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的理性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的理性主义(转载)
2008-02-08 05:29
理性主义在西方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从古希腊到近代一以贯之。
即使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乃至托马斯。
阿奎那的学说,仍透着一种理性主义的精神,不过有些扭曲变形而已。
自从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登上精神界的王座君临天下,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一切都押上理性的审判台,接受最严厉的审判。
那时真是理性最光辉的年代。
虽然也有一些不谐和声音,如卢梭对情感和意志的强调,但似乎无伤大雅,不过是18世纪一位启蒙学者的个人偏好。
在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理性主义仍取得巨大的进展。
但理性主义的统治毕竟太久,与其强大统治联系在一起的自然法则、道德律令、法律法令似乎过于束缚人的精神与情感。
例如,理性主义动辄讲决定论,讲普遍规律,搞得世界如同上了发条的钟表,只会做机械运动,自由与能动性皆无。
道德律令给人的行动设置种种界限,奉之为康德的绝对命令,这样一来人的生气和灵性就很少了。
更何况这些道德是否有价值尚有疑问。
政府与法律更是人们自己设计出来的外在强制力量,可以打破。
什么本质现象、原因结果、普遍规律皆是教条,应予抛弃。
这样一种观点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渐大,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潮活跃起来。
有崇尚情感的浪漫主义,有高扬意志的叔本华、尼采,有推重直觉的柏格森,有重视本能和欲望的弗洛伊德主义,重视经验与实证的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重视生命感性存在的存在主义,还有新托马斯主义、语言哲学、后现代主义等等,把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精神界闹得天翻地覆,理性主义地位岌岌可危。
理性主义在当代受到了各种沉重的打击,但它还经受得了,因为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外,而是来自于内,来自于人自己的大脑,来自于自己的判断力。
而且它能够指导人的行为实践,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这些都是非理性主义所没有的优势,无法替代,也无可否认。
那些非理性主义的思想大师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他们或者对理性的地位强调过甚、人的情感受到压抑、意志和本能受到忽视不满;或者对科学理性与工具理性发展过甚给人带来了疏离感和异化现象忧心忡忡;或者对传统的理性决定论过于机械、过于僵化、过于宿命论,没有给人的自由与能动性留下多少余地大为反感,而向往一种充满弹性、机会和多样性因而给人的自由留下广阔空间的境地。
这种情况正如梯利在《西方哲学史》中所描述:“现在反理智主义的各种哲学的特征,是反对任何极端决定论的体系,无论是唯物主义的或唯心主义的。
这类哲学都要求一种比较有伸缩性的宇宙,在那里人生不仅仅是一出木偶戏,或各种人物在其中只演分派给他们的角色的一出戏。
他们都摒斥这种世界,其中缺乏自由、创造性、个人责任、新奇、冒险、豁着干、机遇和浪漫活动,即未受哲学影响的个人所过的生活,他们的兴趣由一般转向个别。
由类似机械的性质转向有机性,由理智转向意志、由上帝转向人。
近代的浪漫主义,要求人在其中有奋斗机会的世界,人能够通过努力为适应自己的目的和理想而予以塑造,人在其中能够成功或失败。
它希望那为平凡而无反省的常识所看到的世界再恢复起来。
梯利的论述很精彩,但是他所说的反理智哲学所反对的其实是传统理性主义,是传统理性主义的弱点和缺陷,或者说是特指的狭义理性主义。
一般意义的理性主义,如个人行事凭自己的判断力,不屈从权威和外在的强制,这种理性主义早已为所有西人所认同,成为共通的精神。
在此意义上弗洛伊德、尼采、萨特都是理性主义者。
这样看我们就会明白近代所兴起的理性主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下面试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对当代西方理性主义精神的表现与发展作一考察和概括。
1、纯粹理性
理性主义,按我的理解,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层面:第一,纯粹理性;第二,实践理性。
纯粹理性指人不计功利地从事抽象思维、分析和探索的能力,实践理性指人在经济、政治、道德等各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旨在使活动的结果对人有利有益。
还可以如韦伯把理性主义区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只考虑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理想而不顾及其它。
工具理性即技术理性,只考虑活动的效率和技术可能性。
所有这些区别都是相对的,而且它们相互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例如,实践理性既有功利的因素又有价值的因素。
当代西方的理性主义精神,总的说来,在上述诸方面都有所发展。
从纯粹理性的角度看,当代新科技革命特别是理论科学的进展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如理论物理学领域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的建立,以及光量子学说和量子力学,都是可以与牛顿力学相媲美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若论今天人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更非前人所能想象。
要知道不久前即上个世纪人们还认为牛顿力学已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物理学领域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
如爱因斯坦曾描述当时情况:“当时的物理学在各个细节上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原则上居统治地位的是教条式的顽固:开始时(假如有这样的开始)上帝创造了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必须的质量和力。
这就是一切;此外一切都可以用演绎法由适当的数学方法发展而来。
普朗克在初进大学学习时,一位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曾告诉他,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立,很难再有成果。
他没料到他面前的这位年青人日后创立了全新的光量子理论。
而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精神。
无论量子理论还是相对论都是人类纯粹理性精神的成果,其它如电子的发现、Y射线、放射性、原子核理论、量子力学等都可作如是观。
科学家进行这些探索是不含功利、不为实用的,虽然探索需要工具和手段,亦需要科学家有献身科学的理想,而探索的成果有可能影响到实际生产功利的领域,但主要地还是属于纯粹理性的精神。
从此角度看,人类本世纪所取得的进展大大超出于前。
这是科学的领域,其它如哲学领域分析哲学的发展、语言哲学、释义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精神分析,法学领域的形式法学派等都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纯粹理性精神。
2、实践理性
本世纪在实践理性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把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领域理解为实践理性的领域,几乎包括所有的人类实践活动。
实践理性的精神旨在使这些活动的结果合理化,使其对人有利有益,产生实际的功效,也可以说是功利。
另一方面,旨在使过程合理化,使活动更加有效、有序。
如在经济领域表现为经济理性,把人看作经济人,而不考虑其它。
因此全身心致力于发展生产、改进技术、优化组织、提高效率、扩大市场。
这种现象在当代西方尤其明显。
在传统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笼罩在血缘、氏族、地域特权和宗教之下,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则表现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利害关系,相互作为经济人发生交往。
这样诚然会带来人与人关系的疏离甚至异化,招来浪漫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片抗议,但从经济理性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社会至少同过去比还是相当成功,巨大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远非前人所能想象。
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写《共产党宣言》,说资产阶级在短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来的财富超过已往所有时代总和,可是今天的西方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又不知超过上一世纪多少千倍!诚然,经济领域也有很多非理性的东西,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疯狂竞争和拜金主义,但总是的说来当代西方的经济发展比起过去更为有序,更有效率,也更为合理,因而更加体现实践理性的精神。
政治理性。
政治理性是人们合理处理政治法律事务的能力,或者说在处理同政治有关的事务
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合理化能力和精神。
应当说本世纪人们在此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
首先,民主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在本世纪之初,美国已经在民主的道路上行进了100多年。
1776年那场战争成全了它,促使它走上民主之路;1861年的南北战争又使其步伐加快。
欧洲就不同了,除了英、法几乎没有民主国家。
法国的民主进程也一波三折。
英国的议会制政府多为贵族把持。
德、俄、奥的皇帝大权在握。
其它保、匈、罗、捷、波诸国清一色为君主制。
进入本世纪以来民主化的过程明显加快,选举制在一个个国家出现并取胜。
传统势力在德、俄、奥等国虽然强大,但战争起了清道夫的作用,一大批帝王在一、二次世界大战中王冠落地。
民主的进程当然加快。
后来极右的专制独裁势力卷土重来,这也是非理性势力的疯狂一扑,最后还是被击得粉碎。
二战后民主的潮流更加不可阻挡,大有遍及全球之势,成为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这些都是政治领域合理性的表现,也体现了实践理性精神的发展。
当然民主制也不是完美无缺,合理与否也是相对的,至少同过去比合理得多。
过去政治是黑箱,统治是人治。
人喜怒无常,又有私心贪欲,虽说有传统的宗教、道德、习惯等因素的维系,但作用毕竟有限。
在此情况下政治运作合理性难免较低。
现代社会政治权力的运作则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民主、法制、公开性、权力相互制约与监督,都是贯穿性的原则。
当然,这些原则能起作用到什么程度是另外一回事。
其实任何原则的作用都是相对的。
由于权力总是同资源的分配、名利地位和支配欲联系在一起,还有巨大的好处与机会,因此总是有无数政客逐鹿其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以及勾心斗角、贪污腐败现象有时也在所难免。
如美国70年代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80年代里根为伊朗门一事而烦恼,90年代克林顿为白水门事件和莱温斯基的裙子大伤脑筋。
但现代政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能把这些不合理事情揭发出来,或使那些私心最重的人也不敢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从而使此类事尽量减少,使政治尽可能循合理的方向发展。
如最近美国众院弹劫克林顿总统,虽有党派之争的背景,但毕竟打着保卫宪法的旗号,且按照规定制度来运作。
弹幼未获成功,但对以后的执政者仍大有震慑作用。
第二,国际事务的处理更趋成熟合理。
本世纪的政治冲突、暴力、战争、恐怖和流血事件并不比以往少.也许还更多,因为随着科技进步和战争规模加大,人类自相屠杀的能力已远胜于前。
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都超过千万。
这些都是政治失控和非理性的表现,也是我们应愧对前人的地方。
但恶梦醒来是早晨,劫后余生,人们似乎清醒了许多。
战后重组政治次序,建立联合国、欧共体及许多职能委员会。
虽然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不容侵犯,联合国的决议多数情况下仅只是象征性的,但国际舆论也不容忽视,各国掌权者一般也不愿冒天下大不题,干出那触犯众怒之事。
于是联合国真象那么回事运转了几十年,在协调关系、促进和平、扩大交流以及推动科教文事业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多数国家在处理国际事物方面日趋理智和成熟。
二战以来欧美土地上很少爆发战争,只是美国人不甘寂寞,喜欢对国际事务指手划脚,有时甚至派兵到国外去打仗。
流了别人的血,也流了自己的血。
当然多数师出有名,但近来美英对伊拉克和南联盟的轰炸似乎一反常态,连联合国的外衣也不要了。
但战火毕竟只在东方的土地上燃烧,西方除最近的科索沃以外仍相对平静。
科索沃属于东欧圈,距典型的西方(西欧和北美)还有些距离。
总的说来,二战后的西方在处理周边关系方面相对圆熟,同过去相比进步多了。
道德理性。
道德理性是实践理性的极重要方面,因为道德践筱是人类实践的极重要方面。
道德活动讲自律,自觉、自愿才能自为。
这也是道德自由的表现。
法律则是他律,带有强制性,心有不甘也必须照办,否则就要受惩罚。
经济生活中的人受利益和欲望支配,加入经济体系中,扮演一个角色,发挥某种作用,以图回报。
其实也是他律,欲望虽是自己的,却来自肉身,而非灵魂。
从此角度看,也是他律或强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谈到人无论何时都受外在必然性的支配,因而停留在必然王国,没有自由,即是此意。
但这是个体的或主体的角度,从宏观角
度或社会层面看,政治人和经济人都必须受一定的规则支配,如是方为有序。
此种规则体现了一定的合理性,也可以说体现了作为经济理性的实践理性。
这种实践理性是一种客观精神。
而作为道德律令的实践理性主要是主观精神,或者说首先是主观精神,因为是主体自觉自愿的行动。
在众多的机会和选择中,他可以这样做也可以不这样做。
而所以这样做,乃是出于道德上考虑而不是个人利益和外力强制。
选择这种行为,即是道德自律。
当然,道德理想作为伦理观念属于客观精神。
这种既客观又主观而最重要在于主观、亦即在于主体自觉选择的理性行为实即道德理性。
道德理性的确立是人性的胜利。
这种确立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长期累积的结果。
事实上,当代许多道德理念在很久以前已经出现,如摩西十戒的许多内容今天依然起作用。
十戒名义.上受自于天,其实是人类许多年道德实践经验的积淀,除宗教方面的内容外几乎为所有民族所共有。
从此角度看似很难说今天的道德水准比过去高明了多少,因为一些基本的准则是一以贯之的,如毋偷盗、毋杀生等,当然一些具体的做法因时代而异,相对于自己的时代总是有存在的理由,不能离开特定历史条件抽象评价。
从此角度看当代人是前人道德理性的承继者。
据当代欧洲人的价值观念调查组调查,大多数欧洲人仍格守传统的道德准则,如正直、忠诚、利他、勤劳、宽容。
以上道德观念也是发展变化着的,如宽容观念就是近代的产物,至少也是近代才被人们所重视。
中世纪的人搞起迫害来毫不容情,新教兴起人们斗来斗去吃了很多苦头以后才渐渐发现宽容的价值。
现代道德还深受科学革命和现代化运动的影响。
如民主的普及有力突破了等级和特权观念,平等精神流行,科学文化的普及大大促进了整个社会文明水准的提高。
中世纪的人特别下层群众往往卑微、粗野、委琐、狭隘,行为举止离文明相差很远,他们的祖先也许世代农耕,也许几代以前刚从森林、草原和沼泽地而来,难免带有粗俗之气和蛮野之风。
而当代文化普及、科学昌明、技术进步、视野开阔,残忍落后和不文明之事受到抨击,与以往相比,人们无疑生活在一个更加充裕、也更加文明的社会。
从此角度看,人们的道德理性也是在进步和发展。
3、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
20世纪也是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大发展的时代。
技术,或者说,人类使用工具驾驭自然为自己服务的能力从未达到今天的高度。
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写((共产党宣言))说资本仿佛用咒语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这些生产力不久前似乎还长眠于地下。
马克思所看到的生产力进步实际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时至今日,人类已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产生于1870年,主要是电气和化学的革命。
第三次出现在本世纪40年代,目前仍方兴未艾,其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及其广泛运用使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对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对文化与生活的影响可以说至深至巨。
有人据此认为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后工业社会,似可成立。
总之,人类的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在当代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
高科技渗人人类生活,不可离开须臾,甚至成为压倒性的力量。
因此我们这个时代不是技术理性有和无的问题,而是是否发展过甚的问题。
这当然不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到了极限,或不再需要,实际上它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前景可以说无限。
但另一方面,技术理性发展过甚,负面的因素也暴露无遗。
技术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高科技若缺少价值理性的导引可能给人类带来伤害。
技术越发达伤害越大,正所谓南辕北辙。
而自动化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都给人类带来了挑战。
19世纪的思想家担心物统治人,机器统治人,20世纪的思想家忧虑又多一重:电脑是否强于人脑?人能否驾驭自己仿佛用符咒呼唤出来的巨大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如所周知,当前人类生产出来的核武器足以把人类毁灭很多次,其中绝大多数来自西方世界。
在此情况下,人类将何去何从?价
值理性的意义凸现了。
4、价值理性
价值理性是人类从事价值追求价值评价等价值活动的能力。
价值是应有的理想。
设定一定的价值标准和取向,对与己有关的周遭事象进行评价,对自己向往的东西作为理想加以追求,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
康德说,人自己立法,自己遵守;位我上者灿烂的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都是强调价值理性的力量。
前面所说的道德理性也是价值理性,不过价值的范围更宽泛些,不仅涉及道德,而且涉及政治、法律、文化,几乎所有人类行为都有一个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的问题,价值观或者说价值理性都在起制约作用。
可以说人类行为实践时时受到价值理性之光的照耀,当然具体内容各有不同。
古代与中世纪人们受到血缘、地域、宗教、特权以及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束缚,理性之光相对说来受到遮蔽。
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冲破以前的种种禁锢,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道、自然法这些观念渐渐深人人心。
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所有这些被视为人类进步和文明标志的价值理念统统受到怀疑。
包括价值理性在内的理性主义遭到各种非理性主义流派的狂轰滥炸,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呐喊更被视为振聋,喊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尼采不是一个孤立的人,而代表了一个潮流,一个趋势,一个否定人类价值理性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甚至纯粹理性也与工具理性联手向价值理性挑战。
如分析哲学、逻辑实证主义也抨击价值观为形而上学,斥之为无意义。
实证法学派与形式法学派也在法学领域批评自由、民主、平等、正义和自然法为主观任意的假定和杜撰,应予摒弃。
于是古老的价值理性和自然法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难道人类的价值理性真的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要我们这代人来埋葬?
不,人类的价值理性不可能走到尽头,除非人类走到了尽头。
自由、平等、正义、人道这些价值观念仍在支撑着人类的精神世界,给人们提供价值上的导引。
君若不信,请参见各国宪法,几乎所有欧美国家都把其写人宪法。
保护自由、平等等人权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而古老的自然法理论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火劫难之后仍熠熠生辉,成为指导人们战后重建社会次序乃至惩罚战犯的精神力量。
当时的战犯审判一度陷人困境,因为战犯们声称自己是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他们在战争中的一切所为均是执行上级的命令。
这就使那些新潮法学派遇到难题,按他们的理论无法给战犯定罪。
但自然法理论却行。
战犯们助封为虐,违反人类的良知与道德,也违背自然法,犯下滔天罪行,因此应予严惩。
于是古老的理论再次闪光。
从技术理性角度看起来非常棘手的问题在价值理性面前迎刃而解,审判战犯有了理论上的根据。
当然,使战犯低头受审,关键还是靠军事实力、战场上胜负说话。
但成千上万人为之浴血奋斗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和权力制约关系,肯定还有保家卫国、捍卫自由与正义的价值理想。
因此反法西斯阵营的胜利不仅仅是美、苏、英、法、中等国对德、日、意的胜利,还更是正义对邪恶、民主对专制、人道对不人道、价值理性对非理性扩张的胜利。
可见,价值理性不是空的,它作为理想或理念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行为实践,从而影响到实践理性和工具理性乃至现实生活。
这种影响忽明忽暗,若即若离,时强时弱,但无所不在。
战后社会秩序重建,联合国宪章制定和国际事务的处理,都能看到它的影响。
前述欧洲人的价值观调查也充分说明价值理性的重要地位。
即使非理性主义屡起狂飘,但仍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它。
事实上,价值理性在当代世界之重要还不止于此。
技术理性的迅速发展同样需要价值理性来统御。
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生态失衡,乃至社会冲突、暴力、犯罪、剥削、压迫、贫富对立、种族冲突、无休止的战争,还有无尽的物欲,及物欲满足以后所产生的空虚与无聊,乃至回顾生命存在所产生的无根的感觉,这些共同的问题不分东西方都需价值理性来指引和统御。
感性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