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藻类种类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
一、常见的有毒藻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 ?? ?? ?蓝藻门(Cyanophyta)? ?? ?? ?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 ???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 ?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 ? 藻体较大,不定形,由很多微小细胞构成(见图1~4)。

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大。

细胞呈棕黑色(图1~4)或蓝绿色(图2、3)。

细胞内有假空胞。

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外缘没有明显的胶被。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 ?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大量繁殖时,会在水面形成水华;同时还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另外,这种藻类还能产生微囊藻毒素(Mircocystin_LR)。

是一种对水处理影响较大的藻类。

藻类的分类参照
? ? 胡鸿钧等编着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 ? 胡鸿钧等编着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13~16 图版
2-1~2。

二、常见的有味藻类
1、蓝藻门--具缘微囊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 ?? ? 蓝藻门(Cyanophyt )? ?? ?? ?? ??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 ?色球藻科(Chroococ )? ?? ?? ?? ?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 ? 藻体形状不规则,由许多微小的细胞组成。

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小,细胞间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

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

藻体的外缘有一层厚而坚韧的无色胶被;图2 藻体死后,残留的胶被。

藻体通常较小,但几个较小的藻体通常能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多群体(图1、3)。

细胞呈棕黑色。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 ?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同时还会影响水处理。

藻类的分类参照
? ? 胡鸿钧等编着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 ? 胡鸿钧等编着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12~13 图版1-6~8
2、绿藻门
(1)最细集星藻原变种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 ???绿藻门(Chlorophyta)? ?? ???绿藻纲(Chlorophyceae)
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群星藻科(Sorastraceae)? ???集星藻属(Actinastrum)
形态特征
? ? 藻体呈放射状,由~8个梭形或针形细胞组成,细胞的一端彼此对称相连。

藻体细胞比较细长,细胞壁较薄,表面光滑。

色素体周生。

图1~12为不同个体的形态特征。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 ? 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草霉味,使水处理的成本增加。

分类依据
? ? 山岸高旺·秋山优(编) 1996 淡水藻类写真集内田老鹤圃东京,Yamagishi & Akiyama: Photomicrographs of the Fresh-water Algae UCHIDA ROKAKUHO Tokyo 17:1。

藻类拉丁文名称的中文翻译
? ? 澳门自来水有限公司丘宜坚。

(2)库津新月藻原变种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 ?绿藻门(Chlorophyta)? ?? ???接合藻纲
(Conjugatophyceae)
鼓藻目(Desmidiales)? ?? ???鼓藻科(Desmidiaceae)? ?? ? 新月藻属
(Closterium)
形态特征
? ? 藻体细长,呈弓形。

藻体长度为宽度的17~27倍。

藻体中部膨大,两两端细长。

色素体位于藻体中间。

图1~3为藻体正面观的情形。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 ? 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草味,使水处理的成本增加。

分类依据
? ? 胡鸿钧等编着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参照
? ? 胡鸿钧等编着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416 图版
89-4。

(3)镰形栅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 ???绿藻门(Chlorophyta)? ?? ???绿藻纲
(Chlorophyceae)
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栅藻科(Scenedesmaceae)? ???栅藻属
(Scenedesmus)
形态特征
? ? 藻体呈栅状,通常由8个镰形细胞呈线性交错排列而成;其中藻体两侧细胞的弯曲度较大。

细胞壁较薄、表面光滑。

图1~4为藻体正面观的情形。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 ?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草味,使水处理的成本增加。

分类依据
? ???P. Bourrelly 1990 Les Algues d'eau douce algues vertes (I) BOUBEE
P214~215 Planche 36-2。

藻类拉丁文名称的中文翻译
? ? 澳门自来水有限公司丘宜坚。

(4)近盾角星鼓藻原变种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 ? 绿藻门(Chlorophyta)? ?? ? 接合藻纲(Conjugatophyceae) 鼓藻目(Desmidiales)? ?? ?? ?鼓藻科(Desmidiaceae)? ?? ?角星鼓藻属(Staurastrum)
形态特征
? ? 藻体由两个三角形细胞组成,每个角上各有3个带有2个细刺的棘。

图1为藻体俯视的情形;图2为藻体仰视的情形;图3为藻体繁殖分裂时的情形;图4为藻体斜视的情形;图5为藻体侧视的情形;图6为藻体死后留下的藻壳(侧视的情形)。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 ? 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草味,使水处理的成本增加。

分类依据
? ? 山岸高旺·秋山优(编) 1987 淡水藻类写真集内田老鹤圃东京,Yamagishi & Akiyama: Photomicrographs of the Fresh-water Algae UCHIDA ROKAKUHO Tokyo 7:85。

藻类拉丁文名称的中文翻译
? ? 澳门自来水有限公司丘宜坚。

(5)镰形纤维藻原变种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绿藻门(Chlorophyta) 绿藻纲(Chlorophyceae)
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卵囊藻科(Oocystaceae)纤维藻属(Ankistrodesmus)
形态特征
藻体5~10个针形细胞交织构成。

每个细胞的中央向两端渐细、直到两端尖锐。

细胞壁较薄,表面光滑。

色素体单个、片状、并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细胞内(见图1~6)。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草霉味。

藻类的分类参照
山岸高旺·秋山优(编) 1985 淡水藻类写真集内田老鹤圃东京,Yamagishi & Akiyama: Photomicrographs of the Fresh-water Algae UCHIDA ROKAKUHO Tokyo 3:2
藻类拉丁文名称的中文翻译
澳门自来水有限公司丘宜坚。

(6)桑椹实球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 ?绿藻门(Chlorophyta)? ?? ?绿藻纲
(Chlorophyceae)
团藻目(Volvocales)? ?? ?? ?团藻科(Volvocaceae)? ?? ?实球藻属(Pandorina)形态特征
? ? 藻体呈椭圆形或球形,由多个契形细胞构成。

细胞和藻体外有一层较厚的无色胶被。

每个细胞的前端都有2根等长的鞭毛。

成熟的藻体通常呈深绿色(图1~3),幼小的藻体通常呈黄绿色(图4~9)。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 ? 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鱼腥味。

藻类的分类参照
? ? 胡鸿钧等编着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 ? 韩茂森等编绘1980 淡水浮游生物图谱农业出版社P14 图版7-38。

(7)短棘盘星藻颗粒变种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 ? 绿藻门(Chlorophyta)? ?? ???绿藻纲(Chlorophyceae)
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 水网藻科(Hydrodictyaceae)??盘星藻属(Pediastrum)
形态特征
? ? 藻体呈齿盘形,由8个多边形细胞组成,其中外层的每个细胞都具2个角状突起。

细胞壁较厚,表面有许多点状颗粒。

细胞间的连接紧密,中间没有穿孔(图1~6)。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 ? 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草味。

藻类的分类参照
? ? 凌元洁等1988 山西的盘星藻属植物山西大学学报2:74~78。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 ? 凌元洁等1988 山西的盘星藻属植物山西大学学报2:74~78 图版II:3。

(8)四角盘星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 ? 绿藻门(Chlorophyta)? ?? ???绿藻纲(Chlorophyceae)
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 水网藻科(Hydrodictyaceae)??盘星藻属(Pediastrum)
形态特征
? ? 藻体呈齿状圆盘形,由8个有缺刻的多边形细胞组成,其中外层7个细胞,内层一个细胞。

细胞壁较薄,表面光滑。

外层细胞缺刻处的细胞壁同时向外延伸成2个尖的角状突起。

细胞间的连接紧密而有规则。

图4~6为幼体。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 ? 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草味。

藻类的分类参照
? ? 胡鸿钧等编着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 ? 胡鸿钧等编着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316~317 图版67-3。

(9)丰富栅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 ?绿藻门(Chlorophyta)? ?? ?绿藻纲(Chlorophyceae)
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栅藻科(Scenedesmaceae)? ?栅藻属(Scenedesmus)
形态特征
? ? 藻体呈栅状,由2~4个细胞平行排列而成。

每个细胞的两极都有一根极刺;另外、藻体两侧细胞的中部外缘还各有三根较细的侧刺。

细胞壁较薄(见图1~6)。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 ?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草味。

藻类的分类参照
?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92 西藏藻类科学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92 西藏藻类科学出版社P438 图版XXIX-3。

(10)爪哇栅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绿藻门(Chlorophyta) 绿藻纲
(Chlorophyceae)
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栅藻科(Scenedesmaceae) 栅藻属
(Scenedesmus)
形态特征
藻体呈栅状,通常由8个细胞构成;其中,中间的每个细胞都用其一端与另一个邻近细胞的中部相连;形成锯齿样的线性交错排列。

细胞梭形(图1~3)或弓形(图4~6)。

细胞壁薄而光滑,没有刺。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草味。

藻类分类参照
山岸高旺·秋山优(编) 1995 淡水藻类写真集内田老鹤圃东京,Yamagishi & Akiyama: Photomicrographs of the Fresh-water Algae UCHIDA ROKAKUHO Tokyo 15:71。

藻类中文名称引自
胡鸿钧等编着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320 图版
68-9。

(11)凸头状栅藻原变种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绿藻门(Chlorophyta) 绿藻纲
(Chlorophyceae)
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栅藻科(Scenedesmaceae) 栅藻属
(Scenedesmus)
形态特征
藻体呈栅状,由4~8个细胞平行排列构成。

每个细胞的两极都有一个明显的头结。

细胞壁较薄、表面光滑无刺。

图3为藻体分裂繁殖时的情形。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喜欢在有机物丰富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草味。

藻类的分类参照
山岸高旺·秋山优(编) 1995 淡水藻类写真集内田老鹤圃东京,Yamagishi & Akiyama: Photomicrographs of the Fresh-water Algae UCHIDA ROKAKUHO Tokyo 14:55.
藻类的中文名称参照
施之新等编着1994 西南地区藻类资源考察专集科学出版社P346 图6~7。

(12)史密斯栅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绿藻门(Chlorophyta) 绿藻纲
(Chlorophyceae)
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栅藻科(Scenedesmaceae) 栅藻属
(Scenedesmus)
形态特征
藻体由2~4个卵圆形细胞平行或交错排列而成。

其中,藻体细胞向外突出游离的一端均有2~3个极刺。

细胞壁较厚;图3为藻体繁殖时似亲孢子形成的情形;图4为藻体死后留下的藻壳。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喜欢在有机物丰富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草味。

藻类的分类参照
P. Bourrelly 1990 Les Algues d'eau douce algues vertes I BOUBEE
P214~215 Planche 36-8.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王树松1989 中国栅藻属新分类群与新记录植物分类学报27(4):310~316 图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