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
裴鸽
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
十一岁
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充溢着暖暖的灯光的厨房便成为世界的中心。
睡梦中的我隐约听到窗外大扫帚掠过地面的唰唰声,接着在屋里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因为妈妈常会在经过小仓库时碰掉一两个玩具。
然后我能想象到腰椎不好的妈妈绝不会弯腰,而是蹲下来,拾起掉落的玩具,摆回原处。
她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伐进入厨房,当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的精灵婶婶。
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
水被倒进碗里,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蒸腾着“白烟”,激荡着水花。
然后是磕鸡蛋的声音,打蛋时碗筷撞击的声音。
突然,一切声音戛然而止。
一秒、两秒、三秒,筷子缓慢搅水的声音渐渐传来,我松了一口气。
想象到前几秒,鸡蛋沿着碗壁滑入水中,像一大束阳光徐徐流下来,渗入透明的泉水中。
鸡蛋几乎是在一瞬间转化成一团团软绵绵的淡黄色云朵,飘来飘去。
我咽下口水,半眯眼睛,沙发左端的爸爸像一个魁梧版的“长妈妈”,摆个大字,睡得正香。
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
我想起爸爸的手总会在严冬中被冻出几道小伤口,他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
我们的路上有对彼此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
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
十五岁
雨,又是雨。
秋夜本该是爽朗惬意的,可是今天例外。
车窗外,一棵棵法国梧桐缓慢地向后移动,黄绿参半的叶子在冷冷的夜雨中显得格外诡异。
路灯点点昏黄的光悬浮在空中,商场的广告牌在远处发出刺眼的白光和红光。
我能清楚地看到车前的每一滴雨珠,在灯光和黑暗交接的地方,凭空射出了一簇簇的白色蛛丝。
雨声、树叶声、鸣笛声、汽车驶过水层的声音无一例外地从窗外闯进来。
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盖着外套,刚脱下来的.有点湿。
“妈——我鞋都湿了!”我懊恼地抱怨。
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
她刚松开的手又搂紧了我。
“快脱了!脚不能沾凉水的。
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我只得磨蹭着双脚将两只鞋踹掉。
“也不知道北京下雨了吗……”妈妈又开始皱眉了,她平常没表情的时候,额头两眉中间也会有凹痕,现在更深了。
“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不记得买把伞。
”我还没说话,爸爸突然回答说:“你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个男子汉还怕淋点雨吗?”说着掏出了手机递过来,“你要是实在担心就打个电话问问吧。
”我接过手机,解开锁屏,刚准备按下拨号键,突然发现主页面的时间显示栏下面有每目的天气预报。
“多云转晴,温度7℃~12℃,1~2级西风”,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
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一哥哥上学的城市。
原来每个人的路都承载着他人的期待,你走每一步都牵动着爱你的人焦灼的目光。
一条未查看的短信被我点开,上面说:“爸,晚上有雨。
”
……
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
梭罗说: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
(节选自裴鸽的《选择存在》,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1)文末说“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文章写了哪些记忆中的小事?
(2)细读文中画线句,完成相关题目。
①“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
”(赏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
②“爸,晚上有雨。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到“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简要分析“十一岁”“十五岁”这两个片段为什么会“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
(4)选出与梭罗的“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这句话在本文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
A. 随着时光的流逝,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到最后会让你觉得特别滑稽可笑和微不足道,对此你会投去孩子般的目光。
(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
B.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
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余秋雨《洞庭一角》)
C. 孩子们懂得了怀念:以往的铃声,它到哪儿去了?惟有一点是确定的,它随着记忆走进了未来。
(史铁生《庙的回忆》)
D. 一旦做出决定,实际上便坠入了一股巨大的洪流之中,这洪流会把你带到一个你做决定时从来没想到的地方去。
(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答案】(1)①妈妈为睡梦中的家人做早餐;②“我”和爸爸在沙发上睡觉(睡觉时“我”把脚搁在爸爸的啤酒肚上取暖);③爸爸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④妈妈要帮“我”脱被雨淋湿的鞋子;⑤雨天,妈妈牵挂并担心远在北京的哥哥有没有伞;⑥爸爸在手机主页里设置了哥哥所在地的天气预报;⑦远方的哥哥短信提醒父母晚上有雨。
(2)①“本能地”意思是无知觉的、无意识的,写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呵护自然而然,已成习惯,表明了母爱之深。
②呼应上文对雨的描写;暗示哥哥一直关注家乡的天气情况;表现了哥哥对家人的牵挂和爱。
(3)因为“十一岁”这个片段让“我”感受到了“责任”和“爱”,“十五岁”这个片段处处传达出家人间的“牵挂”“爱”和“期待”。
这些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终生怀念,所以这两个片段被“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
(4)C
【解析】【分析】(1)做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中所讲述的每一件事。
“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点明了时间,“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这句说明了妈妈在做什么;此外还有:“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他
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快脱了!脚不能沾凉水的。
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不记得买把伞。
”“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哥哥上学的城市”,“爸,晚上有雨。
”再读的过程中,找出以上关键句子,分析得出结论。
(2)①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首先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绝不能脱离文本断章取义。
理解了意思后,再分析其作用。
②做此题,首先要了解这个短信是谁发出的,并分析此人发短信的目的是什么,就不难发现,哥哥虽然人在北京,却一直关注家乡天气,可见哥哥对家人的牵挂和爱。
(3)做此题,首先要关注“我”十一岁这个片段里的故事,尤其是妈妈天不亮就起来准备早餐;还有我缩回了放在爸爸肚子上取暖的脚。
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爱”和“责任”,而我也是家庭中的一员,我有了这样的感受,才会缩回脚。
(4)做此题首先要明确“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含义可以借助于“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这句话,结束又是开始,它会延伸到未来。
故选:C。
故答案为:(l)①妈妈为睡梦中的家人做早餐;②“我”和爸爸在沙发上睡觉(睡觉时“找”把脚搁在爸爸的啤酒肚上取暖);③爸爸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
④妈妈要帮“我”脱被雨淋湿的鞋子;⑤雨天,妈妈牵挂并担心远在北京的哥哥有没有伞;
⑥爸爸在手机主页里设置了哥哥所在地的天气预报;⑦远方的哥哥短信提醒父母晚上有雨。
(2)①“本能地”意思是不知觉的、无意识的,写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呵护自然而然,已成习惯,表现了母爱之深。
②“呼应上文对雨的描写;暗示哥哥一直关注家乡的天气情况;表现了哥哥对家人的牵挂和爱。
(3)因为“十一岁”这个片段让“我”感受到了“责任”和“爱”,“十五岁”这个片段处处传达出家人间的“牵挂”、“爱”和“期待”。
这些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终生怀念,所以这两个片段被“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
(4)C。
【点评】⑴概括全文内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解答时,认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情节概括即可。
⑵此题考查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⑶阅读分析关键是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
先阅读全文然后筛选关键信息,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
取舍。
⑷做此类阅读题,要认真阅读文章,善于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记忆力
申平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50周年同学会。
50年,整整半个世纪。
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
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41人都答应一定来。
聚会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显得非常隆重。
来得最早的当然是几个发起者。
他们发现,这家酒店的服务真不错:门外有侍应生开门;一进大厅,服务员就把热毛巾递了过来;还有一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给每个人都发一包纸巾。
显然,这是为他们流泪准备的。
发起者连连赞叹:好,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同学们陆续来到。
每一个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激动。
大家先是静静审视来人,然后突然有个人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就是一阵欢呼,就是一阵热烈拥抱。
也有一些人实在认不出来了,但当他自己一报家门,大家立刻恍然大悟。
这种激动就更热烈,因为其中还包含着惊喜。
想想吧,50年一聚,容易吗?人生会有第二个50年吗?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那位小老头儿发给大家的纸巾真的派上了用场,而且有人发现,这个小老头儿竟然也被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
他也频频用篮子里的纸巾擦自己的眼睛。
激动过后,发起者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已经来了40人,就差一个人没有来。
大家都在询问:他是谁呢?
那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此时突然放下了篮子,走上前来说:是我啊,你们谁都没有把我认出来啊!“刷”地一下,众人齐齐把惊讶的目光向他射去:你?你是谁啊,有没有搞错啊?
小老头儿在40双眼睛的审视下有点发窘,他急忙挺了挺腰,大声地说:我是陈大福啊,你们再看看、再想想。
发起者赶紧去查名单,果然有陈大福这个名字,可是……40双眼睛又从头到脚把他审视了半天,有个发起者忍不住说:你不是酒店……干这个的吗?他指了指老头儿的篮子。
接着他又说:你别开玩笑,我们可是同学聚会……
小老头儿就显得有点着急:我知道是同学聚会,这种事情谁会冒充啊。
我明明就是陈大福嘛,你们睁大眼睛好好认认嘛!小老头儿随后又有点委屈地嘟哝道:这纸巾是我自己给大家买的——酒店还管你这个!
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可结果还是失望地摇头。
小老头儿这回可真有点急了,他说:你们的记忆力……怎么这么糟呢?你们仔细回忆一下,那时咱班每天是谁最早来搞卫生的?你们再想想,学校开运动会,是谁给你们看衣服,是谁给你们打开水?班里组织劳动,又是谁干得最卖力气……众人仍然半信半疑。
突然,一个女同学尖叫了起来:哎呀,我想起来了,他的确是陈大福,他是我们的同学啊!
众人就一齐把目光投向女同学,显然希望她拿出证据来。
女同学就有点兴奋地说: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次他偷了学校附近农民的地瓜,让人家抓住,押到学校门口来示众……
噢——!众人齐发一声喊,他们的记忆闸门一瞬间呼啦啦全部打开。
现在再看陈大福,怎么看怎么像他们的同学了。
但是此时的陈大福却没有半点兴奋,反而像中了枪一样痉挛了一下,他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抖的声音说: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太伤人了!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任凭后面喊破了嗓子,他也一直没有回头。
(2018年微型小说选刊第15期)(1)结合小说内容,在横线上补充相应的故事情节和情感。
(3)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他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抖的声音说: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太伤人了!(句中下划线的词句有何表达效果)
(4)请结合本文的故事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分析小说的现实意义。
【答案】(1)愕然、惊讶;尖叫的女同学讲起了小老头的不堪往事,其他同学记忆的闸门打开;黯然、伤感
(2)①从情节上看,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
②从小说的主题来看,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思考(他们还将少年时期的友谊埋在心底吗?)。
③从结构上看,以问句的形式,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对此时张大福“嘴巴张大”,“面部扭曲”等神态、动作的描写和说话时声音的细致描绘,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小老头陈大福因同学们牢记他的不堪往事而受到伤害时的失望沮丧愤怒的心情。
这些词语的运用更能带给读者更强的冲击力,更能感同身受,容易引起共鸣。
(4)当年陈大福在犯错后,努力做好事来进行弥补,渴望得到同学们的尊重。
但是50年后,几乎被人们淡忘的陈大福,却因女同学回忆陈大福当年不光彩的事情而被大家准确地认出,这彻底打击了陈大福的自信和自尊,显示出不恰当的记忆给人带来的伤害和打击(故事内容)。
暗含了对人们善于遗忘别人的帮助和恩惠,只记得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的思想的批判。
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事件的描述,以唤起人们的人文关怀(现实意义)。
【解析】【分析】(1)小老头自报家门后,众人“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表示“惊讶”;尖叫的女同学就开始小老头的囧事,其他同学记忆的闸门打开;结局是“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
”此时他心里是万分沮丧和失落。
(2)这句话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所以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为下文做铺垫等,在内容上,要跟据小说的主题来回答。
答案围绕这两个方面来组织都可以。
内容上,提出疑问,引起
人们对小说的主题的思考,究竟他们是否还将少年时期的友谊埋在心底吗。
(3)题目要求从词句运用角度赏析。
划线句子“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抖的声音”运用的神态描写,写出陈大福在同学们回忆出他的不堪往事后。
他内心的失望沮丧愤怒,对他的伤害之大,引起读者的共鸣。
(4)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真实的理解感受。
此文通过写毕业50周年的一次同学会,女同学靠回忆陈大福当年不光彩的事情而准确地认出了他,彻底打击了陈大福的自信和自尊,显示出不恰当的记忆给人带来的伤害和打击。
暗含了对人们善于遗忘别人的帮助和恩惠,只记得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的思想的批判。
故答案为:(1)愕然、惊讶;尖叫的女同学讲起了小老头的不堪往事,其他同学记忆的闸门打开;黯然、伤感
(2)①从情节上看,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
②从小说的主题来看,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思考(他们还将少年时期的友谊埋在心底吗?)。
③从结构上看,以问句的形式,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对此时张大福“嘴巴张大”,“面部扭曲”等神态、动作的描写和说话时声音的细致描绘,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小老头陈大福因同学们牢记他的不堪往事而受到伤害时的失望沮丧愤怒的心情。
这些词语的运用更能带给读者更强的冲击力,更能感同身受,容易引起共鸣。
(4)当年陈大福在犯错后,努力做好事来进行弥补,渴望得到同学们的尊重。
但是50年后,几乎被人们淡忘的陈大福,却因女同学回忆陈大福当年不光彩的事情而被大家准确地认出,这彻底打击了陈大福的自信和自尊,显示出不恰当的记忆给人带来的伤害和打击(故事内容)。
暗含了对人们善于遗忘别人的帮助和恩惠,只记得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的思想的批判。
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事件的描述,以唤起人们的人文关怀(现实意义)。
【点评】(1)不同考查对作品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变化的理解。
故事情节有它开始、发展、高潮、结果的过程,先分析小说描写了什么事情,人物都有谁,有什么风波,再分析引起了什么轰动等。
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的内心情感也应该有一个平静、激动、波动的过程。
(2)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
找到划线句读一读,看句子在表达什么,因为是问句,应该有引起读者思考、为下文作铺垫或提示的作用,问句本身就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读划线句可知,句子属于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能反映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惊讶的表情能让读者更有身临现场的感觉。
(4)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一个人犯了错,改过了还是好人,做一次贼,就永远是贼吗?作品留给读者的,就是这样一个类似的话题,我们要学会体量别人,不能拿老眼光看待发展中的事物。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马①雄风
周涛
①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
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狮、发呆。
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④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
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
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
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⑤过去我只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
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为骐骥、称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
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淘汰。
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中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新意儿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⑥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⑦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
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
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
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
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
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