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几种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囊藻毒素几种处理方法
点击次数:145 发布时间:2010-3-24 10:34:33
1物理方法
1.1絮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对去除溶解性藻毒素作用较小,但改进后的絮凝—沉淀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去除水体中藻毒素的方法。戎文磊等人的研究表明,经生物砂滤和加氯氧化后能有效降解水中溶解性藻毒素含量,去除率平均达63%左右[4]。Grutzmacher[5] 等人的研究也说明慢滤技术也能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细胞内毒素。同样,肖兴富等用加压气浮技术向水体中释放多功能微气泡, 将水体中的藻类进行了直接回收试验,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
1.2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物理去除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常用的活性炭滤料为:粉末活性炭(PAC)和颗粒活性炭(GAC)。多数研究表明,PAC和GAC均可有效且快速(接触时间30 min)地去除水中的藻毒素。贾瑞宝等的研究表明,当活性炭投量增加至40 mg•L-1时,水样中已检测不到微囊藻毒素了[7]。朱光灿和吕锡武等[8]采用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显示,当HRT为1.5h时,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55.3%和35.1%,MC-RR、MC-YR和MC-LR的去除率分别为60.57%、63.30%、68.79%。尽管活性炭可有效去除微囊藻毒素,但水中存在的其它有机污染物也会被吸附到活性炭表面,降低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频繁的更换和再生使得活性炭吸附法运行费用昂贵。
除了活性炭外,粘土矿物和碳纳米管对微囊藻毒素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闫海等研究了不同粘土矿物和碳纳米管(CNTs)吸附去除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作用. 结果表明CNTs的吸附效率与外径有关,外径2~10nm的CNTs对MCS 的吸附能力较强,在MC-RR和MC-LR 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1.5 和9.6 mg·L-1时,尽管高岭土和海泡石等粘土矿物对MCs 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吸附量分别低于4.0 和2.0mg·g-1 . 与测试的不同粘土矿物相比, CNTs吸附MC-RR 和LR 量分别达到了14.8和5.9mg·g-1 ,是其它粘土矿物吸附量的5倍左右[9]。赵亮等研究了氧化硅对MR-LR和MR-LA的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氧化硅对MR-LR 和MR-LA 有着良好的吸附作用,吸附率随氧化硅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同等条件下,氧化硅对分子质量较低的MC-LA具有明显的吸附倾向性;氧化硅的吸附能力不仅依赖于其突出的微观结构,分布
于表面上的大量化学“活性”基团——“自由振动”羟基在吸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0]
1.3膜滤
超滤、反渗透和钠滤对藻毒素处理有良好的效果。超滤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可达98 % ,反渗透能达到99.6% ,钠滤膜可完全截留水中的藻毒素[11] 。Margarida Ribau Teixeira等的研究表明钠滤是一种很有效的去除水中MCs的方法,它能去除水中MCs的所有变种,不管这些变种性质如何。研究中选取的所有的变种(MC-LR、MC-LY、MC-LF)几乎都能被完全去除(>97%)[12]。但膜技术的处理成本非常高,所以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能进行小范围的应用。
1.4 超声波作用
超声波放射是一种有效的降解溶解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可近似认为是一级动力学反应[13]。Bozhi Ma等的研究表明超声波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最佳频率为150Hz,在这种条件下反应20分钟,微囊藻毒素的降解率可达到70% 。
2化学方法
2.1光降解和光催化氧化
溶解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表现出极为稳定的特性, 能够在高于300 ℃高温的条件下不被破坏。但是, 微囊藻毒素在色素或者腐殖质物质存在的环境下, 可以被光降解[14]。Piotr Gajdek[15] 等人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起始藻毒素浓度为250mg•L-1 , 紫外光强度为6μEcm- 2s - 1时, 藻毒素降解速率最快, 60min后降解率为25 %。Iain Liu[16]等研究了在起始蓝藻毒素浓度为1mg•L-1 的水溶液中, 加入1% TiO2 光催化剂, 光照30min 后 , 水溶液中蓝藻毒素降解率达99%;当加入1% TiO2 和1% H2O2 时, 光照5min后的降解率高达99.6 %。Shephard GS 等人还根据光催化原理制作出了由充氧设备、紫外线照射、TiO2 光催化剂等部分组成的光催化反应器[17]。TiO2 (0~5g• L-1)受紫外线照射后,可以很快降解溶于蒸馏水中的藻毒素,降解反应属一级反应动力学,半衰期小于5 min。Baoling Yuan等的研究则表明在TiO2光催化反应中加入高铁酸盐能显著提高MCs的降解效率。0.08 mmol•L -1Fe(VI)可以将效率提高到100%,Fe(VI)/UV/TiO2系统的效率是Fe (III)/UV/TiO2系统的3.5倍,是UV/TiO2系统的5.4倍。[18]
2.2臭氧氧化
臭氧氧化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水处理技术之一,由于臭氧具有强氧化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氧化助凝、除嗅、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藻毒素等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朱光灿和何吕锡武等研究了紫外-微臭氧工艺降解微囊藻毒素(MCs)的动力学过程与特性.结果表明:MC-RR,MC-YR和MC-LR三种MC在紫外-微臭氧反应器中的降解过程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半降解时间分别为74.5,32.2和24.2min。[19] Rositano J 等在一定的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 DOC)、NOM、pH 下,对微囊藻毒素- LR 浓度为20μg• L-1 的水样通臭氧5min ,发现保持残余臭氧浓度在0. 06mg• L-1 以上就检测不到剩余藻毒素的存在[20]。但臭氧氧化过程也有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有机物矿化度较低、生成的小分子有机物可同化有机碳类成为醛类物质;在溴离子存在时,臭氧可氧化Br-为溴化有机副产物,其中的溴酸盐是基因毒性致癌诱变物。[21]
2.3 电化学降解
电化学方法电解出的活性Cl-能直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MCs。Hong-Xing Shi 等人发现在电流强度为8.89 mA•cm-2,20℃ ,pH 7.0的条件下,电解15分钟,12.58 mg•L-1 MC-RR 、8.29 mg•L-1 MC-LR和1.85 mM Cl-可以同时被降解。MCs的去除率随Cl-浓度的增加和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但随MCs的初始浓度和水溶液中初始pH值的增加而减小,Cl-缺乏时只有少量的MCs由于阳极氧化被降解,大量的完全降解需要在Cl-存在下通过电解获得。[22]
3生物方法
天然水体中存在能有效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通过改变藻毒素的侧链活性氨基酸基团(Adda)的结构或打开环状结构来降低其毒性,但过程比较缓慢。目前针对可降解MCs的微生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可控性差、实验周期长又使得这方面的研究成为难点。Takenaka 和Watanabe[23] 发现从天然水体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藻毒素有降解能力, 在初始浓度为50mg•L-1 时, 20d 后的去除率可达90 %以上。Park等从一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中分离出Y2 细菌( S phingomonas 的一种或类似它的一未知菌) ,它对MC-RR 和MC-LR 的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每天13和5.4mg•L-1[24]。Lionel Ho等在使用圆柱形生物砂滤池处理微囊藻毒素时,发现四天后的出水中就检测不到微囊藻毒素的存在,从砂滤上提取出的生物膜中含有mlrA基因,这种基因表明该系统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主要是生物降解作用[25]。我国的闫海等人从滇池底泥中筛选出了能够降解MC-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