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讲 社区与城市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指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 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 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思考题
随着现代传媒(如电视、网络)等对乡土 文化的侵蚀,探讨你对“乡土文化”当代 命运的看法? 探讨你怎么看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中国城乡差距的现状?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波动中重新扩大 2.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3.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悬殊 一是在教育方面。 二是在医疗方面。 三是在社会保障方面。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 城乡协调发展的融合理论 所谓城乡融合,是要从本质上消灭城乡对立,而 不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具体形态。 (1)优先发展乡村社区的模式。 (2)重点发展城市社区的理论模式。 (3)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式。
一、城市社区概述
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 密集人口所组成的地域生活共同体,其主要特点是:(1) 人口集中,异质性强;(2)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3)具有 各种复杂的制度、信仰、语言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4) 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组织;(5)家庭的规模和职能 缩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较松散;(6)思想、政治 、文化相对发达。
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的变 化
第一,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种植业得到发展的同时,林、 牧、副、渔和第二、第三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就业结 构出现了农业劳动力就业的比重下降、非农就业外出务工 的比重迅速增加的趋势。 第三,家庭的变化。主干家庭仍是农村家庭的稳定的家庭 结构形式;联合家庭的比重减少;在家庭的代际关系中, 由于老人权威地位的丧失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弱化 第四,人际关系的变化。农村社区的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 使人际交往范围在逐步扩大;农村人际关系越来越理性化 、功利化。
③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如: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四、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二)对近现代城市规划产生重要影响的欧美城 市规划思想简介 1.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 2. 芒福德的“有机秩序” 3. 马塔的“带型城市”
四、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
四、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1855—1936)
四、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西方社区研究的理论
2 芝加哥学派 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理论是在对芝加哥市的各种实地研究 中诞生的。 帕克创立了人文区位学(human ecology,又译作人文生态 学)的理论,提出从社区整体研究城市的观点 伯吉斯首先提出了城市区位的“同心圈理论”,后人又补 充了“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
(三)社区研究的方法 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地调查方法,另一类 是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又可细分为: 第一,人类生态学(人文区位学)的方法 第二,社会/文化人类学的方法。 第三,社会体系(系统)的方法。
第二节 农村社区
一、农村社区概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的变化 三、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社区概述
3.社区概念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 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 活动区域。
“社区”与“小区” “社区”与“社区居民委员会” 思考: 社区与社会的区别?
二、社区要素
占有一定的地域 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 共同的文化和制度 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社区服务的公共设施
“街道社区”——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 第一阶段(1949~1966):基层政府的派出 机关; 第二阶段(1976~1987):恢复发展阶段。 继续履行政府管理城市的职能。 第三阶段(1987~)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 时期。
三、社区的社会功能
桑德斯认为社区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中心; 葛尔宾认为社区的主要功能是商业交易。
三、城市社区建设
Leabharlann Baidu一)提出背景: 社区服务的发展 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二)基本方向 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 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 题,促进社区健康发展。
四、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城市问题
指在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问题. 如: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①环境质量下降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规划
(一)霍华德的“花园城市”
霍华德是近现代欧美最具影响的城市规划学家之一。他在 其著作《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城市规 划思想。他相信根治当时城市主要社会问题的办法是使人们回 到小规模、开放的、经济均衡和社会均衡的社区。他论证了这 样一种新型的居民点即“城市—农村”或“花园城市”。这种 社区既有保证人们有获得职业岗位和享用各种市政服务设施的 机会,又有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此它集中了城市、农
四、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二)中国社会学中的 社区学派
吴文藻 30年代曾积极倡导社区研究 ,推进社会学中国化 将“社区”作为 “community”的中文译名, 即由吴先生确定。 吴先生认为,“社区乃是一 地人民实际生活的具体表词 ,它有物质的基础,是可以 观察得到的”。
四、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四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三)勒· 柯布西埃“阳光城”
勒· 柯布西埃是一位在瑞士出生,而法国度过其整个专业 生涯的城市规划思想家。他的有关”阳光城“的思想来源于他
素为的”拥挤的弊端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这样一个悖论。 他认为,就一定空间地域而言,采取大量的、高层的建筑形式 虽然使人口密度非但不会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但同时在这些 建筑周围有将腾出很高比例的空地。按照这一构想,城市的景 象讲师大量的绿地分隔穿插在摩天高楼之间。这样,既能获得 一个很高的人口密度,同时使多数土地不被建筑物占用。他的 思想对二战后的城市规划影响很大,尤其表现在对旧城改造和 城市更新上。
“新”主要在于:以前关于加快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多是侧重于 从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进行突破,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则是从宏观层面、从战略高 度,从多方面着手,通过综合措施全面推 进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 展。
第三节 城市社区
一、城市社区概述 二、城市社区分类 三、城市建设 四、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社会结构比 较简单、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费孝通:传统农村社区“差序格局”,西方国家社区:团 体格局。(《乡土中国》)
农村社区有别于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是: (1)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较少流动; (2)经济活动简单; (3)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 (4)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远不如城市复杂; (5)家庭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缘关系浓厚, 人际关系密切。
《乡土社会与法理社会》
由具有共同习俗 和价值观念的同 质人口所形成的、 关系密切、富有 人情味的社会组 合方式 。
由契约关系和 理性意志形成 的社会组合。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 罗密斯(C.P.Loomis)将 该书译为《Community and Society》 (《社区和社会》,也译为《礼俗社会与法 理社会》,正式中译本为《共同体与社 会》 )。英文社区一词由此产生。
二、城市社区的分类
我国城市社区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第一,传统街坊社区。 第二,单位型社区。 第三,混合型社区。 第四,新兴商品房住宅社区。 第五,过渡型边缘社区。
城中村
“城中村”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城市化过程中突生的社会 现象,广义而言,城中村是指已划入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区 内的、农业用地已经很少或没有、居民也基本上非农化的 村落;狭义而言,特指那些农地与居民早已非农化,村庄 也已经转制为城市建制、只是习惯上仍称为“村”的社区 聚落。 产生原因:第一,工业化和城市迅速扩张是产生城中村的 直接原因。第二,制度差异是根本原因。 讨论:在转型中的中国,城中村这种独特的社区类型引起 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面对各种强 拆报道,我们应该怎么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现象?
四、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二)芒福德的“有机秩序” 芒福德的 “有机秩序”中指出,为纠正工业城市的弊病, 建立“有机秩序”,应该包括以下要点(1)必须保持低密度 (2)必须限制城市规模(3)人们必须生活在自然的、露天 的绿色环境中(4)社会交往必须保持在一个基本水平,以确 保身体健康和社会关系的健全(5)家庭作为最重要的初级群 体,应成为新城市建设加以关注的焦点(6)居住区是新城建 设的主要单位(7)强调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8)车辆交 通与步行交通相互隔离(9)新城市是一个完全的社区
四、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西方社区研究的理论
1 滕尼斯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著名社会学家 ,德国的现代社会学的缔造者之 一。 著作《共同体与社会》。 将“社区”定义为一种基于血缘 关系或自然情感的社会有机体。 而“社会”则是由契约关系和选 择意志造就的机械结合 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有机团结 与机械团结
2、中文的“社区” 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在其论文《二十年来中国 社区研究》中说: ‚当初,Community这个字介绍到中国来的 时候,那时的译法是‘地方社会’,而不是 ‘社区’。当我们翻译滕尼斯的Community和 Society两个不同概念时,感到Community不是 Society,成了互相矛盾的不解之辞,因此, 我们有感到‘地方社会’一词的不恰当,那时, 我还在燕京大学读书,大家谈到如何找一个确 切的概念,偶然间,我就想到了‘社区’这么 两个字样,最后大家援用了,慢慢流行。这就 是‘社区’一词的由来。‛
第八讲 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述
第二节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第三节 城市化
第四节 虚拟社区
第一节 社区 概述
一、社区概念 二、社区分类与功能 三、社区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社区概念的产生 首次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的 是德国社会学家F· 滕尼斯(F.J.Tonnies) 1887: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
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社区不只存在与城市,农村也有社区;( 社会学的社区研究主要是对农村的研究而 不是城市的研究) 社区不等于行政社区;(“飞地”问题) 社区与单位在地理空间上并不一定截然分 开。
二、社区的类型
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 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 城市社区、乡村社区、小城镇社区、城乡 联合社区 实体社区、虚拟社区
四、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三)马塔的“带型城市” 马塔是西班牙的一位城市规划专家。1882年,他提出 发展“带型城市”的思想,即使现有的城市沿着一条高速度、 高运量的轴线向前发展。他认为,在新的集约运输形式影响 下,城市将发展成带型的。他还据此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 构想,即从西班牙的加的斯到俄罗斯的彼得堡,构筑一个横 跨整个欧洲、全长1800英里(约2897公里)的带型城市。” 带型城市“的思想适应了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只要在带 型的尽端简单地向前推进即可。因此,它对后来欧美的城市 规划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八讲 社区
参考文献: 徐琦等《社区社会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世界社区理论与实务经典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 方明等《观察社会的视角——社区新论》知识出版社 1991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学者眼中之国外社区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马戎等《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三卷本)天津人民 出版社1996 谢芳《美国社区》(学者眼中的国外社区之一)中国 社会出版社2004 王铭铭《社区的历程》天津人民出版社
村的优越性而又避免了城市环境恶化与农村缺少机遇的不足。
四、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二)芒福德的“有机秩序”
芒福德是继霍华德之后英美又一著名的城市规划学 家。他对现代城市深恶痛绝。他把特大城市看作一个非 自然的环境,其间存在着种种难以克服的问题。要解决 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是解散特大城市,另寻出路。 “有机秩序”是芒福德提出的一个符合个人所有的 生物需要与社会需要的,亦即充分地适合于人类生活的 新型城市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