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 以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泸西县为例本文是我对家乡石林彝族自治县和邻近的泸西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做出的对比分析,这两个县是相邻的县,在发展上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发展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我通过比较这两个县域的几项经济指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具体分析这两个县发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一、石林县与泸西县的基本情况简介
(1)石林彝族自治县
地理位置:石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昆明市东南部,属昆明市所辖的远郊县。

东部和南部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洲泸西县、弥勒县接壤,北部与曲靖市陆良县相邻,西部和西北部与昆明市宜良县毗邻。

石林交通区位得天独厚,是滇东北、滇东南及广西、贵州、广东等地区进入昆明的门户,也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入境我国的重要通道。

石林地处云南省高原之滇东喀斯特南部,往西为滇中红色高原,往东、往南过盘江进入滇东南峰丛洼地喀斯特区。

在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石林处于第二阶梯面上。

此处高原起伏和缓,切割轻微,海拔在1700米至1950米之间,个别山脉、山峰海拔超过2200米。

石林县境山脉有圭山山脉、九蟠山、打羊山脉、大佛山。

县距昆明78千米,县城海拔1679.8米。

气候:石林县气候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6℃,最高气温31.6℃,最低气温0.8℃,降水量954.2毫米,日照时数1616.6小时,总蒸发量1765.2毫米,无霜期263天。

资源:石林孕育丰富物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野生资源植物有很多种,具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石林风景名胜区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森林覆盖率37.02%,云淡风清,空气清新,是最佳的旅游目的地和最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

彝族服饰、路南卤腐、
宜良烤鸭、油炸蜂蛹是游览石林值得购买或品尝的特色产品,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彝族的歌舞也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2)泸西县
地理位置: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地处红河、文山、昆明、曲靖四州市交汇处。

地理坐标东经103 °30'-- 104° 03',北纬24° 15'--24°46'之间。

东北面与师宗县接界;东南面与丘北县相望;西南面与弥勒县毗邻;西北面与路南、陆良县相连。

县城---中枢镇居县境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云南省会昆明市206公里;距红河州府蒙自市194公里。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4公里,南北纵距54.75公里。

总面积为1674平方公里,折合251.1万亩。

其中,坝区面积285平方公里,折合42.7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7%;山区面积808.2平方公里,折合121.24万亩,占总面积的48.3%;丘陵面积580.8平方公里,折合87.1万亩,占总面积的34.7%。

气候:泸西县地处地纬度高原,热量的垂直分布差异明显。

按照全国气候带的划分、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但由于地形复杂,实际上存在着亚热带、温带共存的立体气候类型。

从≥10℃积温的热量标准分析,县境内垂直分布着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5个气候类型。

从海拔2200-2460米的高寒山区到海拔1900-2200米的山区,从海拔1300-1900米的坝区到海拔821-1300米的河谷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形成了冷凉、温和、温热、燥热四种气候类型。

资源:县境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

县境有生物资源2210种,其中林果、花卉、药材和动植物资源都分别有数百种;探明的矿物资源有煤、铁、钴、铅、锌、锰、镁及石灰石、红色大理石等,其中煤储量达1.6亿吨,且煤质好、发热量高;境内有一江六河,泾流集中、河沟深沏,落差大,泾流量达7.4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6万千瓦,可开发量33万千瓦;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云南第一洞——泸西阿庐古洞,四大洞内自然奇观——古洞佛光、阿庐云海、地河幻景、天造神物,堪为世界溶洞之林四大奇葩,美国纽约国际摄影家协会授予“美国纽约国际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世居汉、彝、回、傣、壮、苗6种民族,少数民族占13.7%,民族风情
多姿多彩、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浓郁的人文景观。

二、两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石林县和泸西县是相邻的两个县,石林县距离泸西县80公里,为省道。

从图
(1)中可以看出石林是泸西到昆
明的必经之路,石林距昆明78KM,
为高速公路。

泸西的地理位置很
尴尬,行政上从属红河州,但地
理位置却处于昆明、曲靖、文山、
红河的交界处。

石林县和泸西县
近几年来都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投资规模迅
速增长经济总量增长迅速,综合
实力日益增强。

石林县和泸西县
地理位置邻近,资源特色有很多
相似之处,导致它们们在发展的过程图(1)
中既有共同之处而又各具特色,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说明。

石林和泸西都是较为贫困落后的农业县,进年来凭借良好的旅游资源,抓住机遇,迅速发展旅游业,由此促进县域其他各项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生产总值及其指数

位:亿元年份
生产总

第一产

第二产

第三产

生产总
值指数
第一产

第二产

第三产

石林县
2010 36.8641 10.3853 10.4593 15.9695 115 110.1 121.5 113.7 2011 44.65 11.95 13.98 18.72 116.1 109.1 128.7 112.4
泸西县
2010 36.3245 8.2593 13.6752 14.3954 112.7 103.9 119.2 113.4 2011 45.2 9.71 18.2 17.29 114.3 108 119.8 112.8
表(1)
表(1)中是是石林县和泸西县2010年到2011年的生产总值及其指数的数据情况,从表格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两个县的生产总值都是上升的趋势,且上升的速度几乎相同,但是其产业结构却是有较大区别的。

石林县以旅游业和农业为主导产业,所以旅游业和农业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泸西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较大。

就石林县来说,从2010年到2011年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例明显增大,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稳步发展,使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格局更趋于合理,形成各产业相互支撑、城乡统筹共建、社会和谐发展的发展格局。

而泸西县坚定不移的利用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工业,同时加强第三产业的管理,2011年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4.3954亿元增加到17.29亿元,使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发展,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其中石林县2011年的生产总值在昆明市13个县区中排名11,与其他县区差距较大,是昆明市中经济发展落后的县域,而泸西县生产总值在红河州13个县区中排名第五,虽然在红河州中的排名居上,但其经济发展却依然落后。

从图(2)中可以看出石林县的人均生产总值一直领先于泸西县,所以泸西县更要确定矿业,旅游业优势,选准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

人均生产总值统
图(2)
图(3)是石林县和泸西县从2003至2011年财政的收入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林县和泸西县财政收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二者上升的趋势几乎一致。

自2006年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全面向外开放,石林县和泸西县都抓住了旅游发展的机遇,迅速发展起来。

其中,石林更是在2007年凭借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石林通过31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表决,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由此旅游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带动了石林整个经济的发展。

而泸西县也凭借云南第一大洞--阿泸古洞和其他的旅游景点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图中2006年其财政收入增加的速度加快较为明显。

图(3)
三、发展方向的确定
石林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省市旅游二次创业、新昆明建设、石林县“33553”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2345”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石林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

石林县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其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这也是问题所在,石林县的农业发展落后,旅游业下工业的限制发展,使得石林的经济发展极度依赖于旅游业,这样的经济结构是十分脆弱的。

石林县需要重点围绕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强势推进工业突破;加速台创园区开发,促进农业产业提升;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提升民族特色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体
制机制创新,增强县域发展活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度关注民惠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石林等十个方面,统筹石林县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促进石林的繁荣昌盛。

泸西县是以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山水田园城市,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省市二次创业、新昆明建设、“12345”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同样的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泸西县的发展依然是落后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

泸西县需要以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依托,以旅游和生态为导向,城市服从整体资源保护和总体形象拓展,加快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两大转变,强化交通、城市品位和人口素质三大基础,实施科教兴县、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培植烟草、能源、化工、生物资源创新和现代服务业,使得泸西县发展成为一个工贸协调发展,以旅游、休闲为先导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水城风貌的开发型生态人文旅游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