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稳定因素形成的诱因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24期总第326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242012Sum No.326

社会不稳定因素形成的诱因及对策

曾宪宏

金万成(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

[摘要]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虽然社会的总体形势是稳定的,但是社会大转型、利益格局大调整、社会分层加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突增。诱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既有直接因素又有间接因素,本文针对这一情况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来寻找解决社会不稳定的对策。[关键词]社会不稳定因素;诱因;对策[中图分类号]C9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2)24-0126-02

[作者简介]曾宪宏(1978—),男,辽宁辽阳人,研究生在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金万成(1965—

),男,

朝鲜族,辽宁抚顺人,研究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社会主体之间由于利益、需要、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别与对立而引起的相互反对的社会行为,被认为是社会运行中的普遍现象。

一、社会不稳定涉及方方面面,社会不稳定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从结果的角度看,有些原因直接促成结果的产生,有些原因间接促成结果的产生。从形成社会不稳定这个结果来看,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有:

1.企业改制破产。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一些企业实施改制,改制也必然要调整企业人事制度和分配收益制度。一些职工由于身体、年龄、技术的局限,一旦企业破产就很难维持生计,再加之补偿标准偏低,所以许多职工的生活必然陷入困境。此外有些企业负责人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为自己谋利益侵吞国家财产,这种现象必然会激发职工对企业改制政策的不满,这种不满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就会形成不稳定因素。

2.土地征用补偿。土地征用补偿问题在近些年来表现的越来愈敏感,因为随着土地价值的不断攀升,人们对土地的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而在一些土地征用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负责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的组织为了自身利益,擅自降低安置补偿标准,实行强制、野蛮拆迁、拖延安置补偿时间等问题,这些事件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形成的一个直接诱因。此外,在房屋拆迁补偿方面,由于动迁补偿标准一直偏低,被动迁的人们在得到补偿后根本买不起房子。因此,在房屋动迁过程中会经常出现“钉子户”和“暴力拆迁”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威胁了社会的稳定。

3.医疗、医患纠纷。我国现阶段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空前紧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医疗保健制度仍不够健全,医疗资源分布不公平,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而农村的医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

质不高,医疗卫生条件相当简陋。而那些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人群往往垄断有限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一些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恶劣,增开一些不必要的检查项目,收取患者的红包,使得患者很难再相信医院和医生。当医疗机构不能给出让患者满意的医疗效果时,一些医疗纠纷就很容易发生。

从形成社会不稳定这个结果来看,其产生的间接原因有:

1.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财富分配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因素,利益分配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因为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最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利益问题。而近些年来,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已经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一般而言,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就表明社会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然而据联合国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201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52,2011年我国的基尼系数突破0.55我国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初次分配领域结构严重不合理和二次分配显失公平是分配领域存在的两大问题。

2.基层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在我国许多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政府部门常常为了政绩为了形象做一些表面文章,而百姓却没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公共设施建设等服务大众的领域中政府投入的相对较少,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此外,基层政府不作为现象较为突出,政府工作人员人浮于事,遇到事情就推拖,相互推卸责任,最后导致百姓有理说不出,有冤无处申,个别矛盾被激化为社会矛盾,个体事件演化成群体事件,本来可以解决的这些小事最终演化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因素。

3.法制观念淡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立的比较晚,因此人民群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极其淡薄,在

·

621·

一些地区人民群众根本不知道法律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所以在日常行为中无意识的做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不是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是选择暴力的手段。而且许多领导干部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也存在法律观念淡薄的现象,他们不能够依法行政,甚至把自己的意愿作为处理问题的标准,长此以往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得官民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和激化。

二、从原因与结果的角度看,复杂事物往往是

“一果多因”,且“多因”又

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不同层面

在政治层面上:第一,要深化机制、体制、制度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形成都是由于对政府工作的不满意、不信赖造成的,因为政府部门的政务不公开,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使得人们有理难诉有怨难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种不满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必须在机制、体制、制度方面要加强改革的力度;在机构的精简整合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在权力规范,监督问责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最终实现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建立一条让人民群众自由表达自己利益的渠道,因为政府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政府的宗旨归根到底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政府在制定各种方针和政策时应该征求民意,力争从保障人民大众根本利益出发。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往往没有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许多政策的出台并没有征求民众的意见,所以导致人民群众对一些政策法规很不满意,久而久之就会发生一些争端和冲突,这种现象对于维护我国的长期稳定具有十分消极的影响。第二,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社会中还存在着许多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打不起官司、就不了业的人群,这一群体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缺乏一种社会安全感。乔纳森认为,如果“各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失业、相对贫困(贫富差距)现象严重,及由此产生的底层社会成员的相对剥夺感受。这就使得社会生活中隐藏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威胁着经济和整个社会的稳定。”①因此,政府必须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调整支出的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法律体系,让更多的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在经济层面上:第一,要重视经济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经济的发展能够为解决和缓解许多问题提供条件。因为经济快速的增长,不仅增加了人民的收入,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化解许多社会矛盾。像社会保障资金投入问题,下岗职工生活困难问题,弱势群体救助问题等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由此可见,影响社会的稳定的许多因素都与经济利益有关,要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我们始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发展也必须要有一定方向和原则,在我国发展必须是一种协调的发展,因此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做到“统筹兼顾”。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兼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又要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利益差别;具体工作中,我们要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着力解决土地征用补偿、医疗纠纷、房屋拆迁补偿,企业破产改制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困难,切忌在发展中为了追求发展速度而损害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最终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第二,要健全利益调整机制,有效化解利益矛盾和冲突。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意识越来越强烈,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不同的群体和阶层之间必然会为追求自身利益发生冲突,而且这种矛盾和冲突在较长的时间内会越来越激烈。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时期,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通过一个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来化解因利益纷争引起的各种矛盾,利益协调机制必须要在促进发展的前提下让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保护。

在文化层面上:第一,要重视文化建设在维护社会稳定中作用。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趁虚而入,尤其是那部分接受教育较少的人,无法正确认识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就会导致矛盾和纠纷的产生,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加强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建设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功能,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维护社会稳定的舆论导向和文化调节机制,使社会的发展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二,要加大马克思主义文化大众化的宣传和推广。马克思主义文化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化为大众的文化理念,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以至达到百姓寻常日用而不知的境界”②。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大众化,简言之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内化,通过文化的内化就能够实现从理论向方法、行为、德行等内在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马克思主义文化真正成为广大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才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能够经得起各种考验。第三,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在当代中国,面对多元文化的矛盾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要重新认识意识形态的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整合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能否稳定和发展。”③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重视和发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仅要摒弃刻板的说教方式,而且要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注重从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和激励人的角度出发,逐步引导群众树立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公民观念,培养有序地参加各种公共活动的公民意识,畅通民意表达和交流渠道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注释]

①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邱泽奇译,华夏出版

社,2001年版,第179页。

②朱哲、曾庆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湖北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③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

出版社,2010年版,第21页。

·

72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