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瓦西黑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瓦西黑洞

RN黑洞(带电黑洞)

克尔黑洞

克尔纽曼黑洞

极限黑洞、裸奇点太初黑洞、微型黑洞

巨型黑洞

黑洞的热性质、卡诺循环

黑洞的激发态

黑洞的量子态、霍金辐射

视界和热效应,真空的边界效应

黑洞与黑洞接触(视界和视界的接触)

有没有人喜欢研究这方面的知识的

陆续更新,码字需要时间,找图片需要时间,请耐心等待

我不是这方面专家啊,也不靠这方面吃饭,借用这个论坛分区的名字来说只是“玩主”之一

因此欠缺或错误难免,望各位指正包涵

---------------------分割线-----------------------

目录:

一。一.烧“黑洞”前的知识充电站:天体物理学

1.恒星的演化

2.离开主序后的太阳变成了什么?

3.质量更大的恒星演变成什么?

4.白矮星和中子星中的物理

二。烧黑洞之前的知识充电站:相对论

1.相对论的基础

2.狭义相对论的物理意义

3.广义相对论的物理意义

4.相对论的一些概念

三。黑洞的种类和性质

1.施瓦希黑洞

2.观测现象和真实现象

3.RN黑洞,数学家的模型

4.克尔黑洞

5.彭罗斯图-----克尔黑洞模型的最神奇推论:多重平行宇宙

6.一般稳态黑洞

7.极限黑洞,裸奇点和宇宙监督假设

四。了解量子黑洞前的充电站:热力学和量子力学

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热力学的四大定律

3.时间箭头←目前讲到这里

。。。。。。

未完待续

---------------------分割线-----------------------

一.烧“黑洞”前的知识充电站:天体物理学

1.恒星的演化

大家都知道恒星,例如太阳,是靠核聚变辐射光和热的

这个概念在“主序星”阶段是正确的

在了解“主序星”之前,先探讨一个问题

为何太阳的体积是那么大?

目前公认的太阳半径测量结果是696000km,地球半径是6千多KM,也就是说太阳的半径是地球的100倍出头

那么为何太阳的半径就是这么大,不是6km,也不是6亿KM呢?

这里有一个平衡存在

即:太阳的辐射压力和太阳的引力维持平衡

例如有一个氢原子在太阳表面,那么太阳释放的光和热会迫使这个原子飞离,而太阳引力使得这个原子落入太阳内部,这两个力基本维持平衡

(当然,日冕层即太阳高空的原子收到的辐射压力更大,因此飞离太阳表面趋势增加,形成太阳风,但飞离的部分和太阳整体体积相比,九牛一毛,大体还是相对平衡的)

那么,类似于太阳的其它恒星呢?

于是,天体物理学家就把很多恒星的数据记录下来,

然后以表面温度作为x轴,光度作为y轴,画在了坐标内

这就是有名的赫罗图

结果惊奇的发现,大部分恒星在赫罗图中的位置,是落在左上到右下的斜线中的

接下来再通过研究,会发现,在这条斜线中的恒星,维持其发热的能量,都是来源于氢聚变为氦的过程

而由于采集的恒星是随机的,因此可以认为,一颗恒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条斜线中度过也可认为,恒星通过氢聚变提供能量,在其生命周期中占了大部分时间

于是,这条斜线就叫做“主序”,在主序阶段的恒星,也叫做“主序星”

再仔细分析主序阶段的恒星,会发现,其质量也按一定规律排序,越重的恒星越在左上方,越轻的恒星越在右下角

因此,如果将y轴刻度按恒星质量来标注,得到的图的本质也是赫罗图,而且分布规律也是一样的。

最后,观测银河系中的几个星团,将星团中恒星标注在赫罗图上,会发现,不同的星团,主序往左上角延伸到一定程度就拐弯并断裂了

由于星团的恒星基本是在同一时间(就宇宙150亿年的时间来说,即使是100万年,也可认为是同一时间)诞生的

因此,可以推断出,越亮越重的恒星,越早离开主序阶段

也就是说,越重的恒星,命越短

为何有此规律?很容易理解,因为恒星散发热量是朝着3个维度散发的,因此,重量提高,虽然携带的核燃料更多,但散发速率是3次方的关系,因此燃烧速度也必须3次方,才能维持平衡。

如果将恒星在主序的生命时间标注起来,就可以得到这张赫罗图

2.离开主序后的太阳变成了什么?

由于主序阶段的能量都是原子氢核聚变,因此,离开主序的恒星都不是氢核聚变引起的

随着时间的延续,

太阳(其它大于太阳质量或小于太阳质量的恒星均如此)中的氦越聚越多,

最终引发了氦闪耀,此时,太阳也就离开了主序阶段,进入红巨星阶段

此时的太阳体积膨大,因此光度将非常大,而表面温度降低,因此它将落在赫罗图的右上角由于红巨星阶段表面积非常大,因此为了维持压力平衡,所以输出的能量也必须非常大,而且氦的燃烧释放的能量和氢相比,又少的多

因此,恒星在氦燃烧阶段是不长久的,公认的说法是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氦燃烧阶段是100万年(氢燃烧即主序阶段是100亿年)

氦燃烧的灰烬将是多种的,一般为碳

于是,太阳中心就多出了一个以碳为主的核心。

而碳在太阳那么大质量引起的压力下,是无法进行核聚变的。

表面残存的氢和氦层会逐渐以强大的太阳风形式吹离,最终露出裸露的核心。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矮星。它有着极小的光度(因为核心半径很小)和极高的表面温度(恒星核心的温度),因此它将落在赫罗图的左下角

由于白矮星不再有核聚变,因此随着辐射,白矮星会逐渐冷却,最终变成黑矮星。

其实这个冷却是一个长期的阶段,因为它表面积太小了,甚至可以认为它是一个热的绝缘体,一般天文界认为宇宙到现在还没有一颗黑矮星存在(还没有已经变凉的白矮星)

由于其主要成分是碳,再加上高压和高温条件下逐渐冷却(和火山口的碳类似的环境),因此它冷却后不是石墨状态,而是金刚石状态,也就是说,是一颗巨大的钻石星球。

3.质量更大的恒星演变成什么?

如果当一颗恒星演化到红巨星阶段时,还保留8个太阳质量以上的重量

那么碳核心就会点燃,进行更深层次的聚变反应

目前公认的模型是洋葱头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