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最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产生不良心态。

要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加快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心理疏导,把个人价值取向和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只有把社会生活和百姓利益诉求真正地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然后辅以教育、宣传、疏导等办法,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从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着手,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在思想方面,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总体状况。科学把握影响当前社会心态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部分社会成员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上产生了不稳定感,在生产环境、食品供给、社会治安等问题上产生了不安全感,而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容易让一些社会成员对公共权力产生不信任感。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心态的多元化是客观的、必然的。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会有多元的社会心态与之相对应,这是社会心态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我们应深刻分析社会心态产生的社会基础、发展的内在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育健康社会心态,努力克服消极社会心态。

要求做到奋发进取,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不断适应新形势,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平和,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走极端,解决新问题,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不断探索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有效途径。开放宽容,保持宽广视野、博大胸怀,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和经验,包容与自己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虚心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广泛吸纳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尊重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以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理念发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我们在坚持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积极营造“和为贵”、“和而不同”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政策,努力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领导干部接访走访等各项制度;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支持人民团体、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正则社会心态平和、社会成员心理平衡;社会不公则往往导致社会心态失衡、社会成员心气不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建立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让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竞争。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类媒体都应始终坚持从事实出发,追求客观公正,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失实报道,也不能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心理而刊播低俗无聊的信息,更不能为煽动公众情绪而进行纯粹的情感宣泄。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及时跟踪网络舆论,探索其形成与传播规律,有效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群众矛盾,使新兴媒体成为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和减压阀,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