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参考:7407-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教育进入正式进入“变革时代”:从普通高中到义务教育,从高等学校到职业教育,从高考招生改革到中考改革……整个教育体系都进行了自我革新,而贯彻整个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选择性”。选择性教育理念体现在选修课程开设上,体现在选考科目确定上,也体现在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行,学生将面临多样的选择,给予学生足够的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已迫在眉睫,高考改革的倒逼和深化课改的引领促使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普通高中的一种新常态。
当前,普通高中的生涯教育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一些区域和学校做出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教育流于形式、选题偏向单一、主题设计过于笼统、教育过程限于说教、缺乏专业师资和激励性评价”等问题;在生涯教育个别指导方面,则存在“重测验工具,轻深度分析;重技术,轻对话沟通;重辅导矫正,轻积极预防;重拿来主义,轻具体分析;重泛泛而谈,轻焦点分析”等问题,因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脱离了学生学习的实际,弱化了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应有作用。从整体上看,目前全国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相关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多存在随意性、随机性、表面化。因此,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需要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开发,以保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序推进。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生涯规划教育
生涯规划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生涯教育是指个体终其一生所接受的、持续地帮助其认识自我与职业,不断向前积累,以取得最优生涯发展机会的一切教育活动。狭义的职业生涯教育仅就个体在其某一身心发展阶段所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中学生生涯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一般来说,生涯发展分为成长(growth)、探索(exploration)、建立(establishment)、维持(maintenance)、衰退(decline)五个阶段。高中生处于生涯发展阶段的探索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概念与职业概念、自我检视、角色尝试、学校中的职业探索、休闲活动与兼职活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在学校、家庭以及休闲生活和各种工作的经验中认识、调整自己的观念。
2.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也称课程设计、课程编制,实质上是课程结构的设计。这里包括课程整体结构即课程方案的设计,课程具体结构即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的设计。在实际工作中,课程开发主要指课程标准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课程载体即教材的编写,是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所应达到的目标、选择的内容、采取的结构、评价的标准进行的可行性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关于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从整体的角度对生涯发展教育的理论、模式、特点以及实施的方式等做了概括地介绍并进一步地探讨了国外开展生涯发展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如《美国和我国港台地区生涯发展教育理论初探》(李翠荣、黄伟,2008)、《美、英生涯教育特点及其启示》(孟四清,2010)、《英国如何实施中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王献玲、王维军,2018)、《美英日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及启示》(刘敏、罗佳丽,2018)等。
2.以国外的某一种具体的或者较为成熟的生涯发展教育模式(计划)、课程或者实施生
涯发展教育的较有特色的学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来进行研究。如《美国CCTI 计划研究》(唐梅,2008)、《美国K-12生涯教育实践模式研究》(刘元,2008)、《生涯发展取向课程的研究——基于对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合作教育的分析》(祁琳,2009)、《美国犹他州 7 年级生涯教育研究》(李卫华,2009)等。
3.结合我国背景与教育现状对生涯发展教育的内涵与意义的探讨。如《对中学生涯教育
(杨曦,2007)、《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涯教育之内涵探析》(阮越、韦立君,2009)、的再认识》
《中小学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讨》(梁晓刚、李经天,2016)等。
4.对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生涯发展教育开展情况、面临问题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期刊有《中学生生涯发展微探——以江苏省苏州中学为例》(何一萍,2009)、《基于单一性别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以无锡市女子一中<女生生涯规划>课程为例》(蒋凌燕,2016)、《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禹文军,2019)等。
5.从实施的模式、课程设计等层面来探讨在我国开设生涯发展教育。如《高中生涯教育实践模式新探索——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彭勃,2010)、《国际视阈中我国高中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韦立君,2010)、《高中生涯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杨彩霞,2011)、《新高考背景下我国普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刘家伟,2016)、《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设计研究》(林霞,2017)等。
6.探讨生涯发展教育与青少年的个体社会化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如《高中新课程的生涯发展特性》(申仁洪,2007)、《生涯规划对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的作用》(杨林,2007)、《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俞国良、曾盼盼,2008)、《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启示》(程利娜,2010)、《中学生涯教育体系建设中生涯适应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以厦门第一中学为例》(陈佩玲、周君力,2019)等。
此外,对于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全国各地某些高中已经走在前列,他们也做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探索和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如北师大附中结合本校的生涯教育课程实践编写的《高中生涯规划教程》、浙江的《我的未来,我做主——高中生涯规划》;在课程标准的探索方面,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提出通过学科教师围绕学科与专业、职业关系来推进生涯教育,组建学科讲师团,形成职业课程群,让学生尽可能早而全地了解职业。该校初步形成了《学科推进生涯规划的课程标准》,使该校不同学科开发的学科职业课程有了共同的质量标准。
四、课题意义
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课程体系,无论是对我们国家进一步地深化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着力提升高中办学的特色与多样性,还是不断提高我国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生涯发展教育属于西方的“舶来品”,所以对于生涯发展教育特别是对于普通高中的生涯发展教育而言,我国目前的研究相较于国外而言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且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也较为缺乏,所以本研究期望先通过对当前英美几个主要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生涯发展教育之开展现状和主要趋势进行一些归纳与分析,结合对生涯发展教育内涵的解析、厘定和对我国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现状等若干问题的探讨,最终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高中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模式,并提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普通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为生涯发展教育在高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与借鉴。
2.实践意义
本研究针对我国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背景与契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适合在我国高中阶段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