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乐学”
胡友志
【摘要】教师,“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砣砣、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
【关键词】乐学激励实效寓教于乐
“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而教学则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这话颇有见地,别的姑且不谈,光“乐学”技术就很讲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而教育心理学实验结果也表明:无厌倦之感,技欢哄之兴,是取得每项事业成功的必备竞技状态。因为兴趣导致欢快,成功者以内心欣赏自己的作为,做起来得到内心的满足。就实际而言,学习情绪高涨、轻松、愉快的,要比学习情绪低落、压抑、忧郁的积分高20%左右。可以说,大凡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往往都在激发兴趣、促进“乐学”上花大功夫。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曾说过:教师,“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砣砣、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结合本人二十余年来的教学实践,就“乐学”谈几点体会。
一、目标激励,化劣为乐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挥得越充分,他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而前些年,从行政领导到社会舆论,往往都以升学率为唯一尺度来评价学校工作,造成智育挤德育、德育大滑坡,而德育的滑坡又导致校风、学风每况愈下,以致智育滑坡的恶性循环。俗语“治病须治本”,要使学生“乐学”,首先必须改变
“光教书,不育人”的倾向,扭转学生胸无大志,学习目标不明,人生观模糊,勤奋意识不强,耐力不足。而实践证明:小学阶段,不仅是少年儿童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更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人类灵魂工程的人民教师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帮助和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增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紧迫感。只有增强原动力,内驱力,才能抵御再次的抬头“厌学症”的袭扰。我想应当从古今内外学有所成者苦学、乐学的轶事掌故中激发求知欲,亦可抄录名人论学等法与学生共勉,师生
共同体验探求时的迷惘,钻研时的执着,收获时的欢乐,千方百计营造乐学氛围。
二、讲究实效,学有所乐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为好之者,好之者不为乐之者。”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头脑就显的异常聪明,在心情愉快时,人的脑力就可以发挥到高峰。相反,在烦心、忧郁,情绪低落时,人的思维能力就会走下坡路,恶性循环。因此,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便可能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对此应格外的珍惜。一方面,帮助学生明白读书的作用,可以说“学问是立身之本”,读书是工作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快感。具体地说,教师必须胸有成竹,目中有人,教学目标靠船下篙,实是求是,难度适中,讲究实效,重在可行性;教学内容大胆必革,力求实用,科学,有趣,善于用教材教;教学方法要善于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循
序渐进,人人有得,学有所乐。需要强调的是注意层次要求:基础好的,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吃饱”,让“尖子”出头;一般生兴趣浓,“更上一层楼”;后进生也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没有被“遗忘”的失落感。还应注意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防止形成逆反心理,产生阻抑效应。前几年一位成绩不太好的毕业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原来觉得上学是件辛苦的事,想不到苦中居然也有乐,现在入了门,苦荡然无存,而甜意不尽滚滚来。”
三、千方百计,寓教于乐
列宁曾说过,“每个宣传员和鼓动员的艺术就在于,用最有效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听众,尽可能地使某个真理对他有更大的说服力,更
容易领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列宁的这段话对我们教学同样不无启迪。寓教于乐,几千年前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就提出了,在今天对教师来说,仍有广阔的施展天地,现能举数例:
1、化静为动法,教学中,我们可以广泛开启自己管自己的活动,培养小学生自制自学自强的良好习惯。如让每个同学都轮流做值日班长,以小组为单位主办专题队会,组织各种课外文娱小组,文化社团、诗歌朗诵,书画比赛,知识抢答,小发明制作表演,棋类,球类循环竞赛,参加公益活动,开展文明共建活动,学生广泛能接近社会,
了解新社会,这样学校成了儿童学习的乐园。
2、精讲巧练法,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从心理学有角度分析,人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因而只
有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获得,但任何情况都有个度,如果过了头,就
会严重残害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教者,对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始终贯穿教学始终,不容忽视。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宜作“导演”,不宜作“主角”,要做到“导而有方”,讲而有度,练而有格,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得到”的快乐。这样,有两方面得积极性比有一方面积极性好得多。
3、“在游泳中学习游泳”法,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老师是比较崇拜的,作为教师,就善于挖掘和运用自身的感召力,用自己的嘉言懿行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自己要能“亮相”;复述、讲演比赛,教师也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首先“示范”,甚至要“下水”作业,“同甘共苦”,不怕“无米之炊”,也不赶鸭子上架,要以沟通心理,求得感情共鸣的契机。这样,教师的崇高形象就不再是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那种可敬而不可及的“君子”形象,而是可信又可亲的诤友。
乐学,是一个古老而的永恒话题,“乐学”也是平常而又高深无止境的,只要我们努力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个个探求,人人创新,那么孩子们是会变读书苦、苦读书为读书乐、乐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