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套

【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套
【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套

【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表达(本题共7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经济的活力,____________于企业创新、百姓乐业。第一个5G电话接通,最智能的视觉推理芯片诞生,柔性显示屏开始量产……在机制日益完善、产业基础更加完备的____________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企业创新活力如同____________加速萌发。与此同时,也诞生了智能客服系统专家、无人机“飞服师”等上千种新职业,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力量。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浇筑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

得道者多助。作为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合作共赢的坚定实践者,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同样为经济活力打开新的生长空间。汇聚____________的朋友,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经济的大船必将穿越风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厚积前提雨后春笋志趣相投

B.来源基础星星之火志趣相投

C.厚积基础雨后春笋志同道合

D.来源前提星星之火志同道合

答案 C

解析厚积:丰富的储备;广储。来源:事物所从来的地方,事物的根源;(事物)起源;发生(后面跟“于”)。语境是说企业创新、百姓乐业是中国经济活力的丰富储备,应用“厚积”。前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前提”是先决条件,一般和“下”搭配;“基础”是以后发展的起点,一般和“上”搭配,所以此处应用“基础”。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星星之火: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语境是说企业创新活力迅速涌现,所以该处应用“雨后春笋”。志趣相投:彼此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很投缘,很容易成为知己。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思想相合。前者强调投缘,后者强调志趣相同。语境强调的是朋友之间志向相同,所以该处应用“志同道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把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浇筑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

B.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用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坚守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

气。

C.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把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坚守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

D.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用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浇灌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

答案 D

解析原句中途易辙导致成分残缺,应在句首加“作为”,或在“亿万劳动者”前加“用”,这样“用……汗水,浇灌……”更搭配,而不能用“把”。排除A、C两项。B项“坚守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搭配不当。前一句意境说是“汗水”,后一句的谓语用“浇灌”最好。故选D。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更为广阔的蓝天翱翔

B.翱翔更为广阔的蓝天

C.驶向更为广阔的蓝海

D.在更为广阔的蓝海行驶

答案 C

解析补写的句子主语承前省略,是“中国经济的大船”。A、B两项的谓语是“翱翔”,与主语“中国经济的大船”搭配不当,所以排除这两项。由前一句中“必将”可推知是将来时态,D项“在……行驶”是现在进行时态,错误,所以排除。故选C。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抑或是情感?这些固然是观众追捧关注的一个因素。但是,在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后面,很多人忽略了____________

①可是,时至今日,劳动的概念已经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②劳动是人类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③而从事这些劳动的人们也往往与卑微低贱、冷嘲热讽联系在一起。

④可是,不要忘记,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人的辛勤劳作,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默默付出,我们是否还能如现在般的衣着光鲜、大块朵颐?

⑤特别是,对那些最简单、最直接、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劳动,很多人往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⑥其实“尊重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珍惜每一个劳动果实”应该才是“舌尖上的中国”要传递给我们的真谛。

A.⑥①⑤③④②B.②①④⑤③⑥

C.②⑤⑥③④①D.⑥②①⑤③④

答案 B

解析①介绍人们的劳动观念发生了变化;②主要介绍劳动的含义;③对从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者的冷嘲热讽;④介绍要尊重这些人;⑤介绍看不起没有技术含量的人;⑥介绍“舌尖上的中国”的真谛。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②介绍劳动的含义,①承接②介绍人们忽略的内容,④通过“可是”转折引出对没有劳动技术含量人的鄙视,然后引出从事这种劳动的人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故④⑤③相连,⑥归纳“舌尖上的中国”的真谛。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①__________________。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匠”,木工也;“工”,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以上阐释可以有三层理解: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践,做出的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巧饰”,既要满足实用需求,②__________________;另外,③____________,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

答案①弄明白什么是“工匠”②还应满足艺术欣赏需求(或:具备赏鉴品性)③工匠的劳动要有规矩有法度

解析第①处,根据“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可知,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工匠”;第②处,与“要满足实用需求”对应,应该是“艺术欣赏需求”;第③处,根据“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可知,“工匠的劳动要有规矩有法度”。

6.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个字。(4分)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解析首先确立“创造是……”的答题格式。其次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人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再次筛选相关信息:首先介绍“创造”的特点,再介绍创造的两种类型;最后一句介绍其必要条件,“首次获得”。最后是整合,把中间的内容整合为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为了满足字数要求还要把重复的内容、次要的内容删去。

7.仿照画线部分,续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如果你是一缕清风,就吹走一阵炎热。(或:如果你是一束阳光,就洒下一片温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