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实际上是一种等电位屏蔽法。即:在电容传 感器与测量电路的前置级之间采用双层屏蔽 电缆,并接人增益为1的驱动放大器,( 电缆,并接人增益为1的驱动放大器,(接线 如图示) 如图示)。这种接线法使内屏蔽与芯线等电位, 消除了芯线对内屏蔽的容性漏电,克服了寄 生电容的影响;而内、外层屏蔽之间的电容 变成了驱动放大器的负载。因此驱动放大器 是一个输人阻抗很高、具有容性负载、放大 倍数为1 倍数为1的同相放大器。该方法的难处是,要 在很宽的频带上严格实现放大倍数等于1 在很宽的频带上严格实现放大倍数等于1,且 输出与输人的相移为零。为此有人提出,用 运算放大器驱动法取代上述方法
∆C 1 = σ C0 σ0
∆C K= C0
传感器灵敏度
σ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变极距型( 1 变极距型(σ) 讨论: 讨论: • 要提高传感器灵敏度 K 应减小初始极距 σ0 , 初始极距受电容击穿电压限制 受电容击穿电压限制; 但初始极距受电容击穿电压限制; • 非线性随相对的位移的增加而增加,为保证线性 非线性随相对的位移的增加而增加, 度应限制相对位移; 度应限制相对位移; • 起始极距与灵敏度相矛盾,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起始极距与灵敏度相矛盾, 适合测小位移; 适合测小位移; • 为提高灵敏度和改善非线性,一般采用差动结构。 为提高灵敏度和改善非线性,一般采用差动结构。
εb(a − x) εb x C= = C0 − x = C0 − C0 σ σ a
初始电容
ε ab C0 = σ
∆C x =− C0 a
电容的相对变化量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变面积型( 2 变面积型(S) 平板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灵敏度
∆C εb K= =− ∆X σ
r r
ε = ε rε 0
介电常数
保持不变, 改变,可作为测厚仪器。 ε保持不变,d改变,可作为测厚仪器。
∆C 1 d = (1− ) C0 σ εr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变介电常数式( 3 变介电常数式( ε ) 测液位高度 根据液体容器的形状计算) (根据液体容器的形状计算)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3 测量电路 1.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1.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驱动电缆技术:提高电容传感器的稳定性, 驱动电缆技术:提高电容传感器的稳定性, 克服寄生电容耦合, 克服寄生电容耦合, 原理是: 原理是: 连接电缆采用双层屏蔽 内屏蔽与被屏蔽的导线 的电位相同。 的电位相同。从而消除 引线与内屏蔽之间的电 容。
第 5章 5.2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1 变极距型( 变极距型(
σ)
上静片
差动结构的电容特征方程式为: 差动结构的电容特征方程式为:
σ σ 2 C1 = C0[1+ +( ) +⋅⋅⋅] σ0 σ0
σ1 σ2
C1 C2
动 片
σ σ 2 C2 = C0[1− +( ) +⋅⋅⋅] σ0 σ0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3 测量电路 1.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1.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 驱动电缆技术是一种 等电位屏蔽法, 等电位屏蔽法 , ( 跟随 器 ) 使传输电缆与内屏 蔽层等电位, 蔽层等电位 , 消除芯线 对内层屏蔽层的容性漏 电 , 从而消除寄生电容 的影响。 的影响。
结论: 结论: • 差动式电容传感器比单个电容灵敏度提高一倍, 差动式电容传感器比单个电容灵敏度提高一倍, • 非线性误差减小(多乘 ∆σ / σ0 因子)。 非线性误差减小( 因子)。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变面积型( 2 变面积型(S) 平板电容:当动极板移动Δ 后两极板间电容量为: 平板电容:当动极板移动ΔX后两极板间电容量为: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5.1 5.2 5.3 5.4 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类型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第 5章 概述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是: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是: • 小功率、高阻抗;本身发热影响小; 小功率、高阻抗;本身发热影响小; •测量范围大,金属应变丝的应变范围一般低于1%。半导 测量范围大,金属应变丝的应变范围一般低于1% 1%。 体应变片可达20% 电容式传感器相对变化量可大于100% 20%, 100%; 体应变片可达20%,电容式传感器相对变化量可大于100%; • 电容器小几十~几百微法,具有高输出阻抗; 电容器小几十~几百微法,具有高输出阻抗; • 静电引力小(极板间),机械损失小,工作所需作用力 静电引力小(极板间),机械损失小, ),机械损失小 很小,因而有较高精度; 很小,因而有较高精度; • 可动质量小,具有高的固有频率动态响应特性好; 可动质量小,具有高的固有频率动态响应特性好; • 可进行非接触测量。 可进行非接触测量。 传统电容式传感器主要用于位移、振动、角度、 传统电容式传感器主要用于位移、振动、角度、 加速 度等机械量精密测量。现逐渐应用于压力、压差、液面、 度等机械量精密测量。现逐渐应用于压力、压差、液面、 成份含量等方面的测量。 成份含量等方面的测量。
• 运算放大器驱动法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3 测量电路 2.电桥电路 2.电桥电路 电容转换元件组成的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系统。 电容转换元件组成的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系统。 单臂时,传感器C邻臂接一个固定电容相匹配; 单臂时,传感器C邻臂接一个固定电容相匹配; 是两个臂。 差动式传感器 C1, C2 是两个臂。
ε s ε0εr s C= = σ σ 当 σ 减小 ∆σ 时
初始电容
εs C0 = σ0
电容 C 增加 ∆C
σ = σ0 −∆σ
C = C0 +∆C
C C0 ΔC
∆σ
σ ε
σ
σ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变极距型( 1 变极距型(σ) 电容相对变化
C=
εs σ0百度文库−∆σ
结论: 结论: •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灵敏度K为常数;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灵敏度K为常数; • 输出特性为线性; 输出特性为线性; • 适合大位移测量。 适合大位移测量。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变介电常数式( 3 变介电常数式(ε) 当某种介质在两固定极板之间运动时, 当某种介质在两固定极板之间运动时, 电容量与介质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电容量与介质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3 测量电路 1.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1.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电容传感器中电容值变化都很微小, 电容传感器中电容值变化都很微小,不能直接显示 记录,必须将电容变化转换为电流、电压的变化。 转换为电流 记录,必须将电容变化转换为电流、电压的变化。 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包括: 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包括: 传输线的电感L 电阻R 传输线的电感L0、电阻R(小); 传感器电容C 两端分布电容Cp Cp, 传感器电容C0 ,A、B两端分布电容Cp,极板等效漏 电阻Rg Rg。 电阻Rg。
=
1− σ
C0
σ0
σ0 ∆C = C0 1− σ
σ
σ0
当 ∆σ σ0
1 时,用泰勒级数展开
∆C σ σ σ 2 σ 3 = [1+ + ( ) + ( ) +⋅⋅⋅] σ0 σ0 σ0 C0 σ0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变极距型( 1 变极距型(σ) 忽略高次项
ε
下静片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 性 变极距型( 1 变极距型( σ )
电容的总的变化量
σ σ 3 ∆C = C1 − C2 = 2C0[ + ( ) +⋅⋅⋅] σ0 σ0
∆C σ σ 2 σ 4 =2 [1+ ( ) +( ) +⋅⋅⋅] C0 σ0 σ0 σ0
第 5章 5.1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类型 变极距型传感器
第 5章 5.1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类型 变面积型传感器
第 5章 5.1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类型 变介质型传感器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变极距型( 1 变极距型(σ)
极板在中间位置时 C1 = C2
C1 =
σ0 − σ
εs
C2 =
σ0 + σ
εs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3 测量电路 2.电桥电路 2.电桥电路 • 交流电桥的输出电压为: 交流电桥的输出电压为:
E Z1 − Z2 U0 = ⋅ 2 Z2 + Z1
1 Z1 = jωc1
E C1 − C2 U0 = ⋅ 2 C2 + C1
U RL
R(R + 2RL ) = RLUE f (c1 − c2 ) 2 (R + RL )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3 测量电路 二极管双T 3. 二极管双T型电路 型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双T型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 正半周D1导通D2截止C1充电; 正半周D 导通D 截止C 充电; • 负半周D1截止D2导通C2充电; 负半周D 截止D 导通C 充电; 一个周期内负载R 一个周期内负载RL上输出 电压U 与电源电压U 幅值、 电压URL与电源电压UE幅值、 频率f有关; 频率f有关;与电容的差值 (C1-C2)成正比 (C1-C2)成正比
C=
ε0 s σ −d + dε
r

σ d

ε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分几种情况: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分几种情况: • 测介电常数 εr ; • 测厚度d 测厚度d
第 5章 5.2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3 变介电常数式( ε ) 变介电常数式( 为运动介质的厚度, 保持不变, d为运动介质的厚度,d保持不变,改变 可作为介电常数的测试仪器。 可作为介电常数的测试仪器。 ε0 s C= σ − d +[ d (ε + ε )]
低频等效电路
传感器电容的阻抗非常大,L和r的影响可忽略
C
等效电容C=C0+Cp, 等效电阻Re≈Rg
Rg
A
B
高频等效电路
电容的阻抗变小,L和r的影响不可忽略,漏电的影 响可忽略 ,其中C=C0+Cp,而re≈r
re
L
C
1 1 1 = = jω L + +R jωC AB jωCe jωC
A
B
第 5章
输出与位移成理想线性关系
E σ U0 = ⋅ 2 σ0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3 测量电路 2.电桥电路 2.电桥电路 交流电桥的多种形式
第 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5.3 测量电路 二极管双T 3. 二极管双T型电路 UE高频对称方波电源, UE高频对称方波电源, 高频对称方波电源 D1、D2特性相同二极管 C1、C2传感器差动电容 固定电阻, 负载。 R固定电阻,RL负载。 一个周期内R 一个周期内RL上的平 均值电压: 均值电压:
电容的相对变化量
电容特征方程忽略高次项得: 电容特征方程忽略高次项得:
∆C σ =2 σ0 C0
电容式传感 器 5.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变极距型( 1 变极距型(σ)
传感器(差动式) 传感器(差动式)灵敏度
第 5章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C K=
σ
C0
=2
1
σ0
相对非线性误差为
σ 2 γ L = ( ) ×100% σ0
第 5章 概述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各种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接近开关
电容式变送器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
差压传感器
第 5章 概述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电容式传感器典型应用
测量管道液位高度
硅微电容式传感器
第 5章 5.1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类型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非电量变化成电容量的变化,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非电量变化成电容量的变化, 电容器 C 可以通过改变 面积, S — 面积,称变面积型传感器 ε s ε0εr s 距离, σ — 距离,称变极距型传感器 C = = σ σ ε — 介质,称变介质型传感器 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