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导论
美国二战以来的经济波动
15 10 5 0 1945 -5 -10 -15 -20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85
90
95
2000
GDP CPI Unemployment
第一章 导论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宏观经济学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 的含义与特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的含义与特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宏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 容。
第一章 导论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1929-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急需新的理论作指导。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急需新的理论作指导。凯恩斯的 宏观经济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诞生的。 宏观经济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诞生的。
1、以国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 2、采取总量分析方法 3、以市场机制有缺陷,政府可以弥补其不足为前提条件 以市场机制有缺陷, 4、要解决的是资源的利用问题 5、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
微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 解决问题 中心理论 研究方法 假设前提 结论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资源的最优配置 均衡价格理论 个量分析法 1、市场出清 、 2、完全理性 、 3、完全信息 、 主张自由竞争, 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整个国民经济 资源的充分利用 国民收入( ) 国民收入(Ni)决定理论 总量分析法 1、市场机制不完善 、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 强调国家干预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通论》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 年出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论》 凯恩斯 年出版的 诞生的。 诞生的。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彻底否 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定,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第一章 导论
“凯恩斯革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凯恩斯革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凯恩斯革命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宏观经济学”这一概念是挪威经济学家、奥 宏观经济学”这一概念是挪威经济学家、 宏观经济学 斯陆大学教授拉格纳尔•弗瑞希 弗瑞希( 斯陆大学教授拉格纳尔 弗瑞希(Ragnar Frisch) ) 年首次提出的。 于1933年首次提出的。 年首次提出的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 就业、 年凯恩斯出版了《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货币与利 息通论》 简称《通论》 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 息通论》(简称《通论》)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 济学诞生的标志, 凯恩斯被称为现代 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 济学诞生的标志,而凯恩斯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 学之父。 学之父。
第一章 导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从利率决定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希克斯从利率决定理论、IS— 希克斯从利率决定理论 LM分析、预期理论、刚性工资理论等方面论述了凯 分析、 分析 预期理论、 恩斯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例, 恩斯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例,开创了宏观经 济学微观化的先河。 济学微观化的先河。 新凯恩斯主义者针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缺少 价格和工资粘性的微观基础问题, 价格和工资粘性的微观基础问题,从区分名义粘性 和实际粘性开始, 和实际粘性开始,进而解释粘性产生原因及其宏观 经济意义,提出了有微观基础的政策主张。 经济意义,提出了有微观基础的政策主张。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
微观经济学 1、均衡价格理论 、 2、消费者行为理论(需求分析) 、消费者行为理论(需求分析) 3、生产者行为理论(供给分析) 、生产者行为理论(供给分析) •物质技术分析-生产理论 物质技术分析- 物质技术分析 •货币价值分析-成本理论 货币价值分析- 货币价值分析 •现实市场分析-市场理论 现实市场分析- 现实市场分析 4、分配理论 、 5、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 6、信息经济学与产权经济学 、 7、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 宏观经济学 1、NI核算理论 、 核算理论 2、NI决定理论 、 决定理论 3、宏观经济政策 、 4、四大宏观经济难题 、 •失业 失业 •通胀 通胀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5、开放经济理论 、 6、经济学流派 、
第一章 导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理性预期学派从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出清和完全理性 这两个基本假设出发, 这两个基本假设出发,把分析重点放在具有理性预期 的公众的行为上,研究这些当事人如何按照理性预期 的公众的行为上, 分析各种市场供求的变动、产量、价格和就业的决定, 分析各种市场供求的变动、产量、价格和就业的决定, 追求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追求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在总量的分析上, 在总量的分析上,理性预期学派从分析微观经济行 为和经济变量中归纳和概括出宏观经济行为和宏观经 济变量的关系, 济变量的关系,建立起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的内在逻 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经济学体系。 辑,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经济学体系。 此外,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此外,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如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等, 如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等,应用 到宏观经济分析中,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到宏观经济分析中,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吴文盛 田旭 徐德云 刘海军 王国贞 连季婷 联合制作 清华大学出版社
目
• • • • • • • • • • • • • •
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三章 消费与储蓄理论 第四章 投资与货币理论 第五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扩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第六章 扩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的AD AS模型 AD第七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AD-AS模型 第八章 失业理论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 第十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BP模型 第十三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BP模型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萌芽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尽管没有宏观经济学这个概念,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尽管没有宏观经济学这个概念,也 没有形成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但是, 没有形成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但是,许多经济学家对宏观经 济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济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尽管经济危机(周期性波动) 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尽管经济危机(周期性波动)和失 业问题很严重, 业问题很严重,但新古典经济学并没有把宏观经济问题作为 研究的中心,而是把充分就业当作前提, 研究的中心,而是把充分就业当作前提,着力于研究资源的 优化配置问题,因而,微观经济学得到长足发展。 优化配置问题,因而,微观经济学得到长足发展。
基本 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由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 归根到底是由消费者、劳动者、 济,归根到底是由消费者、劳动者、厂商以及市场等无数个个 体经济单位组成,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分析离不开微观的个体, 体经济单位组成,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分析离不开微观的个体, 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因此, 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因此,微观经 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引申与 拓展。比如,对国民经济总消费的分析时,可以从家庭的消费 拓展。比如,对国民经济总消费的分析时, 函数入手。 函数入手。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萌芽
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日益恶化, 进入 世纪以后,经济危机日益恶化,经济学家们又开 世纪以后 始重视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果。 始重视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果。不 过,宏观经济理论没有形成体系。 宏观经济理论没有形成体系。 瑞典经济学家努特•威克塞尔( )、冈纳 瑞典经济学家努特 威克塞尔(K. Wicksell)、冈纳 缪尔 威克塞尔 )、冈纳•缪尔 达尔( 林达尔( )、奥地 达尔(G. Myrdal)和罗伯特 林达尔(R. Lindahl)、奥地 )和罗伯特•林达尔 )、 利经济学家冯•哈耶克 哈耶克(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 利经济学家冯 哈耶克(F. Hayek)、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 熊彼特(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熊彼特(J. Schumpeter)、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 Pigou)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 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米切尔( 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米切尔(W. Mitchel)等人的宏观经 ) 济理论为宏观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以国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 2、采取总量分析方法 3、以市场机制有缺陷,政府可以弥补其不足为前提条件 以市场机制有缺陷, 4、要解决的是资源的利用问题 5、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一)涵义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 宏观经济学 :运用总量分析方法, 究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及其规律的科学。 究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研究方法: 学科性质:理论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学科性质:理论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属于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1.经济理论上的“革命” 经济理论上的“革命” 经济理论上的 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创造供给” 凯恩斯定律” 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创造供给”的“凯恩斯定律” 。 2.经济政策上的“革命” 经济政策上的“ 经济政策上的 革命” 坚持以需求管理为中心, 主张把财政政策放在首位, 坚持以需求管理为中心 , 主张把财政政策放在首位 , 而把 原来居于主导地位的货币政策放在辅助地位, 原来居于主导地位的货币政策放在辅助地位 , 提出了膨胀性 的财政政策和“半通货膨胀”的价格一般理论, 的财政政策和 “ 半通货膨胀 ” 的价格一般理论 , 反对传统的 健全财政原则和稳定物价的政策。 健全财政原则和稳定物价的政策。 3.分析方法上的“革命” 分析方法上的“ 分析方法上的 革命” 凯恩斯在《通论》采用总量分析方法, 凯恩斯在 《 通论 》 采用总量分析方法 , 把整个国民经济的 运行状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运行状态作为研究对象 , 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 总就 业量、总产出、国民收入总量及其波动的原因, 业量、总产出、国民收入总量及其波动的原因,
第一章 导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 年代末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滞胀”现象使凯恩 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 滞胀” 世纪 年代末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 斯的宏观经济学无能为力。 斯的宏观经济学无能为力。 20世纪 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派林立,新凯恩斯主义学 世纪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派林立, 世纪 年代以来 新自由主义思潮复兴,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派、新自由主义思潮复兴,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 供给学派、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并得到发展。 派、供给学派、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并得到发展。 不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强调“看不见的手” 不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 主张减少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 用,主张减少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 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逐步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