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道德和法治专题: 构建立体保护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020届中考道德和法治专题: 构建立体保护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020届中考道德和法治专题: 构建立体保护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构建立体保护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构建立体保护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热点一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材料一 2019 年10 月21 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草案着力解决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

材料二 2019 年7 月26 日,在全国律协新闻发布会上,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雪梅介绍,即将启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工作。这次修改,将为解决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法治保障。材料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

材料四 11 月29 日,两部未成年人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结束。一共约有 4.7 万人提出超过 5.7 万条意见,其中来自未成年人的意见占了近一半。1.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方面的保护?

社会保护。

2. 请你分析国家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合理性。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②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哪些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进一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②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时间还是屡见不鲜。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

①国家: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②社会:实施社会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③学校实施学校保护,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受教育权: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④家庭:实施家庭保护,自觉履行抚养、监护和保护义务: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进行积极健康的教育引导等。

⑤未成年人: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加强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感预防违法犯罪,等等。

热点二远离校园欺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材料一山东省冠县公安局通报,2020 年1 月15 日,涉及某学校校园欺凌视频在网络上传播。网传视频中涉事人员均为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学生,在2020 年1 月8 日、9 日晚放学后,因琐事纠纷,先后有 4 名学生在学校宿舍受到田某某等6 名学生欺凌。材料二 2019 年12 月28 日,网传“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中学校园欺凌视频”,经教育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调查核实,网传视频属实。事发于2019 年10 月14 日天柱县石洞镇中学女生寝室,因学生之间日常生活纠纷而发生。

材料三 2019 年10 月中旬,一则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在柳州市民的朋友圈疯传。视频中,被欺凌的初中女生被一群女生逼下跪,逼其叫对方爸爸,该女生甚至被人掌掴。由于该视频内有桂柳话口音,有网友称该视频内容疑发生在柳州,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四在甘肃天水市秦州区,一女生在校内遭扇耳光。2019 年10 月31 日晚,秦州区教育局对此事发布通报称,2019 年10 月31 日上午,发现网传秦州区皂郊中学校园欺凌行为视频后,迅速处置,经初步调查,网民所反映的情况属实。

1. 校园欺凌会带来哪些危害?

①对被欺凌者(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的是危害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②对欺凌者:极易产生暴力倾向、侥幸心理等不健康心理,极易产生无视纪律甚至无视法律的心理和行为,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③对学校: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校园风气。

④对家庭:给双方家庭造成伤害,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⑤对社会的危害:渲染暴力,破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等等。2.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国家:法治宣传力度不够,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震慑力不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

社会:青少年效仿影视上的暴力镜头,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社会治安状况差;一些青少年受到侵害后以同样手段对待其他同学。

学校:片面重视文化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部分表现不好的学生受到学校歧视等。

家庭: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监护不力。父母缺乏对子女应有的关爱,父母离异让子女失去家庭的温暖。父母喜欢用暴力方法解决问题等。青少年:青少年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不足,法制意识淡薄;不能调控情绪;结交损友(讲哥们儿义气);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会依法求助,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道德素质低下,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容易违法犯罪。

2. 校园欺凌与暴力频发启示我们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应怎样呵护同学间的友谊?

①友谊,需要精神养护,经受风雨的洗礼、时间的磨砺。

②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把彼此的距离拉更更近。

⑤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当朋友背叛了自己,或者做出了伤害友谊的举动,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⑥我们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但是我们要学会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等等。

3. 怎样避免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国家(社会):加大管理力度,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依法打击类似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监管,净化文化环境,严禁渲染、传播暴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意识、法律意识的宣传教育;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保护被欺凌的孩子。建立问题学生的跟踪帮教制度。

家庭: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个人:①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要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增强自我保护能力;②做到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③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④与人发生矛盾时,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⑤遇到欺凌和暴力时,及时请老师、家长等帮助解决,必要时,依法维权;等等。

热点三及早警惕行为“失范”,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材料一 2019 年10 月20 日,大连沙河口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一名年仅10 岁的女孩在补习班放学路上,离家只有“拐个弯就到”的距离处被害。令公众感到极度不适的是,到案嫌疑人是一名2006 年1 月出生、年仅13 岁的未成年人!据大连警方通报,加害人因未满14 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而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同时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将其收容教养。

材料二 2019 年10 月26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这次提请审议的修订草案针对校园安全、学生欺凌、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着力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走向更高水平。

材料三 2019 年10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进行初次审议。针对是否降低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年龄再次引起争议,许多网民也参加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 有的同学认为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构成犯罪。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不赞同。尽管法律规定到了一定年龄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不要紧。我国刑法规定,已满 16 周岁的人,实施刑法规定的任何犯罪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

2. 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①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②在保全自己、避免或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者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面对歹徒行凶,设法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 报警电话等。(言之有理即可)

4. 如果你也参加讨论,你对降低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年龄持什么意见呢?

5. 答案一:我不同意降低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年龄。①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控制力差,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容易导致犯罪。②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如果降低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年龄,势必会使更多的未成年人因为受到刑罚处罚,而断送自己今后的人生,会使很多家庭受到伤害。③当然,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未成年人犯罪如果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的,应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其进行监管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答案二:我同意降低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年龄。①任何犯罪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都应当承担刑事责任。②未成年人尽管身心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但触犯了刑法就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因为年龄未满14 周岁而不承担刑事责任,就是对一些施暴的未成年人的纵容,他们今后可能会对他人、对社会产生更严重的危害。③同时不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也是对受害人的不公平。所以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司法保护,但构成犯罪,就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识记:(1)未成年人的含义.(2)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 (3)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 2.理解:(1)从用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协调社会对青少年教育保护职责三方面,说明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2)从国家利益和青少年的自身需要两方面,说明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要求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 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并需要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积极配合社会各方面的保护,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重点] 1.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2.“四个保护”,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教学难点] 司法保护。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第五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需要法律,那么,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不需要法律呢?请同学们看投影片: 家庭、学校、社会本该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有时也会给青少年带来伤害,对于这些伤害,靠批评教育、社会呼吁和青少年的眼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立法,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 第六课(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第六课的课题、框题、目题。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本课的知识柜架结构,其他同学写在本子上。(要求学生写在黑板右侧。左侧和中间部分留作教师板书使用。对学生板书的内容、形式、字迹、速度等给予表扬肯定或指出不足,订正后,教师指着黑板简述一遍以强化记忆。)现在我们讲第一个框题:

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承诺书

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承诺 书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之掀起了网络热潮。网络改变了我们生活。 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互联网负面影响也有显现,尤其是小学生的影响尤甚。网上的腐朽文化,对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侵略;网上的黄色流毒,对部分学生的身心进行摧残;网上的暴力文化,对部分学生的行为进行误导。对少数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让我们感到非常痛心。 为了在全校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学习上网,时政上网,远离低俗,远离毒源,营造校园网络文明、健康的环境。我向学校作出如下承诺: 1、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争做网络道德规范榜样。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2、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我们要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使用网络文明语言,倡导网络文明新风,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 3、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争做网络安全的卫士。我们要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的资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监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隐患,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去创造。让我们积极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网,文明上网。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承诺人:

中考政治 时政热点专题十一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科版

热点专题十一: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背景材料: 1、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央视新闻”消息,2013年3月28日下午陕西西安一小学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当时一千多名孩子正乘自动扶梯,拥挤中一名学生摔倒,电梯突然断电,更多学生接连摔倒,19名学生受伤,两名孩子伤势较重。 2、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以确保学生“营养餐”计划能有效实施。实施细则规定,学生“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供餐模式应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为确保食品安全,学校负责人应陪餐,餐费自理。 3、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12年8月13日在京联合启动“打击网络淫秽色情打造健康网络环境”暑期行动,并邀请各大电信运营商及知名网站共同签署了《互联网站抵制淫秽色情承诺书》。 4、 2012年11月8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今冬学校安全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说:遇到大雪、大雾、冰冻等极端恶劣天气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包括允许学校自行调整上下学时间。要全面排查并消除学校校舍安全隐患,严防积雪、冻雨造成师生伤亡事件。要特别加强对寄宿学生在校安全的统一管理。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提请当地政府加强重点水域安全管理,及时消除隐患。 5、2012年12月7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6、在“中国式过马路”后,“中国式接送”再引网络热议,部分网友指出,问题主要出在两方面,一是现在的家庭对子女确实过分溺爱,有的男孩子长到17岁还要家长接送,这是教育的缺失;二是家长对社会缺少安全感,交通秩序和现有的治安环境不能让人满意。 7、分析多起校车事故,这些肇事车辆的共同特点就是:车辆破旧,行驶中严重超载。更让人担忧的是,许多校车用的都是报废的旧车,车况极差。 “黑校车”的活动地点一般在市郊,早上出发的时间也比较早,可以逃过监管的漏洞。 节省几元钱来冒着极大的风险乘坐黑校车,金钱与生命那个更重要是不言而预的,那么为什么还会冒险去坐校车呢?侥幸心理在作怂!认为事故不会发生。 8、“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孟佩杰,8岁时,养母因手术失败而半身不遂,养父为逃避生活重担离家出走。从此,孟佩杰就开始承担起侍奉瘫痪养 母的重任。每天在上学之余,她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 换洗尿布,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 她在照顾养母的同时,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2009年被山西师范 大学临汾学院录取,带着养母上大学,继续悉心照料养母。她说: “人要追求快乐,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创造快乐,苦中 求乐。” 【知识链接】 七下第九课项目一法律的规定 1.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青少年自身)①少年时代是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但自身的能力有限。) (意义)②立法保护是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有了法律,所有侵犯我们权益、危害我们健康成长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什么?它规定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保护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而专门制定的法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对策复习过程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对策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空间的同时,也对法律、道德带来了新的挑战,直接影响到初中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据有关部门对城市初中生上网的调查,约有68%的人上网玩游戏,20%的人上网聊天,由于初中生有着求新求异、喜欢幻想、追求娱乐的强烈需求。互联网络的新奇性、虚拟性、游戏性正好满足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加之初中生身体和心理还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肤浅、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等特征,因此,初中生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其中,不少学生流连于网吧,冲浪于网络,沉迷于游戏,倾情于聊天,有的学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包括网上游戏、网上色情和网上聊天等方面。其充满刺激、惊险和浪漫,使许多学生一旦接触,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而它们又被称作“电子海洛因”沉迷网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的伤害 由于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体内神经递质分泌紊乱。这些改变,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从而诱发种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焦虑症、抑郁症等。同时,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视网膜上感光物质视红质消耗过多,若未能补充其合成物质维生素A和相关蛋白质,就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 2、心理的损害 有人说,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能在网上找个忠实的听众聊聊,心情可以得到放松,情绪会变得稳定,我们不否认此种说法,如果能把握好,对调节心智是有一定益处。但实际上,许多未成年人一旦上网,便无法把握,对上网产生很强的心理依赖,轻者影响学习、身体,重者致使心理变态、心态扭曲。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上网时间过长,还会导致网络成瘾,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 3、滋事生非,诱发犯罪 初中生大多在12至16岁之间,他们大多没有收入,为了能弄到进网吧的饯,有的结伙敲诈,有的偷盗抢劫,还有一类人进出网吧,目的就是为着敲诈中小学生,因此打架斗殴的事件经常发生。有的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向过夜未成年人提供饮食住宿,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网上的内容也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黄色网站网页的不健康内容,使已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分不清真善、好恶,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4、荒废学业、影响前途 初中生一旦对网络痴迷,就是对人生追求的放弃,由于花费过多的时间沉迷于网络,过分迷恋网络虚拟世界,从而导致精力不足,根本无心上课,学习成绩大大下降,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学生一旦进入网吧,成绩直线下降。 5、隐患重重、危及安全 社会上大多数网吧都未请专业人员安装设备,也未经消防、安全、文化、卫生等部门允许,其营业场所电脑安放的密集、电脑走线、安全出口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上网者的人身安全。

山东省中考道德与法治(政治) 专题四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复习讲义含答案

专题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背景材料 1. 教育部通报,2018年6月9日哈尔滨7名学生在松花江边游玩4人溺水身亡、山东莱芜11名中学生在河里洗澡7人溺水死亡、湖南省邵阳5名小学生游泳时溺水身亡。另据新华网报道,6月份以来的11天里广东有7起10名学生溺水死亡;5月5日,浙江台州的临海、天台、温岭三地也连续发生多起少儿集体溺水死亡惨剧,造成4名儿童溺水身亡……溺水,已成为现在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 2.2017年6月18日,南宁一小区发生13岁女孩跳楼事件。据了解,因为孩子的成绩今年以来有些下滑,母亲在学习方面唠叨了两句,孩子生了气,从自家20层楼上跳下。 12月23日,湖南湘潭凤凰中学17岁的小凯(化名)因违反学校规定抽烟喝酒被老师批评,从学校教学楼五楼跳下自杀。 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关于“学生手机成瘾”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母亲没收手机,女儿气急欲跳楼”、“学生考试玩手机与老师起冲突,受伤住院两个月”、“淮南小学生偷家里万元现金买手机打游戏”…… 2017年12月21日傍晚,江西宜丰宜丰中学高二年级女学生刘某因上课玩手机,老师通知其父母到学校把手机收回,刘某父母到学校对其进行了教育,之后,刘某上完晚自习返回寝室。12月22日凌晨,刘某被发现于宿舍楼前坠亡。 4.2017年12月14日晚,泗阳县穿城中学初三学生李某用本班级同学宋某某的喝水杯焐手,宋某某发现后与李某发生争执,回到宿舍后,李某动手打了宋某某耳光。 2018年1月17日,湖北红安县思源学校发生一起校园欺凌事件,该校八年级学生徐某与同班同学余某在校内因琐事发生纠纷,为报复徐某,余某、李某邀约本年级其他几名女生,轮流对其进行殴打。 1月30日,河北保定望都县第二中学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两名初中生对同班同学进行了掌掴、殴打等。1月31日,望都县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责成该校对事件进行了调查,被打学生身体无异常,施暴学生及其家长已向被打学生赔礼道歉,并取得谅解。 5. 国内首个警民联合网络诈骗举报平台——猎网平台20日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数据研究报告》显示,网络诈骗中,三分之二受害者主动转账,近一半受害者是90后。专家分析说,90后具有一定的上网能力,上网时间较长,同时又缺乏足够社会经验,是网络诈骗的主要对象和主要受害人群。 6. 2017年12月28日上午,最高检召开以“加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全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发布2017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14万人、起诉4.24万人。各地检察机关联合有关部门、专业力量进行同步救助,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1.18万人次,司法救助2173人次,心理疏导7304人次,身体康复3334人次。最高检决定,从2018年1月起在北京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未成年人刑事执行检察、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试点工作。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珍爱生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本领。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3.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4.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识别骗术。 5.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上网要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 6.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7.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 8.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学科核心素养的结合点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倡议书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倡议书《全国青少网络文明公约》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它已进入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已成为青少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它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的同时,其上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网上咨讯,也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增强青少学生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及能力,我校成立了“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能力的研究”的课题,该课题已被校列为德育科研计划重点课题。我校将以课题研究作为前沿,以多种形式指导同学们正确认识使用网络。最近团中央也向全国青少朋友发出了《全国青少网络文明公约》,为更深入地贯彻《公约》,特向全校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遵守公约,从现在做起,学习网络道德规范,要能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的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只有在我们懂得了网络世界里的好与坏之后,我们也才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要求我们上网时多注意浏览有益信息,同时以我们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来规范我们在网络上的行为。 二、遵守公约,从我做起,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我们要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使用网络文明的语言,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健

康的网络道德环境。 三、遵守公约,从身边做起,争做网络安全的卫士。我们要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的资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监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隐患,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当您发现有人破坏网络道德规范时,请尽量及时制止,或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也欢迎同学们积极向校团委学生会反映情况,让我们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保护网络道德规范。 亲爱的同学们,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同创造。让我们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积极响应全国青少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网,文明上网。 附: 全国青少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体案例

郏县新世纪小学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具体案例 ——个性格孤僻学生的个案分析 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常会接触到一些具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些行为不仅有会阻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发挥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发现在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问题行为,对他们的不健康心理进行研究分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案基本情况 我班有一名学生叫苗苗,她喜欢独处,不喜欢和别的同伴玩,自己做事情也不让人掺和。她个儿较高,大大的眼睛,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不知是什么原因自她到我班快半个学期了,只喜欢一个人看书、绘画,独自、安静的活动;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听家长介绍在家也很少与人交流,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对待家人和长辈。 二、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

上小科时,随意进出教室,问她为什么,她说要上厕所,玩半天才回教室,还经常走错教室。 (2)、学习方面:学习全凭兴趣,接受能力差,不爱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性格方面:性格内向,不爱交流,不太合群,没有好朋友。 三、个案生活背景: 家庭环境优越,爷爷奶奶带大,上小学时爸爸妈妈才带到身边,妈妈经常出差,爸爸没有耐心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或者学习上掉队了,爸爸教两遍就对她打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四、个案辅导策略 通过家访、听班级学生述说、找她谈话我了解到形成这个不良心理上的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1、她在家里是个独生女,天性内向的她不善与同伴交流,不愿与同龄人交往。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也变得比较孤僻;2、苗苗平时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他很是溺爱,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对她的各种物质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了解女儿的内心想法。3、这个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不认识班上的同学,也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陌生的周边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她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半个学期了,她没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

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专题: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 1、列举学校及周边的安全隐患, 答:校园内::饮食安全问题、校园暴力、户外活动安全问题、体育设施安全问题、用火用电安全问题、校园外:交通安全问题、校园周边一些小摊小店出售过期食品、校园周边的网吧。 2、为保证“校园安全”(校车安全),我国政府采取哪些措施? 答:①3月28日,《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获原则通过。 ②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专用校车学生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正式发布,并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校车安全说明了什么?(体现教材的哪些观点?) (校车安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校车安全条例(草案)》获原则通过说明了什么?) 答:①说明了党和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注、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②说明党和政府以人为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校园安全” 答:①这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③青少年 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④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生命健康权是我们重要的人身权利,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⑤为了防止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用法律规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保护。 ▲5.如何创造安全的校园?(如何预防校园安全(提出建议、做法)答:(1)、国家:①应加强校车安全(校园安全)的立法与执法,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②确保学校设施质量,加大监管力度,消除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 (2)、社会:①全社会应树立校车优先的交通意识;②社会应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 境,保障校车和学生的安全。 (3)、学校: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教育;②要加强对校车安全(学校)的严格管理, 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③严格落实学校内部防范措施和安全检查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切实提高学校的自我防范能力;④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 完善门卫制度,禁止 校外人员进入。等等。(怎样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4)、家庭:父母对未成年人要尽到保护的义务,用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安全意识的教育。 ★★(5)、学生(倡议书的倡议要点):(遇到“黑校车”,你应怎样防患于未然?) ①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交通规则,不乘坐超载车等“黑校车”;②学习 和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③和同学和睦相处, ,做文明的学生.。④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要通过合法途径寻求帮助。⑤认真学习,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远离伤害源;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报告;等等。

青少年网络安全作文作品

青少年网络安全作文 导语:网络,这块充满着神秘色彩与诱惑力的被彩纸包着的糖果。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你知道哪些网络安全与道德呢?下面一起随小编欣赏一下关于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作文吧!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作文1 网络,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新名词,不知是何时闯入我们的生活。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鲜事物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头戏。如果说,你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对网络却一无所知,那么只能说明你与世界脱了轨,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快节奏。 的确,网络的出现,无疑是占去了人们多余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所需,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们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关于网络的优点也是不胜枚举,光从以上几点便可窥见一斑了。但是,任何一种事物都有着两面性:好与坏。这把双刃剑使我们不得不警惕起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考虑一下网络这东西,不难提出疑问:网络,它的安全性是多少;网络,它的道德底线是多少?摆在眼前的这个问号的却够份量去值得人们好好的沉思一番:网络游戏使不少青少年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名落孙山,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网络聊天使不少人变得无家可归、失业在家。同时,

网络欺骗更是惨无人道,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不惜牺牲他人的一切去满足个人利益,结果双方都没有好的结局。以上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网络的前景由此可想而知,是不容乐观的。网络中没有了安全保障和道德行为,那么人与人之间还何谈诚实守信,即使是虚拟世界的网络中,那也是违背了道德伦理。 所以,便有了古人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这句经典名句,有了错误,我们不怕,只要改正就行。 在思想家眼中:网络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有真有假,有好有坏,有金子也有粪便。网络是个大空间,人在其中的姿态也同样是形形色色的。制造网络的人是圣贤,拒绝网络的人是白痴,聆听网络的人是教民,毁灭网络的人是暴徒,拼接网络的认识学者,藐视网络的人是市侩,恪守网络的人是愚人,利用网络的人是智者。 在交警眼中:无论是什么事物他都应该遵循“红灯停,绿灯行”这个基本的交通规则。交通如此,网络亦如此。也许有人会说,网络中没有红绿灯,但真正的红绿灯就在你的心中。 在刑警眼中:无论是真实的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的网络世界。我们都要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依法原则。不管是谁,只要他做了有害于人民利益的事,那么它终究难逃法网,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调查结果报告 一、背景: 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据统计,在现在的大城市中,已有76.7%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其中家中联网计算机占到69.2%,这说明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家电。在电脑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网络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现在有许多青少年,上网无非就是玩游戏,聊天等娱乐性的目的。并不能真正利用好网络。 互联网络极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时事动态,以及青少年最感兴趣的东西。但由于互联网络空前的开放和自由,但也会使青少年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解脱了束缚,在网络的海洋里尽情的放任自己。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有许多学生为了上网彻夜不归,为了上网荒废了学业,这一件件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对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重视!! 上网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的人喜欢上网,然而又有越来越多不同的出现。上网是否影响人们的生活,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又有多大呢?为了让青少年更多的了解网络对他们的危害,并培养青少年的是非判辩能力。因此,我们出展了研究工作。 二、目的: 1.了解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

2.找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3.给青少年提出一些使用网络的建议。 三、计划: 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在网络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网络对青少年学习方式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综合小组讨论的结果、调查的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论: 虽然在各种媒体对互联网的报道和介绍日益增多、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在我们调查中一个有趣的结果是:传统的媒体仍然是青少年获取时事信息的主要来源。选择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作为第一信息来源的青少年占36位,互联网作为第一信息来源的青少年只占24位。调查显示,互联网之所以最吸引人,信息量大、获取信息方便、可获取其它媒体没有的服务和信息列了前三位。青年上网的人数增长的比例很快,青少年通过上网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是新时代的要求。 在21世纪,网络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网络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网络对于当今接受力极强的青少年而言,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不是E-MAIL,不是网上聊天,而是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 目前全国1300多万网络游戏玩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一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对网络游戏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就会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症状,被称为“游戏上瘾症”。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网络游戏可以起到舒缓学习压力、充实课余生活和锻炼

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者简介] 包丽萍(1977-),女,江苏宝应人,工学学士、助讲。 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的几点建议 包丽萍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摘 要]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有助于开阔视野和获得知识,也有利于改善和丰富学习与生活,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网络道德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更是令人关注。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 青少年;网络;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心理、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青少年通过上网可以开阔视野和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和改善学习和生活;然而,也有青少年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沉醉于 虚拟时空 不愿直面现实生活,给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便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不容忽视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则极易导致网络道德缺失。总的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由于网络上信息内容所产生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之间存在矛盾,使青少年在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临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侵蚀,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青少年 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并引发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 [1] 2.不利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培养 在网络上,为适应网络生存需要,青少年会形成新的网络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也形成了新的文化模式。而反过来,新的文化模式又在培养造就新一代的网络人。网络人按照网络生活的样式形成了与网络相适应的网络人格。随着青少年上网时间越来越长,就会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增强,从而出现 网络上瘾症 、 网络综合症 等现象。并且由于人机交往的频繁,人际现实接触很少,也容易导致青少年之间感情关系淡薄,对社会认识的扭曲。 3.引发青少年犯罪 电脑技术带给人们的一些游戏使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沉浸其中,游戏中充斥着暴力以及色情的东西,无时不在教唆孩子们。对于认识能力、法律意识和控制能力不强而模仿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来说,就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信息资源,为其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培养其健康的网络道德观,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 35

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包丽萍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31)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有助于开阔视野和获得知识,也有利于改善和丰富学习与生活,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网络道德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更是令人关注。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青少年;网络;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心理、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青少年通过上网可以开阔视野和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和改善学习和生活;然而,也有青少年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沉醉于“虚拟时空”不愿直面现实生活,给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便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不容忽视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则极易导致网络道德缺失。总的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由于网络上信息内容所产生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之间存在矛盾,使青少年在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临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侵蚀,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并引发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 2.不利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培养 在网络上,为适应网络生存需要,青少年会形成新的网络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也形成了新的文化模式。而反过来,新的文化模式又在培养造就新一代的网络人。网络人按照网络生活的样式形成了与网络相适应的网络人格。随着青少年上网时间越来越长,就会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增强,从而出现“网络上瘾症”、“网络综合症”等现象。并且由于人机交往的频繁,人际现实接触很少,也容易导致青少年之间感情关系淡薄,对社会认识的扭曲。 3.引发青少年犯罪 电脑技术带给人们的一些游戏使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沉浸其中,游戏中充斥着暴力以及色情的东西,无时不在教唆孩子们。对于认识能力、法律意识和控制能力不强而模仿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来说,就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信息资源,为其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培养其健康的网络道德观,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 二、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本文认为,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1.加强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自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网络的安全水平远不够成熟,因而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是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网络自身的安全建设能够走在技术的前面,有效的阻止“有害数据”的入侵,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六课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记: (1)未成年人的含义。 (2)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 (3)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 理解: (1)从用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友好青少年成长的环 境、协调社会对青少年教育保护职责三方面,说明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2)从国家利益和青少年的自身需要两方面,说明制定未 成年人保护的意义。 2.能力目标 要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人应 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需要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积极配合社会各方面的保护,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重点 (1)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2) "四个保护",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教学难点 司法保护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第五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没,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需要法律。那么,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不需要法律呢?(教师示例)师:青少年的保护必须立法,用法律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 第六课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现在我们讲第一个框题: 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说:为什么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归纳部分学生的发言。)

1.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学生阅读,教师强调以下两点: (1)从实际情况看,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需要法律(板书) a.成长过程中,身心的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 b.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成上升趋势 (2)预防青少年犯罪,约束青少年的行为需要法律(板书) 2.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1)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板书) 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强调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肩负历史的重任。 (2)目前,我国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板书) 请学生阅读第82页第一自然段,了解各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的各种表现。3.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板书) a.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的必要性 b.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2)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只要是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都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 提问: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是否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组织学生讨论) (3)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原则(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尝试总结归纳: a.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目的和我国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教师强调此项原则的含义)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师强调人 格尊严的内容。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d.教育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边读边讲。) 师: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

青少年健康成长

板块六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选择题部分 1.【2009.泰安】每年9月事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2008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活动主题是——-(D) A.关爱他人,奉献爱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B.遵守学校纪律,维护学校安全,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C.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D.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2009.内江】“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要求( C) A.自尊自爱,注重仪表B.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C.严于律己,遵守公德D.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3.【2009.丰泽区】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于2008年10月26日正式启动。要求学生每天长跑距离基数为:小学生1000米,初中生_____米,高中生、高校学生2000米。( D ) A.1200 B.1800 C.1600 D.1500 4.【2009.丰泽区】2009年4月1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工程,确保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D ) A.校舍改造B.校舍加固C.危房改造D.校舍安全5.【2009.赤峰】周五晚上,八年级学生小冬接到好朋友小军的电话“趁你爸妈出差,今晚我们去网吧玩通宵游戏吧。”小冬婉言拒绝,并劝小军也别去。你认为小冬的做法(A)A.正确,这是拒绝不良诱惑的表现 B.错误,这是不重视友情的具体表现 C.正确,中学生应该抵制网络,远离游戏 D.错误,中学生多玩通宵游戏有利于开发智力 6.【2009.十堰】.同学生日聚会时,有人请你抽烟,此时你应该(B) A.抽一支也无妨 B.巧妙拒绝,自觉抵制 C.跟着感觉走,没问题 9.网络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对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下列对网络认识正确的是(C )A.网络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B.网络有陷阱,应该拒绝上网 C.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7.【2009.贵港】.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C)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③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④D.①②④ 8.【2009.烟台】全国“扫黄打非”办和新闻出版著,把加强学校和周边环境治理作为“扫黄打非”的重点工作,并将“把有害少儿读物逐出店档”活动的开展,作为2009年“扫黄打非”、“文化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这样做有利于(B) A.杜绝青少年上网,免受不良影响

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 据权威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青少年学生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在城市,中学生的上网比例可能达到95%以上。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开放性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网上的不良信息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和网上“行为偏差”,同时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造成了中学生人际关系的隔离。 因为网络在给学生提供巨大的交流方便和自由的同时,却在物理空间上隔绝和孤立了交流主体,缺失了人际直接交往所固有的丰富的人情表达和密切的人伦关系,以至使中学生可能在虚拟的交往环境中,以一种彻底的外在化、符号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真实的他人和社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数字化、非伦理化、非人性化。他们一旦离开网络,臵身真实的社会人群,面对直接的人际交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比较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使他们更加缺乏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导致心理障碍和隔离。 2.网络行为的隐藏性导致了中学生道德观念的缺失。 网络世界中几乎不存在社会规范,这正好为中学生提供了摆脱社会规范束缚、松弛禁忌的机会。中学生的道德人格尚未成熟,很容易在丧失约束的状况下放纵自己的行为,削弱道德感、责任感,影响心理健康发展。传统的道德行为是受到生活环境中的人和社会舆论监督的,是一种外在监督式的道德行为,而网络行为具有隐藏性,与生活中的行为相比较,网上行为特别具有独立性。中学生个体由于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打交道,从而也就没有了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亲友为核心的熟人圈对他们行为的督促,任何人可以以任何身份与他人交流而不会立即被人觉察。这种网络行为主体的相对隐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