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比较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2009年统计数据,从量化的角度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对所选的经济指标做因子分析,得出三个意义较为明确的公共因子,从而得到各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质量状况,然后根据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对31个地区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各地区的差异及产生原因,可以为各地区制定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政策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一、引言

在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之下,要求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发展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而地区作为国家的经济、政治、科学和教育文化的中心,它已经成为经济循环的主角,决定每个地区在激烈市场搏击中的地位、作用、未来的发展趋势的主导因素是它们各自拥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如何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特别是如何量化经济发展质量的总体水平,一直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构建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方法来评价我国各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总体水平,并分析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二、指标体系的选取

本文从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对资源能源消耗等几个方面来反

映经济发展质量,同时考虑数据获取的可能性等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指标:

1.城乡居民收入之比(x1)(倒数),它用来衡量地区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2.gdp增长率(x2),它是反映经济发展速度的指标。

3.人均gdp(x3),它用来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4.第三产业所占比例(x4),它用来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

5.单位gdp能耗(x5)(倒数),它是一个环境与资源再利用指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衡量经济发展好的重要指标。

6.投资效益系数(x6),它是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数量的指标,用该指标来反映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经济效果的变化趋势。

7.单位产值工业固体废物排放(x7)(倒数),它是反映资源的利用情况。

本文根据上述指标体系,选取2009年我国各地区对应指标的数据,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对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按照聚类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的实现步骤,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国内31个省、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排序、分类和统计分析。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可以得到,主因子f1在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单位产值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和单位gdp能耗这几个的指标有较大的载荷,用来反映经济发达程度与资源利用率,可以作为经济发展质量的可持续和潜力因子;主因子f2在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gdp

这两个指标有较大的载荷,用来反映各地区居民的收入状况及差异程度,为居民经济水平因子;主因子f3在gdp增长率和投资效益系数这两个指标有较大的载荷,用来反映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状况,为经济发展速度因子。

因此,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7个指标变量,可以用f1,f2

和f3这3个完全不相关的公共因子来表达,即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包含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及潜力因素,居民经济水平因素和经济发展速度因素。

由表3可以建立各个因子的得分模型:

x1=0.15146f1+0.95494f2-0.01392f3

……

x7=0.80801f1+0.44131f2+0.09122f3

五、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因子分析的得分进行比较

利用聚类分析把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分为3类,从分类结果中得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结构相似性效果较好,且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将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因子分析的得分比较,可以发现如下现象:

1.根据表5可知聚类结果的第一类中除海南外的几个省市基本上都是属于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好,开放时间早,引入外资较多,科技比较先进,经济效益也较好,普遍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处理得较好,显示了这些地区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超强竞争力与潜力。

2.相对于第一类省市,第二类省市所表现出来的是其经济发展速度,近几年这些省市都表现出了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但由于其在规模指标上不如第一类的一些地区,导致了在经济效率、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与这些地区有一些差距。

3.第三类的省市由于其地理位置及其工业发展都比较落后,经济起步较晚,吸引的投资不足,在经济基础、工业基础、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各方面都较为逊色。

六、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了一些地区经济的阻塞,所以需要一些相关政策改善经济发展的条件,从来达到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1.对于欠发达地区需要加大投资和政府间转移支付,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提出一些优惠措施来吸引投资,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另外在资源、能源的利用方面,要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发达地区来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持自己的优势项目,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应做好协调工作。

2.加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交流,发达地区应给予技术、资金、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支持,不仅要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而且要注意经济发展的质量,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苏慧:我国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6):54-57.

[2]陈璐璇:我国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7-81. [3]叶依广周蕾: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综合实力的主成分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3):197-202.

[4]左继宏胡树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因素分析[j].理论新探,2004(4):14-15.

[5]王维李仕明肖磊:全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动态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566-5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