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涡分析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图给出了一个例子, 它显示了1982年9月 20——25日在300K等 熵面图上,40°N至北 极,120°W~0°,以 60°W为中心的经度 的区域内等熵位涡高 值区从西北向东南伸 展并迸裂的过程。通 过IPV高值区的演变图 的分析,我们可以清 楚的看到一个具有高 IPV值的空气团的时空 变化过程。
图(c)表示在位涡 均匀分布的低层有 正温度异常出现的 情况下,各等熵面 间的间隔加大,使 得静力稳定度减小, 因而气旋性涡度增 大,结果便出现围 绕正温度异常区的 气旋性环流。

类似的,图(d)在 低层有负的温度异 常出现的情况下,负温度异 常区的反气旋性环 流。

牵连湿位涡即为大气静止时(u=0,v=0)的湿位 涡,因此也可以说是大气的背景湿位涡,其表达 式为:
很明显,相对湿位涡相当于湿位涡MVP中减去大 气的背景位湿位涡,因此可以称相对湿位涡为大 气的扰动湿位涡。

7.位涡理论的应用
(1)用以判断大气的对称不稳定,解释锋面 雨带生成; (2)分析有利于形成对称不稳定的天气形势 (3)“位涡下传”理论及对流层下部及地面的 气旋发展 (4)干侵入理论的应用 (5)湿位涡物质不可渗透性理论及应用 (6)在天气诊断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q为绝对涡度矢量与位温梯度矢量的点乘积。在静力 平衡条件下,q可以简化为绝对涡度垂直分量与静 力稳定度的乘积。
其中 为等熵面涡度垂直分量,f是地转涡度垂直 分量, 为静力稳定度,g为重力加速度。 上式也可写为: 其中,

为在 空间中的气块密度, 为位温, g为重力加速度, 为等熵绝对涡度, 在等熵面上的位涡称为等熵位涡(IPV)

(5)湿位涡物质不可渗透性理论及应用 位涡物质(PVS),即具有一定位涡的空 气物质,它就像任何化学物质一样,可以 被平流,它们具有保守性和不渗透性。等 熵面是一个物质面,相当于一层半透明薄 膜,而“位涡物质”则不能穿过等熵面, 只能在各层等熵面内作准二维运动。“位 涡物质”具有守恒性,除非等熵面与边界 面(如地面)相交,“位涡物质”像电荷 一样不会自我毁灭,但可以被稀释或浓缩。 以上结论是在非流体静力、非绝热、甚至 有摩擦存在的情况下导出的,具有广泛适 用性。
3.位涡的分析


位涡有多种分析方法,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等熵 位涡分析法,即在等位温面(即等熵面)上分析 等位涡线。等熵面一般取为与极锋地区的对流层 顶相重合的等位温面。 在北半球冬季一般取位温为315K,夏季一般取位 温为325K的等位温面,由于如上所述,位涡具有 守恒性,即在绝热、无摩擦条件下,运动大气的 位涡保持不变。因此它是一个很好的示踪器。可 以通过追踪位涡异常区(即位涡高值或低值区) 来追踪大气扰动的演变情况。
4.位涡的思想


位涡具有两个重要特性:守恒性和可反演性。所 谓的“可反演性”,就是在给定位涡分布和边界 条件,并假定运动是平衡(如地转风平衡、热成 风平衡、梯度风平衡等)的情况下,可以反演出 同一时刻的风、温度、位势高度等物理量的分布。 Hoskins等利用位涡守恒性和可反演性的原理,通 过等熵位涡分析很好地解释了准平衡运动的动力 学特征,清楚地显示了高位涡异常和低位温异常 所对应的高低空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趋势。这 种分析理论和方法称为位涡思想(PV thinking)。

图(b)表示在高空有负位涡 异常区的情况下,与上述情 况相反,由于在负位涡异常 区内位涡比周围低,即为一 个涡度和静力稳定度小值区, 因此在负位涡异常区内等位 温面向负位涡异常中心分开, 造成与在负位涡异常中心的 上方和下方相邻等熵面之间 的距离缩短,致使那里的静 力稳定度增大,气旋性涡度 减少,反气旋性涡度增大, 结果便出现围绕负位涡异常 区的反气旋性环流。

由上分析可知,涡度大小和气柱长短成正 比关系,即气柱拉长时涡度增大,气柱缩 短时涡度变小。涡度的垂直分量与气柱的 高度之比保持常数。而涡度大小与气柱长 短两者的比值,就是Rossby所定义的位涡, 说明它是一个守恒量


(a)对流层辐合上升、气柱拉长导致涡度增大 (b)对流层辐合下沉、气柱缩短导致涡度减小
上述等位涡思想包括一下要点: (1)用涡度观点,我们通常将大气结构看成 是由移动性的高空槽、脊叠加在地面气旋、 反气旋之上所组成的。而用位涡思想则将 大气结构看成是由高空位涡异常和低层位 温异常相互叠加而组成的; (2)围绕高空正、负位涡异常区,分别有 气旋性、反气旋性环流出现;而在地面的 正、负温度异常区,也分别有气旋性和反 气旋性环流相对应。上下层位涡和温度异 常所诱发的风场之和便构成了总风场;
(4)干侵入理论的应用 干入侵(dry intrusion)指的是来自平流层下 层和对流层中上层的以低相对湿度(低于 40%)和高位涡表征的干燥下沉气流,它 们可以与对流层低层暖湿空气相互作用。 这种现象也称为高层高位涡侵入或对流层 顶折叠。 根据位涡守恒原理,来自高层稳定环境的 高位涡气流到达低层不稳定环境后其涡度 增大,于是便会促进气旋的发生和发展, 有利于引起暴雨或强对流天气的形成。


在天气学中,用位势涡度的理论来解释低压(槽) 上山时减弱,下山时加强的现象。这是位涡理论 应用最为人们熟悉的例子之一。
a/ /hh常 数 常数
1.位涡的概念

位涡(potential vorticity—PV)就 是位势涡度的简 称,早在20世纪 40年代,Rossby 就提出位涡的概 念,他指出“在 正压条件下,绝 对涡度的垂直分 量与气柱高度之 比值为以常数” 。


4幅图为理想的高空正、负位涡 异常区和低层正、负位温异常 区所对应的高低空系统的结构 特征的示意图。 图(a)表示在高空有正位涡异 常区的情况下,由于在正位涡 异常区内位涡比周围高,即是 一个涡度和静力稳定度大值区, 因此在正位涡异常区内等位温 面向正位涡异常中心收拢,造 成与在正位涡异常中心的上方 和下方相邻的等熵面之间的距 离拉大,致使那里的静力稳定 度要减小。由于位涡守恒性的 作用,使气旋性涡度增大,结 果便出现围绕正位涡异常区的 气旋性环流。


(3)高位涡区内静力稳定度、绝对涡度较大,低 位涡区则相反; (4)高位涡区的上、下静力稳定度都减小,低位 涡区则相反; (5)向前移动的高位涡对它下层大气像个“吸尘 器”,吸进前缘处空气向上运动,并向后缘挤压 产生下沉运动。 位涡反演原理独到之处在于,它能定量诊断出与 反映各种动力学过程的PV扰动相联系的位势扰动、 温度扰动、风场扰动,通过分析这些扰动的强度 及其相互作用,不仅能够诊断出决定系统发展的 主要动力因子,而且能有效地揭示出系统发展演 变的物理机制。
近二三十年来,关于位涡反演理论发展很 快,提出很多位涡模式(如:浅水模式、 准地转模式、半地转模式、流体静力原始 方程模式、非流体静力模式等)和反演方 法(如:具有圆形轴对称结构位涡异常区 的反演、准地转位涡反演、分段位涡反演 等)。 大气运动包含各种尺度的、非常复杂的非 线性过程。其中,分段位涡反演方法是一 种具有丰富动力学内涵的诊断方法。它通 过把复杂的现象“分解”成各种相对简单 的现象,以便与研究天气现象间内在的 “因果”关系。

6.湿位涡的分析

在考虑暴雨的生成机制时,必须考虑水汽的作用, 从而出现了湿位涡的概念。对潮湿大气,以相当 位温代替位温,可得湿位涡表达式为:

如果不计非绝热加热和摩擦效应,湿位涡同样具 有守恒性。湿位涡这一物理量不仅表征了大气动 力、热力属性,而且考虑了水汽的作用,所以对 湿位涡进行诊断,可以寻求各热力、动力以及水 汽条件与降水的关系,从而揭示降水发生、发展 的物理机制。
位涡分析及其应用
1.主要内容
1.位涡的概念
2.位涡的守恒性 3.位涡的分析 4.位涡的思想
5.位涡的反演 6.湿位涡
7.位涡理论的应用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位涡的理论和 应用的研究蓬勃发展。位涡理论被广泛应 用于天气分析预报和研究工作中。 位涡理论之所以得到重视,是因为它是一 个将动力和热力作用结合在一起的物理量, 正符合气旋及暴雨的发生发展过程。


(1)用以判断大气的对称不稳定,解释锋面 雨带生成。其中,位涡的表达式也可写为:

分别表示静力稳定性、惯性稳定性和大气 斜压性。所以位涡的大小和正负与大气的 各种静力和动力稳定性紧密相关。

(2)分析有利于形成对称不稳定的天气形势 在绝热、无摩擦情况下,湿位涡的倾向方程可简 化为:

这说明沿着热成风方向湿度增大时,有利于形成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从而更好的解释了锋面中尺 度雨带的发生和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同时,在 初始为静(重)力稳定、惯性稳定(即MVP1>0) 的情况下,只有当MVP2<0时才可能出现对称不 稳定,说明湿斜压性和水平风垂直切变对形成对 称不稳定的重要作用。
(3)“位涡下传”理论及对流层下部及地面的 气旋发展 Hoskins等论证了对流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的 位涡扰动下传,可以引发对流层下部及地 面的气旋性发展。高低层的位涡和温度的 扰动,以及它们诱发的环流共同作用的结 果,便造成了低涡或气旋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绝热无摩擦的饱和大气具有湿位涡 守恒的特性,并由此去研究湿斜压过程中 涡旋垂直涡度的发展,指出倾斜涡度发展 (SVD)理论,广泛用于暴雨的研究。
2.位涡的守恒性
位涡是绝对涡度与位温梯度的乘积。其中, 位温是一个描述空气热力状态的物理量, 而涡度则是一个描述大气旋转性(包括旋 转方向和强度)的物理量,因而位涡是一 个既包含热力因子又包含动力因子的物理 量。


涡度是一个三维矢量,通常主要关心其垂直分量。 当大气运动是非地转的,即有辐合辐散时,绝对 涡度不是一个守恒量。由涡度方程可知,当有辐 合时,涡度增大;当有辐散时,涡度减少。而且 由大气连续方程可知,水平散度又与垂直运动相 联系。一个垂直气柱若保持质量不变,则当其水 平方向收缩时,垂直方向便拉长;相反,当其水 平方向扩大时,垂直方向便缩短。 假设地面的垂直速度为0,则当对流层低层有水平 辐合时,便有垂直上升运动产生;而当有水平辐 散时候,则有垂直下沉运动。所以当一个作气旋 性旋转的气柱收缩(辐合)时,气柱拉长,涡度 增大,旋转加快。绝对涡度包括相对涡度和地转 涡度两部分,而对局地而言,地转涡度f为常数, 所以绝对涡度增大也就是相对涡度增大;相反, 当气柱扩大(辐散)时,气柱缩短,涡度减小, 旋转变慢,局地相对涡度减小,或反气旋涡度增 大。

它表明位涡是一个 既与大气的涡度 (旋转性)有关, 又与大气的位势 (厚度或者高度) 有关的物理量。
a / h= 常 数
1.位涡的概念

Ertel也提出了一个位涡的表达式:
q
a
a



q 为位温, 比容, 为绝对涡度矢量, 为广义涡度,也称
为Ertel位涡。 Rossby提出的位涡只是广义位涡的一个特例。广义位涡在绝 热、无摩擦的干空气中具有严格的守恒性(即dq/dt=0)。 但是Ertel位涡不包括水汽分布的影响,因此在低纬度、低 空及降水分布中,它存在局限性。

(3)在绝热、无摩擦假定下等熵面上位涡 平流引起位涡局地变化; (4)位涡和温度异常所诱发的风场改变了 等熵位涡的分布; (5)等熵位涡的分布又与新诱发的风场相 联系。位涡和温度异常与诱发的风场的连 续相互作用,造成“自我发展”过程,这 种过程将一直延续到高低层异常区的轴线 在同一垂直线上为止。

湿位涡可以分解为湿正压项(MPV1)和湿 斜压项(MPV2),即:

MPV2包含了湿斜压性 ,和水平风垂 直切变的贡献。将等压面位涡分解为正压 部分和斜压部分,可以计算出(湿)斜压 系统中(湿)斜压性相对于正压性的大小, 从而反映(湿)斜压系统结构特征。

为了更好的反映湿位涡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类似 于相对涡度、牵连涡度的概念,也可以提出相对 湿位涡和牵连湿位涡的概念。其中,相对湿位涡 的表达式为:

5.位涡的反演



如前所述,位涡具有可反演性,即可由给定位涡 的分布及其变化,反演诊断出风、温度、位势高 度等要素的分布及其变化。位涡反演理论最早由 Kleischmidt提出。他用流体静力原始方程模式位 涡反演得出以下结论: (1)高位涡区引起正环流,低位涡区引起负环流; (2)激发的流场向位涡异常区上、下扩展,扩展 的尺度由Rossby穿透高度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