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美学≠建筑艺术
建筑美学不等同于建筑艺术 建筑美学除了包括形式美之外,还包括历史、文 化、甚至与空间 序列有着密切关系.
谢 谢!
黄少君、黄泽填 小组成员:
曾 维、陈创滨
中国古代建筑与环境意识

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建筑设计构思与创
作必然离不开环境的启示。古往今来,一个好的建筑作 品往往都会恰如其分地反映其外部环境的某些特征,形 成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永进记住建筑是从属环境, 而不是环境从属于建筑的这一真理。
“环境意识”的产生
沈阳故宫三条轴线: 东路,中路,西路
非对称轴线:指局部对 称的建筑中轴线。
非对称轴线基本特征: 1、具有趣味性; 2、 带有指向性,如同林中 道路、漏窗、游廊等
轴线的转折与终止
轴线的转折与终止, 这是对建筑轴线流动 处理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照 壁,表示此为住宅的 中轴线(起点),照 壁不仅起到遮挡视线 的作用,也起到轴线 终止的作用。
来自百度文库
如何在继承传统成就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
现代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是当代园 林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轴线的性质与类型
性质: 是指在建筑布局上, 建筑所占有空间关系 的线,这是一种看不 见而又感觉到的轴线。
类型:对称轴线,非对称 轴线.
对称轴线基本特征: 庄重,雄伟,但缺乏 趣味性。
“天人合一”思想
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这种感恩型的自然崇拜积淀为了民族
的文化心理结构,这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它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个“道”,伦理道德规律和
自然规律是一致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我国古代城乡聚落建设 和建筑活动中,则表现出重视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持亲和态 度,因地制宜,力求与自然融合协调的环境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 古人对于“自然溶 入”,并不满足于 园中、庭中堆凿的 人为山水,只要周 围环境有胜景可借, 还要经一步通过借 景,让园外的山水 风光、自然气息渗 透入园林建筑。

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注重与环境的
高度协调,对建筑来说不仅有着生态意义,美学意义,更 是营造特色建筑的重要方法。 环境赋予建筑独特的地域特色,它更是通过丰富的文 化内涵赋予建筑灵魂。
• 我们的祖先很早便已形成了朴实的“环境意识”。中
华文明发源于农耕文明,古人在漫长的农耕生产中,由于 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对于人的生产、生活起着及其重要 的作用,开始对大自然所产生的不可抗力衍生出崇拜感。 天地、日月、风云、山川都成了人们“祭祀”的崇拜对象。 但有别于西方对宗教恐惧的自然崇拜,我们祖先对自然的 “养人”、“利人”的“大德”,持的是铭感的道德态度。
“因地制宜”意识
•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因地制宜”意识主要由以下两个方 面因素的作用而产生:
1.自然条件因素
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规划意识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2 .人文思想因素 不能选址于山水胜地时,也要以人工的叠山理水、莳花 栽木来弥补。
“因地制宜”意识
•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古人对于家居、园林的立基、布 局,在“溶入自然”和“自然溶入”两个方面大做文章。 因地制宜的两种融合自然的基本方式:
建筑
当具备山林胜地的条件时
溶入
当处于市井,不能栖岩止谷时
自然环境
通常在古典园林中,综合运用这两种方式。
“因地制宜”意识
• 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应用既注重花间隐榭,水际安亭、竹里结
茅,把建筑融洽地溶入自然环境;也不放过在园中、庭中开池挖 壑、理石挑山、移竹栽梅,把自然妥帖地融迚建筑环境之中。
“因地制宜”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