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跨国并购与战略联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跨国兼并与跨国收购
1. 跨国兼并: 当地和国外企业的资产及业务 并入一家新的法人实体或并入现存企业。
(1)创立合并: 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合并,另 外成立一家新公司,成为新的法人实体。
A+B=C。
(2)吸收合并: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合并, 其中一家公司吸收了其它公司而成为续
存公司的合并形式。A+B = A(B)。
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集中化的大 资本。单靠个别企业内部的资本积累,已无法满足当时社 会化生产发展的要求。
1897-1903年的7年间,美国共发生并购案2864起。美国钢 铁公司、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美国橡胶公 司等一大批企业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以横向并购为主。
(二)按并购是否取得目标公司的同意划分
1.友好并购:并购公司事先与目标公司协商,征得其同意 并通过谈判对收购条件达成一致意见而完成的收购活动。 收购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目标公司的股份或股票、资产 及债务债权的处理;公司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置;收购价格 和收购支付方式;收购后目标公司的公司章程的修改等等。
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向。
(五)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1994-现在)
主要发生在网络、生物、通信、传媒等高科技产业。 2000年,总额3.4万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额超过了1.14万亿美元。 2001年以来,有所减弱。2004年,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势头。 特点: 跨国并购数量和交易额出现双高 “强强联合”
(二)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 (20世纪20年代)
1929年为高潮。 主要是产品处于两个相邻生产阶段上的企业的重组。 参与纵向并购的企业数量占全部并购企业数量75%以上。 同行业多家企业都在同时进行向前向后的结合。 使一些行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石油工业、冶金工业和食品加工业
完成了集中过程。
第一节 跨国并购
(含义、类型、演进、影响因素、理论)
第二节 战略联盟
(含义、类型、动因、趋势及原因、原则)
第一节 跨国并购
一、跨国并购的含义
所谓跨国购并(Cross-border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 & A),是指一国企业( 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 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的企业(被并购 企业,目标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甚至全 部资产或股份买下,从而对其经营管理实施 部分或全部控制的活动。
4.管理层利益驱动
现代企业重要特点: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企业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委托代理关系; 问题:管理层追求自身利益,而非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管理层的酬劳高低、津贴和社会地位与企业规模相关。 可能会一味通过并购活动来扩大企业规模。
组合经济性:企业在一定规模下,按一定数量和品种组合生产不同产 品所带来的成本优势。
组合经济性来源于:投入品具有多种经济用途且是不可分割的,如石 油等;生产设备具有多功能性;企业的无形资产
(如商标)等可为不同产品所利用。 纯混合型:对所生产的产品与本企业产品没有任何关系的目标企业。
多角化经营,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3. 获得战略资源
技术诀窍、专利、商标、分销网络等资源。十分重 要。自己开发需大量时间、财力投入。 例如,
2002年,世界最大拍卖网站eBay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 收购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易趣美国公司33%的股份, 2003年6月,eBay又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易趣美国公司 剩余的67%的股份。e并购主要动机是获取易趣拥有的大量 客户资源和有价值的商标。
(一)按并购双方产业的联系划分
2. 纵向并购:处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后向并购:并购的是向其提供投入要素或原材料的企业; 前向并购:并购的是最终生产和销售企业。 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世界并购浪潮的主要形式 。 原因: 第一,减少交易费用,取得市场交易内部化效益。 第二,技术上的经济性。 第三,保证生产要素供应和产品市场。 第四,避免政府干预。
两种:跨国兼并与跨国收购
2. 跨国收购:外国企业收购一家或一家以上的当地企业或外国子公司的资产
或股票,从而获得居于控股地位的交易行为。 全面收购100% 、多数股权收购51%-99% 、对等股权收购50%和少数股权收 购10%-40%四种。UNCTAD WIR2000: 跨国收购是跨国并购的主导形式,跨国 合并所占比重不到3%,以至跨国并购基本上就是指跨国收购。
(二)外部环境因素
➢ 1.东道国FDI和跨国并购政策的变化 ➢ 2.金融自由化和服务创新
(一)企业内部因素
1.获得协同效应 (1+1>2) (1)管理协同效应 企业并购后,因管理效率的提高而带来的收益。 举例:原管理效率A > B, A并购B后,B=A,A+B
=2A。 使A富余的管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既扩大了企业规模,又利用企业高效率的管理队伍提
跨国兼并与跨国收购异同
法律形式上不同: 兼并——合并为一个法人。 收购——仅改变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归属或经营
管理权属。 经济意义上相同:
都是市场力量、市场份额和市场结构发生了变 化,企业产权和经营管理权最终都是被一个法人所 控制。
二、跨国并购的类型
(一)按并购双方产业的联系划分:横向、纵向和混合。 (二)按并购是否取得目标公司的同意划分:友好、敌意。 (三)按并购的支付方式划分:现金、股票互换和债券互换。 (四)按并购策略模式划分,并购可分为杠杠收购和管理层收购。
欧盟委员会则认为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将影响到世界范围 内飞机制造业的竞争与发展,因此,对该合并表示强烈反对,并 于1997年3月7日依据欧盟合并控制条例作出禁止该合并计划的决 定。
但美国司法部表示,虽然合并将一步加强波音公司在飞机制造市 场中的支配地位,但如否决该合并计划不但将导致资源的浪费, 危及到美国的就业岗位,而且将会严重损害到美国国防的利益。 因此,同意并支持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
1994至今
被并购企业数 2864
12000 25598 超过30000
1994-1996年 2万多起 1999年1.7万起
涉及产业
纺织、石油、钢铁、烟草 、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
汽车、石油、冶金及食品 加工等行业
金融、保险、食品医药、 通信、服务等行业
行业范围更广更宽,石油 、化工、钢铁类巨型企业 出现
举例:波音并购麦道
截止到1996年12月31日,波音与麦道分别占有世界客机市 场份额的64%和6%。
1996年12月14日,波音与麦道公司签署一份合并协议,按照该 协议,麦道公司成为波音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引起 了轩然大波,部分美国民众认为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将导 致美国飞机制造业走向垄断的极端。
特点:
并购方式多样化,方式不断创新,出现了杠杆收购(LBO)、管理层收 购(MBO)等并购形式。
出现了“小鱼吃大鱼”的并购方式。 据估算,在80年代并购浪潮中,企业并购资金90%是借入资金。 例如:1985年, 经营超级市场和杂货店,年销售额仅3亿美元的潘瑞 情∙普莱得公司借债17.6亿美元,并购了经营药品和化妆品,年销售额 达24亿美元的雷夫降公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整体效率水平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一)企业内部因素
(2)经营协同效应
企业并购提高了生产经营活动效率而产生的效益。 假定行业中存在规模经济,而并购前没有达到规模经济。 并购后,资产共享,费用分摊到较多的产出上,提高企业整
体经济效益。
(3)财务协同效应
➢ 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收益。 ➢ 体现于在投资机会和内部现金流量方面互补的企业之间的并
(二)第三次企业并购浪潮(1948-1970)
1960年代后期为高潮。
主要发生在金融、保险、食品医药、通信、服务 等行业。
特点:
以混合并购为主。通过跨部门和跨行业的混合并 购,美国出现了一批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
除了“大鱼吃小鱼”,更多地出现了“大鱼吃大 鱼”的情况;
出现了跨国并购。
(三)第三次企业并购浪潮(1948-1970)
2.敌意并购:是指收购目标公司股权时虽然遭到目标公司 的抗拒,仍然强行收购,或者并购公司事先不与目标公司进 行协商,而突然直接向目标公司股东开出价格或收购要约。
(三)按并购的支付方式划分
1.现金并购:以现金(包括票据)作为支付方式进 行的并购。
2.股票互换并购:以股票作为并购的支付方式,并 购方增发新股换取被并购企业的 旧股。
网络、生物、通信、传媒 等高科技产业
特点 以横向并购为主
以纵向并购为主
混合并购较大发展,出 现跨国并购 混合并购比例较高,规 模越来越大,杠杆和管 理层收购大发展,跨国 并购成为主要方式 跨国并购蓬勃发展,巨 额交易不断涌现,换股 交易方式得到发展
四、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因素
(一)企业内部因素
➢ 1.获得协同效应 ➢ 2.快速进入国外市场 ➢ 3.获得战略资源 ➢ 4.管理层利益驱动
3.债券互换并购:增加发行并购公司的债券,用以 替代被并购公司的债券,使被并 购公司的债务转换到并购公司。
(四)按并购策略模式划分
1.杠杆收购:简称LBO(Leverage Buyout), 收购企业在银行贷款 或在金融市场融资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
做法:先投入资金,成立一家“空壳公司”,该空壳公司以其资本 以
(一)按并购双方产业的联系划分
1. 横向并购:同属一个产业或行业部门,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 企业之间的并购。
影响: 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形成规模经济; 经济:可能消除竞争,造成一定程度的垄断,引起商品市场价格
上涨,侵害消费者利益,对整个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早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主要形式。
(一)按并购双方产业的联系划分
3.混合并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处于不 同的产业部门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20世纪60年代全球第三次并购浪潮期间的主要并购形式。
产品扩张型:企业以原有产品为基础,通过并购生产与本企业产品相 关的产品的企业,进入相关产业的经营领域,达到扩大 经营范围、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
及未来买下的目标公司的资产及其收益为担保,或向银行举 债,或发行债券向公开市场筹资,以借贷的资本完成企业收 购。完成之后,变卖目标公司的资产分拆变卖一部分,偿还 负债。
2.管理层收购:简称MBO(Management Buyout), 是指目标公司 的管理层采取LBO收购形式。
MBO在20世纪60、70年代即已初露端倪,在80年代发展尤为迅猛。
三、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
(一)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二)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20世纪20年代) (三)第三次企业并购浪潮(1948至1970年) (四)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1975年至1990年) (五)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从1994年开始至今)
(一)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960年代后期为高潮。
主要发生在金融、保险、食品医药、通信、服务 等行业。
特点:
以混合并购为主。通过跨部门和跨行业的混合并 购,美国出现了一批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
除了“大鱼吃小鱼”,更多地出现了“大鱼吃大 鱼”的情况;
出现了跨国并购。
(四)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1975-1990)
1985年为高潮。
戴姆勒—奔驰并购克莱斯勒、福特并购沃尔沃、雷诺并购日产、通用 并购菲亚特、戴姆勒—奔驰并购三菱、通用并购大宇等。全球汽车业 的市场集中度大幅度提高。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增长迅速。 (2004年10.7% vs 2000年5.8%)
五次并购浪潮特点
次数 1 2 3 4
5
年份 1893-1903 1919-1930 1948-1970 1975-1990
购。 ➢ 例如,A:夕阳产业,缺乏投资,大量现金流闲置;B:朝阳
产业,有投资机会但却缺现金流。A与B合并,财务协同效应 产生。
2.快速进入国外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迅速反应十分必要; 当时机至关重要时,并购方式是最优选择:可 直接利用现有生产设施进行生产;
学习曲线:工人工作时间越长,重复劳动 的次数越多,那么其操作的经验就越丰富,劳 动效率就越高,单位成本便越低。 为迟进入企业,提供快速赶上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