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反应角度分析中诗英译翻译_以_天净沙_秋思_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 秋思 !译文二采用归化译法, 译文一采用异化 译法。三篇译文在 对译 文内容 的理 解上虽 然与 原文 读者无 法完全一致 (主要体现在文化意象词的不同联想上 ), 但根据 译文读者的反 应来看, 多数译文读者能 体会出原作 传达的寂 寥与思乡之情, 这与原文理解都比较 接近。理论上 讲从照顾 译文读者角度 , 归化 译法更 易于 读者的 理解, 译 文二 采用归 化译法, 对原诗采用了解释性的阐述, 译文 读者理解更 透彻, 但是实际上, 译文一的异化译法完全套 用原文的形 式也同样 能为译文读者 所接受。总的来说, 归化 和异化的译 法并不妨 碍译文读者对原文主要 内容的理解, 因 此两种译法 都是可行 的, 没有所谓的优劣。译文一采用完全 的异化译法 并没有使 译文读者对原产生意义 理解上的偏差, 说明即使是 从读者因 素角度, 异化译法在诗歌翻译中仍是 可行的。汉诗 异化翻译
∀ ∀ 摘 ∀ 要: 接受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都强调译文读者的反应在翻译中的巨大 作用。从读者 反应角度 探究不同译 文的翻译效果, 研究形式与意义关系处理和归化异化翻译策略选择两大问题, 可以看 出, 形式 和意义统 一以及异化 翻译策略在中诗英译中 更具优势。 ∀ ∀ 关键词: 读者反应; 中诗英译 ; 归化与异化 ∀ ∀ 中图分类号: H 15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6- 0448( 2009) 03- 0152- 03
∀ ∀ 四 ∀ 从读者反应角度分析归化与异 化翻译策略选择
∀ ∀ 归化与异 化是翻译界长期争议的话题 之一, 是 德国著名 哲学家和翻译家施莱尔 马赫 ( Sch le ie rm acher)提出、劳伦斯 文努蒂 ( L aw rence V enuti) 推广 使用 的翻 译 两大 策略。 翻译 过程 受作者 意图、文本形 式、翻译目 的、读 者期待、主 导美学 观、意识形态等的影响。归化策略是以 目的语文化 为目标的 翻译策略, 为目的 语读 者服务。 异化主 要突 出原语 文化, 保 留原文本的原 汁原味。 不同的 翻译 策略引 起不 同的 翻译效 果, 究竟孰优孰劣很 难有统 一的 评判标 准, 从读 者角 度出发 分析翻译策略 的选择和 译文的 效果 就是具 体考 察译 文是否 符合译语读者的需要既 流畅自然又清楚易懂 , 检验 译文是否 保持了诗歌的音韵和谐 和音形义俱美。目 前在中国翻 译界, 外译中异化策 略明显占领上风, 中译外 归化策略大 都作为准 绳, 甚至有不少译者把归化的翻译策略 尊为追求的 目标与翻 译的准绳 [ 9] 。在中诗英 译中是 否也 以归化 为主 从读 者对不 同译文的反应 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 ∀ 三 ∀ 从读者反应角度分析翻译形式 与意义的关系处理
∀ ∀ 在诗歌 翻译 中, 形 式与 意 义是 互相 关 联的 两个 重 要方 面。许渊冲提 出 译诗 要尽 可 能传 达原 诗 的意 美、音 美 和形 美 [ 6] 。奈达也说: # 在诗歌 翻译里内 容与形 式的 矛盾尤 为突 出 & &拘守内容而不考虑形式 常流于平庸, 而失去 原诗的光 彩和魅力。另一方面, 为了再现文体而 牺牲意义只 能制造一 种印象而不能传递信 息。∃ [ 5] 在文学翻译中, 译者有时为了意 义传达而改变形 式可 能会 造成原 文美 学价值 的缺 失。译文 二和三都采用自由译 法, 意义更清晰但 会对译文读 者对其文 体和风格的判断产生 干扰。例 如, 天净沙 秋思 !的译文二 采用的是散体译文, 令译文读者误认为 天净沙 秋 思 !是散 文而不是诗歌。这说明从读者 反应角度, 保留形式 的一致更 能帮助译文读者对 原文 的文体 和风 格作出 与原 文读者 一致 的判断; 相反, 如果 改变 形式则 可能 令译文 读者 产生判 断的 偏差。许渊冲 认为 # 散体 译文 即 令达 意, 风 格已 殊, 慎 而又 慎, 原诗情趣, 转易保存 ∃。只有与原作风格接近的 译文才既 符合奈达的 功能 对等 原则, 又 与刘 重德 的 # 信 达切 ∃原 则一 致。所谓切, 即切合 (或 接近原 文 ) 风格, 因此从 读者反 应角 度来说, 对原作进行复制性翻译能保持 原作与译作 风格的对 等, 给译语读者留下一点张力和审美距 离是文化交 流和审美 要求的需要 [ 7]。
V e rs ion 1:
收稿日期: 2009- 03- 19 作者简介: 王琦 ( 1975- ), 女, 江西瑞昌人, 宁波大红鹰学院讲师, 上海交通大学 2008级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 从事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 3期∀ ∀ ∀ ∀ ∀ ∀
王琦: 从读者反应角度分析中诗英译翻 译 以 天净沙 秋思 !为例
天净沙 秋思 !是元朝散曲小令中的杰作, 有多个译本。由 于原作者在诗 中不拘于 语法, 仅 有名词 建构 意象, 给 读者留 下了很大的想 像空间, 因此 不同 的译者 有不 同的 理解, 也产 生了不同的英 译本。从 文献上看, 顾延 龄等学者对 其英译本 进行了有益的 分析和探讨。黄国文从语言分 析入手, 对三种 英译本进行语 言分析, 探讨译诗、曲中 # 形式对等 ∃的重 要性。 原文共 28个字, 组成两个句子, 译文一 ( Sch lepp译 ) 原曲的 9 个名词词组分 别被译成 9个 英语 名词词 组; 译文二 ( 翁显良 译 )采用散文释义方法, 与 英国的 A rthur W a ley 相似, 属于表 意派 (神似派 )。主张不要因韵害义, 以为译文主要传达原诗 意境, 而不 顾 原诗 的 韵 律 问题。 译 文三 (丁 祖 馨 与 Burton R a ffe l合译 )介于前两个译文之间 [ 1] 。
1 53
T une to # Sand and Sky∃ A utumn T houghts D ry v ine, o ld tree, crows at dusk. Low b ridge, stream running, co ttages. A nc ient road, w est w ind, lean nag. T he sun w ester ing A nd one w ith broken heart at the sky% s edge. V e rsion 2: A utumn Crow s hov ering ov er rugged trees w reathed w ith rotten v ines the day is about done. Y 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 r a spa r k ling stream, and on the far bank, a pretty little villag e. But the traveler has to go on down th is anc ient road, the w est w ind m oan ing, h is bony ho rse groan ing, trudg ing tow ards the sink ing sun, farthe 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 e. V e rsion 3: T une: T ian Jing Sha W ithered v ines hang ing on old branches, R e turning crows cro ak ing at dusk. A few house h idden past a narrow br idge. A nd below the bridge qu iet creek runn ing, Down a wo rn pa th, in the w estw ind. A lean horse com es p lodd ing. T he sun dips down in the west, A nd the loves ick traveler is still a t the end o f the wor ld.
∀ ∀ 中诗英译的 研究大 多以 分析文 本为 主, 例如, 黄国 文对 天净沙 秋思 !的三 种英译 本, 从 译文是 否忠实 于原文、是
否能传递原曲的意境 、留给读者想像的 空间有多大 等方面对 译文进行了分析。但译文读者在翻译中 的作用研 究很少 [1] 。 王佐良在文学翻译要注意三点 中提到, 翻译要更多 地注意读 者, 考虑读者可能有 的反 应, 所以译 本要 不断更 新 [ 2] 。研究 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是非常 必要的, 对于中诗英 译中形式 与意义关系处理和归化与异化 翻译策略选择 这两大问 题, 从 读者反应角度出发探求不同译 本可能产生的 翻译效果, 能够 帮助译者在翻译诗歌 时选取更能为读者所 接受的翻译 策略, 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
但是, 如果一味保 留形式 而忽 略意 义, 原 文本 就会 变得 空洞、不自然。例如, 为了使译文 押韵, 而刻 意改变某个词反 而因意义发 生 改 变 而 可能 变 得 无 趣。 # 超 码 翻 译, 添 枝 加
叶 ∃, # 减码翻译 , 削足适履 ∃, # 破坏原诗 含蓄美 ∃, # 译文风格 与原文背道而驰 ∃ [ 8]。 诗歌翻 译如 何完全 保留 形式 却能做 到译文理解不 受影响是非 常难的。 天净 沙 秋 思 !的译文 一是译文意义与形式都 保留的少见的译文范 本, 是 翻译追求 较完美的境界 。根据译 文读 者在 基调、对译 文内容 的理 解、 对文化意象词 的理解、对译文的评价等 方面与原文 读者进行 比较的结果, 译文一并没有造成译文读 者对译文理 解与原文 读者有很大的出入。相反, 从对以英语 为母语或主 要语言的 国家读者中所 做的一份 实证调 查中 译文读 者对 译文 理解的 量化得分看, 译文一略逊于其他译文, 但在对 译文评价 上, 译 文一获得最好 评价。该 调查问卷共发给 18名澳大 利亚不同 年龄、不同 受教育程度 的外籍朋友, 12 名在学校教 书的来自 不同国家的外 教共 30名外籍朋友。问 卷对象还兼 顾不同性 别、兴趣和对中文的 了解程 度等 因素, 调查 结果 充分 表明忠 实原作风格的译文能给 读者带来中国古诗形 美、音 美和意境 悠长的美的享 受, 可 见, 在诗歌 翻译 中做到 形式 吻合 与意义 保留是可能的 , 也是最完美的。
∀ ∀ 一 ∀ 理论基础: 接受理论和功能对 等理论
∀ ∀ 接受理论又称接 受美学, 是姚斯 ( H ans R oberts Jauss)和 伊塞尔 (W o lfgan Iser) 为 代 表的 联 邦 德 国康 斯 坦 茨 学派 所 创 [ 3] 。接受理论认为作品总是为读者而创 作, 文学 的唯一对 象是读者。读者是 文本 接受历 史的 决定性 因素 和能动 的主 体。读者作为作品接受的能动 力量, 在 阅读过程中 具有重要 地位。读者对翻 译的方 法、策略 和语言 选择 都有影 响, 且是 评价译文的 重要 手 段, 只有 读 者普 遍认 可 的译 文才 是 有效 的。接受理论强调读者的中心 地位, 给 翻译研究带 来了新的 视角, 把人们从 # 直译 ∃和 # 意译 ∃之争中解脱 出来 [ 4]。
接 受理论 和动态 对等理 论都主 张目的语 读者不 应被忽 视, 在翻译的 过 程中 应得 到 加强。 两者 都认 为 读者 有 积极 作用。
∀ ∀ 二 ∀ 天净沙 秋思 !原文及译文文 本分析
∀ ∀ 天净沙 !原作的 词汇具 有丰富 的文化 内涵, 因此, 译者 也应将原作的 意思传达 清楚而 且应 把内涵 意义 和风 格传给 目的语读 者, 使 其具 有与 原 作读 者相 近 的感 受。马 致 远的
第 2
40 卷第 009年 5
3期 月
∀wk.baidu.com


∀ ∀ ∀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NANCHANG UN IV ERSITY
V o.l 40 N o. 3∀ M ay. 2009
从读者反应角度分析中诗英译翻译
以 天净沙 秋思 ! 为例
王∀ 琦
(宁波大红鹰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浙江 宁波 ∀ 315175; 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上海 ∀ 200030)
关 于功能 对等 理论, 美国 翻译 家奈达 ( Eugene A. N ida) 的结构主义归化翻 译理论 认为, 翻译就 是 # 再现 最近似 而又 自然的译文 ∃, 其效用和认可度很大程度取 决于读者, 翻译的
宗旨就是以译 文读者为本, 让译文的读 者与原文的 读者获得 大致相同的感受 [ 5]。翻 译研 究的 焦点从 原作、译 作、源语文 化、译语文 化、原作者、译者 转移到 读者身 上, 为翻译 提供了 一个新的标准 , 真正体现了翻译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