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成洗涤剂工业发展的四十年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合成洗涤剂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人就已经知道肥皂的制取方法,并将其用于纺丝的煮炼洗涤中。

然而肥皂真正进入工业大生产是在19世纪。

在我国肥皂进入工业生产则是在1903年宋则久创建天津造胰公司,1907年董甫卿在上海设裕茂皂厂以后。

合成洗涤剂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首先由德国人发明的,1925年投人生产。

但真正引起世人重视推广开来是在美国1935年研制出烷基苯磺酸钠,1939年四聚丙烯烷基苯投入生产后。

我国试制烷基磺酸钠和烷基苯磺酸钠是在1957年底,1958年初.而我国的合成洗涤剂真正开始工业生产并投放市场,开始有产量统计是在1959年。

,我国洗涤用品工业经历了1958年-1978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创业及原料制约的起步发展阶段;1979年-1988年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阶段:1989年以后,大量引进,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占领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

1、1958年-1968年合成洗涤剂的创业阶段
1958年,天津、上海、安徽、河南、湖南、辽宁等10余处试制烷基磺酸钠和烷基苯磺酸钠。

1959年上海永星肥皂厂建成年产5000t合洗装置,并顺利投产。

最初品牌为“工农”、“上海”和“五洲”。

1959年全国洗衣粉产量5744t。

1961年上海制皂厂建成5000t/a皂用合成脂肪酸车间,并生产合脂酸皂与混合皂。

随后在大连相继建成合脂酸。

在大连、上海又分别建成脂肪醇及脂肪胺等生产装置。

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我国均已出现。

1968年合洗产量4.22万t,是1959年的7.4倍,总洗涤用品1968年为1958年的1.4倍。

2、1969年-1978年原料制约发展台洗工业仍处起步阶段
全国共建了58个洗涤剂厂,但规模万吨以上仅8个工厂,总生产能力不到40万t;与此同时,全国建了12个合脂酸厂,总生产能力7.4万t,只有3个厂为万吨级。

另为了进一步解决原料问题,布署了5个蜡裂解缩合制烷基苯的工厂。

双膜化开发成生产技术,浅度氯化、连续缩合、烷基苯精馏基本过关。

SO
3
功,第一套生产装置在上洗厂投产。

开始生产三聚磷酸钠,并进入洗衣粉配方。

洗衣粉的主要品牌到1977年达40余个,如“白猫”、“长城”、“熊猫”、“芙蓉”等,其中30型11个、25型加个、20型近加个。

1969年洗衣膏开发成功,并投放市场,且逐步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1978年合洗产量达32.41万t,是1969年的5.2倍,肥皂为59.63万t,是1969年的1.4倍
3、1979年-1988年市场机制开始形成洗涤用品工业的蓬勃发展阶段
南京烷基苯厂(UOP技术)建成投产。

随后国内开发的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经生产应用达到UOP的
催化剂水平,获得成功昆明三聚磷酸钠(德国技术)建成投产。

1988年引进了国外搅拌式、P.I二代、P.I三代生产醇醚的装置各一套。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合成洗涤剂原料的驶乏。

磺化装置(一从1981年-1988年国内M.M.Ballestra.Chemithon引进了17套SO
3
般均带中和,有的还带喷粉与后配料),这大大提高了国内合洗生产的装备水平。

磺化用于生产取得成功,双膜SO3磺化开始推广。

与此同时,国内开发的多管SO
3
国内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高质量烷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及脂肪醇一步法制叔胺新技术开发成功并投人生产,促进了香波、餐洗、护发素等液体类洗涤用品及个人保护用品的发展。

国内自行开发的万吨规模油脂高压水解制脂肪酸装置,脉冲式连续皂化装置,在上皂厂投人运行,为肥皂行业的技改提供了参考。

合脂酸产量稳步下降,环境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行业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

复配洗衣粉——即洗衣粉的主表面活性剂由阴离子(LAS或LAS+LS)变为阴离子加非离子(AEO)—得到推广;加酶洗衣粉、彩漂洗衣粉投放市场;餐具洗涤剂问世,并迅速得到推广。

到1988年市场上已有“白猫”、“金鱼”、“天丽”、“一枝花”、“妈咪”、“佳丽”、“海鸥”、“芳芳”等40多个品牌的洗洁精,同时液体洗涤剂(如丝毛净)、织物柔软刺等亦在市场出现。

1985年我国合成洗涤剂产量(100.5万t),开始大于肥、香皂(99.6万t)。

1988年达131.8万t,是1979年的3.3倍,肥、香皂为119.8万t,是1979年的1.6倍。

4、1989年~1998年大量引进激烈竞争的快速发展阶段
南京烷基苯厂扩建,抚顺洗化厂建成投产并实施改造,南京金桐厂建成投产,国内已达28.8万t/aLAB的生产能力。

广东江门引进P&G 1万t,大连华能引进Henkel 1.5万t天然醇装置投产,抚顺洗化厂5万t OX0醇试车成功,吉化10万t 齐格勒醇已经试车,加上原有的一些小型天然醇厂,国内目前的脂肪醇的生产能力约27.5万t/a,开工率很低。

1989年以来又重新引进P.I.乙氧基化反应装置5套.DAC的1套,Buss的1套,
共19.4万t/a,加上原来引进及国内原有与新建的,目前国内生产醇醚、聚醚装置的总生产能力约40万t/a。

1995年醇醚消费估计为13万t,生产能力超过需求2倍。

1990年以来,全国共引进油脂中压(双塔)水解及高压(单塔)水解装置10余套,生产能力达26万t/a。

引进脂肪胺装置3套,加上原有装置,年生产能力
5、1999-现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洗涤剂行业重新洗牌
在这个阶段大量原来的国有企业倒闭或被收购,如河南的几个企业,上海洗涤剂三厂(白猫)、徐州合洗、武汉合洗等。

而民营企业如纳爱斯、立白的等占据中国大半江山。

同时,中外合资企业调整策略,如大部分变成了独资企业。

产品从高端向中低端发展。

液体洗涤剂快速发展,超过了粉状洗涤剂。

环境问题压力日趋增大,浓缩洗衣服和浓缩液体洗涤剂重新加强推广。

目前国内行业巨头如下:
洗衣粉:立白,纳爱斯,宝洁
液体洗涤剂:蓝月亮,奥妙,汰渍,开米
香波:宝洁、联合利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