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结合近年我国通胀的主要特点,采用var模型从输入性通胀的两大传导途径对我国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输入性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显著影响,价格因素较货币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更为显著,是我国通贷膨胀的主要输入性因素,特别是国际食品价格对我国通贷膨胀的影响最为突出。此外,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通贷膨胀输入性成因宏观调控var模型

一、问题提出

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内外众多学者长期研究的经济现象。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先后经历了多轮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这几轮通胀过程大致发生在1979年、1985年、1988年和1994年左右。最近一次较为明显的通胀过程发生在2007年左右,这段时间内,我国物价水平加速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率连续20个月左右保持在国际公认轻微通货膨胀警戒线3%之上。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传导,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2009年初,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负增长,在2009年7月甚至达到近年来的低点-1.8%,随后开始反弹,物价水平又延续之前的态势继续上涨,2011年6月的cpi同比增长64%,通货膨胀形势颇为严峻。与之前几轮通胀过程相比,我们发现最近这次通胀过程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之间的联动性也更为明显,

随着世界经济态势恶化与好转,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经历了较大波动,出现了罕见的大起大落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出现这种情况?已有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但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输入性”原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不可避免要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无论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还是宏观经济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输入性通货膨胀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开始较早,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问题展开。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主要通过两大途径:第一是价格传导途径。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商品价格体系以“一价定律”为基础,当不同国家的商品价格(以同一货币计量)不相等时,将发生国际贸易,直至价格差异消除为止。因此,商品价格可通过国际贸易在国际间传导,当国内商品价格低于国际商品价格时,国内商品将倾向于用来出口,造成国内商品供给下降,价格上升;此外,当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时,也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kravis和lipsey(1977)的研究就认为国际商品市场联系紧密,在国际贸易中有重要地位的国家的物价水平上涨,将引起他国物价水平的上涨。darby和lothian(1983)也指出通货膨胀能通过国际贸易价格传导至国内。此外,aukrust(1977)提出的以小国开放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北欧模型”还从劳动力市场角度研究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

该模型认为通货膨胀是由国际贸易价格传导进来,在传导过程中进口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以及出口商品价格的上升均会引

发国内价格上涨,在此基础上,进出口品价格的上扬使外向部门工资提高,带动国内工资水平上升,这样内向部门不得不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nell(2004)的研究表明,在货币当局调控银行信贷的前提下,进口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高度需求和外汇储备的短缺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压力,导致名义汇率贬值,从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引发通胀预期以及工资一物价螺旋,使通货膨胀不断进行下去。

除价格传导途径之外,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供给途径也是通货膨胀传导的重要途径。该途径的研究认为货币数量、汇率、国际储备等因素在通货膨胀国际传导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两国利率不相等时,利率高的国家将吸引利率低的国家的资本流入进行套利,促使高利率国家汇率升值,如果高利率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国际资本流动会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引起高利率国家货币供给增加,引发通货膨胀。michael(1978)的研究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假定利率固定和充分就业的前提下,通货膨胀国际传导通过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的变动来进行,而这个渠道货币当局无法控制。calvo等人(1993)在研究了拉丁美洲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后发现,国际资本流入加大了该地区经济的波动性,导致汇率升值、外汇储备增加、资产价格上涨等现象出现。国内学者王一萱(1995)认为:“在国内信贷不变的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国际储备

增加增大了国内货币供应量,从而同样可能带来通货膨胀。这种由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通货膨胀即是输入性通货膨胀。”

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加快,国内学者对我国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主要基于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来展开,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特点。其中,多数研究认为食品与能源价格是影响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认为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陈彦斌等(2009)的研究表明,我国国内三个价格指数对国际石油价格和食用品价格冲击的响应显著。闵娜和付文潇(2011)的研究认为国际原油、粮食及金属类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是本轮通胀成因之一。在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供给途径的研究上,部分文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但在研究结论上存在分歧。封北麟(2006)运用递归var模型,估计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工业品

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传递效应。结论表明,在我国,汇率的传递效应不显著。耿强等(2009)的研究也表明了相同观点。而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指出,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胀存在时滞。闵娜和付文潇(2011)利用中国2003~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大幅升值是此轮通胀的成因,这与吴剑飞、方勇(2010)和潘锡泉、项后军(2010)的看法一致。此外,外汇储备也是研究的焦点,吴剑飞、方勇(2010)利用bvar模型检验导致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