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应试教育的恶果及成因 教育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应试教育的恶果

1987年11岁小学生夏斐因考试未得高分,被母亲活活打死,母亲在狱中自杀,从而使一个家庭从社会上消失了;1995年6月,某初中学生李某因违反学校早读不能看课外书的规定被学校老师罚款和打骂,自杀;1996年10月,某市学生周某因参加数学奥林匹克赛被淘汰,在教室上吊自杀;1997年3月,某市高三的林某因考试压力大,写了一份遗书,放煤气自杀……

一例又一例的中小学生因学习压力而自杀,造成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悲剧。为何我们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变得如此的差,抗挫折能力竟如此缺失?难道这真的只是中小学自身的原因吗?不是的,这一次一次的恶性案例应该使我们警醒,不能再停留在表面来看待问题,应该从更深层次来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又是什么原因催化他们走上了自杀杀人的道路?是应试教育,是社会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定义优等生,差等生的一棍棒打死人的错误观念。

应试教育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只面向于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通过考试,将学生按照考试分数进行分等,以此来决定判别:哪些学生达到了教育要求,哪些学生没有达到;哪些学生是优等生,哪些学生是差等生;哪些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哪些学生应该被学校淘汰;哪些学生能够进“重点校”,哪些学生只能进“一般校”。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分数成了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这必将导致教育偏离培养人的初衷。为了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教学方法趋于陈旧化,传统化。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逐渐变得重智轻德,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课堂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平时搞“题海战”使学生成了解题的机器,总是频繁统考、统测,搞分数排序,而使学生成了考试的奴隶,学生常常处于一种精神压抑下的苦学、厌学,甚至逃学、弃学,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

学生在学校总是因成绩而被不同对待,老师同学都倾向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优生总是备受关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却备受冷落。即使在家里,家长也会对成绩优秀的孩子特别照顾,给予更多的赞扬,成绩较差的孩子更多地是受到家长的责骂,甚至是挨打。久而久之,成绩差的孩子变得缺乏自信,变得自卑,而成绩好的学生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变成了学习的工具。在这样的压力下,学生不得不孜孜不倦地追求分数,学习演变成了追求分数。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使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片面追求分数,缺失德育,使学生中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学习成绩很优秀,但无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等。有的甚至走上歧途,毁了一生,像马加爵,药家鑫,

他们都是学校的尖子生,却成了血腥的杀人犯;北大,清华的高材生自杀现象并不鲜见。这一件一件让人痛彻心扉的悲剧,该引起社会的反思呀!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毫无创造性的被动学习,没有主动性。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缺乏创新教育。现在我们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深有感触了,是该做出适时改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