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BRAND ·2009
新时期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拥有了丰富的
物质文化的同时却忽略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失衡,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十分重要。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差,生态道德行为失范,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生态道德教育指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增长受教育者生态基础知识,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爱护生态的意识,培养受教育者生态道德情感,从而使受教育者自觉养成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道德行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定义为: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增长大学生生态基础知识,引导大学生形成爱护生态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从而使大学生自觉养成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道德行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生态科学知识水平,培育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坚定大学生生态道德信念,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意志,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高校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1、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必然选
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确立推动了高校德育的创新,是当今时代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
2、生态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
育是基础。”生态道德是新世纪人才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使其正确地认识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使高校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为友的理念,在他们心中筑起保护生态的绿色屏障,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并使之升华到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来理解自然,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层次上形成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生态道德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它注重发展的持续性。生态道德规范的核心是人类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从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它无论从内容、形式和途径上,生态道德教育都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可以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功效。
二、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1、生态道德意识方面。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比较淡薄,由于其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与生态道德要求不协调,导致其生态道德行为缺失。比如,错误的消费观念,互相攀比,铺张浪费,没有真正意识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杜绝高耗费资源的商品。大学生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必须重新认识自然生态规律,改变征服自然的思想。在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中,应该进一步强化生态道德理论教育。在生态道德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应当有所改变。
2、生态道德教育内容方面。传统的德育教育中,高校着重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帮助学生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生态道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真正纳入道德教育体系。当前的高校多是重视专业教育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对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缺乏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人文关怀。
3、生态道德.教育方法方面。生态道德教育应密切联系实际,应该把单纯的道德教育内化为丰富的情感交流,化为自觉的道德,道德教育变得更加生动。长期以来部分高校教师自发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理论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和形式比较单一,只注意课堂道德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道德实践活动的实践与锻炼,使大学生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认知浮于表面化,对大学生实行生态道德教育没有收到实效。
4、生态道德教育教学实践方面。高校德育实践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学校,社会在学生品德形成方面的合力,对学生实行道德实践教育,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较少,大学生缺乏生态道德教育实践行为的锻炼,对生态道德认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三、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
1、营造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氛围,校园
环境和谐化。清新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审美意识。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碧草成茵的绿色校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校的整体规划,校舍布局,建筑雕塑,宿舍布置,道路格局,场馆建设的和谐合理皆能体现全校师生道德文化方面的精神风貌。为了构建和谐绿色文化校园,可开展创建绿色校园活动,如举办环境宣传月、环境文化节,举行绿色知识竞赛、和谐校园环境征文比赛,开展节约每滴水每一分电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处理,杜绝口香糖污染,提倡勤俭美德,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等活动。以普及环保知识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扩大环境教育
□文/任玉萍
[摘要]生态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高校必须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
教学与管理B R A N
D
2009·BRAND
59
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也为以后自觉地形成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生态道德行为奠定基础。
2、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多元化。课堂教学是高校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两课”作为高等学校实现德育目标的主阵地,其教学中需结合教学实际补充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实行各学科渗透教学,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补充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此外我们还可以开设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道德哲学,“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哲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环境知识。此外,可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如理工科专业可以开设环境经济学、旅游生态学和城市环境保护等课程。文学专业可开设环境与生活,生态学与环境等。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灌输环保知识,鼓励学生将道德环境意识转化为自觉的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
3、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多样化。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世界观,培养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以此来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态伦理道德。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要采用灵活、务实、科学的先进手段。比如: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将许多枯燥的原理、基本知识做成富有动感的课堂教学课件,使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中都有所深入和升华;野外考察与教学实验相结合,带领学生亲身去体验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氛围;组织高校大学生进行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开发方面的讨论或辩论赛,让当代青年学生在唇枪舌剑之中领悟生态学的一些真谛;引导大学生自发地组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方面的学生社团,以社团为核心在高校内外辐射展开有关环境保护宣传的课外活动,使当代大学生既成为环境保护宣传的主力军,又使他们在社会当中起到模范带头和推动的作用。建立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生态道德教育网站,制作生态道德教育网页,组织社团活动,宣传生态道德,也可以成立创导生态道德教育的新品格视群,也可成立大学绿色环保协会。
4、大学生生态道德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化。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并最终转化为自觉的生态道德行为。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良知,还可以激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其价值观发生质的飞跃。为了使学生树立起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可开展多种主题鲜明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如组织节水、节电环保宣传。积极营造符合现代文明的绿色消费氛围。积极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如能效标识产品、节能
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社会实践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磨练意志;关爱生命,完善人格。通过丰富的感性体验,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宣传日,组织学生深入大街小巷,开展环保知识、法律宣传教育和创建绿色文明社区、绿色生态城市等活动;开展清除白色污染、保护母亲河、植树种草,认养绿地等义务服务;通过动员群众反对各种形式的环境污染,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从而维护公民的环境权;通过协助环保部门开展有关环境状况的调查、统计工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状况,增加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宋金霞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2、简世德,高校道德教育的新视角[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第3期
3、杨芳高校环境道德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刍议[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5月
4、苗青,曾杰丽生态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西昌学院学报2008年9月
作者系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上接第57页)
[教学与管理]
学习功利性的影响下,成人学习的需求量在增加,推动了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成人学习需要满足的同时,提高了劳动者的本身素质,推动了职业的发展;现代成人为职业所需的功利性学习本身蕴涵着终身化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急剧变化,职业领域呈现出曲折性、多样性、反复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成人反复学习并出现多层次与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断营造出一个浓厚的学习社会氛围,促进了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化,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2、成人学习功利性的消极影响虽然成人学习的功利性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在现实操作中难免由于人们对成人学习错误的认知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
一方面,就成人学习者个体而言,由于社会、职业和家庭多种角色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免成为一个带有功利性的学习者。为此,成人学习者往
往急于求成,希望在短期内就能实现其所学,这种高期望值常常使得成人处于困扰、压力及焦虑的情绪中,易产生受挫心理情绪,而这种不良的情绪影响了成人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其学习质量,使得成人的学习不能满足工作、生活需要,进而又影响到成人的学习、工作,如此反复产生恶性循环,终至失去学习的热忱。还有,成人这种因需要而学也间接造成了成人学习知识或技能的不系统性。另外,如果成人感到所学在实际应用不多,就会感到学习枯燥,从而使一部分成人退出学习的行列。
另一方面,就社会整体而言,因为成人要适应职业能力的变化,最终使得成人学习目的直接简单表现为获取相应文凭,并以此获得稳定工作职位或升迁机会。这样,也就促使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以单纯追求学历文凭为目的的“功利主义”学习行为,带给了我国成人教育过程中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要承认成人学习功利性是
客观存在的,作为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成人学习功利性的影响,合理利用成人学习功利性的积极因素,进而提升成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
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叶忠海等.成人教育学通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3]常永才.成人学习特点研究的硕果及其学术价值——对诺尔斯自我指导学习理论的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
[4]都荣胜.多维视角下的成人学习特点[J].成人教育,2003(7).
[5]纪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及基本特性[J].中国远程教育,2006(1).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