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主题学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主题学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主题学习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1课时

初读文章激发兴趣

【学习内容】

课本《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

【课型】单元预习课

【学习目标】

1.明确第六单元的主题。

2.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识记单元字词的音、形、意。

3.初步阅读感知文章大概内容。

【学习重难点】

1.利用工具书识记本单元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课堂上能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探险?人们为什么要探险?

探险: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艰险地方去考察、寻究自然界情况的活动。这是对人类探求未知世界的原始冲动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人类文明更加发达的内在动力。本单元的课文就能满足我们对探险的认识,让我们一起了解探险者的精神世界。

交代本课时的任务,阅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主题及学习目标。

二、正音标注,理解词语

1.利用工具书解决“读读写写”和课内其他有疑问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拽zhuài 战栗lì徒tú劳履lǚ行吞噬shì羸léi弱

负fù荷hè俯fǔ瞰kàn 坚持不懈xiè夺眶kuàng而出

精疲力竭jié闷mèn闷不乐怏yàng怏不乐毛骨悚sǒng然

姗shān姗来迟忧心忡chōng忡海市蜃shèn楼

2.积累四字短语,能正确的解释和恰当的使用。

耀武扬威姗姗来迟忧心忡忡语无伦次海市蜃楼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不期而遇心有灵犀天涯海角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伟大的悲剧》勾画重点信息,提炼勾画出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并勾画文章的主旨句。

明确:事情发生的时间:1912年1月16日3月29日;事情发生的地点:南极;主要人物:斯科特等五位英国探险家;事件起因:天气状况恶化,食物和燃料缺乏;经过:竭尽全力,拼死挣扎,但仍不断有人死去;结局:五人先后全部罹难。

2.快速浏览文章《太空一日》,借助文章小标题,了解杨利伟在太空一日的经历。

明确:我以为我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带上她的眼睛》,思考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人公是谁?

明确:主人公是小姑娘。

四、积累文常,了解背景

1.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

成就最为著称。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2.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在绥中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2003年11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杨利伟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航天英雄”证书。2010年5月15日吉林大学校长宣布,聘请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为大学生人生导师,希望杨利伟通过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让更多的学子从中得到启迪。

3.刘慈欣,出生于1963年6月,祖籍河南。中国当代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幻小说的最主要代表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他的科幻小说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兼具人文的思考与关怀,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地球往事”系列(《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及刚刚出版的《三体Ⅲ:死神永生》)等,中短篇《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

【作业布置】

1.积累易出错的字音、字形。正确书写并解释四字短语。

2.阅读文章,划出有疑问的句子。

【板书设计】

易错字词的书写展示(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2-3课时

追随勇者印记探寻精神世界

【学习内容】

课本《伟大的悲剧》

图书《怀念探险家余纯顺》+《探秘欧亚大陆最北点》

【课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提取重点信息,把握主要内容。

2.品读重点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难点】

1.学会浏览的阅读方法,达到浏览的阅读速度。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仅仅是南极,在许多环境恶劣的地方都有探索者的脚印,让我们看看那些为了探索而努力或献出生命的勇士们吧。一起“追随勇者印记探寻精神世界”。(展示图片引入题目)

二、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用快速浏览的方式阅读《伟大的悲剧》《探秘欧亚大陆最北点》《怀念探险家余纯顺》三篇文章。

(1)回顾《伟大的悲剧》的主要内容。

(2)快速浏览《探秘欧亚大陆最北点》《怀念探险家余纯顺》,速度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并随手划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主要信息,要特别注意每段的首句有

助于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完成下列表格,梳理主要信息。

品味下面的句子,感受其中的悲剧色彩。

(1)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

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3)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次——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明确:这次探险中包含了:失望悲剧、见证者悲剧、死亡悲剧等。

3.“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那么作者为什么称这样的悲剧为“伟大”的悲剧呢?(或面对这样的悲剧,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了伟大呢?

请用“悲在,而伟大。”的句式表述他们的伟大之处。

示例:悲在失败,而冒险精神伟大。

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信的绅士风度伟大。

悲在生命的毁灭,而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

作者不选成功者来赞美,却满怀深情礼赞这些失败的英雄,正是要赞美他们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样一些精神,是人类永恒的动力、精神的源泉。

四、划出《探秘欧亚大陆最北点》《怀念探险家余纯顺》中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感受,并在班内展示。

小结:

面对困难险阻,还是有探险者知难而进。挪威的阿蒙森、英国的斯科特,他们冲破狂风暴雪,在冰天雪地的南极点上插上了祖国的旗帜。中国的余纯顺只身一人挑战自然。俄国探险队数年征战坚持不懈。

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探险者为人类迈向大自然迈出了大大的一步,探险者们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怀着不可摧毁的毅力踏上了路途。探险过后的那种胜利的喜悦是

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他们突破了人类的极限。

【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题及配套练习题。

2.阅读《古鄯驿里的片段》《神州北极村掠影》。

【板书设计】

追随勇者印记探寻精神世界

伟大悲剧

冒险精神死亡悲剧

诚信的绅士风度见证者悲剧

团结无私、献身科学失望悲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4课时

致敬孤胆英雄

【学习内容】

课文《太空一日》

图书《热爱生命》P76

【课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文章,利用小标题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在文章中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让我们走进他的《太空一日》向英雄致敬!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独自一人的太空之旅注定不是平凡的。回顾课文,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

第二部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

第三部分:“我”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时难受的感觉及遇到的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飞船返回地球途中的惊心动魄。

2.本文的小标题的使用是文章的一大特点,你认为这种小标题的使用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学生小组内部交流,分享自己所得。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总结:(1)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

(2)能吸引读者。

(3)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4)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三、品读文章,探究感悟

1.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

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明确“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没有看到长城”“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准确地再现过。”

时间精确到“秒”,并且飞行回来后,他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可见杨利伟是多么的严谨。

杨利伟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杨利伟没有因为时间之长而敷衍了事,特别这些词语足见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2.再读课文,除了严谨文章还从哪些角度展现了杨利伟的精神品质?

小组内部交流,分享自己所得。全班交流展示。

(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的中国优秀航天员。)

四、拓展阅读,实践习得

阅读《热爱生命》了,主人公在生命面临极大挑战的时刻,他是依靠什么获得的成功?文章有五个自然段,试着给每个自然段起一个小标题。

明确:祸不单行遇病狼——又见鹿皮口袋——我一定要活过你——继续僵持考验耐性——人狼大战勇者胜(仅供参考)。

【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配套练习册。

2.阅读《菲利亚·福格处惊不乱》《旷野的呼唤》。

【板书设计】

致敬孤胆英雄

严谨、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

中国优秀航天员

为英雄点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5-6课时

行遍天下大美中国

【学习内容】

图书《长白山水之趣》《阿里山纪行》《亚龙湾听涛》《漓江绿梦》《洛河峡谷》【课型】组文阅读课

【学习目标】

1.理清游记文章的游踪,感受不同地域的美景。

2.通过阅读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学习重难点】

理清游记文章的游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让我们通过阅读深入中国内地,探访壮阔的山川名胜,寻找中华文化五千年的辉煌遗迹。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一起“走遍天下赏大美中国”。

二、用浏览的方式自主阅读

1.阅读《长白山水之趣》《阿里山纪行》《亚龙湾听涛》《漓江绿梦》《洛河峡谷》标出生字词,勾画有疑问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游踪。

2.圈点勾画摘录图书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好词好句。

3.赏美景,读美句。

三、小组交流,班内展示

1.分小组讨论这几篇游记不同的特点,找出游记的游踪。

《长白山水之趣》:天池—孔雀河—紧江慢江—无名小溪

《阿里山纪行》:嘉义小火车站—林海—阿里山站—姊妹潭—神木

《亚龙湾听涛》:夜晚听涛—清晨观海

《洛河峡谷》:夏之洛河—秋之洛河—冬之洛河—春之洛河

小结:游记的游踪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即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描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不至于杂乱无章。

(2)方位顺序。即站在固定点观察,按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来写。这种写法可以将景物介绍得更加全面细致,使读者读后一目了然。

(3)移步换景的顺序。即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不同的景物和场面。游览时,脚步迈向什么地方,笔就落到什么地方,这种写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使读者在读后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2.分享自己的摘抄感悟,畅谈对大美河山的喜爱。

【作业布置】

阅读“行遍天下”的其他文章,勾画圈点自己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7课时

奇特的想象科幻的魅力

【学习内容】

《带上她的眼睛》;图书《真正的探险开始了》。

【课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难点】

1.学会悬念、伏笔方法的巧妙运用。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什么是科幻小说呢?科幻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是小说类别之一。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预见和想象。

二、浏览文章,感知故事情节

1.在科幻幻小说届,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阅读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片段《真正的探险开始了》和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说说理由。

明确:两篇科幻小说都描写了科学家、探险家对地心的探索。多处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带上她的眼睛》这篇短篇小说相比《真正的探险开始了》(片段),在故事的完整性和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相对更完整些。

2.在《带上她的眼睛》这篇文章中,“一只失重的铅笔”为什么多次出现?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伏笔”是指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体,预先做出提示或暗示,以

求前后呼应。“伏笔”之后一般有照应,所以前有伏笔,后需照应,上挂下联,结构谨严。

“伏笔”的作用:能使快文章结构严谨,还能营造一种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3.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运用伏笔的地方,并找出文中照应的文字:

伏笔:“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照应:“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伏笔:“热,热得像——地狱。”

照应:“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伏笔:“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

照应:“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

三、了解小姑娘的精神品质,感受人物的伟大

1.当所有谜底都揭晓,悬念都解决后,再来回顾这个故事,此时涌上你心头的是什么感受?并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例如:沉重压抑,如此年轻美好的生命,被永久地禁闭在地心,一辈子无法与外界联系。孤独到极致,也残忍到极致。

感动敬佩,最后的留言没有诉苦,没有绝望的嚎啕,只有平静的叙述,勇敢的承担。这份坚强、勇敢和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鲁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动敬佩再来读一读小姑娘最后的留言“……今后,我会

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四、感悟主旨

有人说,表面上看,是“落日六号”内部的小姑娘被围困了,然而实际上是“我”被激活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明确:赞同,小姑娘虽然身体被困地心,心灵却是诗意的自由的,“我”虽然身体是自由的,心灵却是麻木封闭的。小说的末尾,“我”觉得地球变得透明了,“我”能感受到她的心跳,听到她的歌声,“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说明两个主人公已经交融在一起了,“我”被激活了,真正地打开了被世俗封闭已久的心灵,重新拥有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诗意。

【作业布置】

建议阅读儒勒·凡尔纳《地心游记》、刘慈欣的《朝闻道》、阿瑟·克拉克的《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8课时

可敬的中国精神

【学习内容】

《红烛》《可爱的中国》《生命的重量》《夜潜》《大树的理想》《守岛人》

【课型】组文阅读课

【学习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式阅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

2.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

【学习重难点】

阅读文章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以我血荐轩辕。”“位卑未敢忘忧国。”都是爱国的名言、诗词,你还能说出一些爱国的诗句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

在这些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读出自古以来的民族精神。

二、自主阅读,勾画批注

自主阅读《红烛》《可爱的中国》《生命的重量》《大树的理想》《守岛人》《夜潜》,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阅读经验,在文中选出你读出的中国精神进行勾画批注,为交流分享做好准备。

三、展示交流,增补批注

1.在中国饱受磨难的岁月中,我们中国人的“中国精神”也得到了彰显。交流展示《红烛》《可爱的中国》的勾画批注,说说在文章中读出了怎样的“中国精神”?

(1)“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歌颂奉献精神,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

(2)“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

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狱中遗书,在节选的的语段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对祖国的热爱,对民众精神的唤醒,对中华民族创的造力充满信心,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2.如今的“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成了强大的中国精神。说说你在《生命的重量》《大树的理想》《守岛人》《夜潜》中勾画批注了哪些句子,说说这些在不同岗位上的人们是怎么样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的。

小组交流展示,能够语言流畅,结合文章内容体现个人体悟即可。

四、阅读感悟

在你看来“中国精神”还有哪些岗位上的哪些人能体现出来?还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致敬的?

明确:“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创新、包容、厚德、谦虚、务实、奋进、诚信、务实、兼容、好学、互信、互利、协商、尊重、爱心、公德、平等、平和……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价值追求。我们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的重任,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作业布置】

1.积累文章中的句子。

2.选取其中一篇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致敬中国精神

老师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将相同量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中冷冻,你觉得哪杯水会先结冰?(生答)有人说是冷水,有人说是热水,也有人说是一起结冰,那么实验证明是热水先结冰。发现这个现象的是非洲坦桑尼亚的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姆潘巴,所以世界上将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为姆潘巴效应。其实,

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大才子纪昀带给我们的故事《河中石兽》,看看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二、熟读文章,理解文意

1.初读文章,读准字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杮(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学生自由试读课文,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读音。推荐学生全班展示交流,师生共同正音。

2.再读文章,读出停连

僧/募金重修是/非木杮盖/石性/坚重棹/数小舟

齐读课文,读准读通读顺。

3.三读文章,读懂意思

参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结合语境,自我揣摩,疏通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小组内相互交流质疑,理解每个词语,翻译每个句子,把握文章大意。

重点识记:

(1)实词

一寺临河干.:靠近。也有“面对”之意。山门圮.于河:倒塌。

阅.十余岁:过了,经过。臆断

..:主观地判断。

如是.再啮:这样。但.知其一:只,仅仅。

尔辈:你们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竟.不可得:终于,到底。湮.于沙上:埋没。

尔辈不能究.物理:推究。二石兽并.沉焉:一起。(2)虚词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2.纪昀给我们讲述了“河中寻石兽”的故事,把僧、讲学人和老河兵进行对比,告诉我们“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你认为僧人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能提出正确的意见?

明确:僧只考虑水流性质,考虑问题不全面;讲学家只根据书本知识,考虑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老河兵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水流性质、石性和沙性出发,全面考虑。

3.学了《河中石兽》,回望自己的学习、生活,我收获(懂得)了。

明确:①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②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③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借事说理

僧:考虑问题不全面

讲学人:空谈理论强调“实践出真知”

老河兵:阅历深广,实践经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