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藿香栽培技术
摘要藿香为唇形科食药兼用多年生草本植物,适生性强,生长势较旺,很少受病虫为害,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具有良好的“植物化感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种植前景。

在其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做好播种育苗、地块选择、翻耕整地、移栽、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藿香;优质;高产;栽培
藿香别名排香草、川藿香、土藿香、野苏子、薄荷、薄化,为唇形科食药兼用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山坡、林缘、山沟溪旁或灌木丛中,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和零星种植,四川省为主要产地,广泛用于配菜和炖菜调味佐料,因具有浓重怡人的香气,可除腥气,调人口味,引起食欲,颇受人们喜食;作药用具有清暑化湿、和胃止呕等功效,可用于医治感冒、夏秋暑湿发热、头痛呕恶、胸闷腹泻、脾虚、口渴不喜饮、妊娠呕吐等。

并因其具有适生性强,生长势较旺,很少受病虫为害,农药、化肥投入使用少的优势,迎合了当前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时代发展要求;植株所含有的独特气味,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具有良好的“植物化感作用”,可以驱避减轻蛾、蝶类等害虫的发生为害,具有着较好的开发种植前景。

1播种育苗
藿香可用种子繁殖或分苗繁殖,一般作佐料用零星小面积种植,因种苗需求量少,可将上年的种蔸留于自然野外稍加培土,待次年春暖抽生后进行分苗种植;而种植面积较大时,因种苗需求量大,应采取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方法种植,以便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

1.1播种时间
在当地浙西南一带,采用小拱棚塑料薄膜育苗,一般掌握在3月初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翻晒1~2d,以利出苗。

1.2整地播种
苗床以选择排灌、管理方便、肥力中上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为好;结合翻耕施腐熟栏粪22.5t/hm2作基肥;然后开沟敲细土垡,整成边沟1.5m宽的龟背形苗床,用腐熟人粪尿7.5t/hm2浇湿畦面,将种子拌细沙或草木灰均匀撒于畦面后,用细泥∶草木灰=1∶0.5的肥土覆盖约1cm厚;最后用竹片或小树枝在畦面上间隔约80cm架成小拱形盖上薄膜保温育苗。

一般每公顷本田需要苗床120~150m2、种子2.25~2.7kg。

1.3苗期管理
育苗期间如遇干旱应灌沟水湿润畦面,遇阴雨天气注意清沟排水;在育苗期间一般无需进行施肥,只是到了起苗移栽前的4~5d,每公顷苗床用腐熟人粪尿6t左右对水750~900kg浇施起身肥;播后出苗前膜内温度保持25~28℃,出苗后超过25℃时应及时揭膜通风,遇有大风雨时应注意加固薄膜,防止被风掀起,起苗移栽前7~10d揭膜炼苗,以提高抗御能力,利于成活。

当苗高达4~5cm时需进行1次间苗,保留苗株距3~5cm之间,到幼苗长至4对真叶时即可起苗移栽。

2直接播种
当地一般于3月下旬初开始播种,翻耕施肥,整地作畦后,开沟条播,一般畦宽连沟1.5m,沟距32cm,将3.3kg/hm2左右的种子用细泥或草木灰拌匀后,均匀地播于沟内,播后覆盖约1cm厚的细肥土,保持土壤湿润,10~15d后即可出苗。

3地块选择
藿香虽然适于野生,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要实现高产栽培,还需为其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地块应选择在阳光较为充足、排灌方便、土层较为深厚、肥力中等的稻田和缓坡地壤质土为好。

4翻耕整地
于移栽前4~6d深翻20~25cm,结合翻耕施用腐熟栏肥22.5t/hm2、灰肥7.5t/hm2作基肥;敲碎土块,开沟作畦,整成微弓形连沟1.5m的垄畦,开沟距32cm、深6~8cm的横沟移栽。

5适时移栽
一般于3月下旬气温达13℃以上,幼苗长至4对真叶时便可进行移栽,移栽时每穴栽2苗,保持株距18~20cm,保苗30~33万株/hm2,栽后用5%的稀薄人粪尿点穴浇施定根水,以利发根,提高成活率。

6田间管理
6.1间苗补缺
当直播出苗后,苗高长至5~7cm时,掌握去弱留壮、删密留稀的原则进行间苗;于移栽后5~6d进行查苗补缺,补苗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选用健壮预备苗补植,补植后随即用5%的稀薄人粪尿浇施定根水,并用鲜树枝、杂草适当遮荫2~3d,以保成活,促进发棵,达到全苗、匀苗之目的。

6.2中耕施肥
播种、移栽初期,由于植株矮小,地面覆盖度低,有利于草害的发生,故应及时做好中耕除草工作;施肥可结合中耕时进行,一般应在播种出苗后结合间苗或移栽成活后7d左右,中耕施肥1次,用人粪尿12~15t/hm2对水穴施;第二次在苗高15~20cm时进行,施人粪尿15~22.5t/hm2或市售精制有机肥7.5t/hm2;第三次在苗高30cm左右时进行,施人粪尿22.5t/hm2或市售精制有机肥7.5~9.0t/hm2;封垄后一般不再进行施肥,可在花蕾形成期用500~600倍液的叶面肥或0.3%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1~2次;在每次收割后,结合中耕除草施肥1次,施肥量同于第三次施肥;到了11月中、下旬收割后,对老蔸进行培土,以保护其越冬。

6.3排水抗旱
藿香喜微潮土壤环境,在播种、移栽后,如遇干旱无雨,应注意及时浇(灌)水抗旱护苗;多雨天气及灌水后,应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以防积水,引起烂根。

6.4病虫防治
藿香的适应性、抗生性强,一般不致于因病虫害的发生而严重影响产量。

在当地生产上发生为害的病虫害主要有轮纹病、褐斑病、斑枯病、白粉病、根腐病、蚜虫、红蜘蛛、银纹夜蛾、潜叶蝇等。

在注意排水抗旱、合理轮作、田园卫生,实行健身控害栽培的基础上,防治病害注重于发病初期的药剂保护。

防治轮纹病、褐斑病、斑枯病、白粉病可用代森锌、多菌灵、退菌特、1∶1∶200波尔多液交替喷雾防治;防治根腐病,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带出园外销毁,并用生石灰消毒病穴或用多菌灵对水浇灌病穴;防治蚜虫、红蜘蛛可用一遍净、乐果对水喷杀;防治银纹夜蛾可用锐劲特、敌百虫对水喷杀;潜叶蝇一般可通过兼治起到控制作用,如需防治可用灭蝇胺、爱福丁对水喷杀。

另外,上述病虫害还可用300 kg/hm2的茶籽饼捣碎后,用750~900kg开水浸泡12h后,取其澄清液喷雾防治,于收获前20~30d停止用药。

7适时收获
一年中4~11月均可采收,可因用途不同,采收适期各异。

4~6月以采摘嫩茎叶、幼苗食用,以后可摘叶食用;到了7~8月份盛花期,是生物产量最高期,可选晴天离地面3~4cm处割下,及时晒、烘、阴干,供作药用;到11月中、下旬待植株叶色转黄、下部果穗萼片呈现褐灰色、小坚果稍带蜡质状时,割(剪)回着生果穗的茎叶,晒干、脱粒、扬净后储藏,待来年播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