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9215180.html,

跨国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作者:杨晨一徐雅笛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3期

摘要:本案例试图通过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这一并购事件,深入研究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并结合其自身的战略定位,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对跨国并购的相关企业有所启示。

关键词:青岛海尔通用家电并购协同效应

一、引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吸引外资振兴经济的需求不断加剧、跨国企业剥离非核心产业的进一步推进、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限制较多的产业领域的逐步开放、中国企业对高端产品、技术、人才的持续引进,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境内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257宗,已超过2014年全年交易数量,创历史新高,交易金额高达452亿美元,再掀海外并购浪潮。同时,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制度,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并购双方简介

1.青岛海尔简介

青岛海尔1993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企业之一,在国内市场,其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产品份额多年保持行业第一,空调产品市场份额在2014年位居行业第三;在全球市场,海尔冰箱、洗衣机、冷柜、酒柜的全球零售量多年蝉联

全球第一。

2.通用电气简介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又称为奇异公司、通用电力公

司,通用电气具有广阔的经营范围,涉及发电和水处理、电器与照明、航空、石油天然气、运输、能源管理、医疗等相关行业。自1892年成立以来,通用电气一直在通过开发新技术以及实施兼并收购等途径极大地扩展了它的经营活动范围。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将近333000名员工,并向全球约180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通用电气现有6个产业部门:基础设施、工业、医疗、商务金融、消费者金融、NBC环球。

(二)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过程回顾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

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仍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但一些具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也积极加入到跨国并购浪潮中来,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上均有所突破。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1)获取战略性自然资源。 我国是资源消费大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再加上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大量资源支持,每年对石油、铁、铝等重要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高达数亿吨且逐年攀升。而目前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现象普遍存在,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获得发展能源成本较高。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很大一部分用于对跨国稀缺资源的收购。在2009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的10大并购交易中,资源类的并购事件就占到了8例,其中中国石化以75.02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成为当年完成的最大规模并购交易。 (2)获取先进研发技术。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因素。尽管我国企业为许多国际品牌进行代工并每年出口大量的产品,然而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掌控在外方手中,我国出口的产品一般而言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经济附加值较低,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技术水平离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 距。目前,我国政府鼓励吸引外资,不仅是出于对资金的需求,也存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考虑。但是外国政府和跨国企业对技术转让十分谨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很严密,核心技术很难通过招

商引资引进中国。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可以将国外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作为收购目标而获得专利技术,这具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获取优质资产和品牌。 中国企业通常采取贸易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对于欧美高度发达和成熟的市场,新品牌的进入是非常困难的,进入成本高昂,需要投入巨额广告费用、营销费用。目前,很多外国企业为了提高利润,开始调整公司战略,实施“回归主业,强化核心业务”的战略,将非核心业务和亏损业务剥离出去,以较低的价格卖出这些资产,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获取优质资产、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的机会。(4)拓展海外市场。 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对于增长己进入瓶颈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通过跨国并购,既可以依靠目标企业的效应优势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还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稳定、系统的销售渠道为本企业产品开辟跨国市场,迅速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因此,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国际品牌并形成稳定的营销网络,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迅速开拓国际市场。(5)规避贸易壁垒。 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随着国内企业对外业务的增加,加之各国关税的普遍降低,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寻求合法而隐秘的保护工具的国家越来越多。价格优势一直是我国产品在国际贸

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现状和评价方法:文献综述

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现状和评价方法:文献综述 并购协同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公司合并后,产生的一系列积极效应,包括经济上的 效益、资源整合、市场拓展等。随着众多企业之间的连锁并购,如何评估并购协同效应已 成为管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探讨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现 状和评价方法。 1. 理论研究 从理论层面上,学者们开始研究并购协同效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如管理对企业整合、资源分配,或者合并重组等。Schweiger等人(1989)认为,成功的合并应该包括五个方面 的协同效应:资金、资源、市场、技术、请皮,以此来提高企业的价值。而Zollo等人(2002)通过研究化学类跨国公司的并购案例,发现全球化经营模式背景下资源整合、框 架改变两个方面的协同效应对于提升跨国并购企业业绩有重要作用。 此外,麦格雷戈等人(2003)提出企业能否实现并购协同效应取决于其创新战略、知识 资本和人力资源等因素。 2. 实证研究 许多学者对企业间并购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测试协同效应是否存在。Eisenhardt 等人(1988)在研究了12个医疗保险公司并购案例后,发现并购协同效应可以显著提高企 业绩效,并且收购价值越高,集成效应越强。而Scott等人(2003)则通过对60个企业的 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关、品牌、统一营销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对企业绩效有重要贡献。 此外,Gilbert等人(2010)通过对大型零售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线上与线下的协同 效应可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利润。而刘蔚云等人(2019)研究表明企业形成一定的规 模后,才具备了并购协同效应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 并购协同效应的评价方法取决于研究目的、方法和数据的可用性等因素。 1. 财务分析法 这种方法基于并购实际的财务数据,如营收、毛利率、净利润等财务指标。该方法可 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并购协同效应对企业财务表现的影响。但是,财务数据容易受到统计操 作的影响,只能反映企业在财务层面的表现,难以评估多方面协同效应,也不足以准确评 估企业绩效改善。 2. SWOT分析法 SWOT是评估并购协同效应的经典评估方法,即评估合并后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该方法有助于确定可能的协同效应和潜在问题,但是,该方法依赖于主观判断和专业知识,容易产生失误。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 案例简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历经13个月的谈判之后,双方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联想集团通过现金、股票支付以及偿债方式,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其中包括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并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从而诞生了世界PC行业第三大企业。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新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新联想集团将会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作为国内知名的IT企业,联想正在走出国门,向着国际化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一、并购动因分析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身处激烈动荡的商业经营环境之中的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掌握并购这一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利器,及时做出理性明智的并购抉择,尽快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竞争力,才能经受无情竞争的洗礼和冲击,达到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全球已经进入了第五次跨国并购的浪潮,而中国在这次浪潮中将占据重要位置。跨国并购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联想公司,并购的动因分析如下: (一)两公司通过合作,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竞争优势 联想虽然是国内PC界的老大,国内市场份额远高于戴尔、惠普等公司。但是戴尔通过广泛采用行业标准技术和高效率的直销方式获得了低成本的优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给联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联想在全球市场中份额却远远不及戴尔和惠普。作为个人电脑的创造者IBM在PC市场的份额虽然排在第三位,但该公司同前两名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规模不大就降低不了成本,得不到竞争的优势,所以此次并购联想和IBM可以达到共同的目的—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以应对戴尔、惠普等同行的竞争。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也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两边的目标是共同的,我们希望把领先产品跟品牌,世界一流的服务跟知识立足全球,让大家有新的成长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行业里有足够的经济规模。 (二)联想与IBM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能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 首先,联想和IBM在地域、产品和客户群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互补的,联想公司是中国第一的PC品牌,在中国知名度很高,市场占有率最高,它具有在个人消费者跟小型企业领域装专业技能,与有一个效率很高的营运团队,拥有非常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是其优势所在。而IBM公司拥有全球顶级品牌,作为IT领域的缔造者,其品牌就是产品质量和潮流的保证。IBM主要面向大型客户、中型客户,尤其是在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支持方面有强大的优势。同时,IBM公司拥有完善的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有利于产品的推广,正因为联想和IBM有这些独特的优势,所以两者联合就可以覆盖所有的客户群,进一步扩大生产销售规模。 (三)联想做强核心业务,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联想收购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收缩战线,回归PC核心业务,并且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联想虽然在国内个人电脑市场排名首位,但并不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除PC制造外其他业务刚刚起步,这就必然决定了联想将要重新考虑调整战略。在确认了以PC制造销售为核心业务后,联想在国内份额已经接近饱和,消费者的认可度也已经很高,而且面对国际知名度企业的强大竞争,开拓国内市场的难度非常大,联想做大做强PC业务唯有拓展海外市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研究

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研究 企业并购的本质是在市场机制下,为取得其它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并购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拓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逐步兑现入世承诺,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目前的垄断行业如电信、民航、铁道和电力等都将逐步放开,各行业迟早都将面临来自跨国公司的挑战和冲击,不少企业有可能被国内或国外的竞争对手兼并。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涉足跨国并购领域,对于优势企业而言,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扩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方式。然而,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跨国并购投资活动中,如何解决识别协同效应、追求协同效应、实现协同效应,对于搞好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和事实,首先对跨国并购及其协同效应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将协同效应归纳为替代效应、互补效应和增进效应;然后通过历史资料的整理,总结了历史上已经完成的两次汽车业跨国并购浪潮,并分析了汽车业跨国并购在经营、管理、财务和无形资产协同方面的独特表现;接着本文以戴姆勒—克莱斯勒并购案和上汽双龙并购案为例,分析比较了汽车业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的正反案例。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并购案中,并购双方管理风格上的冲突,经营理念上的不合,财务协同上的不匹配以及深层次的文化冲击是导致被业界寄予希望的跨国“联姻”失败的原因。 相比之下,上汽在处理双龙并购案时,采取了较为柔和的方式,使得双方在管理理念、经营思路和财务处理上达成了一致,虽然并购初期也产生了不小的摩擦,但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协同效应。遗憾的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全球经济衰退,目前双龙的经营陷入困境,但上汽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最后,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就中国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坚持自主创新”和“坚持产业升级”这两个基本原则,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有序领导下,通过产业重组,发挥核心企业的规模优势,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力度,使我国汽车业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在新能源技术平台上,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银行跨国并购:动因、绩效与政策协调

银行跨国并购:动因、绩效与政策协调 银行跨国并购:动因、绩效与政策协调 一、引言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银行跨国并购逐渐成为银行业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在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银行跨国并购能够有效扩大银行的业务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然而,银行跨国并购也面临着动因多样、绩效不稳定以及政策协调困难等问题。本文将对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绩效及政策协调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 二、动因:多元且复杂 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多元且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市场扩张、资源整合及风险分散三个方面。 首先,银行跨国并购的市场扩张动因主要源于对新市场的渴望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的驱使。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选择通过并购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业务机会。同时,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银行通过跨国并购能够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力,并实现业务多元化。 其次,资源整合也是银行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银行通过并购能够整合双方的资源,共享品牌、客户、技术、渠道等优势,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特别是对于目标银行,通过并入跨国银行集团,可以获得更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全球化的运营网络,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最后,风险分散也是银行跨国并购的一个动因。银行业务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但在全球化的同时,风险也相应增加。通过跨国并购,银行可以分散投资地域风险、降低集中度,提

高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 总的来说,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是多维度的,不仅包括市场扩张和资源整合等正向因素,也包括风险分散等防御因素。 三、绩效:复杂而不确定 银行跨国并购的绩效是一个复杂而不确定的问题。虽然许多案例表明并购能够带来正向绩效,但也有不少案例表明并购后绩效并不理想。 首先,银行跨国并购可能带来规模经济效应,提高效率。通过并购,银行可以整合资源、共享成本、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其次,跨国并购还能提高业务多元化,降低业务集中度,减少经营风险。通过并购,银行可以获得新的业务渠道、产品和客户群体,分散经营风险。 然而,同时也存在不利因素。首先,跨国并购可能带来文化冲突和管理困难。不同国家的银行文化和管理习惯存在差异,而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文化冲突和管理困难可能会影响绩效。 其次,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同样需要重视。并购后需要整合双方的业务、人员、技术等,而整合的过程通常是繁琐而复杂的,如果整合不当,可能造成员工流失、业务混乱等问题,从而影响绩效。 综上所述,银行跨国并购的绩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既有积极的因素,也存在不利因素。 四、政策协调:尴尬与挑战 银行跨国并购涉及多国的金融监管和政策环境,因此政策的协调是确保并购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然而,多国政策协调在实践中常常面临尴尬与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标准和政策制度差异较大。这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与效应分析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与效应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成为一种常见的经济行为。企业跨国并购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来扩大自己的规模和市场份额。本文将从跨国并购的动因和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动因分析: 1. 扩大市场份额: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快速进入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跨国并购可以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取目标市场的销售网络、品牌和客户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 2. 获取技术与资本:跨国并购能够帮助企业获取目标企业的技术、专利和资本等资源,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并购获得的技术和知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拓展海外市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建立自己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拓展海外市场,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4. 资本配置和资源整合:跨国并购可以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调整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和资源整合。通过整合生产线和供应链,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效应分析: 1. 经济效益:跨国并购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规模

效应,提高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通过并购获得的技术与知识可以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 提升竞争力:跨国并购可以借助目标企业的销售网络和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借助并购可以打破国际市场的壁垒,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竞争优势。 3. 转型升级: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4. 实现国际化发展: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增加海外销售额,实现国际化发展。国际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还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和依赖程度,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总之,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可以通过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技术与资本、拓展海外市场和资源整合等动因,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推动转型升级和实现国际化发展等效应。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应积极抓住跨国并购机遇,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赢局面。三、挑战与对策: 尽管跨国并购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跨国并购需要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和文化差异,涉及到复杂的谈判和协调工作。其次,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商业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挑战。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及问题探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及问题探析 中国互联网行业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断壮大,跨国并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发 展战略。本文将探讨我国互联网行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 1. 市场扩张 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企业需要寻求海外市场来实现业务 的进一步扩张。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地区的用户资源和市场份额,实现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2. 技术获取 中国互联网行业相对欠缺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专业人才,在跨国并购中,中国企业可以 直接获得目标企业先进的技术和专业团队,大大缩短企业的技术积累过程,提升企业的竞 争力。 3. 资本运作 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互联网企业可以获取目标企业的资本和资产,实现企业规模的迅 速扩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二、跨国并购面临的问题 1. 文化冲突 企业之间文化的不同是进行跨国并购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 文化具有独特性,企业需要针对不同文化展开有效的整合和调适工作,才能顺利实现跨国 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 2. 法律合规 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同,跨国并购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法律合规问题。企业需要全 面了解并严格遵守目标企业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避免出现法律纠纷或违规行为。 3. 资产整合 跨国并购可能涉及到不同国家的资产整合,包括资产重组、人员调配等问题。企业需 要全面规划和协调各项资源,以保证在并购之后能够顺利运营和发展。

三、对策建议 1.加强文化融合 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前,需要充分了解目标企业所在国家的文化特点,通过文化培训 和交流,促进文化融合。企业需要建立开放、多元化的企业文化,为不同文化的员工提供 融合的空间和平台。 2.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需要密切关注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以确保企业的运营合规。在跨国并购前,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顾问或律师团队协助,加强对法律风险的识别和应对 能力。 3.精细化资产整合 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后,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资产整合工作,包括财务、人力资源、技 术等方面的整合。企业可以借助专业的资产整合团队,将各项资源有机整合,提升企业的 整体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不断壮大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了企业拓展国 际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跨国并购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文化、 法律、资产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确保跨国并购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 的效益。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指导,为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 支持服务,共同推动我国互联网行业跨国并购迈向更加稳健和有序的发展。

基于协同效应视角的企业跨国并购战略分析

基于协同效应视角的企业跨国并购战略分析 张辉;余婧;牟宇鹏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剧,各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也随之加速,跨国并购现象越来越普遍。但由于跨国并购涉及到财务、组织、市场等诸多因素,企业整合十分困难。从企业绩效的角度上来看,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其高风险性取得了共识。如何规避风险,使并购后的企业形成合力,一直是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理论上,各个学科对该领域都十分关注,为其提供了广泛的理论支撑。战略管理关注了企业收购不同的战略动机及由此导致的收购类型产生的战略绩效;经济学科主要研究影响企业规模经济和市场权力的因素;财务战略管理学科关注了跨国并购筹资、投资和收益情况;组织研究主要关注了企业整合后的经营进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关注了并购后员工心理变化;营销学科主要关注了并购后品牌资产的变化。各个学科之间的角度并不相同,观点也不一致,缺乏对现象的统一认识。囿于学科局限,上述每个视角都只能厘清跨国并购成功失败的部分原因,而协同效应的出现,才是获取并购在各方面整合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协同效应视角,从更基础的层面,整合了相关学科对于跨国并购研究的结论,并尝试给出跨国并购研究的整体框架,平衡在并购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管理、组织等方面的问题。从企业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选择并购成功也不仅仅依赖于"强强联合"或"互补提高",更要注意相关实施过程中协同效应的出现。 【期刊名称】《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2)003 【总页数】6页(P97-102)

【关键词】收购与并购;整合;协同效应;绩效 【作者】张辉;余婧;牟宇鹏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孝感432000;湖北工程学院办公室,湖北孝感432000;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3.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国内企业国际化步伐越来越快,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收购与并购战略也由此成为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企业之间的横向与纵向收购虽然延续了近半个世纪[1],但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才起步[2,3],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企业之间的跨国并购与收购在理论和实践上 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4-6],企业之间收购与并购目前仍然是各个学科研究 的热点。 一、各学科对跨国收购与并购的研究现状 企业之间收购与并购是企业获取异质资源的有效方式,但是对企业并购的调查发现,60%-80% 的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7]一方面企业之间的并购狂潮风起云涌,企业对此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并购的高风险也使得一部分企业难以抉择。这一现象也引起了诸多学科相关领域学者的注意。因此关于企业收购的研究广泛涉及到各个学科,成为各个学科探讨的热点方向。 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从战略层面研究了企业的跨国并购与收购,企业将这种行为视为企业差异化的过程和策略[8],关注企业收购不同的战略动机(combination motivation),如多元化、追求生产的规模效应,以及这些不

青岛海尔并购GE家电的协同效应分析

青岛海尔并购GE家电的协同效应分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体系之间的分工朝着愈来愈精细、专业化方向发展,加之我国产业升级与“一带一路”政策的相继实施,国内市场接近饱和,本土企业为谋求自身长远发展,提升竞争力,纷纷制定本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同时,企业为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迅速打开海外市场,获得包括科学技术等一系列竞 争优势资源,在战术层面上多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来服务于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因此,采用并购的协同效应理论来分析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效果,判断并购是否取 得成功,从而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参考与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海尔跨国并购GE家电案例展开实例分析,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跨国并购 与协同效应相关研究理论的总结与归纳,同时分析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着 重就此次企业并购各参与方背景,并购动因、特点及并购后协同效应的实现与否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有利于我国本土企业成功进行跨国并购的经验与启示。 首先,本文在对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详细阐述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法分 别就国内外对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以及协同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确定了本文通过对具体海外并购案例展开分析,从并购特点、企业协同效应产生与否等方面加以剖析,提出相对应结论与建议的研究思路,为文章展开 对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协同效应研究,确定了技术路线。接着,本文阐述了对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研究所需的相关理论,分别就跨国并购的含义与分类、在分析跨国并购中所涉及的企业成长、规模效益、市场势力、并购效率等理论概念展开分析,重点介绍了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理论中包含的经营协同、管理协同与财务协同效应理论,为下文具体分析海尔成功并购GE家电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奠 定理论基础。随后,就我国家电行业所处的宏观与行业环境展开分析,详细阐述了家电行业的发展规模、速度、水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找出了该行业中主要存在的产业发展过程缺乏核心技术、利润率低、品牌优势不强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为后文海尔成功并购GE家电案介绍了行业环境背景。 最后,本文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海尔跨国并购GE家电案,详细介绍了并购双方的背景、并购过程,并进一步阐述了海尔集团并购GE家电行为的动因,主要包括实现海尔全球化战略布局、获得品牌效应与核心技术、发挥协同效应、巩固市场地位从而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对此次海尔采用直接并购的方式、以现金

跨国并购案例及效应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效应分析 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其中“一国跨国性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或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他国被并购企业,也称目标企业。这里所说的渠道,包括并购的跨国性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 热门城市:镇海区律师南溪区律师阳西县律师象山县律师资中县律师诸城市律师长宁县律师北流市律师跨国并购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跨国收购,为了使企业在生产和资源上得到迅速的成长和扩大,很多企业在方法上选择跨国收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跨国并购。今天,小编从我国典型的▲跨国并购案例入手,跟大家一起谈谈跨国并购的效应。 ▲一、联想跨国并购案例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BMPC部门。协议内容包括联想获得IBMPC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PC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新联想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及IBM-Think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

全球著名商标Think的权利。介此收购,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联想在付出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联想股票的同时,还承担了IBM5亿美元的净负债,来自于IBM对供应商的欠款,对PC厂商来说,只要保持交易就会滚动下去不必立即支付,对联想形成财务压力。但对于手头上只有4亿美元现金的联想,融资就是必须的了。在2005年3月24日,联想宣布获得一项6亿美元5年期的银团贷款,主要用作收购IBMPC业务。 收购后,联想集团的股权结构为:联想控股46%,IBM18。9%,公众流通股35。1%,其中IBM的股份为无投票权且3年内不得出售。为改善公司负债率高,化解财务风险,联想又在2005年3月31日,引进了三大战略投资者,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PacificGroup)、泛大西洋集团(GeneralAtlantic)、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CapitalLLC)分别出资2亿美元、1亿美元、5000万美元,共3。5亿美元用于收购IBMPC业务之用。 引入三大战略投资者之后,联想收购IBMPC业务的现金和股票也发生了变化,改为8亿美元现金和4。5亿美元的股票。联想的股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联想控股持有27%,公众股为35%,职工股为15%,IBM持有13%,三大战略投资者持有10%(3。5亿美元获得,7年后,联想或优先股持有人

协同效应的案例

协同效应的案例 【篇一:协同效应的案例】 要:企业并购作为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使 国内外的企业家们趋之若鹜。并购协同效应不仅仅作为企业选择进 行并购活动的一个重要动因,还是确定交易价格、评估并购成功与 否的主要依据,且并购成功率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协同 效应有限。因此,如何正确地评估并购的协同效应,在企业并购的 研究中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优酷并购土豆公司的实际 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对该案例产生的背景和动因等一一进行了研究 与探讨,并且通过财务分析的方法尝试量化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同时 提出并分析其整合策略。 关键词:并购; 协同效应; 土豆一、引言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高度 发展的产物,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是企业资 源优化配置、快速扩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优胜 劣汰的体现,没有一种方法能像并购那样迅速而神奇地改变企业的 价值。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斯蒂格勒(stigler) 曾经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 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主要靠内部扩张起来的,兼 并作为资本集中,是获得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中国经济的快速发 展也使得中国逐渐演变成世界企业并购的一个主战场,与此同时也 带来了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992 年,中央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国 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部分即为产权改革,这一时期的企业改革在规模、形式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试点活动的不断 进行,我国的企业并购逐渐变得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法制化。在有 关政府部门的参与下,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就此诞生,他们通过并购 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也达到 了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与此同时,一些外国资本的介入也推动了 我国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 快速发展阶段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并购规模增大;二是以股 权收购为主的多样化产权转让;三是跨国并购活动的出现;四是产 权交易市场的兴起,进步规范企业并购;五是 qfii 制度推出,扩大 并购规模并使得并购主体多元化。

跨国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9215180.html, 跨国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作者:杨晨一徐雅笛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3期 摘要:本案例试图通过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这一并购事件,深入研究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并结合其自身的战略定位,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对跨国并购的相关企业有所启示。 关键词:青岛海尔通用家电并购协同效应 一、引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吸引外资振兴经济的需求不断加剧、跨国企业剥离非核心产业的进一步推进、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限制较多的产业领域的逐步开放、中国企业对高端产品、技术、人才的持续引进,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境内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257宗,已超过2014年全年交易数量,创历史新高,交易金额高达452亿美元,再掀海外并购浪潮。同时,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制度,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并购双方简介 1.青岛海尔简介 青岛海尔1993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企业之一,在国内市场,其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产品份额多年保持行业第一,空调产品市场份额在2014年位居行业第三;在全球市场,海尔冰箱、洗衣机、冷柜、酒柜的全球零售量多年蝉联 全球第一。 2.通用电气简介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又称为奇异公司、通用电力公 司,通用电气具有广阔的经营范围,涉及发电和水处理、电器与照明、航空、石油天然气、运输、能源管理、医疗等相关行业。自1892年成立以来,通用电气一直在通过开发新技术以及实施兼并收购等途径极大地扩展了它的经营活动范围。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将近333000名员工,并向全球约180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通用电气现有6个产业部门:基础设施、工业、医疗、商务金融、消费者金融、NBC环球。 (二)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过程回顾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通过跨国并购,银行能够拓展业务范围、提高市场份额,实现国际化战略。本文以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并购的动因、交易流程及对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本案例选取了近年来发生的一起典型的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中国银行收购巴西Banco Panamericano。2019年,中国银行以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巴西Banco Panamericano 55%的股份,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并购方式为现金收购,融资方式为内部资金和外部银团贷款。在人员架构方面,中国银行保留了Banco Panamericano 的原管理团队,并委派部分中方人员加入,以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和业务合作。 本并购案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中国银行希望通过并购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以应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巴西作为金砖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丰富的金融资源,中国银行通过并购能够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客户资源;中国银行希望借鉴和吸收巴西金融业的经验和做法,以提升自身的战略转型和业务创新。

方案提出:中国银行在深入研究巴西金融市场后,决定提出收购Banco Panamericano的方案。 讨论与确定:中国银行与Banco Panamericano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达成了收购协议。 融资安排:中国银行通过内部资金和外部银团贷款的方式筹措了足够的资金,以确保收购的顺利进行。 交易实施:在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后,中国银行完成了对Banco Panamericano的收购。 整合与优化:中国银行在收购后对Banco Panamericano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以实现协同效应和业务提升。 通过对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跨国并购是商业银行提高国际化水平和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财务、战略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不同银行的并购动因可能存在差异;并购交易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流程,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整合优化。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商业银行在跨国并购时应该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定位,以确保并购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符合;银行

跨国并购案例及分析

一、强生收购大宝 (一)公司简介 一、美国强生 强生(Johnson & Johnson)成立于1886年,是世界上规模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据《》和《》97年发布的结果,市场价值指标评比名列全世界第20位,并位居全美十大最令人羡慕的公司之列,1999年全世界营业额达275亿美元。目前强生在全世界57个国家成立了230多家分公司,拥有约11万6千余名员工, 产品销售于175个国家和地域。 二、北京大宝化妆品 北京大宝化妆品成立于1999年,是北京市三露厂(国家二级企业,北京市先进福利企业)成功进行股分制改造的结果。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12号,占地面积25,070平方米,建筑面积44,871平方米。 “大宝”系列化妆品1985年诞生至今,适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已陆续形成护肤、洗发、美容修饰、香水、特殊用途共五大类100多个品种。其中,1985年—-1990年期间推出的速消眼角皱纹蜜、老年斑霜、眼袋霜、减肥霜、美乳霜、生发灵等产品在国内外长销不衰、享誉至今;1990年推出的SOD系列化妆品,是国内首家从植物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英文简称SOD)看成化妆品原料生产的护肤品,具有养颜、防晒、增白的双重功效;1993年畅销至今的美容日霜、晚霜,与SOD蜜一样众所周知,年均销量1400万瓶左右;1994年投入市场的MT系列化妆品,在国内开辟了将金属硫蛋白(英文简称MT)这种物质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先河,加速了营养物质渗透到皮肤内部的速度,避免皮肤老化作用加倍明显,开拓了化妆品原料应用的新领域;1996年,出产了将整枝东北人参放入产品的“人参香波、人参浴液体”,以特殊工艺精制而成,除洗浴作用外还具有排除疲劳、强身健体之功效;2000年研制功的手足护理霜,采纳极易被皮肤吸收的水解蛋白为原料,配以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精制而成;2001年,该公司参考世界先进技术信息开发的物理防晒霜面世。“大宝”率先将物理防晒—-不添加任何化学防晒剂的美容护肤用品奉献给广大的消费者,使老百姓健康防晒的自我爱惜意识不断增强;继获美国FDA认证的“人参”系列以后,2002年,选材新颖、工艺独特、对头发和皮肤几乎没有一点刺激的物美价廉的亮爽去屑洗发露、局油香波出炉了,这无疑是大宝人对广大顾客奉献的又一份厚礼。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析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 析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呈现出了更多新的特点和规律。介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跨国并购的特点,通过阐述跨国并购动因,分析跨国并购给企业带来的效应,并且以此借鉴跨国公司先进经验,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并购横向并购 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态势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共出现过五次大的企业并购浪潮。在1995年掀起的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中,中国企业也走出国门,海外并购日趋活跃。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中国已累计将330亿美元投资在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 470家公司中。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显示,从1988~

2003年,中国企业累计跨国并购总金额为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之后,2003年更是高达亿美元。并购所涉及的资产交易额就最近几年发生的几起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个案判断,中国企业进行的几起较大的跨国并购,单个交易额就在1~3亿美元之间。据统计,2004年度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交易额约为亿美元。虽然直到近几年,从中国大陆流出的并购总金额也只有十几亿 美元,但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占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坚定决心。 2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与动因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强强联合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强强联合是跨国并购最普遍的表现形式,相对于企业自身以固定投资来实现扩大再生产而言,与其他企业强强联合的方式要便捷得多。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缩短建设周期,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获取规模效应;可以迅速获得熟悉该领域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保持并加

跨国并购的优劣势分析

跨国并购的优劣势分析 一、跨国并购概念 并购,泛指国际资本对我国企业的参股、收购和兼并,主要包括协议并购。企业交易市场并购,股票市场并购以及合资企业外方通过股票转让或增资扩股形式进行的并购。所谓跨国并购,就是一国企业以现金或发行股票方式对另一国企业的股份或资产进行购买或交换,使外国企业纳入该企业的控制或共同组建为一个新企业的活动。 (一)跨国并购的特征趋势: 1、跨国并购行为日益趋向全球化。跨国并购以美国和英国企业为火车头,拉动了其他发达国家,更可观的是过去从不过问此行动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也随后加入了并购的行列; 2、从总量来看,跨国并购规模巨大,并且成为推动跨国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跨国并购市场资本雄厚,金额庞大,新兴产业之间的并购最为活跃与成功; 3、跨国并购涉及领域更加广阔。目前,从产业结构看, 这次高潮的主流是同一领域的横向并购, 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以及科技密集型产业;跨国并购不仅在新兴产业之间及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而且在汽车、钢铁、等市场集中度本来就很高的技术资本密集领域也接二连三地发生,尤其是在电信行业并购行为更为积极; (二)跨国并购的动因: 1、国际经济形势和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为外资并购创造了绝佳的发展契

机。随着世界经济陷入低谷,国际资本流动的热潮也明显降温,但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调整来看跨国并购并仍是跨国公司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不断增加,跨国并购浪潮迭起。 2、外资并购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框架的不断完善为跨国并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安排,也因此加速了并购的趋势; 3、跨国并购之所以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就在于它具有许多“绿地投资”所不同的效应,这些效应主要表现为:(1)时差效应,即通过跨国并购能更加快捷地向另一国市场渗透。投资新建一家企业往往涉及到谈判、审批、动工建设、安装调试等多个阶段,手续繁杂,耗时较多,而并购由于是购买一个现成的企业,所需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2)成本效应,以更低成本地进入另一国市场。表现为能降低进入壁垒及生疏环境的存在所造成的进入成本和经营成本;(3)竞争效应,通过跨国并购能更有效地减少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跨国并购优势 跨国并购在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运营和发展诸阶段都为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跨国并购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有其内在动力原因或者说有其存在的优势: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跨国并购能使一个企业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能够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可以实行差别化战略, 提高其经营效率, 从而其扩大赢利空间, 进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实际上,跨国并购实质是对市场资源的一种新整合, 是对市场结构的调整, 通过整合与调整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而提高发展水平。

对跨国并购的资源配置和效率分析

对跨国并购的资源配置和效率分析 跨国并购是企业间常见的一种市场行为,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国家的企业收购 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完善产业链等,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风险和挑战。本文将从资源配置和效率分析两个角度,探讨跨国并购的利弊以及如何提高其效益。 一、资源配置视角 跨国并购是一个典型的资源配置过程,其背后的逻辑是利用收购方或者被收购 方在某些领域的优势资源,实现企业战略上的互补和强弱补益。具体来说,跨国并购通常涉及到以下几种资源: 1、技术和知识产权 技术和知识产权是跨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收购方可以通过并购手段 快速获取被收购方的核心技术和专利等知识产权,避免自主研发的长时间和高成本。 2、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 在一些行业中,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收购被收购 方的市场份额和品牌,企业可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品牌竞争力,从而实现市场优势的快速积累。 3、人才和管理经验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和管理经验也是重要资源之一。被收购方可能有一批 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员工,收购方可以借助这些人才,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通过跨国并购获取这些优质资源,企业可以获得战略上的支撑,提升综合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空间。

二、效率分析视角 跨国并购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过程,更关键的是如何实现效率的提升。跨国并 购和效率提高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规模经济效应 跨国并购后,企业规模通常会得到扩大,这种扩大不仅仅是市场规模,还包括 生产规模、员工数量等方面的增强。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通常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2、资源优化配置 跨国并购可以实现跨境资源整合。通过优化并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各种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例如,收购方可以借助被收购方的生产和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率提升。 3、全球资源调配 跨国并购后,企业可以获得并更好地整合其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企业可以在全 球范围内调配自身的资源,比如利用物流、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全球生产和供应,避免了国内市场单一风险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尽管跨国并购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很多挑战和风险。在实施跨国并购前, 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成本分析,降低收购风险和成本压力,提高收购效率和贡献度。 总之,跨国并购是企业战略行为的常见手段之一,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有效 的效率提升,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和全球市场拓展,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