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诗歌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古代诗歌凝结着前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财富,融和在传统文化里的中华民族智慧、操守、风骨和胸怀是做人、做现代人的基本条件,是我们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先秦、隋唐、宋元明清的诗歌,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的同时,也为我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了客观可能性。例如“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诗句,在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
那么,如何在诗歌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呢?笔者以为:
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在诗歌教学中,读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品味中吸收传统文化丰富的营养,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通过仔细品读,读出诗歌的文采,去体会古代诗歌中锤炼字句,言简意赅,典雅飘逸的语言,发掘灵活运用的表现手法,感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景交融,“城春草木深”的渲染烘托。让学生感悟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通过仔细品读,读出诗歌中孕育的美德。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充满豪情壮志是其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杜
甫的《望岳》,李白的《行路难》,让我们看到,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诗人们总是乐观向上的。
通过仔细品读,读出诗歌中的美感。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美的追求,提倡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诗歌创作特别提倡追求美感,诗歌教学中也应该注重感悟诗歌表现出来的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其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必要的引领。学生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总是有限的。因此,诗歌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而引领,是为了心灵的抵达,为了对传统文化真正的感知、感悟和感动。例如,孔子为了持守自己的信念,一生颠沛流离,忍饥熬难,用自己的苦行,去维护和传播他所信奉的真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生忠于理想,忠于国家,坚贞不屈,从被怀王怒而疏之到汩罗自沉,历经三十多年痛苦磨难,遭尽打击和迫害,但他始终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而且越是在最痛苦的时候越是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孟子始终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范仲淹虽遭贬谪仍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代最强音,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能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能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是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在青少年心中形成积淀。
再次,可以开设有关的研究型讲座,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语文课堂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课外的研究型讲座,有针对性地介绍、讲解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并组织学生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专题,开展研究型学习,现在的学生只知道圣诞节、平安夜、情人节,却对中华民族自己的许多传统节日却知之甚少。例如,有不少人尽管知道有元宵节这么一个节日,但是也只知道所谓元宵节就是排排坐吃元宵而不知道还有其他的习俗。所以我们可以开设专题讲座“遗失的美好--不同于现代的传统节日”,对之作一些必要的介绍,并引导学生认真研读一些唐诗宋词中有关描写元宵节其情其景的篇什,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我国古代元宵节的核心元素是灯,而根本不是什么元宵。通过研究,学生还可以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现在正面临着许多传统节日的核心元素模糊、文化基因失落的危险。从而提高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性,增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并且可以和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成特殊的“亲缘”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语文教师就是一名文化传播者。我们所从事,甚至为之献身的事业,强烈需要我们真正认清文化传播的意义归宿,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在熏陶渐染中走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从而接受精神的洗礼,实现文化的传递,让语文教育起到美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