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信用、利息与利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信用、利息与利率
本讲重点了解和掌握如下内容—— ①理解信用的含义和本质; ②把握主要的信用形式及其信用工具; ③理解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④了解在我国利率体制的改革状况。
一、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含义(Credit) 1、道德范畴中的信用 2、经济范畴中的信用 基本特征:偿还性 先决条件:还本金和付利息
(二)现代信用关系 1、信用关系的主体
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国外部门
2、信用关系的内容 借贷: 盈余(债权)与赤字(债务) 3、信用运行及经济功能
(三)信用形式
1、高利贷
➢含义与特征 含义:高利贷信用,是一种通过发放实物或货币而收取高
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是生息资本的古老形式。 特征:
极高的利率 利息主要来源于剩余劳动
非生产性
➢高利贷的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和作用
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根源:私有制和商品交换 关系:
债权人——商人、宗教机构、统治阶级 债务人——小生产者、破落的奴隶主、地主和贵族 作用:
积极作用——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消极作用——破坏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商业信用
➢含义 指工商企业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提供 的信用。 典型形式——赊销
◆将利息直接与资本的所有权联系起来,认为利息是资本所有 权的必然产物,人们也就可以凭借资本所有权而获得收益, 这样,利息就成为了收益的一般形态。
2、收益资本化规律及其应用
◆收益的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Return):即各种有收益的 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 它是否为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 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二)短期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
商业票据 银行票据
信用证
商业本票 商业汇票
融通票据 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支票 旅行支票
商业信用证 旅行信用证
三、利息来源及其本质
(一)西方关于利息来源和本质的理论研究
西方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 节欲论 时差利息论 流动偏好论
➢利息是对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机会成本的补偿
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 弥补财政赤字、 调节货币供应量
5、消费信用
➢含义 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 出的信用。
➢消费信用主要形式 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消费信用的作用: 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刺激消费、搞活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促进
经济的增长。 ②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③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6、国际信用
➢含义 指一切跨国的借贷活动。
➢形式——国外借贷、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信用的作用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
三、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1、含义
亦称金融工具、融资工具,是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 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 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三)信用关系建立的要素
1、债权债务构成信用的第一个要素 2、时间间隔构成信用的第二个要素 3、信用工具构成信用的第三个要素
二、信用制度与信用形式
(一)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是指保护和约束信用主体行为有 序运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 安排。
➢非正式制度安排——自我道德约束 ➢ 正式制度安排——法律条文约束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关系
▲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缺陷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4、国家信用
➢含义 指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活动。
➢特征 信用主体是国家,债务凭证流动性高,风险小
➢基本形式 (1)国内信用——内债 (2)国际信用——外债 ➢国家信用的产生—— 弥补财政赤字 ➢国家信用的作用
(二)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内容
主要观点——
利息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利润分割为两部分
资本所有权的报酬 资本使用权的报酬
利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利息为借贷资本商品的价格
➢结论: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本质上是部分平均 利润。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
(三)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1、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信用工具的演变
口头信用
挂帐信用 书面信用
பைடு நூலகம்
2、信用工具的一般特征:
流动性
偿还性
信用工具
风险性
收益性
3、信用工具的种类:
➢按融资方式分: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信用工具
➢按可接受程度分: 无限可接受性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 短期(货币市场信用工具)、长期(资本市场信
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
月利率(本金的千分之几——“厘”)
日利率(本金的万分之几——“毫”)
三者的换算——年利率=12月利率=360日利率
日利率=(1/30)月利率=(1/360)年利率
2、利息的计量方法
(1)单利:是指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 再加入本金计算下期利息。
I pin
公式中:
I ——利息额 p —— 本金 i ——利率 n ——时间 S ——本利和
3、两个范畴信用之间的 道德范畴的信用——基本道德范围 经济意义的信用——“信”、“用”“债”
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 济关系的借贷行为
以偿还为条件 支付利息
本质理解: ➢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1、信用的产生 2、信用的历史发展阶段
➢特征 信用范围局限于企业; 信用对象是商品资本; 信用载体是商业票据,与产业资本运动相一致;
➢局限性---规模、方向、期限 商业信用的规模有限; 商业信用运动方向受到限制; 商业票据流通局限在一定范围
3、银行信用
➢含义 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特征 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
信用对象是货币资本; 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优越性 规模大、授信广、期限活
原理: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各种 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进行资本定价。
(三)利率的含义及计量方法
1、利率的概念
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本金额的比率,通常简 称利率。可以表示为:
利率
利息额 借贷资本金额
100%
➢利率的表示方法有:
年利率(本金的百分之几——“分”)
信用、利息与利率
本讲重点了解和掌握如下内容—— ①理解信用的含义和本质; ②把握主要的信用形式及其信用工具; ③理解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④了解在我国利率体制的改革状况。
一、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含义(Credit) 1、道德范畴中的信用 2、经济范畴中的信用 基本特征:偿还性 先决条件:还本金和付利息
(二)现代信用关系 1、信用关系的主体
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国外部门
2、信用关系的内容 借贷: 盈余(债权)与赤字(债务) 3、信用运行及经济功能
(三)信用形式
1、高利贷
➢含义与特征 含义:高利贷信用,是一种通过发放实物或货币而收取高
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是生息资本的古老形式。 特征:
极高的利率 利息主要来源于剩余劳动
非生产性
➢高利贷的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和作用
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根源:私有制和商品交换 关系:
债权人——商人、宗教机构、统治阶级 债务人——小生产者、破落的奴隶主、地主和贵族 作用:
积极作用——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消极作用——破坏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商业信用
➢含义 指工商企业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提供 的信用。 典型形式——赊销
◆将利息直接与资本的所有权联系起来,认为利息是资本所有 权的必然产物,人们也就可以凭借资本所有权而获得收益, 这样,利息就成为了收益的一般形态。
2、收益资本化规律及其应用
◆收益的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Return):即各种有收益的 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 它是否为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 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二)短期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
商业票据 银行票据
信用证
商业本票 商业汇票
融通票据 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支票 旅行支票
商业信用证 旅行信用证
三、利息来源及其本质
(一)西方关于利息来源和本质的理论研究
西方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 节欲论 时差利息论 流动偏好论
➢利息是对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机会成本的补偿
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 弥补财政赤字、 调节货币供应量
5、消费信用
➢含义 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 出的信用。
➢消费信用主要形式 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消费信用的作用: 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刺激消费、搞活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促进
经济的增长。 ②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③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6、国际信用
➢含义 指一切跨国的借贷活动。
➢形式——国外借贷、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信用的作用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
三、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1、含义
亦称金融工具、融资工具,是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 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 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三)信用关系建立的要素
1、债权债务构成信用的第一个要素 2、时间间隔构成信用的第二个要素 3、信用工具构成信用的第三个要素
二、信用制度与信用形式
(一)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是指保护和约束信用主体行为有 序运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 安排。
➢非正式制度安排——自我道德约束 ➢ 正式制度安排——法律条文约束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关系
▲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缺陷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4、国家信用
➢含义 指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活动。
➢特征 信用主体是国家,债务凭证流动性高,风险小
➢基本形式 (1)国内信用——内债 (2)国际信用——外债 ➢国家信用的产生—— 弥补财政赤字 ➢国家信用的作用
(二)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内容
主要观点——
利息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利润分割为两部分
资本所有权的报酬 资本使用权的报酬
利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利息为借贷资本商品的价格
➢结论: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本质上是部分平均 利润。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
(三)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1、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信用工具的演变
口头信用
挂帐信用 书面信用
பைடு நூலகம்
2、信用工具的一般特征:
流动性
偿还性
信用工具
风险性
收益性
3、信用工具的种类:
➢按融资方式分: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信用工具
➢按可接受程度分: 无限可接受性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 短期(货币市场信用工具)、长期(资本市场信
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
月利率(本金的千分之几——“厘”)
日利率(本金的万分之几——“毫”)
三者的换算——年利率=12月利率=360日利率
日利率=(1/30)月利率=(1/360)年利率
2、利息的计量方法
(1)单利:是指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 再加入本金计算下期利息。
I pin
公式中:
I ——利息额 p —— 本金 i ——利率 n ——时间 S ——本利和
3、两个范畴信用之间的 道德范畴的信用——基本道德范围 经济意义的信用——“信”、“用”“债”
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 济关系的借贷行为
以偿还为条件 支付利息
本质理解: ➢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1、信用的产生 2、信用的历史发展阶段
➢特征 信用范围局限于企业; 信用对象是商品资本; 信用载体是商业票据,与产业资本运动相一致;
➢局限性---规模、方向、期限 商业信用的规模有限; 商业信用运动方向受到限制; 商业票据流通局限在一定范围
3、银行信用
➢含义 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特征 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
信用对象是货币资本; 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优越性 规模大、授信广、期限活
原理: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各种 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进行资本定价。
(三)利率的含义及计量方法
1、利率的概念
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本金额的比率,通常简 称利率。可以表示为:
利率
利息额 借贷资本金额
100%
➢利率的表示方法有:
年利率(本金的百分之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