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浅谈美声唱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声唱法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 (2)
前言 (3)
1 美声唱法的渊源 (3)
2 美声唱法的特点 (4)
2.1 声音连贯,追求音量 (4)
2.2 明亮松弛,讲究高位置 (4)
2.3 灵活性 (4)
2.4 重视呼吸,用气歌唱 (4)
3 美声唱法的三要素 (4)
3.1 横隔膜的有力支持 (4)
3.2 完全打开喉咙 (5)
3.3 充分的面罩共鸣 (5)
4 美声唱法的完美追求 (5)
4.1注重演唱风格的多样性 (5)
4.2注重声音特征的变化丰富性 (6)
4.3 注重声情并茂 (6)
4.3.1 准确把握作品情感的主题思想 (6)
4.3.2 抓住作品的情感格调 (6)
4.3.3 准确表现作品的情绪变化 (6)
5 结论 (7)
摘要:本文首先在前言中简单阐述了美声唱法的概念,并引出了本文的创作目的。

在正文部份首先从美声唱法的产生发展情况,追溯了美声唱法的历史渊源,然后在从声音连贯、明亮松弛,讲究高位置、灵活性、重视呼吸,用气歌唱、追求音量五个方面简单阐述了美声唱法的特点,接着论述了美声唱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横隔膜的有力支持、完全打开喉咙、充分的面罩共鸣。

尽管科学的歌唱使声音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便是仅仅掌握美声唱法的技巧是不够的,所以本文论述了美声唱法的完美追求须从注重演唱风格的多样性、注重声音特征的变化丰富性、注重声情并茂,并对注重声情并茂作了重点论述。

最后在结论中对美声唱法了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美声唱法;演唱;呼吸;声情并茂
前言
美声唱法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19世纪20年代开始以罗西尼、贝利尼和多尼采蒂为代表的华丽优美的歌剧风格。

这个时期的歌剧要求掌握高超的歌唱技巧,在声音上力求尽善尽美,因而这一时期的美声唱法后来也被称为歌剧唱法。

在我国,人们所理解的美声唱法已属于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那就是以意大利歌唱发音技术为基础传统的歌唱方式。

它包括歌剧,清唱剧,音乐会的整个唱法。

虽然融合了各个国家的不同的语言特点以及各自不同的审美观,但是基本的发声要求是相对一致的,它形成了世界范围公认的歌唱方式。

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声唱法的概念。

笔者力求通过论文,让不了解美声唱法的人去认识美声唱法,让正在学习美声唱法的人懂得唱好美声所需掌握的技巧与方法,当然,美声唱法有着深远的历史及丰富的内涵,笔者仅就所查文献及掌握的微薄知识对美声唱法作了浅薄的创作与探索,以期对美声唱法的有更深入的研究。

1 美声唱法的渊源
美声唱法,即意大利文Bel Canto,学术界对于Bel Canto的解释也很多,比如美好的声音、完美的歌唱、美妙的歌唱等,不过笔者更认同译为美好的歌唱。

美声唱法主要是指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及歌唱方法。

美声唱法最早出现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

佩里根写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剧《达芙妮》,1600年又写出了歌剧《犹丽狄茜》。

意大利作曲家蒙泰韦尔迪的创作,又使歌剧突破了以往的唱法,预示了咏叹调在歌剧中诞生了。

由于独唱的咏叹调要求歌唱者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和优美的音质,因此,一种新风格的发声演唱方法便应运而生,这就是“美声唱法”。

不过这一个时期只讲声音,既不注重歌词也没有内涵。

17、18世纪,欧洲的歌剧出现了以阉人代替女生来唱,由女中音代替男生来唱。

阉人利用其独特的嗓音将美声唱法把正歌剧推向了颠峰。

因此,这一时期在音乐史上被称为“美声唱法的黄金时期”。

但由于他们的演唱过分炫耀技巧,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歌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阉人歌手逐渐被淘汰,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进入19世纪后,美声唱法有了新的发展,以罗西尼(Rossini)、多尼采蒂(Donizelle)、贝利尼(Bellini)为代表的意大利歌剧与迈耶贝尔等人的法国歌剧大胆地采用了自然男女生以取代阉人歌手。

到19世纪中叶歌剧中的咏叹调成为美声唱法中的一个重要演唱内容,至此,声乐演唱以其更富有男子气慨的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声音而成为声乐技术发展的时尚与潮流。

所以说,不同时代的歌唱形式、风格、情绪、情感不同,歌唱的方法也不
2 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艺术有近400年的历史了,在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渊源下,又相继发展和确立了德国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英国学派。

由于它的发声科学,声音优美,表现丰富,得到世界公认和接受,是公认的最完美的声乐艺术。

其特点归纳起来有:
2.1 声音连贯,追求音量
美声唱法所追求的是一种非常连贯的、具有律动感和富有活力的声音。

这种声音非常均匀流畅,几乎感觉不到音波的存在,听起来如同交响乐队中弦乐器的揉弦音那样似有似无。

这样的声音非但不会破坏乐队声音的和谐统一,反而会使人觉得舒服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美声学派也注重追求圆润、明亮、优美而抒情的音质,其格言是:“追求音质,音量自然会来。

”它十分重视在一个单音上渐强渐弱的控制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是训练呼吸控制和音量变化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声音松弛富有弹性,音色有多样变化,以丰富艺术表现力和促使声区的统一。

声音的渐强渐弱主要是依靠气息来控制,也就是要用呼吸而不是用喉部肌肉来调整音量变化。

用有气息支持的轻声来唱高音也是获得头声的良好途径之一。

2.2 明亮松弛,讲究高位置
美声唱法的音质有明亮松弛、穿透力很强的声音特点,而这种音质是高位置技能训练而产生的。

美声唱法非常讲究高位置安放、高位置起音、高位置的训练。

2.3 灵活性
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不同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声音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任意演唱复杂而华彩的飞速音阶和装饰性花腔,这种非凡的花腔技巧是通过特殊的发声技能训练出来的,是其他任何一种唱法都没有的声音技巧。

2.4 重视呼吸,用气歌唱
在一个音上,开始时唱得淡一些,然后强度逐渐增强增大,色彩也逐渐加深。

到达顶点后,声音再逐渐减弱到开始的色彩和力度上。

这种唱法叫一个音上的渐强渐弱。

这一声音技巧是来自有控制的呼吸艺术。

美声歌唱的格言是“谁懂得呼吸和吐字,谁就懂得歌唱”。

3 美声唱法的三要素
美声唱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横隔膜的有力支持、完全打开喉咙、充分的面罩共鸣。

这三个要求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这对于完美的演唱者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只注重其中的一点或两点是不完美的,必须三者相互有机地配合。

3.1 横隔膜的有力支持
体,使肺叶能够张开,同时使处于胸腔底部的横隔膜下降,在呼气时随着肺部气体的排出,横隔膜上升,恢复到原状,横置于胸腔与腹腔之间,这样就完成了呼吸的全过程。

对于呼吸在演唱当中所应起的作用,任何从事歌唱事业的演唱家都不会忽视,离开了气息的支持是无法演唱的。

3.2 完全打开喉咙
在演唱时喉咙一定要打开,但没有正确的呼吸为前提,喉咙是根本打不开的。

如果脱离了呼吸去谈打开喉咙,即使喉咙打开了那也不是歌唱时所需要的状态。

看一个演唱者的喉咙是否完全打开,首先要看其喉咙是否保持在最下面。

所谓最低位置,就是要保持在打哈欠的位置上,打哈欠说话,这是一种最佳的打开喉咙的方式,并且舌头和下巴都处于相对松弛自如的状态,要把这种感觉和状态带到歌唱中去。

再就是,找到胸部的支点有利于打开喉咙。

在演唱时,声音是从咳的地方发出来的,是从锁骨中间发出来的,找到这种点的感觉后,喉结便稳定在最低的位置上,喉咙是完全打开的并且可以得到气息的最好的支持,并可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

在练习打开喉咙的同时,应注意到嘴的方式,张嘴的同时要将其尽量打开,使喉咙腔、口腔、咽腔和鼻腔均打开,而且嘴张得要小些。

3.3 充分的面罩共鸣
当喉咙完全打开时,演唱时就会感到喉咙不存在了,只有气息的支持和响亮的面罩共鸣。

所谓面罩的共鸣,实际上就是高位置的唱法,也可称之为夹腔共鸣,它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真传。

它的前提是喉咙必须完全打开,既明亮、圆润,又松弛、通畅,并富于有穿透力的声音。

若想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首先要打开喉咙,面带微笑,保持兴奋的状态,鼻、咽腔都完全打开,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哼唱要帮助找到面罩共鸣,条件是必须有打开的喉咙和良好的呼吸支持为前提,并且多用小声练习,这样便可以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

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后的声音会产生一种高泛音,在鼻腔顶端有一种哨音或银铃般的鸣响,有人把这种高泛音称之为“小亮点儿”,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声音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并且能保持较长的歌唱寿命。

4 美声唱法的完美追求
掌握了美声唱法的技巧,却并不是代表就能唱好美声。

为了追求美声唱法的完美性,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4.1注重演唱风格的多样性
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混合共鸣,讲究声音真假混合,演唱歌剧作品时口咽腔和鼻咽腔用得多一些,而在演唱艺术歌曲时口咽腔和鼻咽腔用得少一些,到高音也不用掩盖。

这些方法虽说都是美声唱法,但唱不同的作品时在唱法上有细微的变化,才能适应作品的需要。

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作
法也不一样。

比如俄罗斯学派:俄罗斯有些唱法口腔用的比较多,尤其是男中音。

这是他们语言的特点,也不绝对是方法好坏,不完全因为用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语言,训练出来的就是那样,其中是方法问题,也是风格问题。

再拿作品来说,意大利风格的热情奔放、灿烂绚丽,德国风格的是含蓄严谨、细腻优美,而法国的风格则是浪漫秀丽、清新典雅,俄罗斯的风格又是深沉厚重、雄浑博大,中国的则是以朴实真挚、婉转悠扬。

4.2注重声音特征的变化丰富性
表达人类感情的工具再没有比人的声音更强烈,更有效果了,有时甚至不依赖语言,当它完全让声音的内在音色及音调来表达时,也一样使人感动。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说:“人的喉咙是剧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

”美声唱法要求有一定规范和一定准则的音色,这种音色能穿透几百人的交响乐队,再传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外的最远的听众耳朵里。

帕瓦洛蒂说:“我追求的是清彻而带金属声的音色,当然决不是太监那样的声音。

”意大利世界级男高音歌唱家斯泰芳诺能用丰满厚实、自由飞翔的声音,细致、多样的力度变化,强有力的高潮,丰富的音色色彩征服听众。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近六十岁的尼尔森到美国演出时,“她那独具一格声音象激光一样集中,金属般的音质和高音区奇特的音色发挥了震荡屋宇的威力。


4.3 注重声情并茂
声乐艺术,既要声音悦耳,又要情感浓深,即“声情并茂”。

笔者以为“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只有注重美声唱法的声情并茂,以声音的变化为手段传达美和情感, 直指人心的演唱,最终才能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3.1 准确把握作品情感的主题思想
在演唱前要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和分析,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和创作意图,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说:“如果对作品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


4.3.2 抓住作品的情感格调
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灵感,都是在强烈情感冲动下产生的,要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就必须以情感人。

音乐中那种微妙的、难以言表的内心情感,要依靠不同色彩的声音才能生动地表达出不同情感格调的内涵,声音色彩会随着感情色彩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情绪。

4.3.3 准确表现作品的情绪变化
通过对作品本身所体现的情绪和情景的把握,达到对作品“情和意”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准确地表达出作品情感表现的内涵,增强情感的艺术表现力,用不同的声音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作品情绪、情感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演唱者音色的变化和演唱者情绪的变化,从而去准确表达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以声传情、
5 结论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是非常讲究科学发声,在发声方面有着严格的追求,但美声唱法又不仅是文字与音符的组合,更重要的它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

因此,美声演唱者不仅要掌握完善的发声技巧,还必须具备音乐和文字及其他各方面的修养,要注意生活的积累。

内心越充实,表现出来的内容则越丰富。

总的来说,从训练到演唱,就是发展一切好的、积极的因素,排除一切消极的因素,以获得一个解放了的声音。

在我国,目前声乐被划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演唱方法。

而美声唱法由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是歌唱艺术中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唱法之一。

其实每种唱法都以其独有的风格和魅力深入人心,在我国,通过美声化的民族唱法或通过民族化的美声唱法同样赢得了人们的认同和喜爱。

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岩口滴水》,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等。

通俗唱法更平民化,更易被普通听众所喜爱和接受,这也是美声唱法值得借鉴的地方。

笔者以为,将来美声唱法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借鉴戏曲、戏剧的一般规律,结合声乐表演的音乐性、多元性、歌唱性、虚拟写意性、形体表演的造型性、舞蹈性等艺术特征,揣摩表演的心理技巧与形体技巧,推敲形体表演,总结分解的、系统的基本功训练与整体综合的艺术创造及舞台实践,继承、借鉴世界各国的戏剧、歌剧、话剧、电影等表演艺术的优良传统与精髓就能更加快速的发展。

笔者相信,通过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改进自己的唱法,适应剧情的需要,产生丰富多彩的符合现代特征与需求的美声唱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