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群体心理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林格尔曼的拉绳实验中,发现群体中每个人的平 均贡献随参加人数的增加而减低,此即所谓的林格 尔曼效应。
三、从众
• (一)从众现象 • 从众,是指他人从事某一活动自己也去从事这一活
动。按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行事,自己不另搞一套。
三、从众
• (二) 谢利夫的实验研究 • 为测量群体对其成员的影响,谢利夫(1963)让
• (一)阿尔波特的现场研究 • 美国学者阿尔波特(Alpert)通过观察汽车司机遵守交
通规则和工人上班迟到的状况,发现多数人有服从规 范和遵从众人的习惯,他把这种行为称作惯例行为。
四、破窗效应
• (三)破窗效应的启示 •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
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任何严重 的事情,都是从最初的不经心 而慢慢铸成的。任何失范行为 都是在一定的附加条件铺垫下 形成的。人们易接受“社会 感染”,或者接受某些“暗 示”,做出自己没有感觉到严 重性的事情来。
五、服从
• 在他人要求你做某事时,即使你不太愿意,但终究还 是做了,这就叫做服从。
•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 第二节 集中群体现象 • 第三节 集群行为 • 第四节 民族心理研究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 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 • 二、群体心理效应 • 三、群体分类 • 四、群体凝聚力
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
• 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 (1)群体必须首先是一群人,家庭、小组、公
四、破窗效应
• (二)破窗效应的某些表现 •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桌上的财
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会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 念;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 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 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 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 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就得不到纠正,会日趋严重。
第八章 群体心理
【内容提示】
群体心理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社会群体的群体心理,是 指社会中的某一群体或组织的心理;二是集群心理,当我 们把临时聚集的人群看做一个群体,考察这个集群的心态 过程时,我们称之为一种集群心理;三是民族心理,它限 定为一个人类共同体在同质文化下的相似心理活动倾向。
第八章 群体心态
一、社会促进
• (一)F. H. 奥尔波特的研究 • 1920年实验:让9名被试在不与别
人竞争的正常情况下,对内容相同 的短文写出反驳意见。 • 结果发现:从完成作业的数量上看, 6个人一起做比个人单独做效果好, 3个人单独做比集体做效果好;从 完成的质量上看,个人单独做比一 起做效果好。
一、社会促进
情境下,个人的选择将受团体压力的影响.
四、破窗效应
• (一)破窗效应的由来 •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 •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
林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 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 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四、群体凝聚力
• (二)群体凝聚力的规定要 素及条件
• 群体凝聚力的条件要素主要 是由群体及其成员两个方面 构成的。
四、群体凝聚力
• (三)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 • 心理学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认识到,要提高生产
效益,就必须重视改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 这方面不少的研究说明,高凝聚力的群体中,成员
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 • 3 群体的促进和干扰作用
三、群体分类
• 1 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 • 2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3 大群体和小群体
四、群体凝聚力
• (一)群体凝聚力含义 • 群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是指多数群体
成员凝聚为一体,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 理结合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感情,对于 群体任务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司、国家、民族都可以是一个群体; • (2)群体存在着一个结构,比如角色分工;
(3)有一定的目标; • (4)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个群
体的,以及群体的界限; • (5)要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
二、群体心理效应
• 1 群体归属感 • 这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
体的一种情感。 • 2 群体认同感 • 群体认同感,即群体中的成员在
的士气和满意感都比较高,凝聚力将有益于群体任 务的完成。 •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 的关系并不如此简单,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作用。
四、群体凝聚力
• (四)群体凝聚力的测定 • 心理学家多伊奇曾提出一个计算凝聚力的公式,这
个公式可以用于实际测定: • 群体凝聚力=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群体中可能
相互选择的总数目
第二节 几种群体现象
• 一、社会促进 • 二、社会赋闲 • 三、从众 • 四、破窗效应 • 五、服从
一、社会促进
•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 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 这种刺激会影响他的活动效果,在一些场合会促进 活动的完成,在另一些场合反而会干扰活动的完成。 我们把这两种情况分别称为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 也常常合称为“他人在场”。
被试独坐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盯着一个固定的亮 点看。 • 谢利夫的研究有力地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小群体 成员倾向于通过确定对现实的共同观点来减少情景 的模糊性。成员内化了群体的共同观点,甚至在离 开群体后还继续持有这种观点。
三、从众
• (三)阿希的实验研究 • (四)实验研究的意义 • 上述实验结果所显示的重要意义是:在认知判断的
• (二)扎荣克的研究 • 扎荣克研究发现,有他人在场产生的是社会促进作
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个体从事活动的性质。 • 他由学习理论中的动机原则想到,一个人在动机很
强烈的时候,他的优势反应能够很轻易地表现出来, 而较弱的反应会受到抑制。
二、社会赋闲
• 社会赋闲(social loafing)也称为社会赋闲作用或社 会逍遥,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件事 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 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 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