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

作者:崔保乐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1期

摘要:地铁车站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空间形态不但有助于地铁发挥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功能,并且还可以提升城市空间形象、展示城市活力和增添城市魅力。而长期以来,对地铁研究的方向大多集中在如何快速建成并开通的技术攻关上,对地铁车站的空间的形态设计方面的研究尚少。本文通过对地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时需关注的要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地铁空间形态设计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让地铁在行使本身交通功能的同时使人们能够获得更优质的空间感受和体验。

关键词:地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分析

地铁车站是地铁线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出行紧密相关,息息相关。地铁车站空间形态不仅对于地铁系统的功能组织及城市空间的优化完善具有不可衡量的作用,而且地铁车站的空间形态还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历史文脉,理应对地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塑造更高品质的空间形态。

地铁车站包括车站地下部分和地上的出入口、风亭、无障碍电梯及冷却塔等,于乘客的使用角度而言,主要分为两部分:地上出入口和地下站厅站台公共空间。地铁车站的地上和地下部为有机的一个整体,相互独立而又不可分割。出入口对于乘客来说更为直观,在视觉上有一个直观感受;地下内部空间则是乘客身临其中,重在空间体验的感受。在进行车站设计时,对车站空间形态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着手。

1 塑造车站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与连贯性

地铁车站属城市空间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城市景观相辅相成,整体协调,连贯同一。车站地面建筑有条件时应优选与周边建筑结合设置,若无结合条件,车站出入口、风亭、无障碍电梯及冷却塔等地面设施应考虑整合设置,以实现节约用地,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环境融合:应通过建筑设计、技术手段等弱化其体量,削弱对景观、视线的影响;通过体量穿插、虚实结合、高低错落等设计手法将其有机结合,在材质上与城市环境相互融合,以地面景观标识性建筑的特点展现在公众面前。

一体化设计:为达到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目的,可以对周边道路交通、人流特征、物业业态和用地规划进行充分分析,对地面附属建筑与站前广场、周边景观进行一体化设计。同时根据用地情况,划定广场用地设计范围,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市民休闲广场等,通过硬质铺地、绿

化、道路、景观小品(雕塑、喷泉、围树座椅、景观石等)的组合布置形成收放有序、或围合或开敞的城市广场空间。

降低高度:在满足规范的基础上,宜尽量降低建筑高度,以横向水平线条为主,建筑体量舒展,减少对道路两侧行人视线干扰以及体量压迫感、减少对沿街商业界面的阻碍。

整合形式:在满足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可考虑车站出入口与风亭结合布置。冷却塔及风亭的整合布置,采用条状围栏将冷却塔及风亭合为一体,在建筑形式上达到虚实结合的效果,削弱了冷却塔设备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车站应按照相关要求合理布置风亭,风亭布置位置、外在色彩和风格造型均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景观的要求,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风格相符,减少对城市景观的不利影响。

2 关于地铁车站出入口空间

城市的总体布局空间形态通过城市各层公共空间的组成形态所展现出来,出入口空间作为一个衔接性的空间,它不仅要联系好城市周边环境,同时要与车站内部空间秩序进行连接。因此,在对出入口进行设计时可以从出入口有机形态、出入口建筑形象、出入口的人性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设计。

(1)出入口有机形态的塑造

建筑设计不应只是流于呆板的几何形式,它应该是多样化的,因此在做设计的同时应该多方面综合考虑其形态上的可能性,在基本的几何体基础上考虑部分有机形态的加入,通过直线、曲线、转折线等多种线条的精心组织去丰富建筑的表情,从而营造出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地铁出入口。

(2)出入口建筑形象的塑造

建筑需要根植于本土地域的历史文化大背景中,注重对建筑本体问题的冷静认真思考,包含建筑与基地的关系、空间与使用、材料与细部、光线等诸方面,继而形成一种自然且又真实的建筑语言,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与城市特质。地铁出入口同样亦是如此,要尊重地方性、民族性,结合当地的政治、经济及气候环境,積极挖掘传统建筑形式的价值与意义,设计具有地方化的建筑物,表达历史文脉,充分体现地铁城市的建筑历史文化个性,并与周边环境有机融为一体,成为本区域城市景观标志,塑造自身城市特色。

(3)出入口人性化的塑造

在建筑方面应注意设计的人性化,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应当把更多人性化的东西带给人们。早期修建的地铁出口存在较多的限制,所以遗留下来许多问题,比如出入口窄小、数

量不足、换乘困难、没有设计无障碍设施等一系列问题,这对于如今我们的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相应的我们在两方面要加以注意和改进。一方面是出入口的长度不宜太长,在满足地铁设计规范及消防的前提下,应当从内部的装修与建筑形态去思考人性化设计的可能性。比如通过色彩或者结构的设计,增添出入口通道空间趣味性,或者说通过增加相应的无障碍设施以满足行动不便的人或者有其他困难的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应当增加车站出入口的引导标志的醒目性,方便行人快速找到地铁出入口。

3 关于地铁车站内部空间

车站内部空间是地铁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乘客穿梭其中,感受其间,与人们的日常出行密切相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设计。

(1)塑造多样化的空间形态

对于车站的空间形态,在具体设计创作过程中,应当发散思维,尽情发挥想象力,形成新的创意。车站形式是对建筑空间的设计,也是对车站周边城市环境(包含建构筑物、规划情况、管线情况等)的反馈与协调。具体到每个车站而言,又可以通过中庭、天窗、内部空间结构、扩大厅、外挂厅、雨篷形式、装修等手法实现车站的。对于地铁车站空间塑造的设计,简单总结如下:

1)由密柱式封闭空间向开敞式空间发展,车站空间结构更加明晰。

2)由内向型交通空间性质向城市公共空间发展。

3)与城市环境更紧密的融合,有集成运输、商业、服务等形成综合型地下空间的趋势。

4)地上地下一体化,地上建筑技术将加速向地下建筑移植。

5)新结构新材料的应用及大跨度的研究推进了空间结构形态多元化。

(2)内部空间功能的多样性

随着城市居民日渐适应地铁系统与对其依赖的增加,地铁站基本能够保证周边的区域会引入相当一部分的外来客流,而引入的客流相应的就会在地铁站周边产生高度的集聚,高密度的人群对地铁车站的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空间功能的多样性,不仅可以分散客流,并且可以利用人流为城市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可以让地铁站与周边的商业开发与交通换乘一并考虑,以不同的土地结合模式进行组合,这样一方面来说,可以使地铁车站周边的土地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另一方面,地铁车站和周边土地的多方式进行组合、多样的交通换乘方式和城市旅客出行模式的重现调整,不但使地铁站周边区域逐渐形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核心之一,而且有可能进一步让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产生变异,从而改变原有的城市空间所建构的组织系统与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