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nsitivityAnalysisofEcosystemServiceValuetoCoastalTideland
DevelopmentinJiangsuProvince
MAYu-jun,HUANGXian-jin,XUMiao-miao,ZHONGTai-yang,DUWen-xing
(DepartmentofLandResources&TourismScience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
Abstract: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analyzethesensitivityofregionalecosystemservicevaluestotidelanddevelopment.Methodsofsensitivityandelasticanalysiswereemployed.Theresultsshowthatallofpresent3prevalentmodesoftidelanddevelopmentmakeregionalESVdecrease;however,themagnitudeofdecreasesisdifferent.TheESVsensitivitytoconvertingtidelandtoconstructionlandisthehighest,withvalueof0.93%insomearea,whilethatofdevelopingtidelandtoaquicultureuseisthelowest,andthatofconvertingtidelandtocultivatedlandismoderate.ItshowsthattheregionalESVsensitivitytodevelopmentiscloselyrelatedwithscaleofdevelopedarea,Thelargerthetidelandareais,thehighertheESVsensitivitytodevelopment.Conclusionofthisstudyisthat,inordertoensuresafetyofregionalecosystemandtopromotecoordinateddevelopmentbetweenecologicalandsoc-economicaspects,tidelanddevelopmentshouldbeplannedlegitimatelyandthetidelandecosystemshouldbeprotectedproperly.
Keywords:ecosystemservicevalues;tidelanddevelopment;sensitivity;coastalregion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物圈可持续性基础上[1],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
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
马育军,黄贤金,许妙苗,钟太洋,杜文星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研究目的: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沿海滩涂用地开发的响应。
研究方法:敏感性分析法与弹性分析法。
研究结果:目前三种主要的滩涂开发利用方式都会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但三者减少的幅度存在差异;将滩涂资源开发成建设用地的ESV敏感性最强,部分区域达到0.93;在滩涂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ESV敏感性居中(0.50左右);而将滩涂开发成养殖水面的ESV敏感性最小;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与区域滩涂数量密切相关,滩涂面积越大,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越强。
研究结论:为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应科学规划滩涂用地布局,保护滩涂生态系统。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滩涂开发;生态服务价值响应;江苏省沿海地区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06)04-0028-07
收稿日期:2006-03-23修稿日期:2006-07-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37302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451);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优选项目(94001);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研究项目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马育军
(1984-),男,江苏涟水人,研究生,主要研究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中国土地科学
ChinaLandScience
Vol.20No.4Aug.,2006
第20卷第4期2006年8月
马育军等: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29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不能替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
目前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集中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数量估算、时间序列变化分析、空间地域分布模拟、构成体系评估及不同生态系统的贡献率研究等[3-9],而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10-12];同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很多[13-18],但定量比较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湿地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响应状况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以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中的土地利用变化为例,研究滩涂资源不同开发利用方式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情况。
1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1.1理论基础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与效用(Ecosystemservicesaretheconditionsandprocessesthroughwhichecosystemandthespeciesthatmakethemup,sustainandfulfillhumanlife)[19]。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包括两大类:一是向人类供给生活生产必需的实物型生态产品,其实质是生态系统对能量的固定和物质的转化;二是提供保证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非实物型生态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与其服务功能相应的价值,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ecosystemservicesvalue),包括实物型生态产品价值和非实物型生态功能价值两部分。
(2)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生态系统类型在土地利用中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是人与自然交叉最为密切的环节,土地利用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地覆盖的变化必然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20],进而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生态系统非实物型的生态功能价值不能通过商业市场反映出来,导致人类在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自然资源的直接消费价值和市场价值,而忽略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及其价值,从而影响了人们对生态系统保护的自觉性。
生态系统是一种自然资本,可持续发展应使自然环境资产不因时间流逝而损坏,如果经济活动包括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导致自然资本减少,则应计算成本[9]。
(3)敏感性及其分析方法。
所谓敏感性是指同某项目或某系统相关联的一组因素中,某一因素发生变动后对该系统的预期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性质及影响程度。
而敏感性分析就是借助某种特殊形式的计算、测量揭示各个影响因素同某项目或某系统的关联程度,衡量某项目或某系统对各因素的敏感程度。
测定敏感程度的指标是敏感系数,其定义为:
[21]
敏感系数=目标变动百分比
因素变动百分比
1.2研究思路
笔者运用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价滩涂资源开发的生态效应。
首先结合国内外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已有研究成果,以当前应用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为依据,修正得到江苏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再根据研究区域的土地统计数据计算得到相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针对目前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根据敏感性系数SC(SensitivityCoefficient)计算公式1定量估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不同滩涂开发利用方式的响应程度。
(式1)区域ESV敏感系数(SC)=ΔESV/ESV
ΔA/A1
式中ESV为研究的基期数据,文中表示2003年的区域生态系服务价值,ΔESV表示沿海滩涂开发以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量,A1为2003年研究区域的沿海滩涂面积,ΔA表示滩涂开发面积的增量。
最后采用弹性分析方法,根据公式(2)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沿海滩涂面积的变化弹性,并结合实
证数据分析ESV敏感性与区域滩涂面积的相互关系。
对区域沿海滩涂面积A1,ESV可导,因此有
Eesv(A1)EA1=1im
ΔA→0
ΔESV/ESV
ΔA/A1
(式2)
2研究区域滩涂开发利用状况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析
2.1研究区域滩涂开发利用状况
江苏省滩涂资源面积占全国滩涂资源总量的1/4以上,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的5.6%,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连云港市、盐城市和南通市。
其滩涂资源开发历史悠久,1949年以前主要用于晒盐,1949年后的几十年主要用于围垦种粮,近20年来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水产养殖,最近几年则由于建设用地需求的急剧扩张,部分滩涂被开发成建设用地[8]。
“九五”期间江苏省提出了建设“海上苏东”的战略,组织实施了“九五”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即围垦滩涂3.60万hm2(54万亩),开发已围滩涂荒地1.07万hm2(16万亩),改造滩涂中低产田2.00万hm2(30万亩)。
进入“十五”,又提出了实施“新一轮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即匡围潮上带滩涂1.33万hm2(20万亩),开垦和改造已围垦区3.33万hm2(50万亩),发展潮间带养殖2.00万hm2(30万亩)。
截至2004年,全省已累积匡围滩涂170多次,匡围滩涂总面积达22.50万hm2(337.5万亩)。
滩涂开发主要是为了满足地区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耕地的过多占用导致沿海大量滩涂被开发成耕地予以种植,以保持地区耕地总量、确保区域粮食安全;而近海发展养殖业的天然优势以及水产养殖比较收益的存在使得沿海地区养殖业发展迅速,许多农民随之成为渔民;伴随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港口开发不断加快,对地区配套服务设施的要求也迅速提高,部分围垦滩涂被开发成为建设用地,而海滨旅游业的兴起更加快了滩涂开发成建设用地的步伐。
总体来看,当前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主要以种植、水产养殖等农业开发为主,兼顾工商贸、城镇、港口、旅游开发等。
在已开发利用面积21.81万hm2(327.2万亩),其中农业种植业面积5.59万hm2(83.8万亩),占匡围面积的24.8%;水产养殖面积8.33万hm2(124.9万亩),占围垦面积的37.0%。
2.2滩涂开发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析
江苏沿海地区滩涂资源的开发在一定时期都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围垦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2003年全省沿海滩涂社会总产值达269亿元,同时滩涂围垦促进了全省耕地资源占补平衡,增加了社会供给,拓宽了就业渠道。
但滩涂开发在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
1949年以来持续的滩涂开发使大片滩涂变为普通耕地、建设用地以及水产养殖地,现存湿地如孤岛状点缀其中,大量物种资源在无形中流失,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强度的开发行为给滩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造成了更大的损害。
由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强行改变、过渡攫取以及在种植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污染,导致在将滩涂开发成耕地的过程中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影响。
对耕地而言,使用的农药、化肥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而且由于水源的相通,使相关的湿地也受到污染,减弱了滩涂的湿地功能,同时也导致大量的水生动植物资源流失[8]。
虽然养殖水体在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大量水产养殖地的存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对基因资源的提供和在水分调节方面的功能,并且由于其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小于滩涂湿地,所以随着部分滩涂被用于水面养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会有所下降。
建设用地不仅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和保护功能微乎其微,而且由于其在水分消耗以及环境污染方面形成生态系统服务负价值,导致在新增大量建设用地的同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迅速减少。
滩涂资源在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气候调节等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明显强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对应30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8月第4期
①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规划(2005—2015年)》
的功能,对滩涂进行开发利用必然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一定程度的减少。
3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3.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获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即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通过对已有单位面积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系统服
务价值数据进行修正[6,7,22],得到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同时考虑价格的时间因素,利用物价指数进行再次修正得到江苏省2003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
3.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
研究区域内i类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
ESVi=9
j=1
!AiVij
(式3)
式中,ESVi代表研究区i类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元),Ai为研究区i类土地的面积(hm2),Vij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生态价值系数(元/hm2),i=1,2,3……10,分别代表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共10种土地利用类型;j=1,2,3……9,分别代表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供应和娱乐文化共9种生态系统服务类型。
研究区域内全部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
ESV=∑i=110
∑9
j=1
AiVij
(式4)
式中,ESV代表研究区全部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和,即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元)。
根据上文得到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和江苏省200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中有关本研究区域(连云港市、盐城市和南通市)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得到三个地级市2003年相应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如表1)。
4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分析
4.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敏感性分析
为了定量研究不同滩涂开发利用方式对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按照以上方法修正得到2003年
江苏省单位面积(hm2)滩涂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为57881元,水体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系数为42430元/hm2,建设用地生态价值系数为-20671元/hm2。
结合1949年以来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2003年沿海三市的滩涂面积以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测算在2003年基础上江苏沿海滩涂资源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对
研究区域连云港市盐城市南通市三市合计
表1
江苏省沿海城市200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万元)
Tab.1Theecosystemservicesvaluesinthecoastalcities,Jiangsuprovinceof2003
耕地
2436415102863002111054138
园地
216793823445273105186
林地
4245149063668998203
牧草地
08637870
其他农用地
171253419523195051785827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240689-365151-302939-908779
交通运输用地
-9836-13268-11973-35077
水利设施用地
3673338228602180982
未利用土地
284715126212520098
其他未利用土地
24581712670759985582511450
合计
513896195997912390233712898
土地利用
类型
马育军等: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31
滩涂
开发
的
ESV
响应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表2)。
计算结果显示,对滩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都会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
沿海三市在2003年的基础上,当有1%滩涂资源面积被开发,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合计减少量最大达到3亿元以上。
而各种不同的滩涂开发利用方式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比例均在0.10%-0.93%之间,即当研究区域内有1个单位面积滩涂资源被开发利用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在原有基础上减少0.1至0.93个单位。
无论是从三个地级市分别来看,还是从三市总和来看,当区域内有1%滩涂面积被开发为建设用地以后,都将导致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几千万元至上亿元,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滩涂开发利用方式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量,而ESV减少量占整个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比例也都在0.50%以上,最大的达到0.93%,相当于等量滩涂资源开发为耕地后ESV减少比例的1.5倍、开发为养殖水面后ESV减少比例的5倍。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滩涂转化为耕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敏感系数在0.5左右,即当研究区域内有1%的滩涂被开发成耕地以后,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下降0.5%左右。
由于单位面积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高于建设用地和水体,所以单位面积滩涂转化为养殖水面以后引起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比例均在0.2%以下,明显低于前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强度。
4.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与区域滩涂面积数量相关分析
文中已设定区域滩涂面积为A1,假设滩涂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为V1,区域耕地面积为A2,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为V2,区域所有土地面积为A,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和为ESV,滩涂开发面积为△A。
以滩涂向耕地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例,利用弹性分析方法研究ESV敏感性与滩涂面积的关系。
Eesv(A1)EA1=1im
ΔA→0
ΔESV/ESV
ΔA/A1
=1im
ΔA→0
(-V1ΔA+V2ΔA)/ESV
(-ΔA)/A1
=(v1-v2)A1
ESV
表2江苏省沿海城市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Tab.2Therespondofecosystemservicevaluestotidelanddevelopmentinthecoastalcities,Jiangsuprovinceof2003
研究区域
2003年区域ESV总量(单位:万元)
2003年区域滩涂面积(单位:hm2)
2003年滩涂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
滩涂→耕地(1%)△ESV(万元)
ESV变化率
ESV敏感系数滩涂→养殖水面(1%)△ESV(万元)
ESV变化率
ESV敏感系数滩涂→建设用地(1%)△ESV(万元)
ESV变化率
ESV敏感系数连云港市
513896
32408
4.32%
-1669.11
-0.32%
-0.32
-500.74
-0.10%
-0.10
-2545.71
-0.50%
-0.50
盐城市
1959979
207619
12.23%
-10693.00
-0.55%
-0.55
-3207.92
-0.16%
-0.16
-16308.9
-0.83%
-0.83
南通市
1239023
146875
13.94%
-7564.50
-0.61%
-0.61
-2269.37
-0.18%
-0.18
-11537.30
-0.93%
-0.93
三市合计
3712898
386902
10.17%
-19926.60
-0.54%
-0.54
-5978.02
-0.16%
-0.16
-30391.90
-0.82%
-0.82
32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8月第4期
=
(v1-v2)1
V1+V2A2+ESV其他
A1
(式5)
式中,ESV其他表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除去滩涂和耕地而由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数量。
在基期数据基础上,假设只发生滩涂转化为耕地这一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则(式5)中V1、V2、ESV都是常数。
因此区域滩涂面积A1越大,则区域的耕地面积A2越小,所以ESV敏感性越强,并且由于V1-V2为正值,所以区域滩涂面积越大时,单位面积滩涂资源的减少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量越大。
采用相同的方法,可以推导得到:在将滩涂资源开发为养殖水面或建设用地的过程中,存在类似规律。
因此可以得到区域ESV
与滩涂面积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
结合表2中的实证分析结果,从滩涂开发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与区域滩涂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的关系来看:南通市滩涂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94%,大于盐城市和连云港市,相应地南通市三种滩涂开发利用方式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强度也最大;而连云港市滩涂面积比重最小,其滩涂开发引起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强度也最小。
这就说明滩涂开发引起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强度与其滩涂面积比例密切相关,原因在于滩涂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越大,其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越大。
由于江苏省滩涂面积大,其对全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沿海地区滩涂生态系统的维护也具有重要价值。
5结论与建议
目前三种主要的滩涂开发利用方式都会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但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引起生
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幅度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存在差异:将滩涂开发成建设用地的ESV敏感性最强,部分区域达到0.93;在将滩涂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ESV敏感性居中(0.50左右);而将滩涂开发成养殖水面的
ESV敏感性最小;同时区域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与该区域的滩涂数量密切相关,滩涂面积越大,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越强。
而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适度范畴仍需要通过敏感性分析作进一步研究。
结合以上对于江苏省滩涂开发及其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的分析,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完善滩涂资源开发的经济核算体系。
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应作为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生产效益的评价,以利于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5]。
这就要求必须通过税收方式将滩涂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纳入开发成本,从而促使开发者更加注重滩涂资源的适度开发。
(2)集约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保护滩涂用地生态系统。
注重
马育军等: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33
34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8月第4期港口、交通设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减少对滩涂资源的占用,并通过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从而减少建设用地对于滩涂资源的占用以及污染[23]。
(3)科学规划滩涂用地布局,尤其是注重引入循环经济方式[24],增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资源流链接。
通过科学的滩涂用地布局,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也能引导滩涂地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4)加强滩涂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
在滩涂生态脆弱地区或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点,以更为准确地把握滩涂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从而为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方式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KreuterU,HarrisH,MatlockM,etal.ChangeinecosystemservicevaluesintheSanAntonioarea,Texas[J].EcologicalEconomics,2001,39:333-346.
[2]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5):607-613.[3]白晓飞,陈焕伟.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18(2):109-111.
[4]阎水玉,杨培峰,王祥荣.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度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1):93-97.[5]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等.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23(4):360-367.
[6]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
[7]宗跃光,陈红春,郭瑞华等.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构分析-以宁夏灵武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0,19(2):148-155.[8]孙玲,朱泽生,刘羽等.大丰市滩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农村生态环境,2005,20(3):10-14.
[9]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等.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1):47-53.
[10]蔡银莺,李晓云,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大连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3):186-189.
[11]王新华,张志强.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4,13(4):608-611.
[12]王宗明,张树清,张柏.土地利用变化对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4,24(1):125-128.
[13]周林飞,许士国,孙勇.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恢复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167-171.
[14]LIBo,ZHONGYang,NAKAGOSHINobukazu,etal.EstimationofecologicalservicevaluesofwetlandinSHangHai,China[J].ChineseGeographicalScience,2005,15(2):151-156.
[15]王伟,陆健健.三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J].生态学报,2005,25(3):404-407.
[16]段晓男,王效科,欧阳志云.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05,27(2):110-115.
[17]鄢帮有.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04,26(3):61-68.
[18]辛琨,肖笃宁.盘锦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J].生态学报,2002,22(8):1345-1349.
[19]DailyGC.Nature’sServices:SocietalDependenceonNaturalEcosystems[M].WashingtonDC:IslandPress,1997.
[20]TurnerBLⅡ,DSkole,GFischer,etal.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science/researchplan[R].IGBPReportNo.35andHDOReportNo.7.StockholmandGeneva:1995.
[21]潘小春.利润敏感性分析—利用函数的弹性求利润的敏感系数[J].经济师,2005,(9):121-122.
[22]CostanzaR,ArgeR,GroatR,etal.Thevaluesoftheworld’secosystemservicesandnatural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
[23]黄贤金.资源经济学读本[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40-41.
[24]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75.
(本文编辑仲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