,所以事情的原因和结果就不明显,因此只需学生概括一下所写的事情就可以了。本段文字记叙的时间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点:南京(或旅馆到车站);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这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选文所记叙的事情:这里不是一般地介绍“我”离旅馆去车站的过程,也不是写“我”在车站的见闻和感受,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在送与不送的犹豫不决及在车站的细心照顾来表现父亲在老年光景惨淡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爱子的特殊心态。正是在这种可以不送、应该不送而又终于送了的反复过程中显示了父亲对儿子关心的周到入微。弄清了这一点,选文的中心事件就很容易掌握了。

【巩固】穷人的风骨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

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案】

起因:一位贫穷的父亲为女儿送钱,却发现少了一张5元的钞票;经过:“我”搭上自己的5元钱,并将零钱换成整钞交给他女儿;结果:“父亲”从女儿那儿得知实情,执意还给“我5元钱。

【解析】根据文中信息找到并进行概括。

【拔高】

运用“六要素”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解析】“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缺一不可。

课后评价

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找起因;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 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怎样写好一篇记叙文? [思路分析] 写好叙事写人的文章。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事是由人来做的,表现人离不开具体的事,所以说,任何叙事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写人,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归结看还是写社会风貌,是在写人。是有道理的。 [解题过程] 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 (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 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我们讲过生活中的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资料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忆读书》选自《冰心选集》,文体:叙事性记叙文,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诗集《春水》、《繁星》;小说《南归》《往事》《去国》;散文(成就最高)集《同情》《冰心游记》;短篇小说《分》《关于女人》《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拾穗小札zhā》《小橘灯》《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 (2)《三国演义》体裁:长篇小说,出自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 (3)《聊斋志异》体裁:文言短篇小说,出自清代,作者:薄松龄。 (4)《水浒传》体裁:长篇小说,出自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 (5)《精忠说岳》体裁:长篇小说,出自清代,作者:钱彩。 (6)《荡寇志》体裁:长篇小说,出自清代,作者:俞万春。 (7)《茶花女遗事》另一译名茶花女,体裁:长篇小说作者:小仲马,法国小说家、剧作家。 (8)《红楼梦》体裁:长篇小说,出自清代,作者:曹雪芹。 (9)《西游记》体裁:长篇小说,出自明代,作者:吴承恩。 (10)《封神榜》体裁:长篇小说,出自明代,作者:许仲琳。 (11)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柳州”唐代哲学家、文学家。 (12)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 (13)李清照别名李易安,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人。(14)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指写出的文章有柳宗元那样雄健有力的风格,李 贺那样的清新不凡的才气。 给加点字注拼音并解释词义。 悬念 ..(xuán niàn):课文指惦记,挂念。

催促(cūi cǜ):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 津(jīn)津有味: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一知半解:知道的不全面,理解的不透彻。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厌烦:嫌麻烦或因对象的琐碎而讨厌。 气愤(fèn)填胸(xiōng):比喻十分生气。 兴亡盛衰:兴盛和衰亡。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无聊(liáo):精神无所寄托。 着(zhuó)力着(zháo)迷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消遣(qiǎn):做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儿趣味。 无病而呻(shēn):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文中比喻古典文学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情感而矫揉造作。 风花雪月:原指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诗文。心动神移: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移动。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笸箩:(pǒluo) 二、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者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一直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第一部出名短篇小说

作文-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记叙文六要素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人认为此提法不妥,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甚至不交代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记叙文时必备的,孩子从小写习作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至于现在文学的模糊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可是这些基本的文体知识还是需要严格掌握的。 记叙文六要素作用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附:20XX中考满分记叙文一篇 中考满分记叙文作文:最美的声音 有人说最美的声音是婉转动听的歌声,有人说最美的声音是清脆悦耳的鸟鸣,但对我来说,最美的声音却是车床(一种机器)的隆隆声。 我的爸爸靠五金加工维持一家生计,他的车间与我的卧室仅一墙之隔。每天晚上,隔壁发出的机器的噪音把墙都震

得似乎在动,那声音刺耳嘈杂,让我心烦,难以入眠。为此,我不止一次地向爸爸发牢骚,但爸爸只能无奈地笑笑,又继续干活。 直到那一晚,我才明白爸爸那一笑中包含的辛酸。 那天晚饭时,爸爸和我开玩笑,说要把我这个不听话的小孩送到别人家去。我这人很容易就会把玩笑当真,一听很不高兴,撂下饭碗,阴沉着脸上楼了,留下爸爸妈妈面面相觑。爸爸本想再逗逗我,忽又闭上了嘴,去隔壁车间干活了。我早早上床,躺在床上生闷气。过了好一会儿,我的气才渐渐消了。这时,我的耳边又传来了那熟悉的声音,可我却突然从中明白了什么。爸爸每天都要在车间里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光吵闹,还十分劳累,可他却从未抱怨过。而我呢,不光不体谅爸爸,还要跟他怄气,我真是不懂事。此刻,我正舒舒服服躺在床上,他却仍在努力工作,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洒下了多少汗水,这么爱我的爸爸又怎么会把我送到别人家去呢?我感到十分懊悔羞愧。听着从隔壁传来的隆隆声,这在我平时认为是噪音的声音,这时却让我感觉是世界上最美、最悦耳的声音。爸爸不善表达对我的爱,这车床声恰恰是最美的父爱之声!想着想着,我的泪水悄无声息地划过了脸颊。 就在那一晚,我从车床的隆隆声中领悟到了父爱的真谛。父爱默默无闻而又无处不在,做子女的只有用心感悟才

初中语文--记叙文六要素(附练习与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记叙文的六要素教案 学习课题: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习目标: 1.清楚和明确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会归纳、概括,找到一篇记叙文的六要素。 3.学会在写作中将六要素合理有效地运用。 学习重点:准确找到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归纳概括记叙文的六要素,把握文章中心并运用到写作中。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二、知识讲解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一般地说在文章开篇时就应交代。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如“五月五日”、“一个夏天的傍晚”、“大年初一”、“当荷花开了的时候”、“月儿爬上树梢”等等,都是对时间的交代。 2.地点。地点一般也应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明白。 3.人物。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构成叙事文的主要要素之一。 4.起因。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是不可缺少的。 5.经过。它是构成叙事文的主体,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突出文章主题的主要部分,是笔墨用力的重点。因此,不但要交代清楚,还要具体地、详细地写清楚、写完整。 6.结果。“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著标志。考点怎样 (二)六要素的考查形式 1、概括主要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因为总结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要说出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这句话就涉及了四个要素。 2、直接考记叙文的要素。 如: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方法: 1.时间,即所记叙事件发生的时间。 (1)直接交代时间: ①可以明确交代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 叙述重大事件、重要事情、庄重场合等一般需要明确交待时间。 如: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因为是震惊世界的大事,精确到分) ②也可以大体交代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要把故事写完整,交代清楚“六要素”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处所; 第三要素是人物,世间万物人为主;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找原因;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二、灵活交代记叙要素 事实上,为了避免文章的呆板和平庸,六要素的交代往往是灵活的,而灵活交代要素,可使文章增色不少。 时间。 你能猜到这是什么时候么? (1)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喂。 (2)我穿着厚厚的大衣,还觉得冷,看见田里的水都结了冰,我不禁打起哆嗦来……我真不喜欢这个季节。 (3)家家都喜气洋洋,贴春联,放鞭炮,忙得不亦乐乎。 可见时间的表述不一定非要直接写出几月几日几点,而可以像上面这样间接地灵活地表现出来。 2.地点:想想事件发生的地点。 (1)看着穿着白大褂来往的人,和爸爸妈妈那焦急的面容……我知道我是在什么地方了,并且我一定是得了什么重病。 (2)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山与山之间是条沟,沟里是几个小村子。 记叙要素中“时间”和“地点”的灵活运用好把握,而“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就复杂得多。 3.人物: 人物”的交代是记叙文的重点,交代人物离不开描写。记叙文中人物描写有多种类型,你能辨别以下例句所用的描写方式吗? (2)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3)她来到河边,放下篮子,将衣服从篮子里取出,摁到水中浸湿,捞出水面搁在石板上,撒些洗衣粉,就开始搓洗起来…… (4)“前面的同学作了很好的发言,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我是起来发言呢,还是放弃?”我内心这样想着,“算了吧!我还是放弃!”我想,“我该坐下了。” 4.事件的起因 一件事之所以能够发生,有其主、客观原因。主导的原因有时是主观原因,有时是 客观原因,有时不分主次,主客观原因共同主导事件的发生。 事件的起因,指主导事件发生的原因——就是主要原因。 叙事过程中,我们常常抓一个原因就写,让读者感觉这个“因”不会必然导致这个“果”,所以给人虚假的感受。因此,叙事时一定要先将许多原因进行比较,找到主导原因;如果主客观原因不分仲伯,就要简洁明了地同时交代,切不可舍本逐末,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例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导致“我”处于悬崖中部不敢向上爬,又不敢下崖的原因,除了因为悬崖陡峭令“我”恐惧之外,还因为“我”的身体确实多病。这是两个主要原

记叙文的六大要素

记叙文的六大要素: 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人认为此提法不妥,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甚至不交代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记叙文时必备的,孩子从小写习作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至于现在文学的模糊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可是这些基本的文体知识还是需要严格掌握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记叙文三要素为环境,人物,情节 作用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折叠编辑本段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折叠编辑本段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描写 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折叠编辑本段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折叠编辑本段记叙文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折叠编辑本段常用修辞 折叠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知: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记叙文的六要素及记叙文优秀范文

记叙文的六要素及记叙文优秀范文 作者: 加入日期:13-10-27 记叙文的六要素口诀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记叙文选读 上中学后我遇到的一件事(一) 上中学后我遇到了一件事,它刺伤了我的心,也使我学会了承受挫折与忍耐。 上初中已有一个多月的光景,可班里的大、中、小队干部都尚未确认。袁老师说,在下午的班会课上做一次评比,把它定下来。我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演讲。 星期一的下午,阳光明媚。刚一走进教室就感到不太寻常,三五个人凑在一起叽叽喳喳也不知在议论些什么,热心肠的同学还在问我,想当什么?演讲稿写好了吗……我总是笑容可掬地答应着,可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反复地自问着:“我行吗?我行吗……” 随着铃声的响起,评比开始了。上台演讲是自愿,同学们一个个精彩地说着,一个个都比我准备得要好。我胆怯了,迟迟拔不动腿,在座位上越坐越稳当。正当我铁了心想要放弃时,袁老师问:“有谁还想再说一说?”话音刚落,有些曾询问过我情况的同学就不断喊着我的名字,我“被迫”上了阵。台词早就背好的,可总有(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http://ww https://www.360docs.net/doc/fb8238751.html,,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一种“自卑感”在作祟,声音越说越小,脸却越说越红。到了最后,也不知是怎的,站在那里摇摇晃晃,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好歹说完了,我一溜烟儿“奔”回座位上,趴在桌子上,不想去看,也不想去听……要唱票了,我紧张得不得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黑板,心脏都快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但事实证明,我落选了。 第二天,袁老师宣布,要另选两个班委,因为昨天选的人数不够。而我却再次落选。怎么会呢?我的票数明明在前七名的。我带着满肚子的疑惑与不解去找袁老师,而她却笑笑说:“你还不够成熟,不适合当班干部……” “我真的很不成熟吗?”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问自己。 “是啊,我平日在学校里不是蹦就是跳,老师交代的任务总是完不成,不是忘带这个,就是少拿那个,哪还像个中学生?”我哭了。 我很伤心,于是更加努力学习,我要争取在下一次的评比中取得成功。

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 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人认为此提法不妥,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甚至不交代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记叙文时必备的,孩子从小写习作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至于现在文学的模糊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可是这些基本的文体知识还是需要严格掌握的。 编辑本段作用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世纪可以不写)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常用修辞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表达效果。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记叙文阅读之(一)记叙的六要素、结构、中心思想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语文任课教师:宋老师授课时间:2012 年月日(星期) :00-- :00 姓名年级:教学课题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的要素、结构、中心思想 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次课 共()次课 教学目标知识点:记叙文阅读知识梳理 考点: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的要素、结构、中心思想方法:讲练法 重点难点重点:记叙文六要素、掌握全文结构,把握文章重点及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①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②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的概括,辨析叙述所用方法的效果和体会选材目的。 ③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能用简洁的语言,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能对写作方法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课前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作业检查与分析 二、教学内容: ①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掌握全文结构,熟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层意、段意。 ③把握文章重点,研究记叙文的体裁(以记事为主的,以写人为主的,以写景为主的),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分析选材目的和组材效果,领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二、教学过程 记叙文阅读指导(一) 记叙文的一般知识 一、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是使记叙内容明确而必须的,但有时这三个要素中某个显而易见的 不必要赘笔了。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展示了所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要清楚完整地写出。

记叙文的六要素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记叙文的六要素教案 分类:现代文阅读 学习课题: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习目标: 1.清楚和明确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会归纳、概括,找到一篇记叙文的六要素。 3.学会在写作中将六要素合理有效地运用。 学习重点:准确找到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归纳概括记叙文的六要素,把握文章中心并运用到写作中。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二、知识讲解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一般地说在文章开篇时就应交代。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如“五月五日”、“一个夏天的傍晚”、“大年初一”、“当荷花开了的时候”、“月儿爬上树梢”等等,都是对时间的交代。 2.地点。地点一般也应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明白。 3.人物。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构成叙事文的主要要素之一。 4.起因。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是不可缺少的。 5.经过。它是构成叙事文的主体,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突出文章主题的主要部分,是笔墨用力的重点。因此,不但要交代清楚,还要具体地、详细地写清楚、写完整。 6.结果。“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著标志。考点怎样 (二)六要素的考查形式 1、概括主要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因为总结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要说出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这句话就涉及了四个要素。 2、直接考记叙文的要素。 如: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方法: 1.时间,即所记叙事件发生的时间。 (1)直接交代时间: ①可以明确交代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 叙述重大事件、重要事情、庄重场合等一般需要明确交待时间。 如: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因为是震惊世界的大事,精确到分) ②也可以大体交代

记叙文六要素

记事文章“六要素” 记叙一件事情,一般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其 中事情的经过要重点写,写详细具体。 看看《车窗娃娃》的六要素。 《车窗娃娃》 今天下午放学,我坐公交车回家。 坐在车上很无聊,我就用手指在车窗上画画儿。 我先画一个圆,再在圆内点了三点,上面两点,下面一点。接着我又画上了嘴巴、耳朵 和头发。哈哈!完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人头就这样画好了。于是我又开始画了,一个、 两个、三个…… 到家了,我怀着愉快的心情下车了。 找一找,《车窗娃娃》的“六要素”是什么呢? 时间:今天下午 地点:公交车上 人物:“我” 事情起因:坐在车上无聊,就在车窗上画画儿。 事情经过:“我”画了好些可爱的小人头,写得很详细。 事情结果:“我”愉快的到了家。 事情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记事情的时候, 事情的经过要重点写,写具体。 怎样才能写得具体呢? 把事情的经过分解成几个步骤,最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首先……接着……然 后……再……最后…… 学会写游戏 游戏过程写清楚 游戏规则、准备写清楚:这个游戏需要……. 游戏经过写详细:先……再……又……最后…… 游戏结果写明白:谁赢?谁输?平局? 游戏人物大亮相 主要人物:要找一两个表现最突出的人为主角。详细写写他在游戏中的动作、语言、神 态、心理活动等。(胖胖鼓着腮,瞪着眼,使出全身力气,满脸涨得通红。眼看快把小明的手 压下去……) 次要人物:写游戏过程时要写参加游戏的人物及他们的活动。(有的……有的……还有 的…… 看!***在……***在……) 游戏过程写清楚: 游戏规则、准备:游戏经过: 游戏结果: 游戏人物大亮相: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写劳动“四部曲”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导学案 本课目标: 1、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2、能准确找出记叙文中的六要素,并根据六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从阅读到写作,能在作文中写清六要素。 一、明确概念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二、独具慧眼 1、回忆第二单元课文《最后一课》(从文学体裁来说是小说,从文体来看是记叙文;广义的记叙文也包括了记叙文),在文中找出事件、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简要语言利用六要素概括文章内容。 时间: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导学案背面记叙文《第一次心碎》,并找出六要素,概括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先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得出最佳结论,最后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成果。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三、学以致用 1、叙写你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篇幅不必过长,不要求描写生动,写清六要素即可。(PPT上有事件可供选择) 2、课后写一篇作文 题目:第一次________ 要求:叙事完整,写清文章六要素;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记叙文六要素简述

记叙文六要素 一般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一种说法是记叙文三要素为环境,人物,情节(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又统称为情节)。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时间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而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①烘托气氛②衬托心情③烘托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发展⑤点明主旨 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②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③语言描写: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

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④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阅读记叙文时,弄清记叙的六要素是很关键的,不论是六要素俱全的还是省略的。把握了“六要素”,有利于把握文章所叙的中心事件,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记叙文时,如何准确地把握住记叙的六要素,从而准确地把握全文的基本内容呢? 首先,要善于分析记叙文的六要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文章在交代时间、地点时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交代,一是间接交代。直接交代时间,往往既可以做清楚的交代,也可做模糊的交代,如“以前”“某一天”等。直接交代地点,可详可略;可一处,也可多处。间接交代,就是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穿着打扮或自然景物的变化、特征等,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显示出来。阅读时,要特别注意透过文中人物或景物的描写,弄清作者所交代的时间和地点。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阅读时要认真分析,把握地点变化的情况及其线索。 2.一篇文章所记叙的事件中,可能会出现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有主有次。主要人物是作者重点表现的人物,作者通过主要人物来实现写作意图,表现中心。因而阅读记叙文,必须清楚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人。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看全文写的事为了表现谁,文章的中心靠谁来表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围绕谁,找准主要人物,从而搞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 3.事件的起因,回答“因何发生了这件事”;经过指“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果指“到最后阶段,事情发展到的最后状态”。阅读时,先要把握事件(弄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依据事件找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六要素是指时间

记叙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首先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否则文章内容就有可能显得不完整。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记叙文时必备的,至于现在文学的模糊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这些基本的文体知识还是需要严格掌握的。 快速导航 目 录1基本简介 作用介绍 记叙顺序 表达方式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2常用修辞 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反复 对偶 反问 设问 引用 反语 借代 对比 1基本简介编辑作用介绍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2常用修辞编辑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拟人

记叙文六要素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3、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5.记叙线索、作用及分类?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段意、层意的概括 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6. 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记叙文写作(主讲六要素)

记叙文写作 一.什么是记叙文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写人物的记叙文以塑造性格鲜明而又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它的情节安排不是以“事”为主,而是以“人”为主,文中的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等表达方式都是为写人服务的。 内容清楚是记叙文的最基本要求,要准确具体地描写人物,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对人物具体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其中主要的是要写好人物在事件发展中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思想。 记人的作文还要详略得当,有的地方需浓墨重彩,有的地方轻描淡写,还有的地方干脆空着。 二.写作要点 1.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始终围绕着主题而展开,避免空间的叙述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一篇记叙文,无论长短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因此,在下笔时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应该提供何种事实才能使叙述完整。 3.一篇好叙述文需要直接或间接表达以下六个问题,即:when——该事发生的时间;where——该事发生的地点;who——人物角色是谁;what——发生的是什么事;why——该事发生的原因;以及how——事件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等等。 4.写作顺序可以采用“顺叙”、“倒叙”和“穿插叙述”的方法,但初学者最好采用“顺叙”的方法进行训练,以情节发生时间的先后为序。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结局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行动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此类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 (2)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记叙文的“六要素”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六要素 时间。一般地说在文章开篇时就应交代。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如“五月五日”、“一个夏天的傍晚”、“大年初一”、“当荷花开了的时候”、“月儿爬上树梢”等等,都是对时间的交代。 地点。地点一般也应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明白。 人物。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构成叙事文的主要要素之一。 起因。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是不可缺少的。 经过。它是构成叙事文的主体,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突出文章主题的主要部分,是笔墨用力的重点。因此,不但要交代清楚,还要具体地、详细地写清楚、写完整。结果。“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著标志。 考点2 方法 准确交代时间,一般有两种方法:直陈和暗示。直陈就是直接交代时间。直陈看似简单,其实也应注意。你可以简单明了,但切不可落入俗套。如很多同学动辄:“记得那是XX年前……”同样也是直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样交代的:“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

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如果我们把它改成:“记得那是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很明显,改文就不能像原文一样体现事情对“我”的深刻影响了。当然,直陈时间你也可以使用一些运用了修辞的语言,如课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就是通过重复和拟人来交代时间的。运用修辞句子交代时间,要求同学们能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考点3 顺序 “六要素”的顺序安排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将时间放在最后一节,有的将事件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放在文章的开头,以求引起读者的悬念。至于六要素中某一要素何时“登场”更合适,这要看怎样“安排”使得故事情节更动人、更合理,切忌刻板的排列。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 平凡的感动 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让人觉得很压抑。送女儿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早晨走得匆忙忘记带雨具了,又急着赶时间上班,结果淋得透湿,狼狈不堪。 紧张忙碌了一天,又累又困。去接放学的女儿,心情也不好,女儿想到游乐场去玩,我不同意。女儿看到我一脸的倦意,拉着我的手要和我说话,我只好蹲下来。女儿用小手捧着我的脸,盯着我的眼睛说:“妈妈,你早上是不是淋雨了?”我有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女儿认真地说:“早上我看到同学的妈妈送他来上学时衣服都淋湿了,我好着急,知道妈妈在路上,担心你淋湿感冒了。”女儿说着把小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以前女儿感冒我都是这样试探的,不想只有五岁的小人儿却记得这些细节,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以前我一直以为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事,没想到小小年纪她就会关心人。 我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说:“宝贝儿,你想去哪儿,妈妈带你去。”女儿忽闪着大眼睛说:“妈妈,我到奶奶家去。”我把女儿送到奶奶家,就赶紧回家睡了,头疼的厉害,可能真的感冒了。不知睡了多久,女儿回来了,她站在我面前,用小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时不时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前试探着,我感到口干舌燥,心里像着了火一样,可能真的是发烧了。我拉着女儿的小手说:“宝贝儿妈妈生病了,你自己去看电视吧。”女儿说:“我从奶奶家给你带饭了,你起来吃吧。”我摆了摆手表示我吃不下,我看到女儿离开了卧室,心里很难过,可是我实在是爬不起来,炎热的酷暑紧张的工作烦琐的家务,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一会儿,就一小会儿,我就可以支撑着起来,陪伴我的女儿。我想着,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女儿又来了,她站在我面前,声音哑哑的,:“妈妈,我给你泡了药,你起来喝吧。你还没吃饭呢?”女儿说着,但她不敢哭出声来。我赶紧坐起来一边接过女儿手里的碗,一边替她擦眼泪。她找了好久只找到“护彤”,是一种小儿退烧药,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我也顾不了那么多,昂起头把药喝光了。说也奇怪,不一会儿,出了一身汁,烧居然退了。 我欣慰地抱着女儿,觉得她突然长大了。 第二天,太阳透过我们的窗户,照在熟睡的女儿身上。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