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Vol.24第2期
NO.2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ubei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2012年4月25日
Apr.25,2012
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时代初,人力资本理论在舒尔茨、贝克尔、明塞尔等人的努力得以确立并逐渐形成之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本综述试图将人力资本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综述和评论。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关于人力资本的概念,舒尔茨、贝克尔、明塞尔在核心部分是一致的,但由于他们研究的角度有些微观上的差异,所以在人力资本的定义上也有细微的不同。明塞尔认为:“人力资本指的是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人力资本研究》明塞尔,2001)。舒尔茨认为:“所谓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诸要素中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舒尔茨,1991)。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并且还有时间、健康和寿命。”(《人力资本》贝克尔,1989)。从以上三个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可以看出,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还涵盖了健康等因素,这是因为他的研究角度所致,只有这样的定义才能符合他对人类行为的和家庭的经济分析。在西方理论界,大多数的学者都赞同他们三个提出的人力资本的概念。
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热潮下,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加入了人力资本研究的行列,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建民认为:“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健康等质量因素之整和。”(《人力资本通论》李建民,1999)。莫志宏在给人力资本下定义的时候结合了人力
资本产生的背景,认为人力资本是在当经济发展由原来的物力资本占主导,转为以人为主导时产生的。所以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继工业经济之后与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相对应的新的资本形式,它意味着向人投资而不是向物投资成为社会经济领域的主导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微观动力机制。”(《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分析》莫志宏,2004)。研究人本经济的学者李宝元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他的人力资本的定义是从人力资本的形成的角度来定义的。”(《经济发展的人本意义》李宝元,2000)。我国还有其他许多学者也在从事人力资本的研究,他们的定义大多沿袭了舒尔茨等学家的观点。在人力资本的定义方面,无论是西方学者还是我国的学者观点大体是一致的。
二、人力资本的生产与投资
在研究了什么是人力资本之后,紧接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本的形成。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也是比较一致的。舒尔茨认为:
“我们称之为消费的大部分内容构成了人力资本投资。用于教育、卫生保健和旨在获得较好工作出路的国内迁移的直接开支就是明显的例证。”(《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和研究的作用》舒尔茨,1991)。李宝元认为人力资本生产的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医疗卫生。(《经济发展的人本意义》李宝元,2000)。在这个方面概括比较完整的是张凤林,他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保健投资、教育投资、职业培训、人力迁移投资、信息投资。(《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张凤林,2006)。
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述评
陈丽
(河南省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人力资本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末确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生产与投资、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综述和评论。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综述;评论
[中图分类号]F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0X(2012)02-0025-03
[收稿日期]2011-12-05
[作者简介]陈丽(1985-),女,江西宜春人,河南省平顶山学院院长办公室工作职员、研究生。
25
三、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
明塞尔所关注的分配问题,主要是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决定与分配。明塞尔在其论文集第一卷中主要讨论了正规教育对个人挣得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他建立模型根据的原理是斯密的补偿原理,假定每个人的起始收入是相等,在对人进行投资后,通过将投资的金额和周期进行贴现,从而得出了生命挣得函数和生命挣得路径。(《人力资本研究》明塞尔,2001)。他的论文集第二卷主要是在第一卷的基础上讨论了在职培训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和妇女收入的问题。(《劳动供给研究》明塞尔,2001)。
贝克尔也是运用数理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贝克尔是从研究最优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开始探讨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他建立的个人收入的模型与明塞尔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人力资本》贝克尔,1989)。
在国内方面研究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的学者也不少。许学军认为: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是相互影响的,他通过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来阐述了观点。并得出结论:公平收入分配是人力资本有效形成的必要条件。(《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形成》许学军,2003)。中国的学者研究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的问题大多是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无论从书籍还是论文都可以窥见一斑。
四、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问题是人力资本理论三大分支中研究最热门的问题。舒尔茨研究人力资本问题就是从经济增长余差开始的,并认为经济增长中没有被解释的部分应该由人力资本导致的增长来解释。他的《人力资本投资》、《传统农业的改造》这两本专著都是他思考过程的写照。除了舒尔茨之外,贝克尔也建立了人包含内生生育率的增长模型。下面对有关人力资本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行梳理。
1.Uzawa模型。最早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型是由宇泽弘文(Uzawa,1965)提出来的。他在模型中引入了一个非生产性的教育部门,使产出变成了有形要素投入和由教育部门带来的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函数,因而间接内生化了“索洛的技术余数”。建立了一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人力资本生产部门或教育部门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从而内生了经济系统中的技术进步。模型的数学表达为:A′=G(A,L E),其中A′为技术进步的变化率,A 为现有技术水平,L E为教育部门的劳动力。这一模型表明,技术进步的速度取决于现有技术水平(A)和教育部门的资源配置(L E)。按照Uzawa的逻辑,产出方程式为: Y=F(K,A,L P),其中K为资本,L P为生产部门的劳动力配置。
在Uzawa模型中,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具有线性的性质,人力资本生产部门的要素边际收益是不递减的,从而可以抵消物质生产部门递减的要素边际收益,从而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无论Uzawa模型中技术进步的作用如何,如果人口或劳动力的自然增长率不大于零的话,经济同样不可能持续增长,虽然这种模型也碰到了阿罗模型同样的问题,经济增长还依赖于人口的增长,但它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开辟了一条与阿罗不同的内生化道路。
2.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Lucas(1988)引入了Becker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在借鉴Romer(1986)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Uzawa(1965)的技术方程作了修改,建立了一个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Lucas尝试用人力资本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人力资本的增长率与人力资本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率、社会平均和私人的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生产中的边际产出率正相关,与时间贴现率负相关的结论。他提出两个经济增长模型:(1)两时期模型(Two periods M odel)。在“两时期模型”中,Lucas采用类似Arrow(1962)、Romer(1986)的单部门模型,将资本区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将劳动划分为“原始劳动”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认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2)两商品模型(TwoGoods M odel),是在Arrow(1962)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基础上建立的,强调劳动者的时间全部用于商品生产,表明人力资本是通过边干边学形成的,它所产生的是外部效应。两商品模型明确说明了由干中学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的外在效应的重要性,证明了商品产出增长的决定性因素,Lucas认为正是源于人力资本外在效应的递增收益使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同时,Lucas 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产业发展的真正源泉,两国间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主要源于它们在生产商品时投入的人力资本的差异。人力资本增长率高的国家,往往经济增长率也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源生产和出口具有人力资本优势的产品。
3.罗默的知识溢出和驱动模型。罗默(Romer,1990)提出的第二个内生增长模型时引入了人力资本概念,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仅使知识和人力资本自身形成递增收益,而且能够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这种递增收益将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并导致无约束的长期增长。罗默模型为:Qi=F(Ki,k,Xi)④,罗默模型在均衡条件下的增长率为:g=δH-αr/[(1-α-β)(α+β)],其中r为资本的贴现率,α、β分别代表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最终产品的产出弹性。从模型看出,人力资本是影响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