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期胸部影像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期胸部影像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以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胸部影像的认识,尤其是该并发症的早期胸部影像的认识。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66例患儿,随访2年,出院诊断明确,有完整胸部影像资料和完整临床资料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NRDS治疗后并发BPD 66例,治疗过程中平均治疗2~3周后复查影像检查,几乎所有并发BPD患儿胸片均开始出现“两肺透亮度减低,呈‘磨玻璃’样改变,两肺野可见斑片及云絮状阴影,边界模糊不清”表现,而且治疗过程中该影像较肺水肿影像持续时间长、吸收相对较慢。66例最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网格状囊泡状阴影改变,25例此后连续拍片影像无明显变化。结论:胸部影像是临床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最直观、最方便、最快捷的首先方法,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及影像学资料,胸片、CT表现虽无特征性,但具有诊断意义,尤其是高分辨率CT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征象,有助于BPD的早期诊断,为临床及患儿尽早预防治疗赢得时间。

标签: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胸部影像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主要发生于早产儿特别是低体重儿。随着机械通气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激素等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高速发展,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BPD发病率也有随之不断上升的走势,并成为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及生活质量[1-2]。因此,BPD是目前国内外新生儿科研究的热门课题,临床近年来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多,而影像学的研究报道相对滞后。胸部影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及首先方法,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胸部影像是临床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最快捷、最方便、最直观的方法之一。此病的早期诊断尤其显得更为重要。现就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NRDS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进一步探讨早期BPD的影像学诊断及意义,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及患者早期预防治疗提供依据、争取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胎龄28~36周,出生体质量920~2500 g,出生4 h内发生新生儿NRDS的早产儿66例,男41例,女25例,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标准[3]。其中超低体重儿(≤1000 g)3例,极低体重儿(≤1500 g)35例,低体重儿(1500 g≤体重32周13例。所有病例均经吸氧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且有不同程度的氧依赖。临床表现:入院时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63例,呻吟58例,三凹征53例,青紫54;血气平均值:pH (7.22±0.12),PaCO2 (43.53±

13.23)mm Hg,PaO2 (60.00±20.23)mm Hg。纳入和排除标准:(1)4 h 内发生严重的新生儿ARDS需机械通气治疗者;(2)初始需求吸气体积分数≥0.6,

除外有严重的先天缺陷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者。

1.2 方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行胸片或高分辨(层厚≤3 mm)CT检查。入院时均摄取第1次胸片,入院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行胸片或高分辨CT检查。平均摄片次数约7.25张,平均人均胸部CT 0.23次。所有胸部影像资料均由3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在医生工作站的专业显影器上集体阅片,参照Weinstein等将BPD的肺部X线表现分为6级记录下胸部影像表现。

1.3 BPD胸部影像诊断参照标准最早Northway等根据BPD的病理过程将胸部X线表现分为4期:Ⅰ期(1~3 d),两肺野模糊呈磨玻璃样改变,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相同;Ⅱ期(4~10 d),两肺完全不透明;Ⅲ期(11~30 d),进入慢性期,两肺野密度不均匀,可见线条状或斑片状阴影间伴充气的透亮小囊腔;Ⅳ期(1月后),两肺野透亮区扩大呈囊泡状,两肺结构紊乱,有散在的条状或片状影,以及充气过度和肺不张。Weinstein等则将BPD的肺部X线表现分为6级:Ⅰ级,不清楚、不明确的混浊影,肺野模糊;Ⅱ级,明确的线网状混浊影,主要分布于中内带;Ⅲ级,粗大的线网状混浊影延伸至外带,与内带融合;Ⅳ级,除Ⅲ级表现外,还有非常小、但明确的囊状透亮影;Ⅴ级,囊状透亮影大于Ⅳ级,不透亮区与囊状透亮区近似相等;Ⅵ级,囊状透亮区大于不透亮区,肺呈囊泡状改变。BPD的胸部CT主要特征为两肺野呈磨玻璃状改变、多灶充气过度,如小囊状影(薄壁)或网格状影(壁厚),纹理增粗、紊乱,条状密度增高影和胸膜增厚等。病变多发生在两下肺,常呈对称性。

2 结果

2.1 所有患儿影像学检查结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并行胸片或高分辨CT检查。入院时第1次胸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3]Ⅰ期3例,Ⅱ期15例,Ⅲ期26例,Ⅳ期22例。X线表现为肺透光度低,两肺颗粒状影,呈“磨玻璃”或呈“白肺”样变,部分见支气管充气征。本组NRDS治疗后均并发BPD,按Weinstein等方法则将BPD的肺部X线表现分为6级记录下胸部影像表现,其中Ⅰ级61例,占92.4%;Ⅱ级45例,占68.2%;Ⅲ级38例,占57.5%;Ⅳ级65例,占98.4%;Ⅴ级18例,占27.2%;Ⅵ级2例,占

3.0%。平均治疗2~3周后,根据需要复查影像检查,几乎所有并发BPD患儿,胸片表现在原发病吸收好转过程中,均从新开始出现“两肺透亮度减低,呈‘磨玻璃’样改变,伴两肺野小斑片状及云絮状阴影,边界模糊不清”表现,而且治疗过程中该影像持续时间长,不易吸收,进一步发展出现“明确的线网状混浊影,主要分布于中内带”。66例最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网格状囊泡状阴影改变。25例此后连续拍片影像无明显变化。2.2 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个别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见图1-图4。

3 讨论

NRDS由于早产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在临床上出现呼吸困难综合征。BPD为引起持续性呼吸窘迫的慢性肺部疾病,早期病理表现依原发病程度轻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