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青年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青年观
以下是###整理的《鲁迅的青年观》,希望大家喜欢!
表情冷峻、文风更加冷峻的鲁迅,他的内心究竟有多少热情,这些热情的流向究竟在哪里,从来都是人们争说不休的话题。
因为鲁迅复杂的心境,他的文字也总是传达着复杂的感情,这既对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鲁迅造成困难,也使鲁迅的同样一段话语引来涵义不同甚至相反的阐释。
鲁迅对青年的态度,就是一个众说纷纭、歧义持续的话题。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的鲁迅已经37岁,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但他并没有真正扮演“青年近卫军”的角色。
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胡适、冰心、叶圣陶、茅盾、郭沫若、郁达夫等都要“年长”十岁以上,比起后起的进步青年,他更像一个“长者”,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或许更重要,鲁迅的思想成熟较早,他不世故,却看得清世故;他不喜欢老成,却非常吝惜自己的热情。
凡事他都会在质疑中观察、思考然后做出判断,鲁迅自己也有时并不喜欢这样的作法和状态,时在反省中。
这种质疑的思想使他发出的声音有时并不能为人理解,并会引来一些怀疑、误解甚至攻击,“保守”、“世故老人”等等反而是鲁迅在世时很早就得到的“名号”。
如何解读鲁迅对青年的态度和评价,所以就成了研究鲁迅思想时的一个重要课题。
1,青年应该“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实行”
鲁迅的文章里,“青年”是出现频率极大的词,生活在一个“风雨如磐”的时代,一个“因袭的重担”压得人难以承受的中国,鲁迅把革新的希望寄托于青年。
“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序言》)他心目中的中国青年,应该是敢于前行、无所畏惧,勇于对“无声的中国”发出真的声音的
前行者。
他们也许不无稚气,但这稚气正是他们挣脱束缚,去除羁绊
的表现。
在鲁迅心目中,青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五四新文化运动热潮中
的鲁迅,对中国青年的热血和激情给予充分肯定。
《狂人日记》曾把
中国的历史比喻为“吃人”的历史,他在杂文中也在这样的比喻下向
青年发出呼声:“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很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
使命!”(《灯下漫笔》)
青年的重要使命是为“无声的中国”呐喊。
青年理应承担怎样的
使命,鲁迅并没有那么具体的指引,在表达对青年的愿望时,他更像
一个文学家,希望中国的青年能够发出“真的声音”。
“青年们先能
够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
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实行,忘掉了一
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无声的中国》)为了这样的“真”,鲁迅从不计较他们所以做出的选择是否周全,是否“合乎情理”。
“只要能达目的,无论什么手段都敢用,倒
也还不失为一个有些豪兴的青年。
不过也要有敢于坦白地说出来的勇气,至少,也要有自己心里明白的勇气。
”(《新的事故》)
鲁迅是思想者,他自己的性格中有少有的早熟和冷静,这同他少
年时代起就看到“世人的真面目”相关。
他的思想很大水准上来自这
种几乎是天生的深邃,也有时让他自己觉得是一种难以挣脱的约束。
他对青年则另有希望。
只要是敢于前行的青年,即使他们身上有初出
茅庐的幼稚,但仍然让人看到未来的希望,所以他对这幼稚不但能够
原谅,甚至认为是青年区别于老年的重要标志。
“至于幼稚,尤其没
有什么可羞,正如孩子对于老人,毫没有什么可羞一样。
幼稚是会生长,会成熟的,只不要衰老,腐败,就好。
倘说待到纯熟了才能够动手,那是虽是村妇也不至于这样蠢。
” (《无声的中国》)比起衰老
和腐败,幼稚是青年性格中可贵的一部分。
在鲁迅的心目中,青年就理应是敢于说出真话,敢于挑战传统和,敢于抛弃诱人光环的人。
他们会所以受伤,会经受各种各样的打击,
但青年的成长也正依赖于这样的考验。
“魂灵被风沙打击得粗暴,因
为这是人的魂灵,我爱这样的魂灵;我愿意在无形无色的鲜血淋漓的
粗暴上接吻。
”“是的,青年的魂灵屹立在我眼前,他们已经粗暴了,或者将要粗暴了,不过我爱这些流血和隐痛的魂灵,因为他使我觉得
是在人间,是在人间活着。
”(《野草·一觉》)
作为一个背负着沉重的传统重担的“过来人”,一个青年时代在
黑暗的小屋子里抄古碑的“中年人”,鲁迅深知青年在前进的道路上
遇到的艰辛,知道他们内心无法战胜的“毒气”,这也是他对青年的
担心。
“中国青年负担的烦重,就数倍于别国的青年了。
” (《华盖
集*忽然想到(十至十一)》)“中国现今的一部份人,确是很有些苦闷。
我想,这是古国的青年的迟暮之感。
世界的时代思潮早已六面袭来,
而自己还拘禁在三千年陈的桎梏里。
”(《当陶元君的绘画展览时》)真正的青年,应该选择没有顾忌地前行,“我们更无须迟疑,仅仅试
练自己,自求生存,对谁也不怀恶意的干下去。
” (《忽然想到(十
至十一)》)
2,青年应走自己的路
鲁迅的青年观里,很重要也很特别的一条,是他并不希望青年苦
苦寻找什么指路者。
他认为,只有那些敢于照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勇往
直前的青年,才能在血气方刚中见出真性情。
从这个角度上,鲁迅对
被认为是“导师”或自认为是“导师”的人给予无情的嘲讽。
也正是
从这个角度出发,鲁迅眼里的青年和年龄无关,并不是年纪轻的人都
能够统称“青年”。
“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
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
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在这些类别里,
鲁迅只欣赏那些勇于前进的青年。
鲁迅告诫的是那些要前进的青年,至于像华小栓那样的“青年”
则不在此列。
前进的青年必会面临如何在歧路上选择的痛苦,他们或
者会寻找一个“导师”来领路,从而走上一条自己认为的捷径。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