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肌肉功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对肌肉功能的影响
七、肌肉训练的构成肌肉有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和等动收缩四种基本收缩形式。相应地在力量训练中有等张训练、等长训练、离心训练和等动训练四中基本的训练方式,下面就这几个不同形式的训练进行分别论述。㈠、等张练习等张练习又称为动力性练习或向心练习。等张练习是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的抗阻练习。所对抗的阻力可包括体重和外部阻力。进行等张训练时,肌肉没有静力紧张,肌肉收缩放松交替进行。因此,在肌肉力量增长的同时,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负重抗阻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最基本手段,肌肉力量训练效果又同训练中的许多因素有关。1、训练负荷训练负荷的大小是影响力量训练的首要因素。确定适当的使肌肉力量有效增长的训练负荷,以及客观而又恰当的评定运动负荷的方法和标准是致关重要的。
戴勒姆(DeLorme)等人提出了RM的概念RM(Repetition Maximum)──RM是指某一肌肉或肌群在疲劳前能完成的某一指定次数的最大负荷。例如,如果某人在疲劳前能连续举起某一重量只能达到8次,那么这个重量就是最高能重复8次的负荷,这就是8-RM的负荷。如果负荷较轻,疲劳前受试者可以连续举起15次,这一负荷就是15-RM。RM仅代表能最多连续重复的重量,而不能反映负荷重量的绝对值。
某运动员的5-RM负荷可能是80公斤;而另运动员的5-RM 负荷可能是100公斤。因此每个训练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自己最佳的RM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不同RM组合力量训练的效果不同。5-RM的负荷能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使肌肉力量和速度都得到发展,而且力量增加更显著。适应于举重和投掷项目的运动员6-10-RM的负荷能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使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速度都得到提高,但肌肉耐力的增长不明显,适合于100米跑、跳跃等项目运动员;10-15-RM的负荷可使肌纤维增粗不明显,而力量、速度、耐力均有提高,这样的负荷适合于400米、800米跑等运动项目;30-RM 的负荷可使肌肉内毛细血管网增多、肌肉内有关有氧代谢酶的活性提高,因此可有效地改善肌肉耐力,但对力量和速度的提高不明显,30-RM适用于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员。当我们明确了RM的含义之后,还必须弄清楚下面几个问题:①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最适练习组数和RM负荷是多少;②每周练习几次能使肌肉力量和耐力得到最大提高;③肌肉力量和耐力是否能在同一个等张训练计划中得到提高。2、训练的组数和重复次数下图表示用不同练习组数和RM负荷进行等张训练而产生的不同力量增长结果。训练中的练习从1组的2-RM负荷到3组的10-RM负荷均能使肌肉力量得到明显增加。研究中也发现,当练习组数都是3组,而负荷
分别是2-3、5-6和9-10-RM能产生相同的力量增长。如只进行一组练习,最适RM负荷介于3-9-RM之间。也有人指出,采用6组2-RM负荷,3组6-RM负荷和3组10-RM负荷进行力量练习,其力量增长没有差异。综上所述,用1-6组练习和2-RM到10-RM负荷组成的等张练习计划,进行肌肉等
张力量练习,可使肌肉的等张力量得到明显提高。但一般认为,等张力量训练计划由1至3组和2至10-RM负荷组成
较为经济、适宜。3、等张训练的频率每周进行四次训练
是能坚持长期训练的最大频率限度。一般认为,要使肌肉力量明显增加,而又不至于产生慢性疲劳的积累,每周进行三次等张训练最为适宜。需要注意的是,在力量训练中,由于过度训练而不能是肌肉得到充分恢复,以至于造成慢性肌肉疲劳,是影响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每次训练之间要有充分恢复,而且各组之间也要使肌肉得到充分恢复。4、训练负荷的确定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注意这样一个原则:练习组数必须在1-3组之间,负荷必须在2-10-RM之间。在训练初期,可采用较低的负荷和较多的重复次数,如2*10-RM
负荷。在训练后期可采用较大的负荷和较少的重复次数,如
3*6-RM负荷。㈡等长练习等长练习──是指肌肉在紧张用力时其长度不发生变化的力量练习。等长练习又称为静力练习。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静力练习可使神经细胞持续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有助于提高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进行等长训练
时,由于局部肌肉持续紧张,对该部位的毛细血管压力增加,使血液循环受阻,从而造成局部缺氧。因此,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会得到提高。肌红蛋白含量增加等。和动力性练习不同,静力练习不能提高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性。因此,在训练中如果将等长训练和等张训练相互结合,相互弥补,会得到较佳的训练效果。1、等长训练的强度和次数赫庭格(Hettinge)等发现用2/3最大力量做一次或多次静力练习将
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将男、女受试者分成若干组,每天分别以25、50、75和100%的最大力
量做一次等长训练,除了用25%的最大力量这一组外,其余各组受试者的力量在训练后均有所增加。坚持持续训练4-6周,每周按排5次训练课,每次课进行5至10次最大等长收缩,每次持续的时间为5秒钟是较为适宜的。2、关节角度特
性进行等长训练时,由于关节角度不发生变化,因此力量增长只在受训练的关节角度最明显。让受试者每天进行三次,每次持续6秒钟的肘关节最大等长收缩,收缩角度为170°。发现,在受训练角度(170°)的等长收缩力量的增长比90°(未受训练的角度)时大。说明如果要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获得等长收缩力量的增加,那么训练必须在不同的角度上进行,而不能只在一个角度上进行。等长训练与关节角度特性等长训练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是等长训练可以增加进行训练的某一角度的肌肉力量,而不能发展整个关节
范围的力量;而且等长训练对肌肉快速用力也没有什么良好作用,甚至有不利影响。训练中运动员可用等长练习克服关节活动范围内的某一“障碍点(顶点)”。发展某一力量较差的关节角度(顶点)的力量。㈢等动练习等动练习──是指在力量练习中利用专门器械(等动练习器)使参加工作的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进行匀速的、产生最大张力的力量练习。肌肉进行最大等动收缩时,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都产生最大张力。进行最大用力等动练习时,关节运动在各个角度均受到相应的最大负荷,从而使肌肉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均产生较大张力。因此,也称等力练习。等动练习是控制肌肉收缩速率的力量练习。当运动速度选定后,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运动速度就是恒定的。因此,也有人称其为等速练习。有时等动练习也被称为调节阻力练习。这是因为在等动练习是在等动练习器的作用下,器械所产生的阻力总是与受试者用力大小相适应。由于等动练习在关节运动的各个角度均使肌肉达到最大张力,因此力量的增加较明显。对用不同方法进行力量练习8周后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可见等动练习力量增长的幅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