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简介(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轨下基础


(1)高速铁路需要严格控制路基工程变形。 除了线路平面有较大的曲线半径和适当长度的 缓和曲线、夹直线长度以外,设计、施工都要 将重点放在控制路基的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 及路基顶面的初始不平顺性。 (2)桥梁要有足够大的刚度。主要控制挠度, 梁端转角,扭转变形,结构自振频率,还要限 制预应力徐变和结构温差引起的变形。所有这 些变形的控制必须以高速列车的动态作用力相 耦合为前提。
6.5、高标准的环 境保护


高速铁路作为重要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就 需要强调重视现代化的文明,各种设施应与周 围环境协调,重视环境保护。 防止噪声污染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当 列车速度超过250 km/h后,噪声量级随列车 速度的6次方关系增大。法国规定,高速铁路 通过地区,若原来噪声低于65dB,则需保持 原噪声水平,若原来噪声大于65dB,则需控 制在70dB以内。因此,沿线通过居民区,甚 至通过公园附近,均设有隔音墙、明洞或隔音 土堆。
3.世界高速铁路 的主要模式

日本的新干线模式
法国的TGV模式 德国的ICE模式


3.1日本的新干线 模式

该模式全部修建新线,旅客列车专用。 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营 业,运行速度达到210公里/小时,日均运 送旅客36万人次,年运输量达1.2亿人次。 这条专门用于客运的电气化、标准轨距的 双线铁路,代表了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高速 铁路技术水平。
6.2高稳定性
稳定、沉降小且沉降均匀的平顺路基是高平顺性 轨道的基础。稳定性好的路基,主要是靠控制路 基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以及控制路基顶面的 初始不平顺来保证。这正是高速铁路路基设计、 施工与普速铁路的主要区别。即高速铁路主要是 以“变形”控制路基的设计、施工,而普速铁路 则主要是以“强度”控制路基的设计与施工。
5.2轨下基础

(3)一次铺成跨区间无缝线路。轨道结构 无论有砟或无砟均必须严格控制铺轨的初 始不平顺,保证精度达到高平顺性的要求。 钢轨的物理化学性能都有新的要求。根据 高速铁路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传统边铺 边架的施工组织及方法已不适用。
5.2轨下基础


4)其他主要区别:由于高速行车的特殊情况, 高速铁路配置了风、雨、雪、地震等自然灾害 告警系统,监测信息经过通信网与调度中心直 接相连,以保证高速行车的安全。沿高速线设 置的跨线桥需安装坠落物告警装置,高速全线 必须封闭,不设平交道口。 由于高速行驶中列车与空气摩擦产生了大量噪 音,因此,高速铁路途经人口密集的地区时, 沿线需采取降低噪音的措施,安装隔音墙。
当前,根据所采用的不同技术,高速铁 路分为轮轨接触技术类型和磁悬浮技术 类型。轮轨技术有非摆式车体和摆式车 体两种;磁悬浮技术又根据所采用的悬 浮技术分为超导和常导两种。
2.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1世界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是日本1964年建成的 东海道新干线,最高运行速度210km/h, 法国、德国紧随其后,目前建设高速铁路的 国家(不含中国大陆及台湾)有欧盟10国、 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全世界高速 铁路建成总里程达7000km以上。
3.3德国的ICE模式


该模式全部修建新线、旅客列车及货物列 车混用。 德国高速铁路ICE于1985年首次试车, 1991年曼海姆至斯图加特线建成通车, 1992年汉诺威至维尔茨堡线建成通车, 1992年德国购买了60列ICE列车,其中41 列运行于第6号高速铁路,分别连接汉堡、 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目前,德国的泛欧 高速铁路和第三期高速铁路陆续建成,实 现了高速铁路国际直通运输。
4.2城际客运系统 (城际铁路)

城际客运系统是指建设于各都市圈内部, 尤其是人口稠密地区(如环渤海地区、珠 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短途高 速铁路,线路长度一般在500公里以下。一 部分线路的时速可以达到200~250公里, 例如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另外一部分线路 的时速可以达到300公里以上,例如京津城 际铁路、沪宁城际铁路。
7.高速铁路的优势
高速铁路优势

送 能 力 大 速 度 快 安 受气 舒 候变 化影 适 响小, 方 正点 率高 便
6.6、开通运营之日列 车即以设计速度运行


目前世界上所建成的高速铁路,除日本东海道 新干线外,其后修建的所有高速铁路,均在通 车之日列车即按设计最高速度运营。东海道新 干线因是第一条高速铁路,没有修建经验,开 通运营第一年因路基问题列车未能达到设计速 度目标值,经过一年多的整修后,最高运营速 度才达到210km/h。 我国目前新建铁路通车之时某些地段允许速度 仅达50~60km/h,半年后也仅允许70~80 km/h,通车一年后还不一定能达到设计速度。 这对于高速铁路来说是绝不允许的。
1.高速铁路的概念
目前,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技术原 创国都达到300km/h,最高可达320km/h, 350km/h动车组已试制成功。 韩国、中国台湾等地按速度350km/h建设 新线。 我国对高速铁路的规定为:新建旅客列车设 计最高行车速度达到250km/h及以上的铁 路。
1.高速铁路的概念
5.1空气动力特性


列车高速运行时,行车阻力、震动和机械动力 噪音有所增加,动车组与空气摩擦噪音的指标 亦有所提高。对列车的结构,需要修改头型及 外轮廓设计,改善空气流向,优化弓网关系及 受电弓的位置,增加减振措施等。 试验证明,高速铁路对车辆的密封性能有很高 的要求(这包括对车辆空调、门、窗、排污设 施等方面的要求),以满足高速运行的空气动 力学特性。此外,还要求具有高性能的制动系 统和较高的乘座舒适度。
6.高速铁路的特点


(1)高平顺性; (2)高稳定性; (3)高精度、小残变、少维修; (4)宽大、独行的线路空间; (5)高标准的环境保护; (6)开通运行之日即以设计速度运行。
6.1高平顺性
轮轨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指出,轨道不平顺 所引起的轮轨动力响应及其对行车安全性、 平稳性和乘车舒适性的影响,均随行车速度 的提高而显著增大。
4.3经提速改造 后的既有线

一部分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市 带干线铁路,经提速改造后的既有线。其 主要是指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和枢纽建设, 对现有铁路干线进行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 造后的高速铁路(如长江三角洲的沪宁铁 路)。截
4.4完善路网布局 和西部开发新线

以扩大中国西部铁路网为主,以适应西部 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的约41000公里 的铁路,主要规划在四川、重庆、广西、 甘肃、陕西、新疆等西部省市。这些线路 主要为客货混行铁路,也有部分客运专线。
日本
法国
德国
2.2我国高速铁路发展 历程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密切跟踪世界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工作,2005年开始建设京津城际高速铁路, 2008年8月开通了我国的第一条无碴轨道高 速铁路,运行速度达到350km/h的国际先 进水平,2008年4月开通了第一条有碴轨道 高速铁路合宁线,运行速度达到250km/h, 目前我国在建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达近万公 里,超过国外高速铁路的总和。
4.我国高速铁路网 的类型

按目前的中长期铁路规划,我国的高速铁 路网主要包括了5种类型:
我国高速铁路网主要类型
完善路 “四纵 经提速 网布局 四横” 城际客 改造后 海峡西 和西部 岸铁路 客运专 运系统 的既有 开发新 线 线 线
4.1“四纵四横” 客运专线

“四纵四横”客运专线是指省会城市及大 中城市间的长途高速铁路。我国中长期铁 路规划中,到2020年中国的四纵四横客运 专线网络全长将达到16000公里。仅行驶旅 客列车的客运专线时速可以达到300公里或 以上,而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混行的客运 专线的时速则为200~250公里。客货列车 混行的客运专线主要建筑于原先没有铁路 的地区,远期若建设了平行的货运铁路, 则此类客运专线的时速会被提升至300公里。
1.高速铁路的概念
根据UIC(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高速铁 路是指营运速率达每小时200公里的铁路系 统。 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 轨道运输系统。 我国对高速铁路的定义为:新建旅客列车设 计最高行车速度达到250km/h及以上的铁 路。
1.高速铁路的概念
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 也是铁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高速铁路 是一个具有国际性和时代性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日本把列车在主要区间能以 200km/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道称为高 速铁路。 1985年联合国欧经会在日内瓦签署的国际 铁路干线协议规定:新建客运专线 300km/h;新建客货共线250km/h。
4.5海峡西岸铁路

主要是对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的高 速铁路建设。
4.5海峡西岸铁路

主要是对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的高 速铁路建设。
5.高速与普通铁路 的主要区别
的提高, 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对基础设施和移动的 车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 方面,即: ——当速度超过250 km/h以后,空气动力特性 的显著变化,对车辆结构和铁路基础设施提出 新的要求; ——高速运行的列车要求具备持久稳定、高平 顺性、能供列车安全舒适运行的轨下基础。
高速铁路简介
• 2011年5月



1.高速铁路的概念 2.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3.世界高速铁路的主要模式 4.我国高速铁路网的主要模式 5. 高速与普通铁路的主要区别 6.高速铁路的特点 7.高速铁路的优势 8. 国外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9.高速铁路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2.1世界高速铁路发展 历程
1983年开通第一条现 1964年开始,新干 代化高速铁路,高速 线总长度达1835 列车TGV运行速度为 公里,高速列车 300~350km/h, 客运量为世界之 最高试验速度为 最。 515.3km/h
1985年开始研究 ICE高速列车, 1991年投入运营, 有高速铁路700多 公里,高速列车 最高运行速度达 330km/h
1.高速铁路的概念
欧洲铁路联盟于1996年9月发布的互通运营 指导文件(96/0048/EC)对高速铁路有了 更确切的规定:新建铁路运行速度达到或超 过250km/h;既有线通过改造使基础设施 适应速度200km/h(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 目标值);线路能够适应高速,在某些地形 困难、山区或城市环境下,速度可以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
3.2法国的TGV模式


该模式部分修建新线,部分改造旧线,旅客列 车专用。 1971年,法国政府批准修建TGV东南线(巴黎 至里昂),1976年10月正式开工,1983年9 月全线建成通车。1989年和1990年,法国又 建成大西洋线。1993年,法国第三条高速铁 路TGV北欧线开通运营,以巴黎为起点穿过英 吉利海峡隧道通往伦敦,并与欧洲北部国家相 连,是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1999年,地中 海线建成。法国TGV列车可以延伸到既有线上 运行,所以通行范围覆盖大半个法国国土。
6.3高精度、小残变、 少维修
严格控制轨道铺设精度是实现轨道初始高平 顺的保证。轨道铺设的初始不平顺,是运营 后不平顺发生、发展、恶化的根源。初始状 态好的轨道,维修周期长,可长期保持轨道 的良好水平;而初期状态不好的轨道,不仅 维修周期短,即使增加维修次数,也难改变 “先天不良”的痼疾。
6.4宽大、独行的 线路空间


列车沿地面高速运行时,将带动列车周围的空气随之运 动,形成一种特定的非定常流场,称为“列车绕流”, 俗称“列车风”。这种列车风形成的列车气动力将威胁 沿线工作人员和站台旅客的安全,对沿线建筑物也有破 坏作用。列车风卷起的杂物也可能危及行车安全。所以 高速铁路要求有一个宽大的行车空间,即增大两线间的 距离和加宽站台上旅客的安全退避距离。 此外,由于高速列车动能和惯性力都很大,一旦与其他 物体发生碰撞,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故高速线路要求 一个独行的空间,即采用全封闭形式,沿线路两侧设全 长护栏。同时,在高速铁路与道路或既有铁路相交时, 一律采用立体交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